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出現,古埃及的太陽曆和公曆的由來

2020-12-06 小小錘子

曆法,通俗地說,·就是計算年、月、日的規則和方法。在歷史上許多國家和民族都曾有過自己的傳統的曆法,但在當今的世界上公認的、通用的曆法卻只有一種,人們給了它個恰當的名稱,叫。公曆。。也有人似是而非地將這種公曆叫作。西曆。,好象它是西方的產物,我們只能說這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實,公曆的原型並非產生於西方,而是產生於東方的文明古國埃及。

古埃及大體上處於今天埃及的地理位置,源遠流長的尼羅河自南向北縱貫全境,滋潤著兩岸的土地,哺育著這裡的居民。從遙遠的古代,大約在距今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埃及人民已過著定居務農的生活。埃及氣候炎熱,雨水稀少,從事農業生產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賴於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在埃及境內,尼羅河每年6月開始上漲,?至10月泛濫達到高潮,洪水夾帶著大量腐殖物灌滿了久早的農田。隨後,洪水逐漸退去,田地裡留下一層肥沃的淤泥。11月進行播種,禾苗生長時期少不了還要有繁重的人工灌溉,這樣到了次年三至四月一般都可望獲得良好的收成。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親自考察埃及,他認為這塊土地是尼羅河的禮物 不能不說確有相當的道理,

埃及人民為了發展農業生產,作到不違農時,很早就認識到必須掌握尼羅河泛濫的規律,比較準確地計算日期,即需要有一種曆法。他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許多經驗,比如把歷年尼羅河泛濫的時間刻在杆子上,刻了好多的記號然後加以比較,有心人終於發現,兩次泛濫的間隔期大約是365天:埃及人也不斷地觀察天象(很大的程度上是為了迷信的目的),他們發現天狼星(空間最亮的恆星,其直徑為太陽的兩倍)與太陽同時從東方的地平線上升起,每一個周期也相當於這樣的時間長度。以此為根據,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為365天;據說在公元前4241年(還有4236年等說法)6月的某一天早晨,當尼羅河泛濫的潮頭達到孟斐斯(今天開羅附近)的時候,正好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從地面上升起,於是這一天便被定為一年的起點,埃及人將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加5天作為歲末節日,這就是埃及人的太陽曆,平心而論,古埃及人取得的這項成就,主要的不是靠了他們那一點天文知識,而是靠了尼羅河的定期泛濫。

埃及人所創造的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部太陽曆,與通常所說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回歸年時間——365天5時48分46秒相比較,只相差約l廠4天,這在當時已經是夠先進的了?但是,一年相差1/4天不覺得,經過四年就相差一天,經過120多年就相差一個月,經過730年,曆法上的時間比實際時間要快了半年,寒暑正好顛倒了過來,這樣,必須再經過730年,才又轉回到原來的起點,來了個周而復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埃及人在使用太陽曆的過程中逐漸地察覺到這項曆法的出入,以及它給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帶來的種種不便;不過想要加以糾正已經辦不到了,只好由管理此事的僧侶作些臨時的調整和補救。

當然,埃及的太陽曆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用的公曆。然而我們所用的公曆,同古埃及的太陽曆卻有過一段歷史的因緣.在歐洲,古希臘人和羅馬人早就制定了自己的曆法,但比埃及人的曆法誤差要大得多。相傳公元前八世紀古羅馬的奴瑪王在位時期,曾參照希臘人採用的太陰曆而釐訂羅馬曆法,規定——年為12個月,其中1、3、5、8四個月每月31天,2、4、6、了、9、10、11七個月各29天,12月為28天,全年共計355天,比回 歸年短少約10天。由於誤差大,在實際應用中矛盾很多。

公元前432年,希臘天文學家米頓為了適當調整太陰曆的歲差過大,在巴比倫的天文學知識的基礎上,提出了在19年中設置七個閏月的辦法,即工9年中有七年為13個月,所謂"19年七閏法。。它比希臘人已有的。八年三閏法,J更接近於回歸年。不過,米頓這項有意義的發明,並沒有得到推廣應用。

