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使命託舉生命——解放軍第四醫院抗震救災紀實

2020-11-26 騰訊網

  他們是一個長年走高原、踏戈壁、戰風雪、鬥嚴寒的英雄群體,是一個義務進藏區、送醫藥、搞服務、獻愛心的先進集體。玉樹「414」地震發生後,解放軍第四醫院醫療隊員視災情為命令,視救人為使命,在災難中出色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截至目前,累計搶救治療傷病員12048人次,做到了無一例死亡、無一例交叉感染、無一例併發症、無一例高原性疾病發生,為打贏抗震救災硬仗作出了積極貢獻。

  4月14日早晨,玉樹廣袤的草原,大地顫抖。

  7.1級地震將玉樹美麗的容顏撕裂。

  玉樹受難的同胞需要救治!玉樹急需藥品、醫生!

  14日上午9時20分,大地震發生後一個多小時,解放軍第四醫院就接到了上級抗震救災的命令。醫院立刻召開了幹部動員大會,研究確定醫療隊人員組成、準備物資器械,全院上上下下行動起來。醫療隊人員組成確定後,一些正在科室忙碌的醫護人員一看表,只有20分鐘的準備時間。

  14日12時整,39名醫護人員、8臺車組成的高原醫療隊,緊急駛往820公裡外的玉樹地區。

  正在第四軍醫大學讀博士的外一科醫生白峰,當天正在成都參加全國生物材料大會,在會上有個學術交流。得知地震的消息後,他立即停止學術交流,乘飛機回到西寧。在第三軍醫大學深造的醫生王偉,也從重慶飛回西寧。在西安唐都醫院進修的放射科主任邢京平迅速返回西寧,一到醫院,他提著行李直奔科室。護士李金環原定4月下旬結婚,因突如其來的地震,身為武警戰士的未婚夫被抽調前往災區,李金環則連日上班,婚期一拖再拖,準備妥當的事宜全都受到影響,計劃被打亂,面對這些,她從容地說:「這樣的婚期更有紀念意義了!」

  迅速組隊完畢,火速向玉樹災區摩託化開進。

  從西寧到玉樹,平均海拔3500多米,途中要翻越四座海拔4300米以上的大山,穿越眾多深不見底的深淵峽谷,山陡坡急、險境重重。在這條國道上,廣為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跑玉樹難又難,坡陡彎多闖天險,會車倒走一裡半,下坡輪轂烤雞蛋,八百公裡跑三天,還得碰上「活神仙」。

  為了爭取救援時間,解放軍第四醫院醫療救援隊在這條道路上晝夜兼程,隊員們困了就嚼幾個小尖椒,累了就往臉上澆涼水,時刻保持高度清醒。14日15時,車隊正要翻越海拔近4000米的塔拉山時,突遇沙塵襲擊,天一下子暗了下來,能見度不足10米,小米粒大的沙子打到車體上噼啪直響,稍有不慎,隨時都有可能車毀人亡。有的隊員考慮到行車安全,建議車隊暫停行進,等沙塵過去再走。但災情重如山,領隊果斷下令:決不能就此停車等候,必須膽大謹慎、冒險前行!

  就這樣,車隊10米、50米、100米地往前開進,硬是頂著壓力,用了整整兩個小時翻越了平時僅半小時就能翻過的河卡山。在全體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歷經長達16個半小時的連夜兼程,於15日凌晨5點到達玉樹,成為第一支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區的解放軍醫療隊。

  雖然有心理準備,但是到地震現場,醫療隊員還是被深深觸動了。

  整個結古鎮體育場聚集了上萬名受傷群眾,有的躺在一起,有的抱作一團,有的哭成一片,人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無助。

  當他們看到解放軍醫療隊時,就像迷失的孩子見到了久別的母親,蜂擁而至並呼喊著:「解放軍來啦!解放軍來啦……我們有救了!」此時,大家已忘記了長途的疲勞和飢餓,顧不上喘口氣、喝口水、吃點乾糧,迅速展開野戰救治點的緊急搭建。所有隊員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人人肩扛手抬,個個爭先恐後,不到20分鐘就搭建了能容納60名傷員的首家野戰流動醫院。

  外一科副主任李智鋼面對眾多受傷群眾,堅持一邊組織搭建醫療點,一邊緊急展開救治。護士田敏像男隊員一樣往前衝、搶著幹,在搬運中因勞累過度而體力不支,摔倒了好幾次,可她一次又一次地爬起來,咬緊牙關接著幹。帶隊領導勸她休息一下,可她執意不肯,當記者問她累不累時,她說:「累啊,累得連高原反應都沒有了。」在野戰救治點搭建好的當天,醫療隊員救治護理傷病員630人,成功手術173例,在第一時間給災區帶來了生命的希望。

