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學官網發布《關於追回劉萍博士研究生畢業生證書的決定》、《關於追回劉萍博士學位證書的決定》稱,經查實,劉萍報考博士研究生時提交的本科學歷證書、學士學位造假。經2020年12月17日校務會議研究,決定追回劉萍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博士學位證書,並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證書無效。
公開資料顯示,劉萍為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丹邦科技」)法定代表人、董事長。該公司成立於2001年,於2011年在中小板上市,是專業從事撓性電路與材料的研發和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總資產25.40億元,或受上述消息影響,1月6日,丹邦科技股價下跌4.72%,最新市值26.57億元。
《2020年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顯示,劉萍以22億元財富位列榜單第2204名,較去年縮水4億元,降幅約15.4%。
丹邦科技近期麻煩不斷。公司此前多次被前高管實名舉報營收造假,侵佔公司資產,還被深圳證監局問詢,並出具警示函。
金融行業分析師王赤坤對時間財經表示,學歷造假對一個上市公司董事長影響不大,對上市公司的正常經營也沒有影響。
時間財經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丹邦科技董秘辦,一位工作人員回應稱,董事長學歷被收回屬於個人事件。公司的信息披露以學信網為準,中南大學宣布收回之前是有效的,所以公司不涉及信披問題。但劉萍作為董事長,此事對公司名譽還是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至於舉報材料和問詢函,上述人士表示,證監局去年進行現場檢查,最後發布的是警示函,並未進行立案調查等,其實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公司的情況。
被前高管「狙擊」三次
2020年10月8日,鄒盛和、王李懿在網上公開了此前向證監會及深圳監管局提交的舉報函件,實名舉報丹邦科技實控人劉萍及其配偶譚芸、丹邦科技董事劉文魁及其配偶存在重大信息不披露、欺詐發行、侵佔上市公司租金1100萬元的違法行為。
丹邦科技公告顯示,王李懿曾為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鄒盛和曾是公司監事會主席。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二人在丹邦科技二股東丹儂科技公司分別持股25%。
去年10月11日,二人再度發文,舉報丹邦科技實控人劉萍博士涉嫌學歷造假及財務造假、騙補騙稅等系列問題。舉報信稱,作為公司首席科學家、研發總監的劉萍實際或只有中學學歷。
10月17日,丹邦科技公告稱,實控人劉萍辭去總經理職務,董事劉文魁、財務負責人鄧建峰、董秘、副總經理莫珊潔、公司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陳東東均提出辭職。但公司未回應上述舉報內容。
隨後的12月15日,舉報人再一次出擊,發布致證監會的舉報材料稱,「2011年上市前後,丹邦科技60%以上的固定資產系偽造;近5年以來,80%以上的營業收入造假。」
12月17日晚間,丹邦科技發布公告表示,不存在網名為「鄒盛和」的用戶所稱「公司存在財務造假、技術造假、信息披露違規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情形。公司2018、2019年度報告數據均經過會計事務所審計。
丹邦科技還披露了各生產基地用電量和社保在保人數等數據,證明公司生產經營處於正常狀態。公司還表示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補充之處,公司不存在違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
鄒盛和曾公開表示,舉報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劉萍近期連續減持上市公司股票的行為,申請在違法犯罪行為被查明前,監管部門能對劉萍披露的相關減持計劃採取限制交易措施。
丹邦科技的歷史公告顯示,自2015年以來,劉萍控制的丹邦投資逐步減持公司股份,持股比從2015年年初的40.03%降至今年9月的22.15%。
實際上,鄒盛和、王李懿早就與劉萍方面有多次官司交鋒。2018年,劉萍的配偶譚芸與鄒盛和、王李懿因為丹儂科技的股東資格確認糾紛打起了官司。(2018)粵民申8211號民事裁定書顯示,譚芸稱鄒盛和、王李懿竊取公司營業執照等進行法定代表人的非法變更登記,進而獲得公司的控制權。不過,最終因為證據不足,譚芸的再審申請被駁回。
2020年11月發布的(2019)粵03民初1489號民事判決書顯示,劉萍侄子劉文魁將鄒盛和、王李懿告上法庭,理由與譚芸相同。
法院稱,本案為股票權利確認糾紛。本案訟爭的標的為登記在丹儂公司名下的3240萬股丹邦科技公司股票。劉文魁主張丹儂公司僅為持股平臺,股票的所有權應由其享有。法院認為,劉文魁未能提交證據證明,其與丹儂公司之間存在代持協議。
