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口大鍋,讓我國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已經產出多項成果

2020-11-02 大國飛鷹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它位於貴州省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是中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議建設的,從1994年提出構想,再到2016年落成,花了整整22年的時間。而在建設這口大鍋的時候,南仁東先生也耗盡了畢生心血,在大鍋建成後的一年時間內,便與世長辭了。

那麼南仁東先生耗費心血製造出的中國天眼,到底怎麼樣了?它又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什麼貢獻?據悉,就是這口大鍋,讓我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了世界20年,而在短短的4年時間內,這口大鍋就產出了多項科研成果。比如說,截止到2019年8月份,中國天眼就已經發現了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93顆確認為脈衝星。要知道,那時候的中國天眼,還在調試過程中,還未通過驗收。

在調試的過程中,中國天眼一共探測到了146顆優質脈衝星候選體,其中獲得認證的就有102顆,這為利用脈衝星計時陣探測低頻引力波提供了重要條件。與此同時,中國天眼還利用創新方法探測到銀河系星際磁場……。這些亮眼的成果,足以說明中國天眼的價值,有專家甚至認為,憑藉中國天眼,中國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內,很可能就會發展成為國際天文學術交流中心。

據了解,中國天眼的最遠探測距離能夠達到137億光年,其綜合性能是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10倍。要知道,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可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它的直徑達到了305米,在中國天眼未出來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就是妥妥的一哥。可以說,能夠成功建成中國天眼,絕對是一件能令中國人感到驕傲的事情。

2020年1月11日,中國天眼正式通過國家驗收,投入運行之後,中國天眼的表現,也非常驚人。在今年之內,中國天眼的觀測時間就超過了1000個小時,提前完成了多項測試任務。總工程師姜鵬表示,中國天眼的表現超出了預期,它現在每天都能進行長達20個小時的觀測任務。本來姜鵬認為,中國天眼完成5000個小時的工作量,需要3至5年的時間,而按照現目前的情況來看,在今年之內就能做到。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十三五」成就巡禮本報記者 何星輝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是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一個妥妥的大國重器。一個人和他的22年「別人都有自己的大設備,我們沒有,我挺想試一試。」南仁東說這話的時候是1993年。那一年,中國射電望遠鏡的口徑只有25米,而早在1963年,美國就已經擁有350米口徑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 科技日報記者 何星輝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是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一個妥妥的大國重器。那一年,中國射電望遠鏡的口徑只有25米,而早在1963年,美國就已經擁有350米口徑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抱著這個樸素的念頭,從1994年開始,南仁東和他的團隊踏上了漫漫徵程。他們要建造的,是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 科技前沿|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是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一個妥妥的大國重器。一個人和他的22年「別人都有自己的大設備,我們沒有,我挺想試一試。」南仁東說這話的時候是1993年。那一年,中國射電望遠鏡的口徑只有25米,而早在1963年,美國就已經擁有350米口徑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是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一個妥妥的大國重器。最遠能探測137億光年之外,靈敏度比德國高10倍,比美國高3倍,甚至「你在月球上打電話,這裡能聽得清清楚楚」。
  • 22年他經歷什麼?天眼投產後,中國射電天文技術領先世界20年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大國重器投入使用後,讓中國地射電天文領域領先20年,他在22年裡經歷了什麼?,終於完成了這個世界壯舉,也直接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了至少20年的時間,而他就是「天眼」之父「南仁東」。
  • 中國這項技術領先世界20年,有望發現地外文明?
    ,耗時26年時間才建成,近百名科研人員前赴後繼在這個項目深耕,終於在2016年落成。這一壯舉,使得我國在世界天文領域科學探索領域走在了世界最前列。而這個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大鍋"有什麼用?
  • 印度人疑惑:中國這項技術領先西方20年,為何突然對外開放?
    中國這些年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就,其中有很多與西方國家相比還處於領先地地位,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因為中國在科技領域起步是比較晚的,我們不僅能夠快速追上別人的腳步,甚至還能夠做到後來居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 印度人疑惑:中國這項技術領先西方20年,為何突然對全世界開放?
    中國這些年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就,其中有很多與西方國家相比還處於領先的地位,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因為中國在科技領域起步是比較晚的,我們不僅能夠快速追上別人的腳步,甚至還能夠做到後來居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 他是中國天眼之父,拒絕了國外的高薪工作,卻讓中國領先了20年
    中國的科技騰飛,離不開這些大國工匠在國家背後的多年付出,而現在,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也是因為他們在背後的製造的大國利器在支撐著。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對於這位中國天眼之父,很多人都比較陌生。南仁東畢生專注於天文領域,當時拒絕了外國300倍的工資,毅然回國發展天文學,後來在「FAST」項目中拼搏了半生。
  • 西方強國一直領先?看中國天眼如何實現反領先20年
    早在建國初期我們的科研技術發展一直處於落後的狀態,不過隨著這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科研事業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例如袁隆平,屠呦呦,華羅庚,鄧稼先,鍾南山等傑出的代表人物,這些老一輩的先驅者都曾為我國的科研事業付出重大貢獻。同樣我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遠遠落後西方先進國家,究竟是什麼讓原本落後世界20年瞬間實現了領先世界20年的壯舉?
  • 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真在中國?-天文,望遠鏡,射電,FAST,世界最...
    它就是近期最耀眼的天文工程明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文望遠鏡快速分類法世界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當之無愧。然而,去掉前綴,它是不是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呢?如果你上網搜索一下,可能會發現,這個百科說:最大的在西班牙,直徑10米。那個媒體說,最大的在智利,正在建,直徑39米。還有的說,最大的在俄羅斯,直徑576米。
  •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中國天眼」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目標近2倍;累計發現脈衝星超過240顆;基於觀測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是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自建成以來取得的成績。
  •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中國天眼」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其中,「中國天眼」的快速射電暴研究成果近日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中國天眼」的順利運行,使得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的核心研究力量。「天文學是一門極度依賴觀測設備的科學,沒有觀測設備,只能根據別人的資料進行研究。」
  • 世界最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在貴州開建
    12月26日,具有我國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奠基儀式在FAST臺址—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大窩凼窪地舉行。    據了解,將於2009年正式開工建設的FAST是世界上正在建造及計劃中的建造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與排在阿波羅登月之前、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Arecibo的300米望遠鏡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
  •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中國天眼」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
    中國科學院院士、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在發布會上說,「有了大國利器,我們在國際天文學領域的地位就不一樣了……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過去,因為沒有大射電望遠鏡,中國天文學家無法拿到第一手資料,所以在這個前沿領域的研究中,多數是做理論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說。2020年1月,「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
  •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中國天眼」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其中,「中國天眼」的快速射電暴研究成果近日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中國天眼」的順利運行,使得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的核心研究力量。
  • 「中國天眼」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其中,「中國天眼」的快速射電暴研究成果近日陸續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中國天眼」的順利運行,使得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的核心研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