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主乘坐老電梯讓人提心弔膽。
本報以《小區12部電梯10部停運 八旬老人半月下不了樓》報導的電梯事件一經見報,引起不少業主關注。昨日,金鼎公寓的王女士來電稱,公寓的電梯已經「14歲」了,運行時晃得厲害,每天坐電梯時都提心弔膽。
記者昨日專門探訪了省會部分「高齡」電梯,它們有的30歲,有的20多歲,幾乎都處於「帶病工作」卻沒錢大修的窘境。「電梯老化越嚴重,越需要不斷投錢維修,投入就像無底洞,但動用維修資金維修難,讓業主分攤更難。」物業公司對此也頗為無奈。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記者從省質監部門了解到,目前全省在用電梯中使用年限15年以上的達到1083部。針對此,我省將建立順暢的住宅小區電梯改造、更新資金的支出機制。
現場一:晃得厲害令人提心弔膽
金鼎公寓建於2000年,是石家莊較早擁有電梯的高層公寓。昨日記者來到這裡,搭乘了一回「14歲」的老電梯。
記者來到2號公寓,有單、雙層兩部電梯,是那種綠鐵皮式的,鏽跡斑斑,叫梯鍵為凸出來的老式按鈕。雙層梯的梯門無法關嚴,留著一條縫,能塞下一根手指。等梯時,清楚聽到電梯通道裡傳出「咣當咣當」的動靜,以及鐵鏈摩擦的聲響。電梯間不少綠色鐵皮已脫落,頂部的塑料板破了兩個大洞,露出燈泡。當電梯到1樓,門打開時發出巨大聲音。
記者與一位業主一起進入電梯,梯門很久才閉合。往上運行的時候,整個電梯晃晃悠悠,耳邊還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音,十分瘮人。記者問業主:「每天坐這樣的電梯,不害怕嗎?」業主答:「我在這兒租房,剛來的時候看到這個電梯,好傢夥,跟恐怖電影裡的一模一樣,嚇人,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沒辦法,不坐難道天天爬樓嗎?」
25樓的一位租房戶告訴記者:「現在樓裡住的多為租房戶,電梯三天兩頭壞,不是突然滑梯,就是梯門關不上,要不就是困人。」 隨後,記者來到1、3號公寓,電梯狀況基本類似。
現場二:30歲老電梯小毛病不斷
昨日8時許,記者來到位於談南路上的棉二生活區,該小區有3棟高層居民樓,分別是1、15、33號樓,其中1號樓25層,15、33號樓16層高。此時,乘坐電梯上下樓的居民絡繹不絕。
15號樓前,小區的老住戶對記者說,他們這3棟高層的電梯「年歲都不小了」,「15、33號樓是1984年建成的,是石家莊最早的高層小區,現在算一算,電梯都運行30年了,1號樓雖說晚幾年建成,電梯也有20多歲了。」居民王女士笑著說,電梯老了,「一身小毛病,走著走著突然停了,門打不開了,或者電梯按鈕失靈了……」
在他們看來,30歲高齡的老電梯還算「經得住」。記者看到,這3棟樓共有6部電梯,每一棟兩部電梯只有一部運行,而且運行的電梯只停6層以上,還不是層層停,其中15、33號樓停6、9、12、15層,而1號樓停6、9、12、15、18、21、24層。
記者乘坐了1號樓、33號樓正在運行的電梯,發現這些老電梯確實「老了」,廂體都很破舊,運行中不時發出刺刺刺的響聲。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這三棟樓的業主都需要繳納電梯費,低層的是0.1元/平方米,而5層以上是0.2元/平方米。
全省15年以上電梯約1083部
進入2000年後,城市高層建築開始拔地而起,尤其是到2006年2007年左右,高層住宅、寫字樓噴湧而出。有數據顯示,近幾年來,我省特種設備年均增長15%,其中電梯數量增加最為迅猛,增速達到40%。
與電梯飛速發展趨勢相對應的一個現象是,近年來,我省電梯逐步邁入「老齡化」,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建設的電梯,如今正在逐步邁入15年至20年的階段,進入故障多發期。
昨日,記者從省質監部門了解到,目前全省在用電梯中使用年限15年以上的達到1083部,這些電梯安全性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
昨日,記者走訪了金鼎公寓、棉二小區、華脈新村等多個小區後發現,這些小區的電梯使用年份已達到或超越了15年,大多處於小毛病不斷卻沒錢大修的窘境。
電梯越老投入越多
就像個無底洞
華脈新村物業劉經理表示:「電梯老化越嚴重,越需要不斷投錢維修,投入就像無底洞。」
