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阿爾茨海默病的空間轉錄組測序

2020-11-12 oebiotech歐易生物

前言

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因其能夠原位捕獲細胞中表達的RNA,為探究不同組織空間位置下細胞分布及基因表達特徵提供可能。此外,與傳統的原位雜交技術相比,空間轉錄組測序通量高,優勢顯著,是繼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之後,探究生物學問題的又一利器。



基本信息

樣本類型:人、小鼠腦

技術類型:Spatial Transcriptomics,In situ Sequencing

發表期刊:Cell

影響因子:38.637



背景介紹

阿爾茨海默病是發生於老年和老年前期的神經系統疾病,主要表現為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能力損害、抽象思維和計算能力損害、人格和行為改變等。目前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的一個中心問題是澱粉樣斑塊與神經退行性過程的關係,儘管在阿爾茨海默氏病(AD)的澱粉樣斑塊周圍觀察到複雜的炎症樣變化,但對其特徵的分子變化和細胞相互作用知之甚少。



研究結果

1. 技術路線

圖1

作者分別選取3月齡(3m),6月齡(6m),12月齡(12m),18月齡(18m)的AppNL-G-F(AD模型)和 C57BL/6(正常模型)小鼠腦組織,利用冰凍切片技術獲取每隻小鼠的3張連續切片,中間的一張用來做ST,其他兩張用來做免疫組化檢測。


2. 成鼠腦的ST測序

圖2

作者將每個冠狀切面與Allen Mouse brain Atlas(Lein et al.,2006)定義的14個大腦解剖區域(Fig2B)進行比對分析,並將每個TD(Tissue domain)分配到其中一個區域。通過對有效spots進行降維聚類分析,進而比較不同區域及不同樣本間基因表達的差異(Fig 2C-D)。


3. 基因表達與澱粉樣蛋白(β-Amyloid,Aβ)累積的關係

圖3

AppNL-G-F小鼠中的Aβ蛋白沉積開始於3個月左右(Fig3A)。採用TD中像素的Aβ螢光強度的標準差作為Aβ累積指數,從而區分Aβ輕度累積區和Aβ高度積累區,且這一結果與Aβ免疫染色結果一致(Fig3A-C),說明Aβ的累積從背側向腹側皮質、丘腦和海馬體逐漸增多。


4. Aβ斑塊誘導基因的鑑定

圖4

作者通過WGCNA分析,發現plaque-induced genes (PIGs)模塊在Aβ小鼠中顯著富集,這個模塊包含57個基因,這些基因在開始發生輕微上調,到12月份急劇上調,並在整個大腦中穩定表達(Fig4A-B)。此外,皮爾森相關性分析Aβ累積與PIGs的表達具有顯著相關性(Fig4C),表明PIGs的表達隨著Aβ在整個腦區的積累而逐漸增加。為了進一步確定PIGs的特徵,作者將PIGs與疾病相關/活化反應相關的小膠質基因和炎性星形膠質相關進行維恩分析,發現其中36個PIGs未被定義為疾病相關的膠質基因(Fig4D)。此外作者發現人MIC1標記基因(Fig4E-F)的小鼠同源物在Aβ暴露中的基因表達發生改變。對小鼠的分析表明,人腦中的MIC1反應是對澱粉樣斑塊的多細胞協調反應的一部分,這種反應隨時間的推移而演變。


5. PIGs模塊的ISS分析

圖5

為了實現對ST的空間解析度,作者使用各細胞類型marker和PIGs的定製探針對18m的兩個appNL-G-F和兩個WT小鼠中進行原位測序(In Situ Sequencing,ISS)分析(Fig5A-C),通過螢光點數量化基因表達,並將Aβ累積周圍的螢光點數分成5個組(ring1-ring5)(Fig5D)。進一步分析發現PIGs的54個基因,其中51個顯著富集在ring1,而C1qb在ring1中顯著缺失,與ST的結果一致(Fig5E)。為了研究PIG網絡的細胞特徵,作者開發了一種算法,通過計算5mm半徑範圍內的細胞類型標記基因的富集程度(不包括正在研究的點),將每個點分配一種細胞類型。以此來預測Aβ斑塊中的細胞類型。(Fig5F-G)。結果發現,PIGs對Aβ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與小膠質細胞有關,星形膠質細胞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Fig5H)。


6. PIGs模塊中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基因的共表達分析

圖6

為了分析 Aβ累積異常是否驅動不同細胞中PIGs的表達。作者對PIGs進行WGCNA分析,根據Aβ指數將所有ST分為5個部分,包括WT和AD的4個區域,作者發現,WT中PIGs模塊的基因聯繫最低,隨著Aβ累積增多,PIGs網絡的相互聯繫更加密切(Fig6)。


