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發布自研商用關係型資料庫POLARDB

2021-01-11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9月21日報導

在企業數據容量環式增長時代,資料庫容量小、存儲空間擴展緩慢、性能不足,以及擴容升級慢等問題漸顯,傳統資料庫顯然已難以支撐諸如物聯網、新金融、新零售、新製造、電信等高吞吐場景業務的快速發展。

一場以人類社會數據暴漲驅動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進化隨之而來。

在2017杭州雲棲大會前夕的9月21日,阿里雲正式發布了自研新一代商用關係型雲資料庫POLARDB,該資料庫採用第三代分布式共享存儲架構,創新實現企業級OLTP與OLAP一體化資料庫系統整體設計,一個資料庫即可滿足多類資料庫的混合使用效果,為企業智能化轉型帶來新的進化動力。

在此基礎上,阿里雲資料庫家族已完成世界上主流的關係型、鍵值型、文檔型、搜索型、時序型、列式資料庫引擎的布局,將在硬體和資料庫源碼上的多年技術積累轉化為產品優勢,助力企業布局未來。

圖為阿里雲資料庫產品大圖使能各行各業,成為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原力

7年發展,16個子產品,10萬量級付費實例。

2017年,阿里雲資料庫悄然完成蛻變。從主流資料庫引擎全布局到自研資料庫引擎的產品化再到資料庫服務工具,資料庫產品聚木成林,充分服務不同客戶的不同場景需求,並在可靠性、場景化、價格定義上進行全面升級。

圖為POLARDB性能全景

發布會上,阿里雲宣布旗下雲資料庫產品將領先行業進入第三代可靠性方案,採用三機房強制同步機制,護航企業數據安全。與此同時,阿里雲率先布局HybridDB、HiTSDB、OpenSearch等資料庫產品及工具,為企業萬物互聯、數據分析、海量搜索等新場景提供能力支持,賦能企業挖掘新業務藍海。此外,推出基礎版、高可用版、金融版三大場景實例,推動行業進入IaaS價格獲得PaaS服務新標準。

自研關係型雲資料庫POLARDB,構築雲計算競爭力

從使用資料庫到自研資料庫,相當於從開別人的車到造出一輛新車,是科技能力的集中體現。

POLARDB採用第三代分布式共享存儲架構,創新的實現計算節點及存儲節點的分離及集群化,使得POLARDB擁有了即時生效的可擴展能力和運維能力。實現支持百T級別容量的無縫擴容、2分鐘即可實現只讀副本擴容、1分鐘即可實現全量備份,為企業的快速業務發展提供了彈性擴展能力。

圖為POLARDB第三代分布式共享存儲架構

在行業還在使用第一代,第二代架構的同時,阿里雲已經率先實現第三代架構的產品布局。在存儲技術上,創新性加入自研數據引擎POLARSTORE,實現數據流的智慧調度,讓POLARDB擁有澎湃的性能動力(6倍性能於MySQL)及完美兼容性(100%向下兼容MySQL 5.6)。

其次,POLARDB還採用軟硬一體設計邏輯,最大限度發揮硬體性能,實現領先同行一倍的核心指標:64核CPU及512GB內存,提供最大100TB的存儲容量。配合針對高並發場景採用類似Fallocate方式的預先分配日誌文件系統和高達50Gbps的RDMA網絡,實現支持最高每秒15萬次寫請求以及50萬次讀請求,並減少50%的IO消耗。

在實測跑分上,POLARDB讀寫性能均超越同級產品,讀性能實現100萬QPS,寫性能實現13萬TPS,領先同行。

圖為阿里雲POLARDB改寫雲資料庫行業標準資料庫誕生40年,阿里雲用技術改寫未來

解決核心技術「缺芯少魂」現狀,一直是我國科技興邦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網際網路時代,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深入企業各個環節,自研通用資料庫的推出,將為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底層核心能力保障。

圖為阿里雲領先布局第三代分布式共享存儲架構資料庫

餘額寶上線兩周時間,用戶從18萬增長到250萬,兩周之間用戶激增14倍;10年前某銀行的數據量大概是20-30TB,而今天眾安保險、天弘基金的數據量則是這家銀行的100倍。網際網路時代,催生了一批快速成長的獨角獸企業,也為企業底層資料庫技術架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大。

圖為網際網路時代催生海量數據暴漲

當今,阿里雲資料庫既要適用於上百萬中小企業對成本的要求,又要滿足大型企業或金融機構乃至獨角獸對數據量暴漲的需求,POLARDB既擁有分布式設計的低成本優勢,又具有集中式的易用性,實現一個資料庫滿足多類資料庫混合使用效果,毫無疑問,將帶來企業傳統IT計算力的革命性進化。