她介紹,業主繳納的物業費中有0.33元為電梯費,但這是2004年制定的價格標準,如今,人工費、電價等都已上漲,收上來的電梯費用來修修小零件還行,但換大件的確有點難。「小問題幾百元、一兩千元可以解決,但如果是線路板、模塊等大部件損壞,少說也得上萬元。」劉經理為記者算了一筆帳,電梯每個月維保兩次,平均一部電梯維保費為400元/月,16部電梯共計6400元/月。此前,4號樓電梯抱閘損壞,光是維修費就達32000元,物業拿出一部分,業主也集資了一部分,最終才將電梯修好。「這次業主理解掏了錢修電梯,下回再壞,大家還願意再出資平攤嗎?」
棉二物業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小區這三棟高層共有6部電梯,小毛病不斷,隔三差五就需要更換零部件,畢竟都運行二三十年了,「居民是繳納電梯費,可全年繳納的電梯費連電費支出都不夠,日常更換零部件的費用都是原產權單位在墊付。」他一邊說,一邊拿出一份2014年的電梯運行成本清單,顯示僅維保費一項一年就是3.6萬元,此外,從2月份至今,曾對多個電梯進行維修,更換15號樓南梯變頻器花了1.2萬元,4部電梯的箱門地坎4320元,33號樓的主程器1520元,15號樓的電梯更換接觸器850元,以及安裝對講機1900元,還有安裝監控的1.3萬餘元,8個人的人工費,以及電梯運行的電費,而收取業主的電梯費僅夠支付電費而已。
「作為原產權單位,我們只能保證電梯正常運行,更換電梯,我們實在沒有這部分資金。」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原產權單位無力墊資,只能業主均攤維修、維保費用。
申請維修資金艱難
業主平攤更不現實
根據《河北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規定》,電梯大修可以動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不夠的部分由業主分攤。然而,現實情況是,當電梯損壞需要大修時,要想申請維修資金卻很艱難,讓業主平攤更是難如登天。
華脈新村劉經理說,她申請維修資金的過程中屢屢碰壁,「前段時間我們想幫著6號樓申請維修資金,按照規定,需要得到三分之二業主同意才行,可一些住在低層的業主就是不同意籤字,因為電梯沒了他們可以爬樓梯。」
「還有一個問題,像這樣的老樓當年交的維修資金也比較低,就算能申請下來,錢或許也不夠用。5號商用樓就是這樣,電梯燒壞了,實在沒辦法,申請維修資金,可申請到的錢只夠換一些零部件,湊湊合合總算是修好了,大件兒換不起,想換電梯那更不可能,一部電梯一般質量的就要20多萬元。」她無奈地說。
15年以上的電梯
列入重點排查整改範圍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因為每部電梯的使用頻次和使用強度不一樣,國家對於電梯的使用壽命和報廢年限並未作出明確規定。《河北省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規定》提出,電梯的使用時間達到15年時,使用單位應當委託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進行安全性能技術鑑定。
昨日,記者從省質監局獲悉,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通知》提出,我省將對列入特種設備重點危險源和風險點清單的單位和設備進行重點排查整改,使用15年以上的電梯列入重點排查整改範圍。
通知提出,我省將建立順暢的住宅小區電梯改造、更新資金的支出機制。住宅小區電梯由物業管理公司承擔電梯安全管理責任,無物業公司和未委託物業公司管理電梯的小區由社區居委會承擔電梯安全管理責任。各級政府將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納入政府年度安全生產目標,逐級下達特種設備安全指標並逐級籤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建立健全特種設備安全目標考核制度,把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納入安全生產考核工作。凡是死亡人數超過控制指標或發生經濟損失較大、造成惡劣影響的,向上一級政府作出深刻檢查,情節嚴重的按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
□文/圖 社區記者 卞靜 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