公元前一世紀中期,羅馬政治家愷撒打敗他的對手龐培,取得獨裁大權,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也包括曆法改革。當時羅馬是雄踞地中海的霸國,奴隸制經濟仍處於上升階段。生產力的發展,需要有一種更為準確的曆法。公元前46年,愷撒聘請埃及亞歷山大城(它是地中海東部的文化中心)天文學家索西格尼,以埃及的太陽曆為藍本,為羅馬編制曆法,於是,埃及人民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便正式傳入歐洲。

愷撒時代改訂的曆法,對埃及太陽曆每年約1/4天的誤差作了初步調整,辦法如下:平年定為365天,閏年定為366天,每四年置—-閏年。1、3、5、了、9、11每月31天,4、6、8、10、12每月30天,2月平年29天,閏年30天。這樣一來,就更加接近回歸年了。因為愷撒的姓氏是儒略(又譯尤裡烏),所以這項曆法便得名『儒略曆。,也可以稱為。愷撒歷,J,它從公元前45年起開始實行。又因愷撒生在了月,就將了月叫作。儒略月。。愷撒的繼承人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因他生在8月,於是從2月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使8月也成為大月,以顯示他的位尊並不在愷撒之下,從此8月被叫做奧古斯都月」。悶時將9、11兩月定為小月,10、12兩月定為大月。經過這樣的改動,就與我們今天使用的公曆相差不多了,即l、3、5、了、8、工0、工2月,每月31天,4、6、9、1工月,每月30天,2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由此可見,各月份天數的參差不齊,本無天文學上的根據,完全是統治階級人為造成的。

公元325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召開基督教史上的第一次主教會議,會上確定儒略曆為基督教曆法,但沒有規定以哪一年作為它的起算年代。到了公元525年,羅馬僧人小狄奧尼修硬把傳說中的耶穌基督誕生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其實這已是所謂。聖誕」之後的五個多世紀了公元。

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誕生年,/(以拉丁文A.D·表示),它標誌著公曆紀年的起點。在此以前稱為公元前,意思是基督以前。

十六世紀的歐洲,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物質生產和精神文化有了迅速的發展,進一步完善曆法的要求又被提上了日程。儒略曆雖然勝過埃及的太陽曆,但較之回歸年仍有11分14秒的誤差,積128年又要相差一天。儒略曆在歐洲通行了1600多年,至十六世紀下半葉曆法上的日期比回歸年竟延遲10天,比如說,春分本應在3月21日,可是曆法上卻是3月11閂,這也給教會帶來了相當的麻煩,按教會的規定,耶穌的「復活節。在春分過後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天; 由於春分已相差10天,耶穌究竟是在哪一天。復活。的,也自然成了問題。這就是教會積極主張改歷的原因。那時候教會的權力是很大的,恐怕也只有它才有推行改歷的力量。

羅馬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於1582年組織一批天文學家,按哥白尼。日心說。計算出來的天文數據,對儒略曆作了有限的但是重要的修改,其中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曆法匕1582年10月5日至14日之間的10天宣告撤銷,繼土0月4日之後為10月乃日,從而1583年的春分又復歸於3月21日;(二)過去每四年置一閏年,400年共計100閏年,現在改為400年中有97個閏年,大體上彌補了11分14秒的誤差。設置閏年的方法是:被4除盡的那一年為閏年;但是逢百的那一年只有能被400除盡的才是閏年,除不盡的則不是,如1600年是閏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2000年又是閏年。這就叫作。格里高利曆」,也就是當今世界上所通用的曆法,簡稱。格里曆。或。公曆』。

我國,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後,於1912年開始採用公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明令宣布, 中國以格里曆為國定曆法,並採用公元紀年,但不廢除傳統的。舊曆」(農曆)。

當然,格里曆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各月份的天數規則性不強,雖已約定俗成但使用上仍感不便,特別是每經過三千幾百年,它還將會有一天的誤差。所以,繼起提倡改歷的也不乏其人。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對天文知識的不斷探索,現時曆法中的缺陷必將得到改進,使之更加方便易行,更加符合客觀世界的規律性。

