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抗震救災精神的思想內涵

2020-12-01 中國網

論抗震救災精神的思想內涵

□ 洪洞縣委黨校 陳 霞

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襲四川汶川的8.0級大地震,是新中國歷史上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撕開的不只是四川盆地邊緣那個巨大的斷裂帶,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傷口。地震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軍民用世人稱道的抗災救災的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空前團結,催生了激勵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抗震救災精神。

一、抗震救災精神就是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自強不息精神

在大地震災難面前,中國人民沒有退縮,沒有懼怕,中國民族表現出堅毅無畏、頑強抗爭的精神。地震發生之後,黨中央與地方上下齊動,相關省市區也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地震涉及的各方面各部門如消防、公安、武警、軍隊、衛生、醫療、交通、供應等以及社會各階層各團體,都在第一時間投入了這場搶險救災活動中。在這場全民動員的「戰鬥」中,不僅湧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也湧現出許多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他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每一句平凡的話語一次次感動著全國人民,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軍在重災區搶救重傷員時豪邁的那句:「不拋棄、不放棄」!災區人民更是以堅韌頑強的生命意志,與災難不屈抗爭,不僅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精神品質,也續寫了面臨危難之時的生命壯歌。在四川廣元市的木魚鎮,壓在天花板底下的五位女同學,在廢墟裡堅持了40多個小時,他們呼喚著電影裡許三多「許班長」的名字,等來了解放軍的營救,最終得以生還。四川彭州公安民警蔣敏,在這次特大地震中,她的爺爺、奶奶、母親以及年僅2歲的女兒等十位親人都不幸遇難,承受著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她依然堅守在抗震救災最前線,不分晝夜連續作戰,甚至累倒在救災帳篷下,被稱為最堅強母親、最堅強女性、最堅強警花。5月18日北川縣11歲的張萬吉背著3歲的妹妹,從深山中翻山越嶺徒步行走12個小時到達汶川縣城,堅強的張萬吉終於帶妹妹走到相對安全的求助場所。廢墟之下,有兒童在唱歌,有學生在用手電看書,有情侶在暢想婚事……他們這樣驅趕著黑暗和恐懼,頑強地與死神抗爭,終於見到了光明。「黨一定不會不管我!」「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受困的人們以這樣的堅定信念支撐著自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蹟:196小時、216小時!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的表現令世界動容。美國媒體載文指出:在這場舉國上下的民族行動中,世界看到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再鑄民族之魂。

二、抗震救災精神就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奮鬥精神

面對地震災害,全國的力量在凝聚,民族的精神在升華。在抗震救災中,有一種精神力量在感召著我們、激勵著我們,這種精神就叫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危難時刻,中華民族再顯萬眾一心的民族本色。災情發生後,全社會在短短數十小時內就廣泛動員起來,團結一致、共同行動,舉國上下一條心,東西南北一盤棋,凝聚成上下一心、萬眾抗災的洪流。十多萬解放軍、武警、公安、消防官兵奮戰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各省市醫療救護隊伍全力救治傷員,中央各部門、各省市及社會各界組織大批救災物資源源不斷運往災區,無數普通群眾組成的志願者大軍活躍在抗震救災的現場。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黃髮垂鬢的孩子,大家守望相助,和衷共濟,空前團結,用高度的熱情、無邊的愛心去溫暖地震災區。當整個社會和人民都動員起來之後,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所產生的凝聚力遠遠超乎想像,所產生的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力量超乎想像,沒有任何其他的途徑能夠產生這種力量。中華民族之所以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之所以堪稱勤勞勇敢的人民,並不決定於國土廣袤和人口眾多,而決定於這種萬眾一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抗震救災精神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無私奉獻精神

一場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天南地北,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華人華僑,整個中華民族都心繫災區、支援災區。友愛互助精神為災區人民抗禦災難、重建家園提供了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也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光大,使全中國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為了支援地震災區,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愛心湧動,情撒地震災區,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南京拾荒老人把零錢換成百元鈔票塞進募捐箱;許許多多城市,獻血長龍將血站「擠爆」。災難來臨的瞬間,多少人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生與死的邊緣,多少人將死的選擇留給自己。無數無私奉獻的事跡,雖不能一一列舉,但這種奉獻的精神卻在時時刻刻激勵著人民,勇往直前,投入抗震救災的戰鬥中。

