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造假?「長壽企」創始人笑了:新研究將登《Nature》

2021-01-15 騰訊網

近期,熱搜榜一則「上海百歲老人數量首次超過3000人大關」的新話題引起大眾熱議。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身處老齡化與長壽化共存的社會中了。

在這樣一個時代洪流中,壽命研究的進程也不斷被提速。9月11日,長壽企基因港創始人王駿聯手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David A. Sinclair等共同發表對輔酶物質nmn的研究新進展,目前該論文已預先刊發在bioRxiv網站,即將登陸權威期刊《Nature》。

據悉,該成果不僅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針對nmn實際代謝機制開展的研究,在某種意義上更是對自身學術素養的一個展現。

今年8月,網上出現一名ID為「柴*珍5」的帳號,發表多篇「曝光」王駿博士學歷造假的黑稿,稱其:「沒有獲得博士學位,甚至連研究生學業都未完成」。該言論雖未在商業上造成任何實質性影響,但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已是極大的侮辱。此次王駿博士聯合發刊權威雜誌,宣告了相關謠言不攻自破用實力打臉黑公關,網友直呼:硬氣!

01

和眾多國產品牌創始人一樣,王駿的商業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1999年時王駿時任港中大擔任化學系教授一職,當時的他還並未在「科學」和「商業」之間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老人已佔總人口數的10.2%,達到老年型社會標準。同時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首次將「生物技術革命」一詞提為主要議題之一。王駿敏銳意識到有關壽命幹預的生意將來大有可為。就在這一年,他創立了自己的自主品牌——基因港。

早期的基因港走的是B2B業務路線,主要盈利方式是提供相關原料給各大醫藥企和實驗室,並不直接面向消費者。由於實驗室等需求方對原料品質要求極高,在此過程中基因港的酶製劑技術成長迅速,短短數年間便獲得專利80餘項。

彼時基因港也遇到了新問題,公司每年在生物研發上耗資超過5000萬元,龐大的開支一度讓其他業務陷入停滯,但縮減研發又將失去新市場,這讓王駿不禁陷入兩難局面。而王駿最終還是迎來了一場真正的轉折。2013年《Cell》、《Nature》的多篇研究發現,此前被王駿用於工業生產的輔酶物質nmn具備明顯的抑制衰老,延長生存時間效果。

這為基因港創造了一個打入老年市場的絕佳機會。2017年王駿及時改變策略將原本的B2B模式調整為B2C,直接對接高淨值人群,同時針對輔酶nmn開啟生物酶法量產道路。市場很快印證了王駿想法的正確性,連續在自研技術「燒錢」十幾年後,憑藉首個商業化nmn成果艾沐茵,公司業績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根據京東健康發布的數據顯示,最瘋狂時候,大健康進口板塊三方店鋪前十中,有一半被該物質佔據。而公司更是在包括雙十一、十二等多個節日奪得銷冠。據媒體採訪時王駿稱,公司在收入、利潤等業績指標在內較三年前增長近了200倍,可見其火爆程度。

02

按理說做生意做到這個地步,就算是科學家出身也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業管理上,可身為創始人的王駿卻依舊醉心於科學研究,在近期聯手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出了新成果。

要知道像小米創始人雷軍、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和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等這樣一眾企業家雖然自己也是全球頂級程式設計師出身,但在創業成功後,就也不會再親自下場「敲代碼」了,這是非常正常的商業行為抉擇。

問題的答案可能存在於王駿早年的就學歷程中。1980年,王駿憑藉優異的成績以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微生物代謝研究生身份,一舉選派為改開後首批留美學生進入威斯康星大學深造,並且他還是該批學生中上海地區最年輕的一個。

在留美讀博期間,王駿結識了多位傑出的科學家並且受益頗多。其中就包括了因發現「DNA反傳遞酶」而獲諾獎的霍華德·馬丁教授和發明「基因敲除技術」獲諾獎的奧利弗·史密斯教授。王駿曾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他們,「高曕遠曯,敢為天下先,開一代風氣之先」。

這或許是王駿在多年後始終不忘初心,醉心科研的本質。時至今日他仍習慣於被人稱呼為「教授」,而非「企業家」。

03

今年以來,基因港在王駿帶領下一直在嘗試更多方面的擴張。

8月中旬,基因港旗下第二座百噸級原料工廠在餘姚正式投產,產能佔全球總量的70%~80%;9月初,東南亞地區Lazada平臺被宣告為除美、日市場外,基因港走出國門的第三站;10月中旬,旗下餘姚萊孚斯本工廠獲得FSSC22000國際食品安全認證。

