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2020-10-27 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何星輝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是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一個妥妥的大國重器。

最遠能探測137億光年之外,靈敏度比德國高10倍,比美國高3倍,甚至「你在月球上打電話,這裡能聽得清清楚楚」。為了鑄就這口「大鍋」,天文學家南仁東耗盡了一生心血。最終,中國天眼開了「眼」,他卻永遠閉上了眼。

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是在調試期間,還是正式投入運行,中國天眼的表現沒有讓人失望。而今,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接力呵護中國天眼,讓其表現越來越亮眼。

一個人和他的22年

「別人都有自己的大設備,我們沒有,我挺想試一試。」南仁東說這話的時候是1993年。那一年,中國射電望遠鏡的口徑只有25米,而早在1963年,美國就已經擁有350米口徑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抱著這個樸素的念頭,從1994年開始,南仁東和他的團隊踏上了漫漫徵程。他們要建造的,是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項不可能實現的任務。從選址開始,就像打怪升級一般,南仁東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最終,在貴州平塘,南仁東找到了一個地球上獨一無二、最適合建設射電望遠鏡的臺址。

這是從全國成千上萬個候選窪地裡挑選出來的,可謂萬裡挑一。光選址和研究,南仁東就花了13年的時間。

南仁東(左三)與工程技術人員在位於黔南州平塘縣的大窩凼施工現場檢查施工進展(2014年12月1日攝)。圖片

選址難,立項難,建設難上加難。南仁東和團隊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而這些難題在全世界幾乎都沒有經驗可以借鑑,只能埋頭開展技術攻關。

「如果沒成功,我怎麼交代?欠了國家的、鄉親的,我有退路嗎?」沒有退路的南仁東,把心思全放在了中國天眼的建設現場,他親力親為,耗盡心血。

2016年9月25日,中國天眼建成。南仁東用自己人生中的22年,鑄就了一個大國重器。2017年9月15日,他卻永遠閉上了雙眼。真是「古有十年磨一劍,今有廿載鑄天眼」。

224顆脈衝星和5000個工作機時

進入調試期後,中國天眼表現令人驚豔。

一般情況下,國際上傳統大型射電望遠鏡的調試周期不少於4年,但中國天眼提前完成了調試任務,整體性能穩定可靠,並在調試階段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科學成果。其中,探測到146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102顆得到認證),實現了目前國際最高精度的脈衝星測時觀測,並找到一例新的重複性快速射電暴,這些成果為利用脈衝星計時陣探測低頻引力波提供了重要條件。同時,中國天眼還實現了偏振校準,並利用創新方法探測到銀河系星際磁場。

正因為主要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今年1月份,中國天眼通過了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

1月8日,月光下的「中國天眼」(檢修期間拍攝)。圖片來源:新華網

不過,在正式投入運行不久,中國天眼即遭遇疫情衝擊。為了確保中國天眼觀測不停擺,運營團隊制定觀測計劃,20多名科研人員堅守在觀測現場,克服了疫情帶來的種種不便,有的一待就是兩個月。這期間,中國天眼完成觀測時長達1000多小時,多項觀測任務提前完成。

「它超出了我的預期,現在每天可以保證20個小時左右的觀測時長。」針對中國天眼正式運行以來的情況,總工程師姜鵬表示,觀測時長是科學產出的重要保障,原以為要達到5000個工作機時的話,至少需要3至5年,沒想到今年就做到了。「這需要很好的可靠性。」

截至9月中旬,中國天眼發現的脈衝星已達224顆。在探測脈衝星領域,中國天眼已經達到國際上的絕對一流水平。

目前,中國天眼已經啟動了脈衝星測時陣列、漂移掃描多科學目標巡天等5個重大和優先項目。未來3至5年,中國天眼的高靈敏度將有可能在低頻引力波探測、快速射電暴起源、星際分子等前沿方向取得突破。