四、抗震救災精神就是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人間大愛精神

人民生命高於一切!當地震災難襲來,在第一時間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緊急號令,把救人作為第一位的任務,社會各個階層達到了空前的一致。在抗震救災鬥爭中,我們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不惜一切代價,只要有一線希望,就盡最大努力搶救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我們舉全國之力,從中央到地方政令暢通、步調一致,動員和組織各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展開了史無前例的生死大營救。5月19日14時28分至31分全國默哀三分鐘,汽車、火車、輪船等鳴笛致哀,為地震遇難同胞設立全國哀悼日,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為平民辦的國喪,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也是體現生命平等的價值觀,同時呼籲整個社會關懷每個生者。當國旗緩緩垂下,人的尊嚴冉冉升起,一個國家的品格抬升到新的高度。另外,有關機構對災區學生進行心理撫慰,改變災區學生的考試時間及取消英語聽力考試,這些無不充分體現了人本的抗震精神!生命權是最大的人權。抗震救災日日夜夜,寫下了中國人權的輝煌紀錄:及時通暢的信息發布,舉國動員的生死營救,生命至上的國家信念,以人為本的制度創新等等,始終支撐著大地震中的大愛大智大勇,闡釋著中國共產黨人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政治倫理,彰顯著一個執政黨的成熟與堅定。

五、抗震救災精神就是吃苦在前、衝鋒在先的親民為民精神

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害,廣大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毫不畏懼和退縮,在危難關頭勇當抗震救災的先鋒隊和災區群眾的主心骨,努力把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胡錦濤總書記兩次親臨災區,特別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來到陝西,冒著餘震不斷的危險給災區兒童送去黨和政府的關心和祝福;吳邦國委員長先後深入到汶川、北川等重災區看望慰問災區人民,並表示,災區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溫家寶總理兩次到四川重災區,哪裡危險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哪裡有生命的希望哪裡就有他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搶救的囑託。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一部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解放的民族脊梁,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雄辯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在這場抗災救災的偉大實踐中,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又一次得到了具體、充分而又生動的體現!

六、抗震救災精神就是反應快捷、舉措有力的求真務實精神

一個多月來,各級黨組織和政府在抗震救災中,充分發揮了領導核心作用。大地震發生當天,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儘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地震發生後,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左右,溫總理抵達都江堰市,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開始運轉,19時50分許多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和國家地震災害現場工作隊從北京乘機飛往汶川災區,22時武警四川總隊、武警水電三總隊的3000餘名官兵,攜帶救災裝備趕赴災區,24時已有近2萬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到達災區開展救援,一場和時間賽跑的生死大營救就此展開。「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國家領導、武警、消防官兵、各兵種部隊、各救援隊、各醫療隊等,統統在第一時間到達地震災區,爭分奪秒快速行動,在黃金72小時裡搶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種快速的抗震精神不僅拯救了災民的生命,同時贏得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高度讚揚。黨和國家領導人心繫人民安危,在突發事件面前,意志堅定,措施有力,激發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信心和決心。

七、抗震救災精神就是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自立自勵精神

自立者強,自勵者勝。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沒有自立自勵的精神而僅靠外來援助,很難真正發展起來。地震把人們的家園夷為一片廢墟。而今,廢墟間傳來了朗朗讀書聲。田野上是村民收割油菜的忙碌身影。「災難已經發生了,我們還要生活,不能什麼都靠政府,睡著等飯吃。」這是災區群眾平靜的回答。生逢大難,他們沒有消沉。因為,他們堅信,黨在,希望就在;人在,夢想就在。在汶川,離廢墟不遠的一塊水田裡,受災的農民在插秧。一位老大爺對採訪的記者說,遭了這麼大的災,是很不幸,但是,政府已經使了這麼大的勁兒在救災、在幫我們,現在正是搶收搶種大忙的時候,我們也不能閒著,搶農時抓緊插秧,為政府也減輕點負擔啊。災區群眾所展現的,既是戰勝困難的巨大勇氣,又是重建家園的堅定信心,更是自立自勵的不屈精神。正是有了災區群眾樸素勇敢的自救行為,確保了抗震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中國農民是人類的一座豐碑」,一個外國記者在採訪過一個受災村落後這樣感慨:「這裡並不是沒有痛苦和眼淚,但這是一個堅強的村莊,擁有驚人的精神力量和生存能力。」我們要用抗震救災精神來激勵和教育全國人民,我們的民族必能自強自立,我們的國家必能發展進步,我們的黨必能興旺發達!