據悉,國內的nmn市場正在進入大分化階段,即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局面。為此,在今年8月投產儀式上,王駿宣布將在2021年第一季度向資本發起衝擊,基因港進入IPO籌備階段,這或許是王駿博士近期受到大量黑公關的圍攻的原因所在。

不過正如王駿教授所說的,「抹黑與造謠打不倒我們,隨著長壽時代來臨,基因港的星辰大海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將再登《Nature》,「長壽分子」NMN獲重要研究進展
    這一研究在NMN物質層面取得了嶄新的認知: 腸道微生物在「長壽分子」NMNNMN的轉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自今年7月起,已經屢次出現競品抹黑事件,基因港艾-沐因首當其難,質疑其「FDA造假」「履歷造假」「與大衛辛克萊合作造假」的文章屢見不鮮。
  • 被捧殺的國產「長壽藥」,是時候走下神壇了
    還是新一輪炒作?以攻為守,以守為攻陳亮《酌古論一·先主》:"以攻為守,以守為攻,此兵之變也"。如果將基因港如今的降價在商業上解讀為"防守"的話,那麼其前三年的動作就是典型的"進攻"。2017年,掌門人王駿通過全酶法技術研發的NMN商業化成果落地破圈,成立近20年的基因港逐漸由幕後走向臺前。他的成功,靠的不是營銷而是酶法技術。
  • 被捧殺的國產長壽藥,是時候走下神壇了
    還是新一輪炒作?以攻為守,以守為攻陳亮《酌古論一·先主》:"以攻為守,以守為攻,此兵之變也"。如果將基因港如今的降價在商業上解讀為"防守"的話,那麼其前三年的動作就是典型的"進攻"。2017年,掌門人王駿通過全酶法技術研發的NMN商業化成果落地破圈,成立近20年的基因港逐漸由幕後走向臺前。他的成功,靠的不是營銷而是酶法技術。
  • 中國團隊 Nature 新冠論文被指圖片造假,又是科研「P圖」?
    ,研究使用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 hACE2 轉基因小鼠,研究了新冠病毒的致病性,相關結果曾於 2020 年 2 月 28 日提前發布在預印本 bioRxiv 上。2019年11 月,Elisabeth Bik曾爆出國內著名專家、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多達64篇論文涉嫌圖片造假,一時間引起廣泛熱議。
  • 丹邦科技董事長本科學歷造假查實 公司財務造假疑雲仍待解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丹邦科技董事長本科學歷造假查實 公司財務造假疑雲仍待解本報記者 帥可聰 陳鋒 北京報導丹邦科技(002618.SZ)董事長劉萍學歷造假已被有關單位查實。《華夏時報》記者獲悉,2020年12月30日,中南大學官網發布公告稱,經查實,劉萍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該校博士研究生時所提交的本科學歷證書、學士學位證書造假,違反國家招生規定,決定追回劉萍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並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證書無效。此前,丹邦科技離職高管鄒盛和、王李懿二人通過網絡實名舉報,直指丹邦科技董事長、首席科學家劉萍在內的核心技術人員學歷造假。
  • 上市公司董事長被指本科學歷造假 博士入學考試他人代考
    近日,一封「丹邦科技董事長劉萍學歷造假」的舉報信引發深圳證券交易所和股民關注。信中寫道,「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萍對外宣稱其為中南大學工學博士,但實際上未上過一天大學,無碩士文憑,博士論文涉嫌造假。」
  • 學術造假再次曝光:中南大學追回博士研究生學歷和博士學位
    「經查實,劉萍報考博士研究生時提交的本科學歷證書、學士學位造假,經2020年12月17日校務會議研究,決定追回劉萍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博士學位證書。學生若對本決定有異議,可在收到決定之日起的10日內向學校申訴處理委員會辦公室提出書面申訴。」
  • 網易新聞對話唐駿學歷造假事件打假者方舟子
    6月13日,沉默一周的唐駿再度回應「學歷造假」事件時表示「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騙到了,就是一種能力,就是成功的標誌」。    從上周起,深陷「學歷造假事件」的唐駿對於什麼時候公布真相,開始閉口不提。而在另一方面,方舟子對其造假的質疑範圍已經從學歷擴大到了個人經歷。
  • Nature:「涉嫌造假」,闡述轉基因有害的文章被撤回
    有趣的是,這篇涉嫌造假的研究結果此前還在國會參議院關於"審議轉基因作物種植許可"的聽證會上被拿來作為參考。"這個案子十分重要,因為這類文章是反轉者的'有力武器'"。義大利參議員、米蘭大學神經學家Elena Cattaneo說到。隨著參議院聽證會的召開,Elena Cattaneo開始進一步地調研這些反轉者提供的"證據"。
