▲2020年度張家界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研究部署相關工作。
6月11日,張家界永定區沅古坪鎮的李文秀手機響起,電話那頭傳來好消息:「你參加沅古坪鎮定向選聘基層人才服務專員面試排名第一,進了下一步的考察範圍!」
李文秀接到的不是普通的面試電話,她即將成為沅古坪鎮唯一一個、更是全省首名鄉鎮「雙創」人才服務的專員。此後,李文秀不僅能留在家鄉施展才華,更是張家界市鄉村產業人才「倍增」工程中的重要一環。
針對基層人才難引難留,張家界在全省率先拿出一套「十帶百、百聯千、千育萬」系統化的人才「倍增」機制,精心打造凝聚人才的「強磁場」。通過十名服務督導團成員帶領指導百名基層人才服務專員,百名基層人才服務專員聯繫服務千名返鄉人才,千名返鄉人才帶動培育萬名新型職業農民,環環相扣逐漸將人才引向基層,助力鄉村振興。
想回鄉工作?給你平臺與未來!
▲張家界的美景。
基層一線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主戰場,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但因種種原因對人才的吸引力還遠遠不夠。由於張家界特殊的地理環境,傳統觀念裡都認為只有「走出去」才會「有出路」。
李文秀從小也是受此影響,大學畢業後第一想法是留在長沙。「在長沙工作兩年,女孩子獨自在外家人還是會擔心,能回家工作當然是最好的。」今年,她看到了鎮上定向選聘基層人才服務專員,便決定試一試。
「定向選聘基層人才服務專員」只有本鎮人才可報名,作為「十百千萬」人才工程中的「百」,工作主要是負責回引外出人才返鄉創新創業和招商引資工作,為人才「雙創」提供優質服務,配合做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
「我是一名90後,現在還年輕,所以待遇只是我考慮的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看中這個崗位的職業前景。」李文秀坦言,若最終有幸應聘成功的話,按照培養發展計劃,以後鎮裡會把她作為年輕村幹部培養,同時也有機會去附近的鄉鎮企業發展,「工作就在家門口,未來還有多種可能,很值得期待。」
「基層人才服務專員是『十百千萬』人才工程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也是整個政策的一個亮點。」張家界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人才辦主任王學軍介紹,今明兩年計劃將在全市選聘100名基層人才服務專員,配備至所有區縣、鄉鎮(街道)。
目前,張家界正在22個鄉鎮(街道)進行鄉村產業人才「倍增」工程試點,計劃2021年全面鋪開,2023年將基本完成主要目標任務。
想回鄉創業?給你政策與服務!
▲張家界返鄉創業者龔禮波。
引導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資金支持只能解決一部分困難,更重要的是鄉村環境是否適宜自身未來發展。
2013年,龔禮波回到家鄉創辦張家界老八區農產品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專業生產湘西土家臘肉。他說當年若不是有相關行業從業經驗,可能很難下決心回到家鄉來創業。
「我們幾個合伙人開著車,在山裡轉了一圈又一圈,怎麼也找不到夠大的廠房。」龔禮波說創業從一開始就遇到了困難,當時只有一處廢棄的公路養護站大小位置都合適,最終通過多方協調才租下了房子。
「如果那時能有現在的基層人才服務專員給我們指導、幫助,創業的難度會小很多,也會少走不少彎路。」龔禮波說當初沒有場地、沒有資金、沒有銷售途徑,一系列困難接踵而至時,也想過要放棄。
通過推出「十百千萬」人才工程新政,百名基層人才服務專員將發揮重要作用,有效解決了基層人才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返鄉創業人才也將成為直接受益者。
「千名經商、辦企業、創新創業等各類人才一旦返回家鄉投資興業,再帶動培育一批本土的產業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人才『倍增』的成效將逐漸顯現。」王學軍介紹,鄉村只有真正把產業經濟發展起來了,才能真正引進人才、留住人才。
想留住人才?找準難點與突破口
▲張家界景區裡,正在表演的當地藝術家。
鄉村要振興要發展,引進人才不能光靠「鄉愁」,更應該靠「機制」。為了同時解決「現實壓力」和「鄉愁情懷」兩方面問題,張家界市一直在探索嘗試,也格外惜才愛才。
2019年,為加快建成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張家界市出臺《張家界市人才引進實施辦法》,建立張家界市歷史上首個比較完備的人才引進位度體系。
科技人才貧困村全覆蓋,廣大科技人才在產品開發、技術推廣和科技培訓等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助推了脫貧攻堅。事實證明,基層一線人才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舉足輕重。
此前,張家界市委人才辦調研組先後到4個區縣、8個鄉鎮、10個村居和13家鄉村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進行深度調研。他們發現若著重把政策放在「吸引留住外出產業人才返鄉興業」上,或許能突破「基層人才難引難留」的難點。
張家界市的鄉村產業人才「倍增」工程除了定向選聘服務專員、大力回引產業人才,還將科學組建「雙創」服務督導團隊、有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大政策孵育力度等等。系統的機制激發出農村自己的「造血能力」,那還何愁基層引不進、留不住人才。
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張家界這套全新的《張家界市鄉村產業人才「倍增」工程實施方案(暫行)》一問世便受到了廣泛關注,它無疑給健全基層人才資源「培養鏈」找到了突破口。
觀潮君認為,下階段新工程一旦全面實施開來,成效更是值得期待。也許它能真正增強基層對人才的吸引力,讓人才在基層一線施展才華,為鄉村振興注入一劑「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