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抗震救災精神的思想內涵
□ 洪洞縣委黨校 陳 霞
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襲四川汶川的8.0級大地震,是新中國歷史上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撕開的不只是四川盆地邊緣那個巨大的斷裂帶,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傷口。地震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軍民用世人稱道的抗災救災的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空前團結,催生了激勵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抗震救災精神。
一、抗震救災精神就是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自強不息精神
在大地震災難面前,中國人民沒有退縮,沒有懼怕,中國民族表現出堅毅無畏、頑強抗爭的精神。地震發生之後,黨中央與地方上下齊動,相關省市區也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地震涉及的各方面各部門如消防、公安、武警、軍隊、衛生、醫療、交通、供應等以及社會各階層各團體,都在第一時間投入了這場搶險救災活動中。在這場全民動員的「戰鬥」中,不僅湧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也湧現出許多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他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每一句平凡的話語一次次感動著全國人民,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軍在重災區搶救重傷員時豪邁的那句:「不拋棄、不放棄」!災區人民更是以堅韌頑強的生命意志,與災難不屈抗爭,不僅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精神品質,也續寫了面臨危難之時的生命壯歌。在四川廣元市的木魚鎮,壓在天花板底下的五位女同學,在廢墟裡堅持了40多個小時,他們呼喚著電影裡許三多「許班長」的名字,等來了解放軍的營救,最終得以生還。四川彭州公安民警蔣敏,在這次特大地震中,她的爺爺、奶奶、母親以及年僅2歲的女兒等十位親人都不幸遇難,承受著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她依然堅守在抗震救災最前線,不分晝夜連續作戰,甚至累倒在救災帳篷下,被稱為最堅強母親、最堅強女性、最堅強警花。5月18日北川縣11歲的張萬吉背著3歲的妹妹,從深山中翻山越嶺徒步行走12個小時到達汶川縣城,堅強的張萬吉終於帶妹妹走到相對安全的求助場所。廢墟之下,有兒童在唱歌,有學生在用手電看書,有情侶在暢想婚事……他們這樣驅趕著黑暗和恐懼,頑強地與死神抗爭,終於見到了光明。「黨一定不會不管我!」「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受困的人們以這樣的堅定信念支撐著自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蹟:196小時、216小時!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的表現令世界動容。美國媒體載文指出:在這場舉國上下的民族行動中,世界看到中國人民百折不撓,再鑄民族之魂。
二、抗震救災精神就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奮鬥精神
面對地震災害,全國的力量在凝聚,民族的精神在升華。在抗震救災中,有一種精神力量在感召著我們、激勵著我們,這種精神就叫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危難時刻,中華民族再顯萬眾一心的民族本色。災情發生後,全社會在短短數十小時內就廣泛動員起來,團結一致、共同行動,舉國上下一條心,東西南北一盤棋,凝聚成上下一心、萬眾抗災的洪流。十多萬解放軍、武警、公安、消防官兵奮戰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各省市醫療救護隊伍全力救治傷員,中央各部門、各省市及社會各界組織大批救災物資源源不斷運往災區,無數普通群眾組成的志願者大軍活躍在抗震救災的現場。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黃髮垂鬢的孩子,大家守望相助,和衷共濟,空前團結,用高度的熱情、無邊的愛心去溫暖地震災區。當整個社會和人民都動員起來之後,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所產生的凝聚力遠遠超乎想像,所產生的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力量超乎想像,沒有任何其他的途徑能夠產生這種力量。中華民族之所以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之所以堪稱勤勞勇敢的人民,並不決定於國土廣袤和人口眾多,而決定於這種萬眾一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抗震救災精神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無私奉獻精神
一場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天南地北,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華人華僑,整個中華民族都心繫災區、支援災區。友愛互助精神為災區人民抗禦災難、重建家園提供了強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也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光大,使全中國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為了支援地震災區,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愛心湧動,情撒地震災區,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南京拾荒老人把零錢換成百元鈔票塞進募捐箱;許許多多城市,獻血長龍將血站「擠爆」。災難來臨的瞬間,多少人將生的希望讓給別人;生與死的邊緣,多少人將死的選擇留給自己。無數無私奉獻的事跡,雖不能一一列舉,但這種奉獻的精神卻在時時刻刻激勵著人民,勇往直前,投入抗震救災的戰鬥中。
四、抗震救災精神就是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人間大愛精神
