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技術,5G全息影像通信成功,正宗標的中還有一隻和「嫦娥四號...

2020-12-04 華爾街見聞

3月5日,KT在首爾麻浦區Nuri Dream Square上舉辦的K-Live全息圖演唱會上通過將5G網絡與一個漂浮的全息圖像系統連接起來,實現了首爾與洛杉磯之間的「全息通話」。KT正計劃將其全息圖遠程投影技術商業化,目前具體的商業化時間表尚未確定。

據了解, 全息投影原理簡單來說是利用光學原理,影像在空中浮現,呈現立體效果。全息空間投影螢屏是新一代的顯示設備,具有高清晰、耐強光、超輕薄、抗老化等無可比擬的眾多優勢。

業內認為,全息影像通信利用5G網絡高速率的特性,傳送大數據量的3D視頻信號,可為用戶展現出更加真實的世界,在交互性上有質的飛躍,或成為網際網路社交的顛覆性技術。目前,三星、Facebook等科技巨頭均加入該領域技術研發,顯示出技術應用前景廣闊。目前,國內從事全息投影領域的企業數量也有大幅度的提升,據數據統計,已達到千餘家全息投影公司,市場容量也上升到了百億級別。

相關公司方面,據選股寶主題庫(xuangubao.cn)VR&AR 板塊顯示:

恆信東方,公司在建築物結構空間內通過全息成像、數字沙盤、投影感應、特效影院、光媒體等新技術以提升場館內容及精神的表現力,打造新奇的沉浸式娛樂體驗。此外,公司依託CG、VR、IP等三大基礎核心能力,支撐AI合家歡平臺、場地(夢幻)新娛樂(LBE/VR)、雲視頻運營服務等三大業務版塊的布局與發展。

聯創光電,公司的眼球追蹤技術是億思達全息手機的核心關鍵技術,紅外技術是眼球追蹤的前提,公司在紅外LED外延材料、晶片器件領域的研發居國內領先水平,用於夜視系統中的主動紅外攝像技術,與體感交互設備的紅外成像原理一致。此外,公司子公司江西聯創特種微電子有限公司陸續承擔了國家神舟飛船、長徵火箭工程、嫦娥奔月等重大宇航級項目配套任務,本次嫦娥四號仍持續採用公司產品。