相關焦點

  • 太陽曆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太陽曆的由來
    太陽曆又稱為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太陽曆的歷年近似於回歸年,那麼太陽曆是哪個國家發明的呢?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曆是古埃及發明的。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泛濫周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曆。
  • 陽曆、陰曆、農曆、公曆傻傻分不清,只有一個多好呀!
    關於公曆的由來,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意見認為,公曆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陽曆。他們發現天狼星第一次同太陽一起升起的那天(這一天在天文學上稱為「偕日升」)之後的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泛濫,於是他們就把這一天當作一年中的第一天。古埃及人最初將一年定為360天,後來改為365天,這是最早的太陽曆。
  • 如何區別公曆、農曆、陰曆和陽曆?
    九年級上冊歷史,講述了古埃及的太陽曆,兩河流域的陰曆,還有後面羅馬的儒略曆(儒略,凱撒的宗族名)。
  • 從彝族十月太陽曆和瑪雅十八月太陽曆能看出點什麼
    眾所周知,現在使用的曆法有公曆和農曆兩種,分別以地球繞日運行一周和月球繞地運行一周所需要的時間作為依據。其中公曆(也稱為太陽曆或陽曆)主要以地球圍繞太陽運行過程中自春分點循黃道面東行一周再回到春分點所需要的時間——365天5小時48分46秒作為基準進行制訂的,雖然公曆的每月天數分配與月球繞地運行一周的時間並不吻合,但是其月數的劃分還是大致遵循了月球繞地運行的規律。農曆,也叫作夏曆,始於中國夏朝。
  • 我們現在通用的公曆是怎麼來的?
    太陽曆圖古埃及太陽石圖古埃及太陽曆圖早在6000年前,古埃及人就依據尼羅河的漲落創造出了聞名世界的「太陽曆」。他們發現,每當天狼星在日出前出現時,尼羅河就開始泛濫,於是古埃及人就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第一天。等到第二年天狼星出現在同一位置時,恰好是365天,就是一年。一年分為三個季節,分別是泛濫季、播種季、收割季,每一季又分為4個月,每個月30天,年終另加5天作為祭祀神靈的節日。我們今天通用的公曆,就源於這種曆法。
  • 公曆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7、8月份都是31天?
    古埃及的太陽曆說回公曆,要說公曆的起源,就要從古埃及的太陽曆說起。大約在五、六千年前,埃及人通過對尼羅河潮水和天狼星的觀察,把每年尼羅河泛濫時,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又根據尼羅河河水的漲落和農作物生長的規律,把一年分為泛濫、播種、收割這三季,每季4個月,每月30天,共12月計360天,還剩下5天就被稱為「閏日」,當作年終的節日。太陽曆的一年365天,和我們現在曆法一年的時間基本差不多。在五、六千年前就能將曆法計算到這種程度,埃及人也確實是了不起。
  • 曆法分為公曆和農曆兩種,分別是依據什麼來制訂的?
    時間是世間上最公平公正的東西,始與終,成與敗,得與失,真理與謬論等都是由時間去考量,它雖無形,但我們從生活環境各個方面都感受得到它的存在。時間可以無窮大,大到我們不知道未來是否有終點,也可以無限小,小到可以容納光的速度。
  •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曆法什麼時候出現的
    世界上曾經出現過有很多種曆法,比如:中國的授時日,歐洲的古曆法,希臘古曆法,古巴比倫曆法等。中國的古曆法根據月亮的運行軌跡和圓缺情況來定,歐洲的古曆法和希臘的古曆法根據星象的變化來確定。巴比倫的曆法根據星象和兩河水流來確定。
  •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它們是什麼關係,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有人說陽曆就是公曆,陰曆就是農曆。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陰曆,陽曆,農曆,公曆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先說2點結論,第一:公曆屬於陽曆,但陽曆不一定是公曆。陽曆是根據太陽周期制定的曆法,地球繞太陽一圈為一圈為一年也叫回歸年,總共是365.24天,這樣平均下來12個月,每個月應該是30.43天,可是按照我們的習慣,天只有整,的沒有零的,所以最早古埃及人就給每個月30天,剩餘了差不多5天,這5天就單拿出來算年末。