正是有了這樣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資料庫產品,未來中國才會誕生越來越多獨角獸企業,這也是未來企業數位化升級轉型的答案。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阿里雲 PolarDB 的底氣在哪?
    9 月 21 日,阿里雲正式發布新一代商用關係型雲資料庫 POLARDB 。
  • 阿里雲技術再突破 自研資料庫AnalyticDB登頂TPC-DS
    DoNews 5月14日消息(記者 趙晉傑)日前,來自權威國際處理性能委員會TPC官方數據披露,阿里雲自研雲原生數據倉庫AnalyticDB以1489萬的性能指標刷新了世界紀錄,比第二名提升近30%以上。同時,其單位計算成本降低到0.08元,首次將數據倉庫的性價比帶入「不足1毛錢」時代。
  • 6倍性能差100TB容量 阿里雲POLARDB咋實現?
    POLARDB是阿里雲資料庫團隊研發的基於第三代雲計算架構下的商用關係型雲資料庫產品,實現100%向下兼容MySQL 5.6的同時,支持單庫容量擴展至上百TB以及計算引擎能力及存儲能力的秒級擴展能力,對比MySQL有6倍性能提升及相對於商業資料庫實現大幅度降低成本。
  • POLARDB for MySQL 版評測及同類橫向對比
    ——雲棲社區《2017中國開發者調查報告》根據云棲社區《2017中國開發者調查報告》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全球範圍內特別是國內 MySQL 都有著非常高的使用率,有大量的產品和項目是依賴於 MySQL 作為關係型資料庫的,因此在 MySQL 上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改造是大有可為的,於是便有了 MySQL 的衍生版包括有:MariaDB、Percona、
  • Gartner發資料庫魔力象限:雲廠商挑戰大玩家,阿里雲成為黑馬
    全球權威的IT諮詢公司Gartner於上周發布了2018年資料庫系統的魔力象限。在這份具有風向標意義的資料庫行業評估報告中,展示了兩大變化:第一,雲計算廠商集體上榜,挑戰甲骨文等傳統資料庫廠商地位;阿里雲首次入榜即成為黑馬,進入 「遠見者」象限。
  • 對話ACM傑出科學家、達摩院資料庫負責人李飛飛:阿里如何打好數據...
    1977年,Ellison 與 Bob Miner 和 Ed Oates創辦了一家名為軟體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的計算機公司(Oracle前身),並在創辦後的第三年裡推出了第一個商用SQL關係資料庫管理系統。
  • 阿里雲POLARDB*:創新的雲託管資料庫
    關係型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是全球性企業的基石,也是公司運營和數字轉型的必備條件。關係型資料庫作為雲託管服務應用廣泛,稱為資料庫即服務(DBaaS)解決方案。但是基於雲的RDBMS可能本身存在難題。因此,雲託管關係型資料庫解決方案必須實現數字轉型。常見的資料庫有MySQL*和Oracle資料庫*,但不管是內部託管,還是雲託管,它們可能均難以保護、管理和擴展,而且可能達不到所需性能和服務質量(QoS)。
  • 阿里雲PolarDB發布更新 支持Oracle等資料庫一鍵遷移上雲
    【TechWeb】今日,阿里雲在北京召開媒體見面會,宣布阿里雲PolarDB發布重大更新,提供傳統資料庫一鍵遷移上雲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將線下的MySQL、PostgreSQL和Oracle等資料庫輕鬆上雲,最快數小時內遷移完成。
  • 阿里雲伺服器爆款產品5折活動:網絡增強型sn2ne低至2951.40元/年
    而受益於疫情防控期間日益增長的遠程辦公需求,阿里雲的增長還在持續。  阿里雲憑藉什麼達到這麼高的增長和突破呢?  阿里雲自2007年,從雲伺服器入手,後來又收購了萬網得到進一步增長。而在這2020年疫情情況下,阿里雲並沒有停滯增長,發展新的業務,推出更多商業化,還有更多的惠民政策提供。攜手抗疫,阿里雲宣布防疫精靈完成400萬用戶覆蓋。
  • Gartner最新報告:阿里雲進入全球資料庫領導者象限
    11月24日,國際知名行業研究機構 Gartner 公布 2020 年度全球資料庫魔力象限評估結果,阿里雲首次挺進全球資料庫第一陣營——領導者(LEADERS)象限。資料庫與晶片、作業系統並列為全球技術三大件,也是企業IT系統必不可少的核心技術,銀行、電信、製造、網際網路等主要行業都依賴於資料庫技術。「阿里雲擁有豐富的資料庫種類覆蓋度和完善的產品布局,為用戶提供了多種關係型和非關係型資料庫產品,還提供了混合雲環境部署,同時集成了備份、數據遷移與同步等能力。」