  第四醫院救援工作一展開,一頂只能容納60人的帳篷,就擠進了100名受傷群眾,帳篷外800多名病人也在等待救治,遠處還有傷員源源不斷地向帳篷趕來。

  外三科護士長倪玲芬一到玉樹就忙著為傷病員清洗傷口、止血包紮、打針輸液,連續30個小時沒吃一口乾糧,沒喝一口水,沒合一下眼,由於勞累過度,曾暈倒在救治現場。護士曲豔玲扶起她,勸她休息一會兒。可她說救人要緊,只是用手揉了揉額頭,又投入到救治傷病員的工作中。15日14時,醫院內一科主任醫師馮恩志剛把藏族老人噶措的傷口包紮好,突然發生餘震,地面晃動起來,他猛地撲向噶措,把老人保護在自己的身下,直到餘震過去。之後,每次老人到醫療隊,都要點名找他最信得過的馮主任為他換藥。

  玉樹大地震使成千上萬名群眾受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碰撞外傷和擠壓內傷等地震多發病情。為了最大限度地減輕傷員病痛,提高治療成功率、降低病人傷殘率、確保沒有傷亡率,解放軍第四醫院對接治的每名病人都建立了醫療檔案,使每名受傷群眾都能得到準確的診斷和科學的救治。

  海拔高、氧氣少、晝夜溫差大的玉樹地區,救治病人特別是危重傷員困難重重。

  15日凌晨5點,藏族傷員仁欽卓瑪被送到醫療隊時,滿臉是血,醫療隊迅即對卓瑪進行搶救,發現她頭部受傷,並懷有身孕,醫院專門安排4名護士,日夜輪流守護。15日深夜,卓瑪病情突然變得危急起來,嬰兒隨時可能降生,但是玉樹與西寧遠隔800多公裡,路況複雜,陸路運送難以保障孕婦生命安全,而玉樹機場夜裡又無法起降航班。醫院立即派婦產科主任何敏乘第二天最早的航班趕到災區準備接生。16日17時,卓瑪的情況越來越糟,不僅胎兒臍繞頸兩周半出現難產情況,而且腦部損傷導致她接連出現癲癇症狀,再這樣下去,不僅胎兒生命難保,孕婦自身也極度危險,加之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夜間氣溫會驟降至零下15攝氏度,即便在帳篷裡為孕婦接生,保暖也是個大問題,如果再出現產後大出血等症狀,後果不堪設想。醫療隊一邊加大對卓瑪的救治防護力度,一邊緊急向上級申請解決了空中運輸難題。為了避免病人在後運途中發生意外,醫院專門指派腦外科副主任傅江堂全程陪同病人同機飛抵西寧。21時,卓瑪被安全送到解放軍第四醫院,17日凌晨零時10分,卓瑪順利產下一名6.6斤重的男嬰,母子平安。聽到這一消息,包括在玉樹一線的醫療隊員們無不感到欣慰。

  玉樹地區地廣人稀,地震波及面積較大,為了讓受傷的群眾都得到有效救治,醫療隊員不怕山高路遠,堅持每天分頭徒步跋涉到十幾公裡外的偏遠村莊,進村入戶,為受災群眾送醫送藥、捐錢捐物,講解地震知識,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歡迎和愛戴。醫療隊員在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先後對6個村的200多戶人家進行義務巡診服務,救治傷員200餘人。

  在抗震救災的後方,解放軍第四醫院的醫護工作者也在經歷著一場戰爭,他們用手中的手術刀,用自己溫柔的雙手,為玉樹災區同胞撫平傷痛。

  地震中,家在玉樹的副主任護師索玉梅失去了姐姐、弟弟、侄女和孫侄女4位親人。噩耗傳來,索玉梅感覺天都塌了下來。醫院領導讓她回家,她說:「不,受災群眾都是我的親人,醫院要接收送來的傷員,我得留下!」

  這位58歲的軍人幹活不比任何一個年輕人少。「10天來,她中午沒休息過1分鐘,晚上12點多了照樣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真怕她累倒了。」跟索玉梅一起工作的護士範興愛心疼地說。

  43歲的藏族傷員扎西有多位親人在地震中遇難,自己也在地震中肋骨骨折、肺挫裂傷。被轉運到醫院後,扎西拒絕治療,時常半夜起來在過道大吼大叫,抱頭痛哭。索玉梅幫他擦身子、洗衣服,跟他一起聽音樂、做放鬆操,使他的恐懼緊張症狀得到了緩解,安心接受治療。

