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運放的少量幾個確定因素 最終逐步過渡到電路中補償技術

2020-11-22 電子發燒友

詳解運放的少量幾個確定因素 最終逐步過渡到電路中補償技術

發表於 2018-01-08 09:02:47

運放補償雖然很常見,但有時候也極具挑戰性,尤其是在要求和約束條件超過設計師控制的情況下,設計師必須選擇一種最優補償技術之時。也許極具挑戰性的原因之一是一般文獻資料更多地專注於不同補償技術之間的區別而不是相似性。除了關注概念上的不同點外,還要關注相似點,這是非常明智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明顯不同的技術和概念之間的緊密關係。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本文首先討論了運放的少量幾個確定因素,最終逐步過渡到電路中經常使用但少有人理解的補償技術。本文還簡要介紹了補償網絡的嚴格定義,併集中討論了文獻中出現的可能衝突。前饋增益:相對於哪個節點?在討論運放補償之前,首先搞清楚運放的兩種最基本配置很重要,即同相(圖1A)和反相(圖1B)。已有大量文獻資料介紹過這兩種配置的閉環增益,並強調了閉環傳輸函數間的區別。

圖1A:典型的同相配置。圖1B:典型的反相配置。圖1C:反相配置的等效同相版本。為了方便理解兩種配置的前饋增益之間的區別,這裡給出了分別對應同相和反相配置的公式1.a和1.b。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反相配置(AINV)的前饋增益不同於同相配置(ANINV),而事實上兩種配置使用的是相同的運放。

公式1.a

公式1.b讓我們首先看看兩種配置實際上有多相似,然後說明前饋增益的純數學表達式為何不同。圖1B中所示的反相配置可以轉化為圖1C所示的等效同相配置。這種轉換是確定同相配置要求的輸入後會產生與反相配置相同輸出的結果。圖2A和圖2B分別對應圖1A和圖1C的框圖表示法。注意圖2A和圖2B之間的相似性。這兩張圖表明,當從減法模塊向輸出觀察時,兩種配置是完全相同的。減法模塊建模的是運放兩個輸入端的相減。在反相配置框圖(圖2B)中,輸入信號(-XINV)先乘以ZF/(ZF+ZG)因子,然後到達減法模塊輸入端,命名為XINV,i。在圖2A和圖2B的兩個框圖之間,當嚴格相對於減法模塊輸入或運放輸入觀察時,前饋增益和反饋因子完全相同,兩種配置的區別僅是相對輸入信號觀察時輸入信號的數學轉換。因此兩種配置下的開環增益穩定性分析結果也是相同的。通過使用線性系統處理方法,圖2B中的反相配置框圖可以映射為圖2C。圖2C中的框圖是對反相配置進行簡單數學處理的結果,不過圖2B中的子模塊更好地對應於實際物理系統的單元。與物理系統有更好的一對一對應關係的模型一般更容易讓人理解。圖2C是相對於信號源(-XINV)的反相配置的框圖表示法,因此公式1.b中所示的前饋增益表達式(AINV)對同相配置來說看起來不同於公式1.a的表 達式。

