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危險!西安近日接連發生兩起兒童誤吞磁力珠事件

2020-11-26 華商網

  醫生從棟棟肚子裡取出的磁力珠

  近日,西安接連發生兩起兒童在家玩耍時,不慎將數顆玩具磁力珠(又名巴克球)吞下導致的意外事故。雖經送醫救治,最終都化險為夷,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卻給家長們敲響了警鐘。醫生提醒廣大家長:別讓「益智型玩具」成為傷人利器。

  案例一:2歲男童誤吞16顆磁力珠

  1月14日,2歲1個月大的男童棟棟(化名)一直捂著肚子,並伴有噁心、嘔吐症狀。父母開始還懷疑是孩子白天飲食不當、消化不良導致,只給他服了些藥物治療。15日下午,棟棟疼痛加劇,開始出現四肢痙攣,父母這才將他緊急送往西安市兒童醫院救治。

  由於對孩子的症狀毫無頭緒,兩人甚至連病程發展都描述不清,能給醫生提供的信息幾乎為零。醫生經X射線檢查,發現棟棟的消化道內有16顆細小、均勻的球體呈「一」字形排開。隨後,其被診斷為消化道磁性異物。

  昨天,西安市兒童醫院消化科方瑩主任告訴記者,磁力珠圓滑、較小、磁性強,導致珠子間互相吸引力非常大。要從孩子體內將其取出,就像用牙籤長短的筷子在火鍋中夾起鐵質重量的光滑魚丸,首先不好找到,其次不好夾穩,有可能力量不夠還夾不起,夾起了因為太光滑又掉了。

  為確保手術順利進行,醫生通過胃鏡先艱難地安全取出14顆磁力珠,又通過外科手術,取出了另外兩顆磁力珠,並對棟棟穿孔的腸管進行了修補。手術從15日晚上開始,直至16日凌晨2點才結束。

  1月17日,棟棟已從PICU轉回普外二科接受後續治療。但目前仍在「術後禁食」階段,通過禁食補液及抗感染治療,爭取早期下床活動,防止腸管粘連。據了解,如果恢復順利,春節前棟棟就可以出院。

  案例二:9歲女孩吞下8顆磁力珠

  1月16日,家住西安新城區的9歲女孩悅悅(化名)一邊玩著磁力珠,一邊把拼成正方形的8顆磁力珠含在嘴裡。一時不慎,將磁力珠全部吞下了肚子。悅悅趕緊告訴了母親,隨後立即被送到醫院救治。

  經X射線顯示,被悅悅吞下去的8顆磁力珠呈一個正方形,並已到達悅悅的中腹位。如果進入腸道,這些小的磁力球在磁力的作用下,會隔著腸壁互相吸引並壓榨腸壁,很容易造成多處腸穿孔,對人體危害極大。

  為確定磁力珠有沒有進入小腸,並採取合適的方法將其取出,避免對悅悅造成更大的傷害,醫生用很細的胃鏡檢查了悅悅的胃。由於悅悅的胃裡存留著很多食物,無法判斷磁力珠是否還在胃裡。

  隨後,醫生將磁性取物器送進悅悅的胃裡,終於在緊鄰著胃的十二指腸,見到磁性取物器吸附上來的幾個彩色小球。醫生表示,幸運的是這8顆磁力珠吸引成一個正方形而沒有分開,且悅悅及時被媽媽送到醫院救治。如果沒有這些前提,一旦這些磁力強大的磁力珠進入腸道,悅悅很有可能會發生腸穿孔,那時就只能通過手術打開腹腔取出來了。

  磁力珠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時隔兩天發生的這兩起意外,給家長們敲響了警鐘。記者檢索發現,近年來因磁力珠導致的意外時有發生。