  地震10天後,索玉梅終於被戰友「逼」回家。這位有30年軍齡的老兵,在邁過廢墟瓦礫找到如今這個擠著9位親人的帳篷新家時,卻狠心地只給了健在的親人一個擁抱,給了逝者的照片一個鞠躬。然後,她毅然走向了醫院設在災區一線的醫療站……

  扎多老人在被送到醫院時,處於昏迷狀態,確診為嚴重菌痢,伴有大小便失禁症狀。護士長倪玲芬得知情況後,主動承擔起了照顧老人的工作,每次倪玲芬幫扎多老人清理大小便、擦拭身體,他都羞澀地把頭藏進被窩,雙手舉過頭頂,把兩個大拇指翹得老高,嘴裡不時說著「噶真切、噶真切」(謝謝),出院時老人握著倪玲芬的手久久不願放開。

  ……

  解放軍第四醫院對災區傷員的悉心照料,點亮了災區傷員心中那盞希望的明燈。

  大愛無疆,醫護人員用自己手中的手術刀、用自己精心的照料,詮釋了這個詞語最深刻的內涵。(辛文)

(西海都市報)

相關焦點

  • 論抗震救災精神的思想內涵
    在這場全民動員的「戰鬥」中,不僅湧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也湧現出許多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他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每一句平凡的話語一次次感動著全國人民,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軍在重災區搶救重傷員時豪邁的那句:「不拋棄、不放棄」!災區人民更是以堅韌頑強的生命意志,與災難不屈抗爭,不僅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精神品質,也續寫了面臨危難之時的生命壯歌。
  • 賀國強在重慶指導抗震救災和支援四川災區工作(組圖)
    賀國強深入重慶地震災區親切看望受災群眾慰問救災人員  指導重慶抗震救災和支援四川災區工作  5月20日,受胡錦濤總書記委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繼續深入重慶地震災區,實地察看受災房屋垮塌現場,親切看望受傷群眾和遇難同胞家屬,慰問參加救援的解放軍
  • 記得汶川地震中被高高託舉的那個人嗎?高位截癱靠十字繡自食其力
    此張定格轉移傷員的畫面,後來成為「5·12」抗震救災經典圖片,也是中國第23屆全國攝影藝術展中唯一一幅反映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的金牌作品。不論走到哪裡, 王立蘭都要把反映救她的金牌攝影作品《眾志成城 託舉生命》帶在身邊。
  • 解放軍第455醫院軍醫在執行醫療援藏任務中犧牲
    解放軍第455醫院軍醫在執行醫療援藏任務中犧牲   中新網上海8月16日電 (孫燕、王際發)科室辦公桌上為他擺滿了白花、患者自發為他寫輓聯、同事紛紛深情回憶他,甚至有患者從郊縣趕來參加他的追悼會……連日來,解放軍第455醫院的醫務人員和廣大患者以各種方式來追憶他們心中的好軍人、好醫生——心胸外科主治醫師周宜勇。
  • 《驚天動地》,看人民子弟兵第一時間就投入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災
    該片詳細講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如何在地震發生的第一瞬間就投入救援的情況。中國人民解放軍某摩託化步兵旅在演習途中突然遭遇到汶川特大地震。旅長唐新生在通訊中斷,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毅然帶領部隊在第一時間趕赴映川進行救援。在去往災區的路上,道路因地震引起的山體滑坡而中斷,唐新生當即命令部隊徒步向災區開進。
  • 立德樹人奮進擔當 牢記使命託舉希望
    張園長帶領全園教職工學習合肥市教育局發布的《關於開展向全國全省教書育人楷模、廬州最美教師、師德楷模學習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並共同觀看《立德樹人奮進擔當,牢記使命託舉希望——合肥市最美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視頻。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句句深情的表達,深深感動了在場的聽眾,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出最有溫度的合肥教育,無愧於「最美教師」的光榮稱號。
  • 2008全國1高考作文題目:「抗震救災」話題
    人民的生命高於一切!  胡錦濤、溫家寶等黨政軍領導人迅速趕赴災區指導抗震救災。  十多萬解放軍、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隊、醫療隊、工程搶修隊迅速進入災區。港臺救援隊和國際救援隊飛赴災區。志願者從四面八方匯聚災區。救援物資從水陸空源源不斷運進災區。  一位中學教師趴在講臺上用生命保護了下面的四個學生。
  • 掌舵生命之舟的夜與晝 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
    作為新冠肺炎省級和市級定點醫院,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四院)站到我市乃至我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全員出動,盡銳出戰,無私無畏,在掌舵生命之舟的那些日夜裡,書寫著使命與擔當。1 吹響戰「疫」號角1月24日,專家組組長範夢柏與同事研判病情。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開始蔓延。
  • 首批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入選名單公布
    2月26日中國科協辦公廳發布關於公布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2015-2017年度)入選名單的通知,首批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2015-2017年度)的182位青年科技人才入選名單公布。