圖2A:同相配置框圖。圖2B:反相配置框圖。圖2C:針對反相配置的重配置框圖。噪聲增益:不僅僅針對噪聲為了方便理解,輸出噪聲(包括偏移量)通常以運放或放大器的輸入端為參考。一般來說,給定極性的輸出電壓完全以運放正輸入端為參考會導致輸入電壓與輸出電壓有相同的極性,而完全以負輸入端為參考會導致相反極性的輸入電壓。從非相關噪聲模型角度看,噪聲電壓的符號或相位是不相關的,因此噪聲電壓的參考是運放的反相還是同相輸入端在數學上都是等效的。由於反相輸入端有反饋網絡,因此輸出噪聲完全以運放的同相輸入端為參考能夠很快得出同相放大器的有效且可識別的配置(圖1A)。這樣,以運放任一輸入端為參考的噪聲總體增益總是等於反相配置的閉環增益。因此,即使採用了相對於信號源的反相配置,但以運放輸入端為參考的噪聲實際上只看到等於(1+ZF/ZG)的同相配置增益,一般稱之為噪聲增益(NG)。然而,如果噪聲源連接的是運放的正輸入端,就像同相配置中那樣,那麼信號增益以及以輸入為參考的噪聲就完全等於噪聲增益。補償技術:目的運放補償技術有很多種,如「主極點補償」,「增益補償」,「超前補償」,「補償衰減器」以及「超前-滯後補償」。任何補償技術的理想結果都是從純穩定性角度使多極點系統(高階系統)接近單極點整體系統,因為單極點反饋系統是無條件穩定的。大多數補償技術至少能實現有效的雙極點系統狀態,其中第二個極點(第一個非主要極點)儘可能遠離第一個極點(主要極點),並且通常具有較高的頻率拐點,而且拐點相對遠,對穩定性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在一些情況下,通過有意減小主要極點和非主要極點之間的距離來增強帶寬,這時通過增益頻率響應可以觀察到一些高頻峰值。在許多電子技術文獻中,所有補償技術中解釋最不好的也許是超前-滯後補償技術了。遺憾的是,某些流行的參考文獻在開環增益曲線以及對超前-滯後補償的相關描述中存在錯誤,因此本文將重點討論這方面內容。超前網絡的嚴格定義或至少清晰的定義是,它的零點頻率幅值比極點的要低,因此催生出純粹兩個拐點。在滯後網絡中則相反,極點頻率幅值比零點的低。超前-滯後網絡是這兩種網絡的組合,超前網絡的全部兩個拐點頻率的頻率幅值都要小於滯後網絡的頻率幅值。同樣,在滯後-超前網絡中,滯後網絡的兩個拐點的頻率幅值要小於超前網絡。不管是滯後-超前網絡還是超前-滯後網絡,每種網絡都會形成4個拐點:兩個極點和兩個零點。在給定總體系統與技術約束條件下,人們也許會使用任何合適的補償網絡去補償具有與生俱來且有時不可修改拐點的系統。所選的補償技術可能專門用引入的零點去抵消固有的系統極點,反之亦然,從而得到一個純粹更低階的系統。本文採用開環增益表達式的Bode圖用於穩定性分析,並得出極點和零點的定義。超前-滯後補償:實現根據參考文獻給出的超前-滯後補償電路如圖3A所示。出於實用和簡單的目的,假設未補償運放有兩個固有極點:主極點(?p,dom)和第一個非主要極點(?p,nondom)。圖3B顯示了開環增益幅度圖,其中實線代表未補償運放的情況,顯示出了運放本身的固有拐點。

圖3A:針對反相配置的典型超前-滯後補償。圖3B:針對超前-滯後補償的開環增益幅度圖。通過引入超前-滯後補償而引入了一個極點(?』p,dom)和一個零點(?z),引入的極點(?』p,dom)變成了新的主極點,引入的零點(?z)基本上抵消了運放的固有主極點(?p,dom),雖然圖3B顯示的是?z 和??p,dom之間完美的抵消。這樣文獻中所示的對應(錯誤的)圖應該可以理解了。與許多其它補償技術一樣,超前-滯後補償的一個明顯優勢是,所形成的主極點和非主極點之間的間距增加了,從而增強了穩定性。然而有人可能會問為何不是只執行超前補償,用補償網絡引入的零點抵消運放固有的第一個非主要極點。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是,超前補償明顯會產生帶寬限制,而超前-滯後補償不會。為什麼超前-滯後補償不會限制帶寬呢?如果從開環增益曲線看全部可見的話,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很明確。有人也許通過分析閉環放大過程可以得到答案。針對超前-滯後補償情況,另一篇文獻很好地提出了閉環增益計算公式,但這裡對這種技術為何不會限制帶寬給出了一種直觀的解釋,雖然利用了一些簡單的數學方法。在圖1所示的兩個放大器配置中,運放的負輸入端是負反饋點,因此只要在感興趣頻率點的開環增益幅度足夠大,這就是一個非常低的增量阻抗節點,也稱為虛地。所以將信號源電壓轉換為等效輸入信號電流、然後乘上反饋電阻值(RF)得到純輸出電壓(YINV)是有意義的,如圖4所示。