人民生命高於一切!當地震災難襲來,在第一時間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緊急號令,把救人作為第一位的任務,社會各個階層達到了空前的一致。在抗震救災鬥爭中,我們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不惜一切代價,只要有一線希望,就盡最大努力搶救人的生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我們舉全國之力,從中央到地方政令暢通、步調一致,動員和組織各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展開了史無前例的生死大營救。5月19日14時28分至31分全國默哀三分鐘,汽車、火車、輪船等鳴笛致哀,為地震遇難同胞設立全國哀悼日,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為平民辦的國喪,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也是體現生命平等的價值觀,同時呼籲整個社會關懷每個生者。當國旗緩緩垂下,人的尊嚴冉冉升起,一個國家的品格抬升到新的高度。另外,有關機構對災區學生進行心理撫慰,改變災區學生的考試時間及取消英語聽力考試,這些無不充分體現了人本的抗震精神!生命權是最大的人權。抗震救災日日夜夜,寫下了中國人權的輝煌紀錄:及時通暢的信息發布,舉國動員的生死營救,生命至上的國家信念,以人為本的制度創新等等,始終支撐著大地震中的大愛大智大勇,闡釋著中國共產黨人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政治倫理,彰顯著一個執政黨的成熟與堅定。
五、抗震救災精神就是吃苦在前、衝鋒在先的親民為民精神
面對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害,廣大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毫不畏懼和退縮,在危難關頭勇當抗震救災的先鋒隊和災區群眾的主心骨,努力把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胡錦濤總書記兩次親臨災區,特別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來到陝西,冒著餘震不斷的危險給災區兒童送去黨和政府的關心和祝福;吳邦國委員長先後深入到汶川、北川等重災區看望慰問災區人民,並表示,災區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溫家寶總理兩次到四川重災區,哪裡危險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哪裡有生命的希望哪裡就有他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搶救的囑託。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一部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解放的民族脊梁,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雄辯證明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在這場抗災救災的偉大實踐中,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又一次得到了具體、充分而又生動的體現!
六、抗震救災精神就是反應快捷、舉措有力的求真務實精神
一個多月來,各級黨組織和政府在抗震救災中,充分發揮了領導核心作用。大地震發生當天,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儘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地震發生後,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左右,溫總理抵達都江堰市,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開始運轉,19時50分許多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和國家地震災害現場工作隊從北京乘機飛往汶川災區,22時武警四川總隊、武警水電三總隊的3000餘名官兵,攜帶救災裝備趕赴災區,24時已有近2萬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到達災區開展救援,一場和時間賽跑的生死大營救就此展開。「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國家領導、武警、消防官兵、各兵種部隊、各救援隊、各醫療隊等,統統在第一時間到達地震災區,爭分奪秒快速行動,在黃金72小時裡搶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這種快速的抗震精神不僅拯救了災民的生命,同時贏得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高度讚揚。黨和國家領導人心繫人民安危,在突發事件面前,意志堅定,措施有力,激發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信心和決心。
七、抗震救災精神就是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自立自勵精神
自立者強,自勵者勝。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沒有自立自勵的精神而僅靠外來援助,很難真正發展起來。地震把人們的家園夷為一片廢墟。而今,廢墟間傳來了朗朗讀書聲。田野上是村民收割油菜的忙碌身影。「災難已經發生了,我們還要生活,不能什麼都靠政府,睡著等飯吃。」這是災區群眾平靜的回答。生逢大難,他們沒有消沉。因為,他們堅信,黨在,希望就在;人在,夢想就在。在汶川,離廢墟不遠的一塊水田裡,受災的農民在插秧。一位老大爺對採訪的記者說,遭了這麼大的災,是很不幸,但是,政府已經使了這麼大的勁兒在救災、在幫我們,現在正是搶收搶種大忙的時候,我們也不能閒著,搶農時抓緊插秧,為政府也減輕點負擔啊。災區群眾所展現的,既是戰勝困難的巨大勇氣,又是重建家園的堅定信心,更是自立自勵的不屈精神。正是有了災區群眾樸素勇敢的自救行為,確保了抗震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中國農民是人類的一座豐碑」,一個外國記者在採訪過一個受災村落後這樣感慨:「這裡並不是沒有痛苦和眼淚,但這是一個堅強的村莊,擁有驚人的精神力量和生存能力。」我們要用抗震救災精神來激勵和教育全國人民,我們的民族必能自強自立,我們的國家必能發展進步,我們的黨必能興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