  • 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災老兵:39年了,倖存者還記得我們
    唐山地震孤兒田金芳(左一)和抗震救災江蘇徐州籍老兵在一起。 胡向明 攝   中新網唐山7月27日電 (白雲水 胡向明)27日,70位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災江蘇徐州籍老兵百感交集,很多人第一次見到從河北唐山來此尋親、擁軍的大地震倖存者田金芳等人。鄭宏說,39年了,想不到在唐山居然還有人記得我們這些老兵。
  • 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第三屆入選者名單公布—新聞—科學網
    科協辦函學字〔2018〕25號   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學會聯合體:   根據《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管理辦法》《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實施細則》《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開展青年人才託舉工程2017-2019年度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經專家推薦、學會遴選、人選公示等程序,確定丁川等328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選第三屆
  • 解放軍第307醫院婦科簡介
    婦科是中國解放軍307醫院的重點專科,該科實力雄厚,擁有專家多名。
  • 【關注】市第四中心醫院舉辦系列活動慶祝建黨99周年
    黨委書記田紅軍同志強調,過「政治生日」是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開展「亮黨組織、亮黨徽、亮宣傳」的有效抓手,希望大家通過過「政治生日」,重溫黨員政治生命中的那段難忘的時刻
  •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舉行「世界愛滋病日」系列宣傳活動 (2/5)
    為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深入推進防治愛滋病攻堅工程,12月1日,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舉行2020年「世界愛滋病日」系列宣傳活動。南寧市防艾委辦公室、衛生健康委,南寧市民政局,南寧市醫保局等單位領導及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醫護人員代表150餘人參加活動。
  • 齊齊哈爾市「8-4中毒事件」傷員搶救紀實
    齊齊哈爾市「8-4中毒事件」傷員搶救紀實在群眾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解放軍醫務人員緊急出動,一次搶救百姓生命的行動迅速展開。  出現不明病因患者  8月4日22點15分,解放軍駐齊齊哈爾市203醫院收治了5名病因不明患者。患者噁心、嘔吐,眼睛紅腫,流淚不止,軀幹及四肢有大量琥珀色水泡。通過對患者病情的仔細檢查和疾病起因的詢問,具有30餘年臨床經驗的神經內科主任周景豔意識到,可能是糜爛性毒劑中毒。
  • 國新辦就四川汶川地震災害和抗震救災情況舉行第三次發布會
    2008-05-15 16:00:07高強: 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以赴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黨中央、國務院連夜作出了緊急動員起來,全力以赴抗震救災的重大戰略部署。2008-05-15 16:00:37高強: 為了完成這兩大任務,衛生部立即啟動一級衛生應急響應機制,成立了抗震救災工作領導機構,明確提出 「時間就是生命」,必須把搶救災區受傷人員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緊急調動醫療衛生人員趕赴災區,全力實施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
  • 紀實文學《生命的騎跡》首發 講述用單車挑戰極限的勵志書
    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長、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長、青海湖國際詩歌節主席、著名詩人、作家吉狄馬加,原詩刊主編、著名詩人葉延濱,三O一醫院心內科行政副主任、心血管專家郭軍,著名詩人商澤軍,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社長林傑、總編輯羅勇等領導和嘉賓到會並致辭。《生命的騎跡》的作者李輝是一位青年詩人,曾在《詩刊》等發表詩歌600餘首,參加過第24屆青春詩會、青海湖國際詩歌節。
  • 【英雄事跡作文】給抗震救災的英雄
    給抗震救災的英雄:  您好!我是一名首都北京的小學生。這次地震給我們整個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我們都盼望著能儘量挽回祖國的損失。然而我們卻因為年齡等原因,只能在家中等消息  記得春節那會兒,湖南省鬧冰災,情況和現在差不多,電視裡的湖南衛視晚會上,主持人說過:我們都是一家人!這句話我一直記得。沒錯。全國各地,大江南北,我們有無數的同胞。
  •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建工作助推醫院轉型發展紀實
    創新放飛強院夢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建工作助推醫院轉型發展紀實 衡陽人以南華附一為榮,這不僅是因為南華附一名列全省前茅的高超醫療技術,優美的就診環境,更是因為醫院如沐春風的人文關懷。它是衡陽人民生命健康的保護神,也是播撒精神文明的「天使」。 不忘初心,創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