圖4:圖3A的戴文寧等效電路。完成這種轉換的一種流行方法是通過戴文寧等效網絡。圖4顯示了圖3A的戴文寧等效電路。在圖3A中,假設運放及其反饋網絡不存在,換句話說去除了負載,然後考慮在以前連接的運放負輸入端處來自輸入源(XINV)的貢獻。這種貢獻可以被稱作戴文寧等效電壓(VTH),它的幅度隨頻率增加而減小,因為當頻率增加時補償電容的阻抗會減小。與此同時,由於補償電容的作用,戴文寧等效串聯阻抗(ZTH)受相同方式的影響。因此流向運放負輸入端(虛地)的淨信號電流(ISIG)將等於(VTH/ZTH=XINV/RG),其中分子項VTH中的所有拐點將被分母項ZTH中的所有拐點所抵消,繼而導致不受補償網絡影響的信號電流。最終由於超前-滯後網絡的使用而沒有帶寬限制。見公式2a和公式2b。


超前補償:不同實現方法至此討論的超前-滯後補償(圖3A)的實現方法是,在運放負輸入端到地之間、或等效在運放兩個輸入端之間連接串聯電阻和電容元件。然而,當這樣的串聯結構連接在放大電晶體的輸入-輸出引腳之間時,補償技術被稱為超前補償與最終極點分離補償的組合。這種串聯電阻與電容補償結構幾乎總是存在於運放內部。通常這個過程一開始是在增益單元間放置一個電容,這樣由於電容米勒效應會形成極點分離補償。然後為了補償由此形成的右半平面零點,需要增加一個串聯電阻,並通過調整阻值實現超前補償,此時需要移動零點直到它抵消第一個非主要極點。最終人們如何連接這樣的串聯電阻和電容網絡取決於超前或超前-滯後補償頂點的具體要求和可用選項。為了在使用運放IC的放大器中實現超前補償,需要並聯反饋電阻放置一個反饋電容[1,3]。儘管是超前補償實現方法,但它的意圖通常是通過補償網絡引入一個零點來抵消一個極點,而且一般是待補償系統的第一個非主要極點。結束語按照文獻中描述的補償網絡嚴格定義,圖3A中所示的所謂超前-滯後補償從嚴格意義上講是一種滯後補償。同樣,在電晶體放大節點間放置的所謂超前補償網絡,嚴格來說也是一種滯後補償網絡。這再一次提醒人們這些補償技術實際上有多相似,而在不同參考文獻中基於這樣那樣的理由卻被分成不同的種類。也許除了「增益補償」技術外,所有上面提及的補償技術都可以歸類為「拐點補償」技術,因為直流開環增益幅度在補償過程中保持恆定,只有拐點會經歷重新定位、創建和消除的組合過程。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一種精密運放的數字修調技術
    採用該結構設計的運算放大器通過測試失調電壓的大小,並計算出相應的輸入修調信號,最終能使運放的失調電壓減小到µV量級。但對於運算放大器而言,採用CMOS工藝設計出的運放,如果不進行特殊處理,其失調電壓通常會達到10 mV以上[2]。結合此種現象,文中將一種數字修調技術應用於一個CMOS軌到軌運算放大器中,通過對其修調方式的分析和失調電壓的檢測,來驗證這種數字修調技術的優異性能。
  • 引起集成運放閉環工作不穩定的其他因素
    在集成運放的應用中,經過相位補償的集成運放在大多數應用場合是能滿足要求的。但在應用時,有時還會出現自激,這一般是由於下述原因所致。  1.沒有按集成運放使用說明中推薦的相位校正電路和參數值進行校正  說明書中推薦的補償方法和參數是通過產品設計和大量實驗得出的,對大多數應用是有效的,它考慮了溫度、電源電壓變化等因素引起的頻響特性的變化,並保證具有一定的穩定裕度。
  • 比較器的典型應用電路,如何區分比較器與運放,比較器與運放的差異
    運放是運算放大器的簡稱。在實際電路中,通常結合反饋網絡共同組成某種功能模塊。由於早期應用於模擬計算機中,用以實現數學運算,故得名「運算放大器」,此名稱一直延續至今。運放是一個從功能的角度命名的電路單元,可以由分立的器件實現,也可以實現在半導體晶片當中。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如今絕大部分的運放是以單片的形式存在。現今運放的種類繁多,廣泛應用於幾乎所有的行業當中。