  • DTCC2020|阿里雲朱潔:NoSQL最新技術發展趨勢
    今天所要分享的NoSQL資料庫則是在2000年左右隨著整個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推動而誕生的。網際網路業務的發展催生了非常著名的關係型資料庫MySQL,也出現了像MongoDB、Redis這樣的NoSQL資料庫,其解決的是傳統關係型資料庫所遇到的一系列性能、成本、可擴展性等問題。
  • 阿里雲發布第七代ECS、雲原生資料庫PolarDB-X等重磅...
    6月9日,阿里雲宣布推出第七代ECS、POLARDB-X資料庫、視覺智能開放平臺等重磅新品,在性能、穩定性和開發效率上繼續領跑全球。此外,阿里雲還發布了新一代數據中臺、混合雲管理平臺、雲原生數據倉庫等產品及解決方案,目前這些產品均已在阿里雲官網上線。
  • 資料庫行業深度報告:歷史機遇,國產資料庫市場迎來十倍空間
    根據 TPC-C 最新排名,螞蟻金服自研的OceanBase 資料庫 tpmC 值達到 707,351,007,成功超越之前的記錄,擊敗 Oracle 和 IBM 的資料庫,登頂榜首。2.國內資料庫市場現狀:國產化持續推進,關係型資料庫為主導當前我國數據軟體市場具有百億以上市場規模,持續受益大數據產業發展。
  • 阿里雲開放 AliSQL 資料庫正式發布,這裡下載
    AliSQL是阿里巴巴基于于MySQL官方版本的一個分支,應用於阿里巴巴集團業務以及阿里雲資料庫服務。目前由阿里雲資料庫團隊維護。AliSQL版本在強度和廣度上都經歷了極大的考驗。據阿里雲資深總監李津表示,在AliSQL上賦予了300多個改進。據悉,AliSQL增加更多監控指標,並針對電商秒殺、物聯網大數據壓縮、金融數據安全等場景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可幫助中小企業和開發者提升數據運營能力。另有專家表示,「在通用基準測試場景下,AliSQL版本比MySQL官方版本有著70%的性能提升。在秒殺場景下,性能提升100倍。」
  • 阿里雲PolarDB發布更新 一鍵遷移 便宜5倍
    5月21日下午,阿里雲宣布PolarDB資料庫重大更新,傳統資料庫一鍵遷移上雲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將線下的MySQL、PostgreSQL和Oracle等資料庫輕鬆上雲,最快1小時上雲,而且費用只有傳統資料庫的16%,有5倍差距。
  • PipelineDB 0.9.8 發布,關係資料庫
    PipelineDB 0.9.8 發布了。PipelineDB 是開源的關係型資料庫,可以在 streams 中持續運行 SQL 查詢,逐漸將結果存儲在表中。
  • DTCC2020阿里雲李飛飛:雲原生分布式資料庫與數據倉庫系統點亮數據...
    簡介: 資料庫將面臨怎樣的變革?雲原生資料庫與數據倉庫有哪些獨特優勢?在日前的 DTCC 2020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資料庫產品事業部總裁、ACM傑出科學家李飛飛就《雲原生分布式資料庫與數據倉庫系統點亮數據上雲之路》進行了精彩分享。
  • 阿里雲技術分享:雲盾高防與雲層、批量計算與RDS for PG
    7月22日,首屆阿里雲分享日×雲棲大會北京峰會上,阿里雲集中發布了11款新產品、50多個行業解決方案。其中,讀寫性能超群的SSD雲盤、可一鍵搭建混合雲的VPC服務、支持Redis的KV資料庫格外引人注目。CSDN雲計算已經深入解讀(詳見《阿里雲新技術圖譜:SSD雲盤、VPC服務和KV資料庫》)。
  • 拋棄傳統商業資料庫 中國郵政使用阿里雲PolarDB構建核心業務系統
    他在演講中介紹,中國郵政2016年4月開始啟動建設「新一代寄遞平臺」核心業務系統,並採用阿里云云原生分布式資料庫替代了以前採用的傳統商業型資料庫。隨著中國郵政業務全面在線化、數據化,傳統商業資料庫的弊端開始顯現,除了使用成本高之外,還很難滿足系統高並發、高增長、大數據量操作的運行要求,也無法有效應適應未來業務系統發展和產品迭代的要求。為此,中國郵政引入了阿里云云原生資料庫。
  • 國產資料庫專題報告:黃金賽道龍頭,十倍成長空間
    關係型資料庫(Rational Database),是指採用了關係模型來組織數據的資料庫,其以行和列的形式存儲數據。該模式便於用戶理解,關係型資料庫這一系列的行和列被稱為表,一組表組成了資料庫。用戶通過查詢來檢索資料庫中的數據,而查詢是一個用於限定資料庫中某些區域的執行代碼。關係模型可以簡單理解為二維表格模型,而一個關係型資料庫就是由二維表及其之間的關係組成的一個數據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