編輯:張琦琪

相關焦點

  •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是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一個妥妥的大國重器。最遠能探測137億光年之外,靈敏度比德國高10倍,比美國高3倍,甚至「你在月球上打電話,這裡能聽得清清楚楚」。
  • 中國天眼: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十三五」成就巡禮本報記者 何星輝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是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一個妥妥的大國重器。南仁東說這話的時候是1993年。那一年,中國射電望遠鏡的口徑只有25米,而早在1963年,美國就已經擁有350米口徑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抱著這個樸素的念頭,從1994年開始,南仁東和他的團隊踏上了漫漫徵程。他們要建造的,是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 科技前沿|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是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一個妥妥的大國重器。那一年,中國射電望遠鏡的口徑只有25米,而早在1963年,美國就已經擁有350米口徑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抱著這個樸素的念頭,從1994年開始,南仁東和他的團隊踏上了漫漫徵程。他們要建造的,是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一項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 22年他經歷什麼?天眼投產後,中國射電天文技術領先世界20年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大國重器投入使用後,讓中國地射電天文領域領先20年,他在22年裡經歷了什麼?,終於完成了這個世界壯舉,也直接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了至少20年的時間,而他就是「天眼」之父「南仁東」。
  • 這口大鍋,讓我國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已經產出多項成果
    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它位於貴州省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是中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議建設的,從1994年提出構想,再到2016它又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什麼貢獻?據悉,就是這口大鍋,讓我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了世界20年,而在短短的4年時間內,這口大鍋就產出了多項科研成果。比如說,截止到2019年8月份,中國天眼就已經發現了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93顆確認為脈衝星。要知道,那時候的中國天眼,還在調試過程中,還未通過驗收。
  • 西方強國一直領先?看中國天眼如何實現反領先20年
    早在建國初期我們的科研技術發展一直處於落後的狀態,不過隨著這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科研事業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例如袁隆平,屠呦呦,華羅庚,鄧稼先,鍾南山等傑出的代表人物,這些老一輩的先驅者都曾為我國的科研事業付出重大貢獻。同樣我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遠遠落後西方先進國家,究竟是什麼讓原本落後世界20年瞬間實現了領先世界20年的壯舉?
  • 中國測試500米口徑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領先世界20年
    中國測試500米口徑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領先世界20年 2016-02-29 09:02:01
  • 中國這項技術領先世界20年,有望發現地外文明?
    中國天眼是我們中國甚至是世界的驕傲,它作為全球你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耗時26年時間才建成,近百名科研人員前赴後繼在這個項目深耕,終於在2016年落成。這一壯舉,使得我國在世界天文領域科學探索領域走在了世界最前列。而這個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大鍋"有什麼用?
  • 500米口徑望遠鏡讓中國射電天文領跑世界(圖)
    原標題:500米口徑望遠鏡讓中國射電天文領跑世界(圖)FAST工程辦公室提供   開欄的話 大科學工程是20世紀以來世界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一個國家創新力以及核心競爭力的主要表徵。就當今世界科技而言,一個國家在關鍵領域領先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往往都會造成「勝者全得」或者「強者恆強」的局面。而為實現領先一步,大科學工程當之無愧地成為「國之重器」。
  • 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組圖)
    「平方公裡陣列」組織宣布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三國將聯合建造世界最大射電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表示,建造費用達到20億美元的「平方公裡陣列」射電天文望遠鏡精確度將比現有射電天文望遠鏡高50倍,速度提升10000倍。研究者希望該望遠鏡可以幫助解決天體物理學中的重大問題。
  • 他是中國天眼之父,拒絕了國外的高薪工作,卻讓中國領先了20年
    中國的科技騰飛,離不開這些大國工匠在國家背後的多年付出,而現在,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也是因為他們在背後的製造的大國利器在支撐著。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對於這位中國天眼之父,很多人都比較陌生。南仁東畢生專注於天文領域,當時拒絕了外國300倍的工資,毅然回國發展天文學,後來在「FAST」項目中拼搏了半生。
  • 世界最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在貴州開建
    據了解,將於2009年正式開工建設的FAST是世界上正在建造及計劃中的建造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與排在阿波羅登月之前、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Arecibo的300米望遠鏡相比,其綜合性能提高約10倍。
  • FAST大型天文望遠鏡為何領先國外
    從20世紀30年代初到現今,人類打開了天文觀測的新窗口,通過非傳統光學波段接收來自宇宙中的電波信號,獲取、分析各種信息。2015年8月2日,貴州喀斯特窪地建造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第一塊檢測合格的反射面單元在工程現場成功吊裝,這標誌著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施工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 巨型射電望遠鏡坍塌,中國天眼成世界唯一
    工程師已經對這座望遠鏡的損壞情況進行評估,望遠鏡的支撐鋼纜已經完全斷裂,3個支撐塔也全部斷裂,重達900噸的接收平臺直接從上空墜落,這對美國來說不僅是一座望遠鏡坍塌那麼簡單,美國在天文探索領域領先世界半個世紀的優勢一夜崩塌,衰落或許已經成為定局。
  • 世界最大天文望遠鏡7年後將在我國貴州建成(圖)
    圖為座落夏威夷死火山的大射電天文望遠鏡。    目前中國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直徑40米的鍋狀天線展開面積相當於四個籃球場大。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南仁東研究員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天文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上表示,與世界現有最大口徑100米望遠鏡相比,其觀測能力提高了10倍,並且將在未來20~30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認為,「精良裝備的FAST將為新的科學發現和突破天體物理學前沿熱點問題提供獨一無二的手段」。
  • 世界最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裝上第一根主索
    原標題:世界最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裝上第一根主索   正在建設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7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FAST工程團隊提供)   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17日上午,隨著第一根主索的安裝,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反射面索網製造與安裝工程正式步入實施階段。   FAST是由中國天文學家提出建造的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天文望遠鏡。它坐落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的「大窩凼」窪地,於2011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
  • 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 真在中國?-天文,望遠鏡,射電,FAST,世界最...
    它就是近期最耀眼的天文工程明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文望遠鏡快速分類法世界最大的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當之無愧。然而,去掉前綴,它是不是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呢?如果你上網搜索一下,可能會發現,這個百科說:最大的在西班牙,直徑10米。那個媒體說,最大的在智利,正在建,直徑39米。還有的說,最大的在俄羅斯,直徑576米。
  • 平塘縣:射電天文論壇在平塘隆重舉行
    論壇開始前,中科院副院長王恩哥和貴州省副省長何力分別代表中國科學院和貴州省致辭,向前來出席射電天文論壇的各級領導及國際專家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歡迎,向在一線奮戰的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射電天文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 世界最強射電望遠鏡落戶中國
    根據建設規劃,FAST將在2016年9月全部建成並初步投入使用,屆時,FAST將成為世界上現役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FAST的本體是由4000多塊反射面板組成的半徑500米球反射面,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足球場的大小。
  • 「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 ——「中國天眼...
    中國科學院院士、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在發布會上說,「有了大國利器,我們在國際天文學領域的地位就不一樣了……在射電天文學領域,我們已經進入第一方隊。」對天文學前沿領域的研究不再依賴「二手資料」在廣袤的宇宙中,經常有一些射電波襲來,僅僅閃現幾毫秒。天文學家一直企圖尋求真相:誰發出了這些電波?如此快速閃現的電波包含了什麼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