  • 單電源供電的全差分斬波運放電路
    ,設計了單電源供電的全差分斬波運放電路,同時,為了減小殘餘電壓的失調, 採用了T/H(跟蹤-保持)解調技術,該電路在斬波頻率150KHz工作時,輸入等效噪聲達到31.12nV/Hz。此信號被增益為Av的運算放大器放大,同時運放的輸入噪聲和輸入失調電壓也被運放放大,運放的輸出經過幅度為1,頻率為fch的斬波開關調製後,輸出信號為:        從式(1)可以看出,經過第2次斬波後,輸入音頻信號被解調到低頻段,而運放的電壓失調和低頻噪聲只經過一次調製後被搬移到斬波方波的高頻奇次諧波上,通過低通濾波後,輸出信號中的高頻分量被濾除
  • 利用獨特補償技術駕馭大帶寬電壓反饋運算放大器
    常見的超前滯後補償技術在閉環響應中會產生零極點對,從而導致糟糕的脈衝響應和建立特性。4M7ednc一種新的外部補償方法可以在低信號增益下實現對簡單二階低通響應的完全控制。這種技術對任何內部非完全補償的運放來說,都可以在任何反相增益下實現良好控制的頻率響應。非完全補償運放的輸出端可實現最大壓擺率,同時輸出噪聲電壓密度隨頻率的增加而增加。
  • 解析運放電路選型原則
    在學習運放選型前,我們需要先來透測的學習運放電路的內部結構和原理,對於我們來說運算放大器是模擬電路中十分重要的元件,它能組成放大、加法、減法、轉換等各種電路,我們可以運用運放的「虛短」和「虛斷」來分析電路,然後應用歐姆定律等電流電壓關係,即可得輸入輸出的放大關係等。 由於運放的電壓放大倍數很大,一般通用型運算放大器的開環電壓放大倍數都在80 dB以上。
  • 學霸帶你飛 | 這些運放基本電路全解析,了解一下
    一般的來說普通的應用中阻值在K 歐級到100K 歐級是比較合適的。高速的應用中阻值在100 歐級到1K 歐級,但他們會增大電源的消耗。便攜設計中阻值在1 兆級到10 兆歐級,但是他們將增大系統的噪聲。用來選擇調整電路參數的電阻電容值的基本方程在每張圖中都已經給出。如果做濾波器,電阻的精度要選擇1% E -96系列(參看附錄A)。一但電阻值的數量級確定了,選擇標準的E-12系列電容。
  • 詳解帶通濾波器的電路分析—電路圖天天讀(271)
    打開APP 詳解帶通濾波器的電路分析—電路圖天天讀(271) Ida 發表於 2015-10-29 17:05:23   傳統的帶通濾波器設計方法中涉及了很多複雜的理論分析和計算
  • 運放參數之交流電源抑制比詳解
    打開APP 運放參數之交流電源抑制比詳解 發表於 2019-05-26 10:16:24 運放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參數,那就是交流電源抑制比
  • 考量運算放大器在Type-2補償器中的動態響應(二)
    運算放大器中的兩個極點為了穩定運行,運放設計人員實施所謂的極點補償,包括在低頻放置一個極點,使放置第二高頻極點前在頻率fc處的增益下降到1(0dB),通常在2fc.。lKHednc
  • 基於一階溫度補償技術的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電路
    為滿足深亞微米級集成電路對低溫漂、低功耗電源電壓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種在0.25mN阱CMOS工藝下,採用一階溫度補償技術設計的CMOS帶隙基準電壓源電路。電路核心部分由雙極電晶體構成,實現了VBE和VT的線性疊加,獲得近似零溫度係數的輸出電壓。
  • 運放震蕩自激原因及解決辦法
    所以在工作中,常常將運放接成跟隨器的形式進行測試,若無自激再接入實際電路中 自激振蕩的引起,主要是因為集成運算放大器內部是由多級直流放大器所組成,由於每級放大器的輸出及後一級放大器的輸入都存在輸出阻抗和輸入阻抗及分布電容,這樣在級間都存在R-C相移網絡,當信號每通過一級R-C網絡後,就要產生一個附加相移.此外,在運放的外部偏置電阻和運放輸入電容,運放輸出電阻和容性負載反饋電容,以及多級運放通過電源的公共內阻