相關焦點

  • 論中國生命哲學思想的內涵與意義
    關注生命哲學,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體會哲學思想的魅力,追求思想和精神的提升,這在當下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家,其哲學思想源遠流長,並經過了歷史沉澱和時間檢驗。中國哲學思想集中體現了孔孟精髓、民族智慧,需要我們一代代傳承下去,中國哲學是一種生命哲學,是對諸多生命智慧的充分展現。
  • 李永紅 謝拓:論自然法思想對法本體論的哲學闡述
    李永紅 謝拓:論自然法思想對法本體論的哲學闡述 2019年06月13日 10:01 來源:《社會科學動態》(武漢)2018年第9期 作者:李永紅 謝拓 字號 關鍵詞:自然法
  • 在紀念中升華思想境界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舉國上下對遇難同胞和抗震救災英烈可謂念茲在茲:  5月18日,國務院決定,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  5月18日,中國網際網路發起「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網絡公祭活動」;  6月9日,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第一批抗震救災實物;  6月16日,抗震救災失事直升機遇難烈士追悼大會在成都舉行
  • 施一公述科學精神內涵:求真、獨立和合作、質疑
    王剛 攝中新網溫州10月26日電(錢晨菲)26日,以「匯聚天下英才 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的2019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浙江溫州開幕,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從三個角度闡釋了科學精神的內涵。其指出,科學精神包括求真、獨立和合作、質疑。
  • 為馬克思早期本體論思想發聲
    馬克思本體論思想研究在學界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相關學者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已就馬克思是否存在本體論思想以及馬克思本體論思想的具體含意等問題,展開了一系列學術論爭,可謂眾說紛紜。比如,馬克思在探討「原子偏斜運動」所包含的本體論思想時,特別在闡釋「原子偏斜運動」的規律時,充分展現了黑格爾式的辯證邏輯思維方式。馬克思認為,原子的運動過程就是從「直線運動」到「偏斜運動」,再到原子間的衝擊的過程,這很顯然符合黑格爾「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內涵。
  • 譚苑苑:再談《資本論》的勞動本體論思想
    馬克思本體論思想是一個動態形成的過程筆者認為,馬克思本體論思想是一個動態形成的過程,經歷了從早期不成熟階段向晚期成熟階段的逐步邁進,而《資本論》勞動本體論立場應被視作馬克思本體論思想的最終歸宿。儘管《手稿》中多次提及「勞動」的重要性,但是馬克思這一時期的「勞動」觀點還未在真正意義上具有本體論內涵。我們若是就此依胡文所言,馬克思在《手稿》中「拉開了勞動本體論的序幕」,這是不恰當的。其次,《提綱》與《形態》創作於馬克思唯物史觀形成並確立的關鍵時期,是馬克思本體論思想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 「和合」思想的主要內涵與當下價值
    原標題:「和合」思想的主要內涵與當下價值 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蘊籍著豐贍內涵,累積著深厚底蘊,其中傳承久遠、歷久彌新的「和合」思想,不僅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價值取向。
  • 論科學精神 - 中國青年網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也在不斷發展。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證明了牛頓引力論中存在錯誤結論,深深震撼了當時的科學界。人們開始思考:到底有沒有科學?科學究竟是什麼?如何探索和對待科學真理?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所倡導的證偽主義試圖對此進行回答。
  • 為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思想發聲
    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思想「否定派」的主要理由包括:馬克思著作中出現本體論的次數較少,而且馬克思本人一貫對西方哲學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中唯心主義本體論思想採取批判態度,反對這種用概念進行邏輯推導的純粹思辨哲學。在《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思路歷程》一文中,俞吾金將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思想發展歷程劃分為自我意識本體論、情慾本體論、實踐本體論、生產勞動本體論和社會存在本體論五個階段。
  • 社會力量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北川舉行