7. OLIG模塊對Aβ累積的時空響應

圖7

通過WGCNA分析,作者還發現另一個高表達AD相關少突膠質細胞基因的模塊OLIG,為了探究這個模塊與Aβ累積的關係,作者從AD症小鼠中分離出Aβ累積的區域,發現3月時OLIG的表達與Aβ累積呈正相關,18月時呈負相關(Fig7A-B),且不同腦區也有所差異,如在纖維束(FB)、丘腦(TH)和下丘腦(HY)中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而在內嗅皮層(ENTI)中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Fig7C-F)。最終作者證實,在輕度Aβ累積下,OLIG模塊高表達,但在高密度Aβ積累下,OLIG表達減少。


8. 人腦中PIG和OLIG的可視化

圖8

為了驗證前面的發現,作者將PIG和OLIG的基因,與RNA-seq數據發現的人AD相關基因做交互分析,發現PIG中的45個基因,OLIG的42個基因與AD相關基因重疊。與預期的一樣,PIG模塊和OLIG模塊基因分別在灰質和白質中被富集(Fig8A-B)。與ISS分析類似,作者分析PIG基因在AD患者和control中的表達,發現與對照相比APOE和ARPC1B在AD患者的小膠質細胞中顯著表達,NPC2、S100A6、ITGB5、PRDX6和VSIR在AD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中顯著表達,提示AD患者疾病相關的膠質細胞激活(Fig8D)。此外,在OLIG中發現22個基因在Aβ累積部位中顯著缺失(Fig8)。



研究結論

本文利用空間轉錄組學研究了在AD小鼠模型中,澱粉樣斑塊周圍直徑為100mm的組織域中發生的轉錄變化。發現了富含髓鞘和少突膠質細胞基因(OLIGs)的基因共表達網絡的早期改變,而斑塊誘導的基因(PIGs)的多細胞基因共表達網絡涉及補體系統、氧化應激、溶酶體和炎症,在疾病的後期非常突出。此外作者通過對小鼠和人腦切片進行原位測序(ISS),證實了大多數觀察到的細胞水平的變化。空間轉錄組學分析為探究AD和其他腦部疾病致病特徵附近失調的細胞網絡提供了可能。



參考文獻

Chen WT, Lu A, Craessaerts K, et al. Spatial Transcriptomics and In Situ Sequencing to Study Alzheimer's Disease. Cell. 2020;182(4):976-991.e19. doi:10.1016/j.cell.2020.06.038


· 歐易生物單細胞事業部簡介 ·


歐易生物是國內少數具備10x Genomics和BD Rhapsody™單細胞測序雙平臺的機構之一,在醫學和農林方向提供專業的單細胞建庫測序及分析服務,包括5』端和3』端基因表達分析、免疫組庫分析(TCR/BCR)、 ATAC分析和表面蛋白分析等。


歐易生物單細胞平臺具有豐富的項目處理經驗,每年成功處理單細胞樣本上千例;專業的售後團隊,數十位生信專家和研發工程師為您的項目保駕護航;資深的技術支持人員,優化課題設計,解讀數據,讓客戶感受有「溫度的」全面服務。