  • 集成運放的偏置電路圖解析
    集成運放電路中的恆流偏置電流是如何工作的   集成運放中為了使各級電路均有穩定的靜態工作點,不是採用給電晶體b- e間或場效應管g-s間加偏置電壓來決定輸出迴路電流,而是為每級放大管輸出迴路注入恆定電流(Icg,Isg 或Idg;Isg)的方法來設置Q點,這種方法在具有恆流源的差分放大電路中曾採用過。
  • 必知運算放大器知識:相位補償、調零電路、偏置電流
    ,其大小計算公式一般為 這些運算放大器知識你注意到了嗎,這樣,在可以很好的保證運放的電流補償,使正負端偏置電流相等。現在我們先回顧下同相運放的設計電路:  在同相比例運放中偏置電阻大小為 這些運算放大器知識你注意到了嗎,當計算出的Rp為負值時,需要將該電阻移動到正相端,與R1串聯在輸入端
  • 運放參數解釋及經常使用運放選型
    最大共模輸入電壓限制了輸入信號中的最大共模輸入電壓範圍。在有幹擾的情況下。須要在電路設計中注意這個問題。 共模抑制比CMRR: 共模抑制比定義為當運放工作於線性區時。運放差模增益與共模增益的比值。
  • 音頻運放加法器電路_njm4558 音頻運放電路
    打開APP 音頻運放加法器電路_njm4558 音頻運放電路 發表於 2017-08-16 12:06:45   在電子學中,加法器是一種數位電路,其可進行數字的加法計算。
  • 基於BOOST型DC/DC轉換器的斜坡補償電路
    基於此,利用斜坡補償技術,提出一種基於BOOST型DC-DC變換器的斜坡補償電路,用以解決系統不穩定的問題。該電路結構簡單,實現方便,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電路正常工作時,基準電流信號I_SLOPE通過電流鏡M1、M2、M3、M7鏡像到M7的漏極,因此M7漏極電流值為I1不變[9];誤差放大器產生的誤差放大信號VE通過一個源跟隨器(由放大器和MOS管M6組成)將電壓跟隨到電阻R1上,圖4中R和C為放大器的補償。此時,R1上的電壓不變,因此流過R1上的電流I2也不變。
  • 高速應用中電流反饋運放電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6119.htm正因為如此,準確地說,電流反饋運放沒有增益帶寬積的限制。當然,電流反饋運放也不是無限快,其壓擺率(Slew Rate)不受內部偏置電流的限制,但受三極體本身的速度限制。對給定的偏置電流,這就容許不用通常可能影響穩定性的正反饋或其方法來獲得較大的壓擺率。
  • 你真的理解了運放的電壓追隨電路嗎?
    > 電壓追隨電路分析 如果我們連接運放的輸出到它的反相輸入端,然後在同相輸入端施加一個電壓信號,我們會發現運放的輸出電壓會很好的追隨著輸入電壓最終的結果就是,無論輸入是多大的輸入電壓(當然是在運放的輸入電壓範圍內),運放始終會輸出一個十分接近Vin的電壓,但是這個輸出電壓Vout是剛好低於Vin的,以保證的運放兩個輸入端之間有足夠的電壓差Ve,來維持運放的輸出,也就是Vout=Ve*A。
  • 還在為電路的莫名噪聲頭疼?運放噪聲100問幫你解困
    在實際電路中,放大器由許多電晶體組成,所有這些電晶體都有噪聲。幸運的是,所有電晶體的噪聲都可以折合到放大器的輸入端。為了確定實際噪聲增益,請將所有外部電壓源短路,同時可以將噪聲放大器的RTI噪聲看做出現在放大器正輸入端的噪聲,如果以這一假設分析電路,應當能夠確定噪聲所接受的增益。 儀表放大器的噪聲特性與運算放大器稍有不同,對於運算放大器,所有內部電晶體噪聲都可以折合到輸入端,換言之,所有噪聲源都會按增益比例縮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