蘇大維格 採用納米全息波導技術研製成功光場鏡片。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焦點

  • 5g全息投影概念股有哪些?5G全息影像通信成功演示
    綜投網(www.zt5.com)3月7日訊  據媒體報導,韓國電信公司KT在全球首個商業5G服務發布之前成功演示了全息通信KT在首爾麻浦區Nuri Dream Square上舉辦的K-Live全息圖演唱會上通過將5G網絡與一個漂浮的全息圖像系統連接起來,實現了首爾與洛杉磯之間的「全息通話」。KT正計劃將其全息圖遠程投影技術商業化。  業內表示,5G將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為移動通信帶來無限可能性。以往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全息視頻通話也或將在5G時代落地。
  • 全息影像通信來啦!KT在K-Live上成功演示基於5G的全息通信
    集微網消息,據businesskorea報導,韓國電信公司KT在全球首個商業5G服務發布之前成功演示了全息通信。昨(5)日,KT在首爾麻浦區Nuri Dream Square上舉辦的K-Live全息圖演唱會上通過將5G網絡與一個漂浮的全息圖像系統連接起來,實現了首爾與洛杉磯之間的「全息通話」。KT使用的浮動全息圖系統,通過將全息技術生成的三維照片投影到薄而透明的箔片上,生成全息圖像。這種技術經常用於表演和廣告中,因為全息圖像中的人可以與現實中的人進行互動。
  • 「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這一刻,世界看中國!    1月3日上午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馮·卡門撞擊坑著陸,並通過「鵲橋號」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嫦娥四號」看到的月球和背後的故事
    這項技術研究由中科院空天院電磁輻射與探測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攻堅克難,歷時兩年多成功研製完成。   測月雷達是一種基於月球巡視探測器平臺(「玉兔二號」月球車)的高解析度次表層穿透探測雷達,是通過電磁波對月球淺層地質結構進行探測,其中包括月壤厚度及其分布、漂石和熔巖管等的分布以及月球次表層巖石地質結構等信息。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梳理嫦娥四號的技術突破
    要知道,由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同,自古以來,人類都只能看到月球的 「正臉」,雖然國內外繞月探測器已經得到了月球背面的影像,卻從來沒有探測器能夠著陸於月球的背面並開展探測任務。因此,嫦娥四號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據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四號任務的工程目標,一是研製發射月球中繼通信衛星,實現國際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測控及中繼通信;二是研製發射月球著陸器和巡視器,實現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
  • 我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
    本報北京12月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號任務於201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實施,包括中繼星和探測器兩次任務。今年5月21日,「鵲橋」中繼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進入環地月拉格朗日L2點使命軌道,目前狀態正常。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中新網西昌12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12月8日凌晨2時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號後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並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
  • GSIS特邀論文 |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車任務的地理空間技術
    」中國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
  • 馬雲全息影像亮相引發熱議,微美全息AR+AI視覺引領5G全息通訊應用
    原來是利用了全息影像技術。這樣,很多無法來到現場的嘉賓也能身臨其境地進行演講。這也是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第一次將全息影像應用於會場活動。該技術以玻璃為介質成像,整體架構可升降,實現了虛擬嘉賓和現場嘉賓同臺的逼真效果。全息成像並不是最新研發出的技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
  • 全息概念股有哪些?5G全息異地同屏訪談來襲
    綜投網(www.zt5.com)5月20日訊  全國兩會前夕,新華社首次推出5G全息異地同屏系列訪談5G網絡的千兆級超高帶寬和毫秒級的低延時打破了距離限制。訪談使用5G網絡傳輸和全息成像技術,讓身在異地的代表與記者跨越時空來「相見」,開創了5G時代遠程同屏訪談的先河。  全息影像通信利用5G網絡高速傳輸的特性,傳送大數據量的3D視頻信號,可為用戶展現出更加真實的世界,在交互性上實現質的飛躍,將成為網際網路社交的顛覆性技術。
  • 航天專家:嫦娥四號與嫦娥三號有五大不同
    中新社西昌12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原本為嫦娥三號任務備份的嫦娥四號8日凌晨成功發射,並將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抓總研製嫦娥三號、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家表示,備份的確是嫦娥四號原本的使命,但在嫦娥三號圓滿完成任務後,嫦娥四號被賦予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這一全新任務。
  • 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順利完成互拍,任務圓滿成功
    記者1月11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至此,我國探月工程取得「五戰五捷,連戰連捷」。
  • 不一樣的3D——全息影像技術
    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全息圖像的成像質量很差,只是採用水銀燈記錄全息信息,但由於水銀燈的性能太差,無法分離同軸全息衍射波,因此大量的科學家花費了十年的時間卻沒有使這一技術有很大進展。1962年,美國人雷斯和阿帕特尼克斯在基本全息術的基礎上,將通信行業中「側視雷達」理論應用在全息術上,發明了離軸全息技術,帶動全息技術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 嫦娥四號發射成功,人類探月事業的又一裡程碑
    嫦娥四號正在飛向月球背面!2018年12月8日凌晨2點2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帶著全人類的好奇心將嫦娥四號送到了月球背面。嫦娥四號即將完成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電磁波是通信的根本,沿直線傳播的電磁波在月球背面就根本無法和地球通信,但這個看似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卻難不倒聰明的中國人!
  • 嫦娥四號成功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 開啟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央廣網北京1月4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月3日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最新英文評述:梳理嫦娥四號...
    而除了嫦娥五號發射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之外,科學家們也始終在探月曆程中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並進行探月技術總結。圖:嫦娥四號的五個附屬工程系統示意圖(來源:論文)而要最終實現前述的眾多任務目標,嫦娥四號工程必須解決眾多技術難題,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它最終實現了許多重要技術突破和重大科學進展。首先,嫦娥四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地球與月球背面之間連續可靠的中繼通信,解決了通信衛星與月球背面穩定中繼通信的困難,中繼通信距離更是從 40000 公裡提高到 450000 公裡。
  • 嫦娥四號探月進入科學探索階段,人類離月球建房還有多久
    在1月14日國新辦舉行的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2019年1月11日,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首次實現了地球與月球背面的測控通信。
  • 除了嫦娥四號,探月四期還有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承擔哪些使命?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今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將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
    伴隨著巨大的火箭轟鳴,肩負著億萬中華兒女的探月飛天夢想,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號探測器後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並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