    社會力量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北川舉行四川新聞網綿陽5月9日訊(王珊珊 記者楊全春)5月9日,「不忘初心,砥礪十年」社會力量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北川舉行。他說,北川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邁步新時代、肩負新使命、開啟新徵程,為建成「大美羌城、生態強縣、小康北川」而奮鬥不止。
  • 論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
    在現代性批判的視野下,馬克思力圖實現對現代社會的總體性把握,注重考察物質生產因素和精神文化因素在現代性生成過程和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歷史唯物主義的一般性原則是揭示現代性存在論基礎之前提,這種存在論基礎的澄清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來實現。藉助對現代性「資本」原則的透視,馬克思為我們完整地呈現出現代社會生活的面貌,最終完成現代性批判的理論建構。
  • 霍春陽中國畫的「精神內涵」
    霍春陽在「中國畫精神的內涵」講座現場。霍春陽在「中國畫精神的內涵」講座現場。霍春陽在「中國畫精神的內涵」講座現場。霍春陽在「中國畫精神的內涵」講座現場。霍春陽在「中國畫精神的內涵」講座現場。
  • 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形成、基本內涵與時代價值
    毛澤東同志還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回答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的問題,初步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在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通過不斷克服盲動主義、冒險主義錯誤的幹擾,尤其是在反對教條主義的過程中,井岡山精神得以形成並不斷豐富和發展。
  • 【英雄事跡作文】給抗震救災的英雄
    給抗震救災的英雄:  您好!我是一名首都北京的小學生。這次地震給我們整個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我們都盼望著能儘量挽回祖國的損失。然而我們卻因為年齡等原因,只能在家中等消息  記得春節那會兒,湖南省鬧冰災,情況和現在差不多,電視裡的湖南衛視晚會上,主持人說過:我們都是一家人!這句話我一直記得。沒錯。全國各地,大江南北,我們有無數的同胞。
  • 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與科學內涵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應首先深化對偉大抗疫精神的理性認知,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和科學內涵,這是偉大抗疫精神轉化為強大力量的思想基礎。偉大抗疫精神有著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有著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的滋養,有著中國精神的涵育,有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在抗疫鬥爭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的。
  • 抗震救災詩——中國詩歌的復興與凱旋
    6月3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樓,作家閻延文與人民大學文學院的同學們見面,就抗震救災詩歌熱潮,進行了一場題為《從汶川抗震救災詩看網絡時代詩歌復興》的講座。閻延文談到,2008年5月12日下午,地處祖國西南的四川盆地,一下子成了中國乃至世界的聚焦點。
  • 笛卡爾思想實驗:普遍懷疑與不可知論
    給思想洗澡把批判性思維運用到極致的人哲學認識論的奠基者——笛卡爾笛卡爾的思想實驗:(1)普遍懷疑(2)不可知論一、普遍懷疑:笛卡爾認為,每個人一生中都應該「徹底地對自己的全部見解進行一次大掃除」。我們把許多錯誤的見解當作真理接受下來,這些知識都是非常可疑的。
  • 如何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各方面的基本問題,也包括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
  • 本體論(六)| 康德的本體論思想及主張
    而我思故我在就犯了這樣的錯誤,通過我思導出了我是,認為我是一個精神實體,附帶著各種精神屬性。但是實際上,正確的說法是,我什麼也不是,是一個不可言說的,他其實是統覺。但是統覺只不過是一個自發的機能,而不是一個實體。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本課主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主講嘉賓】  楊軍,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精彩論述】  生:老師,我最近在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生:那可不可以把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看作是繼續寫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文章?  師:可以這麼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理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