  昨天,據西安市兒童醫院消化科醫生介紹,磁力珠在強大的磁力作用下,貫穿了棟棟兩處腸管壁,這就像一發口徑5毫米的子彈擊穿了孩子的腸道。比子彈更可怕的是,子彈沿著彈道進入體內只造成一次傷害,且位置好鎖定,彈體易取出。而磁力珠隨著身體運動,不斷變換「造型」,隨時可能在腸管內打穿「第二個孔、第三個孔」……

  當成為消化道異物後,兩顆或更多的磁力珠由於在體內可以相互吸引,而壓迫腸壁造成局部受壓,導致部分腸道發生缺血、壞死、穿孔。若磁力珠吞入時間過久或已在腸腔,將造成遲發性腸穿孔或腹膜炎。而且異物有可能沿穿孔部位進入腹腔,或在消化道移位,給尋找異物增加困難。

  而當成為氣管異物後,兩顆或更多的磁力珠因為互相吸引,會造成較一般氣管異物更為劇烈的咳嗽(甚至咳出血),同時發生憋氣、氣喘、呼吸困難、窒息甚至死亡的機率也會大幅上升。

  購買磁力珠  家長需警惕

  記者昨天了解到,棟棟誤食的磁力珠直徑只有5毫米。由於具有一定磁力,還能做各種造型,被很多廠商和興趣班推薦為「開發腦子」「拓展思維」和「發揮智力、創造力,提升動手、配合能力」的「益智型玩具」。令很多家長更為心動的是,這種玩具還很便宜。

  據西安市兒童醫院消化科醫生介紹,孩子3個月到兩歲這段時間,是成長過程中的「口欲期」,是一段用嘴巴來探索世界的過程,也就是家長們所說的「什麼都往嘴裡放」的時期。6月齡至6歲更是「消化道異物」的高發階段。相比有稜角的玩具和筆帽、能壓縮(變形)的玩具,磁力珠對孩子來說太過光滑、堅硬,無論是放嘴裡咬還是拿到臉前觀察,一旦被誤食,都非常危險。

  記者昨天走訪發現,除了在網上能輕易買到外,一些兒童玩具店、母嬰專營店等也有磁力珠在售。記者看到,商家在對這種磁力珠的宣傳中,幾乎均「選擇性」地忽略了產品說明書的核心部分,即安全性和注意事項。正品磁力珠廠商所公布的重金屬檢測結果雖然符合生產標準,但是將磁力珠誤食入體內一段時間後,仍可能會造成重金屬中毒,嚴重時可直接威脅生命。

  由於磁力珠所含可溶性重金屬數量多、種類複雜,一旦孩子發生重金屬中毒,治療和恢復對專業醫院來說都非常複雜和棘手。另外,網上售賣的部分便宜仿製品,其所含的可溶性鉛、砷、鋇、鉻、汞等重金屬可能數倍或數十倍於正品。醫生提醒:一旦孩子誤食誤吸各種異物,請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編輯:何媛

