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 2020衛星通信行業市場前瞻分析

2021-01-20 中研普華

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

2020年,是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50年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風雲氣象衛星給了我們俯瞰大地的窗口。

人類生活的80%都與時間、地理信息相關,目前衛星導航已有500多種應用,成為繼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之後全球信息產業第三個重要經濟增長點。衛星導航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但面臨系統建設滯後於產業發展需求、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和產業發展環境亟待優化等多重壓力。在實踐中,與系統建設大投入、大步伐相比,北鬥產業及規模應用尚顯薄弱,產業化不足、用戶群不多、規模不夠大、效益不明顯已成整個系統實際發展的短板。北鬥衛星導航在應用方面還存在四方面問題:一是市場體系有點「散」,二是產業規劃有點「亂」,三是發展起點有點「低」,四是功能發揮有點「弱」。

隨著我國商業航天市場的逐步開放,衛星國家隊和許多民營企業紛紛布局衛星網際網路星座產業,將帶動通信小衛星研製、火箭發射、衛星通信系統終端設備與軟體應用市場爆發式發展。2019年,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達到686億元。

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報告》分析

2020中國衛星通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圖表:2012-2019年中國衛星發射數量(單位:顆)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國通信衛星數量佔比、衛星通信市場佔比都低於全球平均水平,通信衛星規劃數量低於美國,未來提升空間巨大。隨著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應用領域的不斷成熟,以及火箭發射能力逐步提升、成本不斷下降,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市場空間有望進入發展快車道。

圖表:2019年中國各類衛星發射數量佔比按功能分布(單位:顆)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衛星通信發展狀況

1、衛星通信行業發展規模

隨著我國商業航天市場的逐步開放,衛星國家隊和許多民營企業紛紛布局衛星網際網路星座產業,將帶動通信小衛星研製、火箭發射、衛星通信系統終端設備與軟體應用市場爆發式發展。2019年,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達到686億元。

圖表:2012-2019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欲了解關於衛星通信行業具體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衛星通信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報告》。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
    中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今年是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或地區之一。50年來,從風雲一號、風雲二號到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共17顆風雲氣象衛星。其中,風雲一號和風雲三號是極軌衛星,負責全球觀測;風雲二號和風雲四號屬於靜止衛星,對我國及周邊地區進行定點觀測。
  • 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
    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 2020-10-10 1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惠及全球|中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
    今年是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
  • 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 在探索中起步發展迅速
    央視網消息:今年是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或地區之一。極軌氣象衛星對地球相對來說每天大約繞14圈,它可以把全球無縫隙地觀測到;而靜止衛星可以以一種幾乎是凝視的方式看地球,所以它可以連續觀測。這兩類衛星我們目前是組合起來使用。風雲衛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在應對防範氣象災害及其衍生災害、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森林草原火災監測預警、土地利用遙感監測和糧食產量監測預報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
    >直抵浩瀚蒼穹,7顆在軌衛星鑄就全球綜合探測能力,輻射近百個行業,氣象衛星數據應用於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2002年以後,胡錦濤同志對風雲衛星發展和業務運行多次作出批示,要求依靠先進科學技術手段,提高氣象預報預測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作出更大貢獻。新世紀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發展目標更加明晰。
  • 2020年中國氣象探測系統行業市場規模與發展趨勢分析:近地軌道小型...
    截至2020年4月1日,中國在軌正常運行的氣象衛星數量為7顆,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捕風一號A/B衛星,中法海洋衛星CFOSAT、風雲衛星(2H、4A)、海洋一號C星、海洋2號A星。這主要由於根據2017年6月中國氣象局公布的《國家地面天氣站布局優化方案》,從近6萬區域氣象觀測中和行業部門觀測站中遴選出8174個站點,補充進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站隊伍,導致區域自動氣象站點數量下滑。初步預測2019年,中國區域自動氣象站點數量為53430個左右。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防災減災:精測風雲、服務百姓10月11日凌晨,位於南海南部海域的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蓮花」。
  •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 題: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新華社記者高敬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知冷知熱的百姓星」
    今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風雲氣象衛星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誌。50年來,一代代氣象人和航天人攜手共進,勇於創新、接續奮鬥,推動我國民用遙感衛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50年來,「風雲家族」不斷壯大。
  • 精測風雲變幻,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為中國航天和中國氣象事業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一代代氣象人和航天人攜手共進,勇於創新、接續奮鬥,推動我國民用遙感衛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在10月10日召開的「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座談會」上表示,面對新的形勢和發展需求,國家航天局將以「三個堅持」踐行新時代新要求,推動風雲衛星氣象事業蓬勃發展,為中國航天和中國氣象事業續寫新的輝煌篇章。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提升衛星氣象事業基礎支撐能力。
  • 2020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中國遙感衛星行業...
    ,主要在在氣象、測繪和海洋等領域的應用較為普及。數量方面中國遙感衛星發射數量不及美國,但發展速度穩定,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發射總量比重在不斷增大。中國遙感衛星行業總體市場規模持續上升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地理信息行業規模的增長,遙感市場需求不斷增大,2012-2019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規模持續上升,由40.83億元上升至75.50億元人民幣,複合增長率為9.1%。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鑄造大國重器 做保障民生的「天眼」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實現從無到有、從試驗型到業務型、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跨越,承載幾代氣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夢想與榮耀——17顆風雲衛星直抵浩瀚蒼穹,7顆在軌衛星鑄就全球綜合觀測能力,輻射近百個行業,氣象衛星數據應用於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成為保障民生的「天眼」。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半個世紀以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實現從無到有、從試驗型到業務型、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跨越,承載幾代氣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夢想與榮耀,見證無數人的殫精竭慮、百折不撓——17顆風雲衛星直抵浩瀚蒼穹,7顆在軌衛星鑄就全球綜合探測能力,輻射近百個行業,氣象衛星數據應用於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丨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50周年。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氣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斷攻堅克難、求實進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2018年6月5日,風雲二號系列收官星H星成功發射,成為肩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使命的「一帶一路星」,開啟了風雲衛星國際服務的新紀元。隨著「風雲家族」發展壯大,衛星應用效益進一步充分發揮,我國初步建成了涵蓋各級氣象部門,面向行業和國際用戶的衛星遙感綜合應用體系。
  • 黑龍江:提能力 重應用 強化風雲衛星氣象保障
    氣象部門在農業生產、防災減災、生態安全中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衛星產業鏈條最完備的省份之一,黑龍江省氣象局充分利用風雲衛星數據開展及時精準的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成為氣象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取得了顯著成效。  不斷提升「三種能力」,夯實風雲衛星氣象應用基礎  提升氣象衛星基礎支撐能力。
  • 風雲衛星50年記:捕捉天氣脈動 解碼風雲變幻
    跨越50年長河,我國氣象衛星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從1970年開啟氣象衛星研製任務至今,已成功發射17顆,7顆在軌運行,為我國氣象衛星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為什麼要發這麼多顆衛星?這個人丁興旺的「家族」為何貢獻卓著?
  • 【擴散】衛星暱稱你來定!中國氣象局啟動「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
    來源:中國氣象局(ID:zhongguoqixiangju)原標題:「給風雲衛星起暱稱」活動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