END



相關焦點

  • 空間轉錄組學和原位測序可剖析阿爾茨海默氏病
    空間轉錄組學和原位測序可剖析阿爾茨海默氏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6 20:29:30 比利時魯汶大學Bart De Strooper、Mark Fiers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空間轉錄組學和原位測序剖析了阿爾茨海默氏病
  • Nature:首次對阿爾茨海默病進行單細胞轉錄組分析
    2019年5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影響了500多萬人。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單個腦細胞中表達的基因進行了綜合分析。所獲得的分析結果允許他們鑑定出在神經元和其他類型的腦細胞中受到影響的獨特細胞通路。這一分析可能為阿爾茨海默病提供許多潛在的新型藥物靶點。
  •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微陣列空間轉錄組與單細胞測序揭示胰腺癌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36:33 美國紐約大學Itai Yanai團隊利用基於微陣列的空間轉錄組學和單細胞RNA測序
  • 單細胞測序技術「遍地開花」 精準醫療「如虎添翼」!
    2015年以來,10X Genomics、Drop-seq、Micro-well、Split-seq等技術的出現,徹底降低了單細胞測序的成本門檻。自此,單細胞測序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和臨床研究。單細胞測序是從單個細胞水平對基因組和轉錄組進行的研究。通過全基因組或轉錄組擴增,進行高通量測序,能夠揭示單個細胞的基因結構和基因表達狀態,反映細胞間的異質性。
  • 博奧晶典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獲認證
    博奧晶典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獲認證 2020-09-
  • 科學家構建空間轉錄組測序新方法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課題組新近創立了一種技術方法,可以獲得具有空間位置信息的少量細胞轉錄組圖譜
  • 彭廣敦教授: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轉錄組學研究領域的新方向
    本次會議多組學研究和臨床轉化研討會以邁向臨床精準醫療為主題,聚焦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等多組學技術聯用研究臨床疾病,以及多組學數據的整合交叉分析應用,會議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幹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組學技術在醫學轉化上的應用。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彭廣敦教授分享了「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精彩議題。
  • 單細胞測序技術「遍地開花」,精準醫療「如虎添翼」!
    通過全基因組或轉錄組擴增,進行高通量測序,能夠揭示單個細胞的基因結構和基因表達狀態,反映細胞間的異質性。 相比於群體細胞測序,更適用於解決少量特殊樣本的研究、異質性群體的分析及同時或互斥發生的基因組變化的查找等問題。單細胞測序技術在腫瘤、發育生物學、神經科學等領域有重要應用,是現今生命科學研究的焦點。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構建空間轉錄組測序新方法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課題組新近創立了一種技術方法,可以獲得具有空間位置信息的少量細胞轉錄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實驗室指南》。  無論是體內組織還是體外細胞系,不同細胞之間都存在著差異性,即細胞的異質性。
  • 空間轉錄組測序用於免疫治療研究
    打開APP 空間轉錄組測序用於免疫治療研究 上海生物晶片 發表於 2020-11-18 17:07:28 空間轉錄組檢測技術特點 空間轉錄組檢測技術逐漸受到廣大研究學者的青睞,其不僅可以提供研究對象的轉錄組數據信息,同時還能定位其在組織中的空間位置,這將有助於確定腫瘤異質性的來源,並揭示致病機制、潛在的藥物靶標和新型生物標誌物。因此,運用該技術可以分析免疫治療如何改變TME結構和免疫環境,TME中腫瘤細胞,脂肪組織,血管,三級淋巴結構和基質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
  • RNA測序數據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RNA測序數據確定了阿爾茨海默病(AD)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這項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AD的發病機制,並為開發新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法鋪平道路。
  • 空間轉錄組研究將對基因測序領域帶來的三大影響及作用
    如今的空間轉錄組學像極了當年的單細胞測序,雖然還處在科研階段,但是已經可以展望到其未來的發展空間。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單細胞測序技術逐漸從完成概念驗證進入臨床場景,而空間轉錄組學很有可能會成為單細胞測序之後,又一個閃閃發光的測序技術外延領域。 空間轉錄組測序有什麼作用? 通常進行的轉錄組學測序過程,是將一群細胞的RNA提取建庫進行測序。
  • 中科大劉強團隊揭示ApoE4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新機制 | CellPress對話科學家
    利用高通量測序以及代謝物追蹤等手段,劉強教授團隊發現星形膠質細胞來源的ApoE顯著抑制神經元的膽固醇自身合成途徑中的關鍵合成酶的表達,從而抑制神經元的膽固醇合成。ApoE介導的神經元內的膽固醇合成抑制顯著累積了神經元內的膽固醇合成前體:乙醯輔酶A。該研究進一步發現,ApoE可以通過上調神經元核內的乙醯基供體乙醯輔酶A水平,增加和轉錄激活相關的組蛋白乙醯化水平。
  • 接近單細胞解析度,Cell發文公布高分辨空間組學技術
    責編 | 兮空間組學是繼單細胞測序技術之後的另一個生物技術研究熱點,它能夠彌補單細胞測序技術無法獲取細胞空間分布信息的缺陷。DBiT-seq技術實現了高質量和高分辨的空間轉錄組和蛋白組的測序。空間解析度最高可達10 µm,接近單細胞解析度。
  • 空間轉錄組測序或將成下一個熱點?這家公司已斥巨資壟斷行業
    2016年,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等研究機構的學者們在《Science》上發文,闡述了一種新的轉錄組學研究技術,並提出了「空間轉錄組學」的概念。雖然他們並不是第一個嘗試將轉錄組測序與空間位置之間實現一一對應的團隊,但是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案確實是最完善,最接近商業化的。
  • 科學家開發出poly(A)轉錄組測序新技術
    科學家開發出poly(A)轉錄組測序新技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0:57:24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Winston Timp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Mark Akeson團隊合作開發人多聚(A)轉錄組的納米孔原位
  • 單細胞和空間轉錄組揭示類原腸胚的體節發生
    單細胞和空間轉錄組揭示類原腸胚的體節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3 11:31:58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Alexander van Oudenaarden、Susanne C. van den Brink
  • 空間轉錄組測序或將成下一個熱點?10x Genomics已斥巨資壟斷行業
    2016年,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等研究機構的學者們在《Science》上發文,闡述了一種新的轉錄組學研究技術,並提出了「空間轉錄組學」的概念。雖然他們並不是第一個嘗試將轉錄組測序與空間位置之間實現一一對應的團隊,但是他們給出的解決方案確實是最完善,最接近商業化的。
  • 湯富酬課題組與合作者開發出單細胞轉錄組三代單分子測序新方法
    為了解決基於二代測序平臺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難以獲得單個細胞中全長轉錄本的準確信息這一核心困難, 2020年12月30日,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與北京希望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Plos Biology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RNA-seq analysis of mouse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 Cell Stem Cell |單細胞譜系追蹤解析造血幹細胞命運與轉錄組特徵
    近年來高速發展的單細胞組學技術可以提供基因表達的「快照」,為發育生物學的研究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但是單細胞測序技術缺乏細胞譜系(祖代細胞-子代細胞關係)信息,因此單時間點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尚不足以揭示細胞在連續時間軸上的發育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