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根據天文星象和季節變化規律創造出了曆法,而曆法對於人類的生產生活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現在使用的曆法有公曆和農曆兩種,分別以地球繞日運行一周和月球繞地運行一周所需要的時間作為依據。其中公曆(也稱為太陽曆或陽曆)主要以地球圍繞太陽運行過程中自春分點循黃道面東行一周再回到春分點所需要的時間——365天5小時48分46秒作為基準進行制訂的,雖然公曆的每月天數分配與月球繞地運行一周的時間並不吻合,但是其月數的劃分還是大致遵循了月球繞地運行的規律。農曆,也叫作夏曆,始於中國夏朝。與其它國家和地區使用過的純陰曆不同,農曆需要通過精確計算以保證每月初一都是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中間的時候,同時還得配合二十四節氣和太陽曆,確切的說我國沿用了三千多年的農曆應該叫作陰陽曆。

歷史上,世界各民族制訂的多種曆法大多以月球繞地一周所需要的時間作為依據,然後有兩種奇特的曆法卻單純以地球繞日運行一周所需時間作為依據,絲毫沒有將月球這個太空神燈的運行規律考慮在內,這就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彝族十月太陽曆和美洲瑪雅人的十八月太陽曆。

月球繞地運行一周的時間大致是29天12時44分3秒,當地球繞日運行完一周的時候,月球繞地運行了十二周多一點,這就是一年大致劃分為12個月的依據。然而我國的彝族先民和美洲的瑪雅人似乎完全無視月球的存在,彝族將一年定為365天,分為個10個月,每個月36天,剩下的5天作為祭祀的日子,瑪雅人則把一年定為365天,分為18個月,每個月20天,剩下的5天作為祭祀的日子。

為什麼這兩個古老的民族在制訂曆法的時候會無視月球的存在呢?難道說他們真的看不到高懸在夜空中皓皓明月?還真有這個可能!從彝族的古代傳說當中可以看出,彝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伏羲、女媧時代,大洪水中倖存的兩兄妹的故事與伏羲、女媧的故事極其相似,這足以證明彝族與其他華夏民族有著共同的祖先。大洪水過後,倖存者的後代分散到了各地,彝人先民因為懼怕洪水災難再次降臨,於是朝著高原地帶遷移,並留下了一個世代相傳的祖訓——住房必須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而彝人先民主要以狩獵為生,與農耕文明息息相關的農曆這種曆法對他們的實際生產生活意義不大,於是在大洪水發生之前制訂的曆法便世代相傳下來。

按理說,美洲的瑪雅文明精於天文曆法的計算,他們有三種曆法:十八月太陽曆、金星曆和卓爾金歷,他們能夠精確計算出金星的運行規律,難道會會無視月球的存在?這一點村夫認為完全沒有這種可能,他們的編年史中明確記載著大洪水發生的經過,並且明確指出大洪水發生以前在地球的夜空中發光的是金星,而月亮是洪水之後才出現的東西。在他們看來,月球就是災難的罪魁禍首,對於月亮,他們有可能是懼怕,更是憎惡,在修訂曆法的時候又怎麼會把它考慮進去呢。

兩種古老的曆法,與月球沒有任何絲毫的關聯,這似乎是說,在先民們制訂太陽曆的時候,月球尚未出現在現在的位置,如果是這樣的話,在制訂曆法的時候自然也就不可能將原本不存在天體運行規律考慮在內。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各自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