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ioRxiv收錄了一篇題為「NMN deamidation by the gut microbiome and evidence for indirect upregulation of the NAD+ metabolome」。
這一研究在NMN物質層面取得了嶄新的認知: 腸道微生物在「長壽分子」NMNNMN的轉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據悉,這項研究由新南威爾斯大學醫學院、「抗衰藥企」基因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進行,並由後者提供實驗原料,作者為中國科學家王駿、「NMN抗衰之父」大衛·辛克萊等,目前已被學術期刊《Nature》預收錄。
「NMN抗衰之父」再出新成果
在此前的研究中,通過提升NMN,以應對隨年齡增長而導致的NAD+水平降低,維持生命體晚年健康,是學界一致認可的抗衰策略。此前的研究中,實驗動物預期生理壽命得到約30%的延長。
而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同位素標記研究,驗證了哺乳動物體攝取外源性NMN後,腸道微生物群在NMN轉化過程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經過抗生素處理腸道菌群後的實驗動物,腸道內的另一種NAD前體增加了3倍以上。數據表明,腸道微生物在「長壽分子」NMNNMN的轉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這是繼「NMN和SS-31(一種靶向線粒體的處方藥)改善心臟功能」後,NMN物質層面的又一重要發現。
今年7月份,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發現,NMN和SS-31聯用後對心臟衰老有全面且高效的恢復能力,以及對NAD+儲量這一重要衰老指標的大幅提升,蘊含著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項研究都與「NMN抗衰之父」大衛·辛克萊關係匪淺,前者與辛克萊實驗室重要合作夥伴、中國科學家王駿合作,後者為辛克萊同門師弟、日本科學家今井一郎主持。
學術支撐下,傳言不攻自破
除了在學術與臨床應用層面具有重大意義外,有業內人士分析,這篇論文也將助推王駿帶領下基因港「NMN市場龍頭」地位穩固。
作為近期市場熱議的「長壽分子」,近年來NMN業內競爭力度逐漸白熱化。
自今年7月起,已經屢次出現競品抹黑事件,基因港艾-沐因首當其難,質疑其「FDA造假」「履歷造假」「與大衛辛克萊合作造假」的文章屢見不鮮。
資料顯示,這家公司於2018年12月19日獲得FDA-GRAS認證,認證由明尼蘇達大學教授Joanne Slavin、伊利諾伊大學教授Emeritus George C.Fahey以及Nutrasource inc 博士Susan Cho主持。由於其所持有的國產NMN配方為商業機密,故未寄送於漂亮國FDA本部。
據了解,今年8月18日,該公司旗下萊孚斯本200噸大型酶製劑工廠宣告投產,並邀請多方媒體人員參與投產儀式和參觀生產車間。
長壽時代,始於市場澄澈
此外,這篇由王駿署名的論文,也將使「創始人履歷造假」的謠言不攻自破。此前就有媒體指出,「造假」一案不但早已超過了商業競爭的尺度,也涉及對個人名譽、乃至相關院校教職、學術系統的抹黑。不只是一個「商業案」,更是一個「學術案」。
據了解,王駿現為港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客座教授,近年來有「中藥分子鑑定」「序列特異擴增區技術應用」等數十項研究成果。
同為NMN研究、轉化領域領軍人物,王駿與大衛·辛克萊也長期保持合作關係。在這個「學術案」裡,競品捏造事實抹黑前沿研究者的行為,無疑已經超出學界可容忍的範圍。
作為長壽市場的明星物質,NMN研究近年來長盛不衰,一度被認為將引領「第三次壽命進步」。
但作為和人體息息相關的食品,在肩負起這個任務時,NMN物質本身的安全性、良好的市場秩序、詳實的學術背景也理應得到保障。
事實勝於雄辯,隨著基因港等頭部企業不再保持沉默,逐漸披露安全證書、學術研究以及工廠生產等詳情,謠傳等行業亂象或將得到有力遏制,消費者放心可靠的「長壽時代」也將隨之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