相關焦點

  • 兒童誤吞「磁力珠」事件頻發!相關部門提醒:挑選玩具應避開這些...
    去年至今,梅州市人民醫院就接收醫治了4名誤吞「磁力珠」的幼童。梅江區市場監管局相關工作人員提醒,家長應謹慎為兒童選購玩具,杜絕安全隱患。  ■幼童誤吞「磁力珠」事件時有發生  據了解,去年至今,梅州市人民醫院共接收醫治了4名誤吞「磁力珠」的幼童。其中,最大的年齡為4周歲,最小的年僅1周歲。
  • 巴克球玩具很危險!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患兒
    磁力珠不會自行排出 很容易造成腸穿孔但蘭蘭的情況不只是個案,近一年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已經收治了20多個因誤吞磁力珠的患兒。「這樣的病例隔上幾天就能遇到一次,真的令人著急。」也就是說,先吃下去的可能因為磁力吸引與後吃下去的隔著腸壁被吸引在一起,因腸壁持續遭到磁力珠的壓迫會缺血壞死,形成腸腔內與相鄰腸腔的穿孔,這就是內瘻,簡單說就像是一串「穿糖葫蘆」,磁力珠連成的糖葫蘆的竹籤,腸腔就像是糖葫蘆,危害十分嚴重。「遇到多的吃了50多顆,孩子似乎是當糖吃了,最少的吃了2顆。」
  • 南通2歲女童誤吞15粒磁力珠、2顆鋼珠、1枚螺釘!
    磁力珠這種玩具,想必對很多家長來說都不陌生。黃豆粒大小的磁力珠,在充滿想像力的孩子手中可以拼湊出各種不同形狀。但這種被商家稱為可以開發智力的玩具,其實暗藏危險。近日,南通一名2歲女童就因誤吞磁力珠受盡了折磨。
  • 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年接診20多例誤吞巴克球玩具患兒
    日前,來自甘肅的9歲女孩蘭蘭,在「嘗嘗五彩豆味道」這樣幼稚想法的趨使下,她經口吞進近30枚磁力珠,吞入異物後的蘭蘭以「腹痛1天」就診當地醫院,建議先觀察保守治療,等待磁力珠自行排出,家長就抱著「等等就能排出來」的想法居家等待了20多天卻遲遲未見排出,這才連夜租車風風火火地跨省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普外二科。
  • 誤吞巴克球,七個娃接連進手術室
    據悉,武漢兒童醫院近一個多月來,收治7例誤吞巴克球患兒,以4歲以下的幼齡兒童居多。這類益智玩具在家庭中常見,專家呼籲,家長不要讓幼齡兒童接觸巴克球。誤吞磁力珠4處腸穿孔2歲的女孩希希(化名)家住黃陂,近日,希希連著一周喊肚子疼,不願意吃飯,家人以為孩子腸胃不適,帶她到武漢兒童醫院檢查,卻意外發現消化道異物。從X片上可以清晰看到,希希腹中有兩個球狀金屬異物緊緊地挨在一起。
  • 驚險2歲女童誤吞15粒磁力珠 胃腸8處穿孔
    黃豆粒大小的磁力珠,在充滿想像力的孩子手中可以拼湊出各種不同形狀。但這種被商家稱為可以開發智力的玩具,其實暗藏危險。近日,南通一名2歲女童就因誤吞磁力珠受盡了折磨。11月20日,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小兒外科成功為一名患兒實施了消化道異物取出術,在其腹中取出了15顆磁力珠、2顆鋼珠以及一枚螺釘。據通大附院小兒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印其友介紹,小女孩欣欣(化名)今年兩歲。
  • 磁力珠等或傷害孩子健康 別讓「帶毒」玩具毀童年
    地攤上售賣的指尖陀螺存在危險尖點利邊。本報記者 佘 穎攝磁力珠、指尖陀螺、水晶泥、滑板車……年輕的家長們對這些玩具肯定不陌生。但是,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這些玩具對孩子們來說,可能是健康殺手甚至危及生命。
  • 兒童磁鐵玩具安全令人憂 誤吞成隱患
    近日,四川涼山一4歲女童誤吞兒童磁鐵玩具上的磁鐵,致使小腸吸合在一起42天,導致小腸周圍發炎、有黃色滲液,且出現紅腫現象,腸道出現壞死現象,最終無奈選擇手術治療將磁鐵取出,才保住了女童的性命。記者就此走訪多家商店發現很多類似磁鐵玩具都有出售,並且八成以上家長不知道磁鐵玩具的危害性。