鄒盛和、王李懿還提到,雙方的官司遠不止這兩起。劉文魁和譚芸等人,對其提起了股東資格之訴[一審(2015)深南法民二初字第00377號,二審(2016)粵03民終21433號]、損害股東利益之訴[(2018)粵0305民初20712號]、股權轉讓合同無效之訴[(2019)粵0305民初3363號]、公司解散之訴[(2018)粵0305民初14717號]等。
法院還稱,劉文魁與丹儂公司股東鄒盛和、王李懿確實存在糾紛,丹儂公司經營實際已進入僵局,劉文魁如認為其股東權益受到損害,可另行途徑解決。
應收帳款佔營收136%
丹邦科技主營FPC、COF柔性封裝基板、COF產品及關鍵配套材料聚醯亞胺PI膜等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鄒盛和此前公開介紹,丹邦科技的生產鏈條比較長,涵蓋了FCCL(柔性覆銅板)、FPC(柔性線路板)兩個產業,在未上市之前,丹邦科技贏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特別在席捲全國的「山寨機風潮」期間,很多仿製摩託羅拉、三星的翻蓋手機(包括手機維修市場)都需要FPC,「那時山寨機廠商提著現金在公司工廠等貨成交。」
隨後,丹邦科技業績出現下滑。2015年至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19億元、2.71億元、3.17億元、3.44億元和3.47億元,淨利潤6686.95萬元、2458.99萬元、2537.36萬元、2541.52萬元、1733.50萬元。
丹邦科技2020年三季報顯示,去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2億元,同比下滑12.09%,淨利潤-511.35萬元,同比大降121.80%。期末公司應收帳款3.28億元,佔當期營收的136%。
丹邦科技應收帳款佔營收比例持續高企。2017年至2019年末,丹邦科技期末應收帳款佔當期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50.475、67.44%和80.40%。對於公司應收帳款高企等事項,深交所曾連續對丹邦科技2018年及2019年報發出問詢函。
鄒盛和方面稱,丹邦科技虛增了大量收入,如果沒有對應的成本支出,會導致虛增的收入全是利潤,形成極不合常識的利潤率。為了平衡帳目,劉萍通過設在港的私公司及上市公司的公司進關聯交易,幅度提進設備價格,虛增上市公司固定資產出,以套取資,一部分套取的資金用於借給上市公司,在帳上形成對控股股東的欠款,另一部分解決虛增後的回款壓力。但由於缺太大,導致報表上還留有量應收帳款。
丹邦科技曾在回復問詢函時稱,同行業公司應收帳款佔流動資產比例集中在30%-50%,而本公司佔比相對較高的原因:公司2019年為了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穩定規模優質客戶,公司對部分信用級別高、合作時間長的優質客戶適當延長了信用期,公司的應收帳款餘額增加。由於公司以銷定產,存貨所佔用流動資金較少,對流動資產的佔用大多體現在應收帳款中,因此應收帳款佔流動資產的比例較高。
應收帳款之外,最新的監管問詢函將關注點投向丹邦科技海外設備採購、毛利率偏高和香港子公司等方面。
2020年12月14日深圳證監局對丹邦科技發布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其以及關聯方廣東東邦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至今向境外供應商採購機器設備的具體情況,說明丹邦科技全額預付機器設備採購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超過合同約定交貨時間或預付設備款滿一年後,公司仍未收到相關機器設備的原因,說明是否存在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的情形。
丹邦科技產品銷售以外銷為主,2018年、2019年銷售毛利率分別為40%和42%,同行業上市公司外銷業務毛利率約為20%至35%。問詢函要求其說明公司毛利率明顯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原因。
此外,2016年丹邦科技第三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註銷全資子公司丹邦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的議案》,但四年來一直未進行註銷,且丹邦科技還通過丹邦科技(香港)有限公司銀行帳戶進行大額境外支付資金收付,深圳證監局要求其進行說明。同一天,丹邦科技時任高管劉萍、鄧建峰、莫珊潔還被深圳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今年8月起,深圳證監局對丹邦科技進行現場檢查,發現公司存在治理不完善、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管理不規範、信息披露不完整、境外資金管理不到位、公司年報未完整披露關聯交易、財務會計基礎薄弱等問題,由此深圳證監局決定對丹邦科技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
(文章來源:時間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