  • 陰曆、陽曆、公曆、農曆,你分的清嗎?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很多小夥伴很困惑,其實,這是因為使用了不同的曆法,農曆和公曆。而說到農曆和公曆,就不得不說陰曆和陽曆。因為農曆和公曆就分別來自陰曆和陽曆,卻又比陰曆和陽曆更加科學,更加具有實用性。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分不清陰曆、陽曆、公曆、農曆的,下面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 公曆2020年和即將到來的農曆鼠年都是閏年
    據新華社消息,公曆(即陽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這也就是說,公曆2020年和即將到來的鼠年都是閏年。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時間」這個概念是怎麼出現的?為什麼會出現「時間」?
    「時間」這個概念是怎麼出現的,為什麼會有「時間」這個名詞?為什麼會出現時間?為什麼會有「時間」這個名詞?為什麼會出現時間?在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中,時間是因為什麼而誕生的呢?在古巴比倫文明中,他們時間的誕生來源於農耕的需要,其實就當時世界上其他的古老文明來講,時間的誕生都是來自於農耕的需要,在古代,種植才是頭等大事。
  • 農曆和陰曆其實不是一回事,他們哪個才是以月亮制定的?
    又到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了,今天我們就聊聊農曆和月亮的關係,中國是最熱愛月亮的國度了,不說古人為月亮創作了多少詩詞歌賦,中秋節也是月亮節,而我們的陰曆其實就是根據月亮制定的。國際通用的「陽曆」而我們現在的「陽曆」,也就是國際通用的公曆是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制定的,它起源於古埃及的「太陽曆」,一年365天,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最後5天是祭祀日,而這種一年365天的曆法其實是觀測天狼星得來的,直到後來通過天文觀測,發現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不僅365天,而是365天還多,於是在公元前238
  • 古埃及曆法:數千年前的輝煌傑作,成為現代公曆的發源之始
    引言無論在任何時代和任何國家,曆法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具有指導生產生活、便於記錄歷史的重要作用。從古至今,人類歷史上使用過數以百計的曆法,比如我國當下最常用的公曆,乃是脫胎於儒略曆的格列高利歷,我國傳統農曆則是沿用1929年制定的紫金歷。
  • 古埃及曆法:數千年前的輝煌傑作,成為現代公曆的發源之始!
    引言 無論在任何時代和任何國家,曆法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具有指導生產生活、便於記錄歷史的重要作用。從古至今,人類歷史上使用過數以百計的曆法,比如我國當下最常用的公曆,乃是脫胎於儒略曆的格列高利歷,我國傳統農曆則是沿用1929年制定的紫金歷。
  • 世界歷史:古埃及的經濟文明與法老制度
    接著一些圖形文字漸漸演變成音節符號和表意符號,然後又出現了一音一-符的字母,總計二十四個。各種符號組成詞組,總計六百多個。人們在紙草上書寫,將草的基幹剖為長條,相互排齊連結成片,最後壓平曬乾製成紙。這種成標廣泛流傳於古代地中方帶,成為通用低張。古代埃及人用蘆管制筆,用菜汁和煙渣混合製成墨汁。時。
  • 公曆和農曆:為何我國會存在兩個曆法呢?
    鄭偉建博士/文近日有朋友問鄭博士:為什麼我們要同時使用兩個歷(公曆、陰曆),而不直接使用一個歷呢?中國傳統的曆法自夏朝始,稱為夏曆,是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謂之太陰曆,故稱為陰曆。中國的陰曆配合了閏年及二十四節氣,使得太陰曆的年周期同步於太陽曆。我國以農業立國,夏曆的節氣時令等與農業密切相關,故亦稱為農曆。換言之,陽曆即是公曆,陰曆即是農曆。一、公曆和陰曆的區別公曆又稱作陽曆,夏曆又稱作陰曆(農曆)。
  • 論農曆、陽曆、陰曆、公曆的差別
    在我想來,曆法的由來是為了方便,開始是為了記事方便。人們從日升日落中確定了基準:天。由於天的單位太小,人們可能又先後確定了月和年的概念。月來自月亮的圓缺變化,變化一個周期為一月,我們稱之為「朔望月」,一個「朔望月」大約29.5309天,下面只按29.5天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