  • 16個月男孩誤吞螺絲刀頭 2小時手術異物安全取出
    央廣網長春6月14日消息(記者於中濤)13日22時左右,一名16個月大的男孩因為吞了螺絲刀的刀頭,被家人緊急送到長春市兒童醫院救治,經過近兩個小時手術,醫生將異物安全取出。兒科醫生提醒:寶寶吞入消化道的異物最常見為別針、縫針、髮夾、錢幣、紐扣、圓釘、螺絲釘、小玩具等。
  • 低齡兒童為何不適合玩「巴克球」 已發生過好幾次小孩誤吞的事了
    一位營業員說,他們這裡沒有賣過這種玩具,「那個東西賣不得,小孩吃進去很危險。聽說全國各地都發生過,我們是不敢賣」。隨後在人民路和鳳凰街的兩家文具店,記者也找不到巴克球。一家文具店的老闆說,「一年前曾經進過貨,開始很受歡迎,但後來網上就出了好多關於這個玩具出事的新聞,我就不進貨了,太危險。」
  • 摺紙機器人顯神通 可被吞入胃裡移除誤吞電池
    據該科研團隊介紹,美國每年大約會發生3500起誤吞電池事件,相當於每天發生十起。雖然電池通常會被正常消化掉,但如果電池與食道或者胃組織長時間接觸,將會釋放電流進而產生氫氧化物,然後在食道或者胃組織表面燒灼出一個洞。對於兒童而言,小小的圓形鋰電池尤其危險,因為它們極易被誤吞。在英國,曾發生多起兒童誤吞電池致死案例。
  • 8歲男童誤吞這種網紅玩具,差點致命!
    醫生提醒每年都會接診許多誤吞這種「手鍊」的病例嚴重可致命!目前孩子生命體徵平穩已轉往普通外科病房進一步康復網紅巴克球:誤吞危及生命!但是這款玩具卻相當危險僅在河南省兒童醫院接診的病例當中誤吞巴克球造成腸穿孔、壞死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意外事件時有發生醫生提醒各位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誤吞磁珠應儘早到醫院就診 及時取出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孩子更大的傷害除了巴克球還有不少「網紅兒童玩具」
  • 女童誤吞磁珠生命垂危仍未見好轉 兒童玩具安全隱患不能忽視
    大眾網訊 在玩具對兒童的諸多傷害類型中,吞入異物是最常見的一種。1歲3個月的玉琳(化名)剛剛學會走路和叫媽媽,原本她應該繼續開心地探索這個世界,可20多天前誤吞6個「巴克球」磁珠的她,如今躺在山東省立醫院重症監護科的病房裡,還未脫離生命危險……
  • 1歲寶寶誤吞巴克球危險重重
    誤吞磁珠造成了腸梗阻 19日下午,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個1歲8個月的小男孩悠悠(化名),孩子的父母說,孩子前一天一直有肚子疼、嘔吐的情況,在外院掛了一天水也沒見好轉。急診科劉豔華醫師仔細觀察後發現,孩子精神很差,詢問家長病史,家長也說不出來,腹部觸診後發現孩子腹部較硬,她強烈建議家長帶孩子做CT檢查。
  • 有趣的磁性玩具致兒童「腸穿孔」?明智的父母買玩具注意這幾點
    磁力珠是市面上新出現的一種玩具,由於宣稱有益智的效果,因此廣受家長和孩子的歡迎。 但近些年全國各地因誤吞磁力珠導致兒童傷害的事故卻屢見不鮮。今年3月,江蘇淮安2歲的小女孩冉冉就因在玩耍時誤吞入7顆磁力珠,造成小腸壁穿孔,險些危及生命。
  • 廣東省東莞市近日接連發生兩起車禍!事故原因卻是如出一轍!
    :04:25 來源: 海苑生活 舉報   2020年11月23日消息,日前,廣東省東莞市接連發生兩起車禍
  • 5歲女孩吞進190粒「巴克球」,醫生都驚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如意 通訊員 宋風玲「門診結束,為病房的多次治療的寶貝做了一個擴張;電話被告知有5歲小女生吞入50餘枚磁力珠,並且已經2個月,又是這個害人的東西,趕去超聲科,查看異物位置,看到神情淡定的小美女,不覺一陣心疼,祈禱不會穿孔;超聲確定位置後,住院、採血、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