  • 追隨「孤獨喬治」的腳步,揭開巨龜「長壽」的謎因!
    ▲圖:Galapagos Conservancy2018年12月3日,科學雜誌《自然生態學與進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發表了一項研究——《探索喬治長壽的秘密》,揭秘了巨龜的長壽遺傳基因。
  • 學歷翻車大盤點!翟天臨論文被扒造假,仝卓篡改身份後果嚴重
    學歷造假其實是娛樂圈常見的事情,但是很多明星都只是嘴上說一說,虛榮心作祟,表現出自己是學霸,之後也會被扒出真實的學歷信息。但是有的明星就不是這樣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娛樂圈聞名出圈的造假事件。首先最出名的就是翟天臨。
  • 紐西蘭將新發300銀蕨籤證 專家警告資料勿造假
    >>>進入搜狐出國頻道    >>>去《搜狐出國》微博看看  紐西蘭移民局發布公告,2011年新的一批300個紐西蘭銀蕨籤證名額將於  該公司的持牌移民顧問朱曉羽說,凡是本科學歷、雅思6.5以上的申請到銀蕨籤證的申請人,會有長達9個月的合法居留時間以尋找工作。一旦申請人找到工作,可以申請為期兩年的工作籤證,這將使他們可能按照技術移民類別申請紐西蘭居留權。在最初階段,該籤證只發給年齡在20至35歲之間的人,而且僅有300個限額。朱曉羽告訴記者,這個申請的難度是網上名額的搶位和雅思6.5的要求。
  • 中外名人的學歷造假:蔣介石非士官學校畢業(圖)
    學歷情結,古今中外皆有之,不過,古代的名人,有學歷情結不造假;現在的名人,卻直接進行學歷造假。  隋煬帝的「學歷」情結  中國人重文憑,重學歷,早已有之,隋唐時候就有例子。  唐高宗時期,有個叫薛元超的中書令,也就是宰相,他很有才華。
  • 震驚:中國所謂的長壽之鄉,居然全部是偽造
    國內「長壽之鄉」多涉嫌偽造,這也解開了許多人長久以來的一個疑問:為何窮鄉僻壤竟能壽星頻出?按道理講,應該是醫療條件越好的地方人們越長壽,什麼養生啊,地理環境啊,起的作用並不大。 1985年,「國際自然醫學會」將新疆列為「世界第四大長壽之鄉」。
  • 方舟子瞄準樂嘉 稱其學術剽竊學歷造假
    「打假鬥士」方舟子這一次將「槍口」對準《非誠勿擾》主持人樂嘉,昨天起在微博上對樂嘉的「性格色彩學」和學歷都提出了質疑。不過記者發現,樂嘉學歷遭受質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只是這一次是方舟子提出的,一下引起網友熱議,截至記者發稿時,該篇微博已經被轉發、評論上千次。
  • 因學歷造假深圳一富豪被追回博士學位:身家逾20億元
    近日,中南大學官網發布《關於追回劉萍博士研究生畢業生證書的決定》、《關於追回劉萍博士學位證書的決定》稱,經查實,劉萍報考博士研究生時提交的本科學歷證書、學士學位造假。經2020年12月17日校務會議研究,決定追回劉萍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博士學位證書,並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證書無效。
  • Nature:「繪」出一條長壽路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這一發現可能用於延長壽命的新靶標,特別是考慮到PI3K抑制帶來的不良作用,包括代謝的失調,生長的降低和不育。從臨床角度來看,降低IIS通路延長壽命與胰島素抵抗是兩碼事。胰島素抵抗導致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的組合。最常見的誤解是,增加循環中的胰島素水平以克服胰島素抵抗是一個健康方法。
  • Nature:20萬人基因數據揭露長壽大秘密!
    Nature:20萬人基因數據揭露長壽大秘密!Nature將這篇文章推在首頁在PLoS Biology發表的這項研究分析了215,000人的DNA,這是人類首次從宏觀層面上來分析基因在人類一代二代之間怎樣更迭的大型研究之一。
  • 重複率達40%,本科生笑了
    重複率達40%,本科生笑了!近日,關於翟天臨論文涉嫌抄襲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一番熱議,四川大學也在自己的官網上宣布了翟天臨論文抄襲的問題,將翟天臨列入了學術不端的案例,據了解,翟天臨的論文的查重的結果顯示,40%的內容都是重複的,本科生看到之後,都笑了!
  • 重磅丨想在Nature造假更難了!Nature系列規定:投稿必須提供足夠的原始數據,徹查數據未公開的論文
    實驗數據,關係到實驗能否重複的關鍵問題,這不僅涉及到學術造假等道德問題,還涉及到全球學術交流、科學發展和人類進步。實驗數據是研究人員的大量努力獲得的,耗費了大量公共資金。也就是說,至於少數人將所有數據都存儲在公共資料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