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石油工程院士王德民

2021-01-14 中外油氣服務



作者|宮柯


1994年中國工程院威立之始,首批院士當中僅有一位來自大慶油田的採油高級工程師獲此殊榮,時年57歲。論學業他沒有留洋深造的履歷,論資格也夠不上石油界的泰鬥,為什麼捷足先登?這個人就是在中國石油產量節節攀升的軌跡之中,一連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並躋身世界先進之列的採油新工藝、新技術而凸顯出的採油工程專家王德民。


勤思敏行 測壓揚名


1937年2月,王德民誕生在河北省唐山一個中西合璧的家庭,留學美國的父親是林西煤礦醫院的醫生,來自瑞士的母親相夫教子操持家務。抗日戰爭期間兵荒馬亂,到了入學年齡的王德民找不到一張安穩的書桌,困在家裡由母親進行啟蒙教育,因此他從呀呀學語的時候起就能夠在英語和漢語之間自由地切換。1945年日本投降後,舉家遷到當時的北平,王德民被送入一家基督教會學校插班,從三年級開始入學。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後,王德民升入匯文中學。1955年高中畢業,考入了北京石油學院鑽採系採油專業。1960年畢業的時候正值中國石油工業開始大轉折,發現特大型油田的喜訊鼓舞著他不顧一切地放棄留校任教的機會,選擇投身艱難困苦的松遼石油會戰之中。


走向東北大荒原的王德民英俊倜儻,活力四射,聰明的頭腦加上田徑運動員的體魄,使他歐亞混血的相貌特徵更為突出。儘管胸膛裡跳動的是一顆純粹的中國心,但是「海外關係」的陰影還是揮之不去,品學兼優的王德民本以為會被分配到科研單位一顯身手,結果落腳的地方卻是採油指揮部的測試隊。


迎頭一瓢冷水並沒有澆滅王德民的滿腔熱院,他暗下決心要用行動來表現自己的愛國情懷,證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剛剛投入開發的生產試驗區充滿了挑戰和機遇,留心尋找研究項目的王德民很E色發現使用「赫諾法」計算慚由層壓力值普遍誤差偏高的問題。他Ii勺高等數學和物理功底極好,仔細研究了經典的「赫諾法」計算公式,發現誤差偏大的癥結並不在於公式本身,而在於開發井之間的壓力波動相互幹擾超出了公式的適用條件。當時,在大慶油田工作的著名油田開發專家童憲章已經開始針對油藏投入開發後的實際情況在推導新的數學計算公式,但是由於幹擾因素非常複雜,一時還沒有找到簡捷的途徑。職務僅為試井隊實習員的王德民抓住契機毛遂自薦,初生牛犢不舊虎的銳氣激勵著他向不穩定試井的難題單槍匹馬地發起了衝刺。


王德民的英語水平出類拔萃,但是當時可供參閱的多數是來自前蘇聯的俄文版技術資料。為此他廢寢忘食抓緊一切時間自修俄語,連吃飯的時候都在默背單詞。突破了閱讀關,便開始借閱能夠搜集到所有的參考資料,終日研讀,天天沉浸在數學的王國裡探索。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百餘天的鑽研終於在1961年的元旦迸發出靈感,一個前所未有的計算公式通過推演求出了合乎數學邏輯的解。


理論的成功還需要實踐的驗證,王德尉哿自己獨立推導出來的壓力計算公式與「赫諾法」做了系統的比較,結果令人震涼,計算出的壓力誤差值銳減了五分之四,一舉達到了期望的目標精度。按照國際上的慣例,一項新方法的發明通常以發明人的姓氏命名, 「赫諾法」的發明人便是荷蘭殼牌石油公司一位名字叫赫諾(Homer)的石油工程師。由於當時松遼石油會戰崇尚不計名利的奉獻精神,王德民的重大發明被冠以「松遼法」的稱謂全而推廣應用。


王德民初出茅廬,一鳴驚人,攻下「松遼法」的卓越威就並沒有讓他就此止步。針矧由水井不同的生產狀態,他又接連推導出多種提高測壓效率新算法,使關井續流時間由原來不少於72小時縮短到8小時,並且計算出壓力值仍然保持比較高的精度.被連續命名為「松I、松Ⅱ、松Ⅲ、松Ⅳ法」。


王德民首先涉足的不穩定試井研究,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均為高難度的複雜領域,多年來很少有人取得突破性進展。童憲章對王德民的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舉,系列「松遼法」應用幾年之後,國外的石油專業雜誌上才見到相類似的報導。時年26歲的王德民出手不凡,在松遼石油會戰期間連年評為紅旗手和科研標兵,破格晉升採油工程師。1963年10月,他被調入剛組建的大慶油田採油工藝研究所,專職從事新工藝新技術研發.並任命為測試項目組的技術負責人,實現了渴望已久的夙願。


潛心測試 分採建功


大慶油田是一個陸相沉積形成的特大型砂巖油藏集合,呈現出多油層、非均質、韻律旋迴重疊的地質特徵,並且原油的凝固點、含蠟量、黏度、飽和壓力偏高,這些天然的不利因素對高速度、高水平開採造成了罕見的難度。通過生產試驗區多種開發方案的實踐對比,最終確立了早期內部橫切割注水、保持油層壓力的開採方針。為解決油田注水後出現單層突進的尖銳矛盾,研發分層注水、分層採油的組合技術成為當務之急。


大慶油田採油工藝研究所應運而生,系統攻關。王德民帶領的測試工藝室首先要取得被分隔的各組油層注進了多少水、採出了多少油、壓力是多少、封隔器是否密封等關鍵數據。當時國內外均沒有成熟的分層測試工具和工藝,因地制宜的發明創造勢在必行。從1964年到1966年,王德民針對大慶油田開發初期使用水力壓差式封隔器分隔油層、空心配水器實施定量分層注水、自噴採油的生產工藝,主持研製成功了「301型分層測驗器」、「104型流量計」、「204型產量計」和「501型分層壓力計」四種分層測試所需的儀器儀表,填補了國內空白。他不但是提出技術思路乖口方案設計人,並且還是現場試驗和推廣應用的組織領導者。1964年冬季在大慶油田開展「101·444」分層配水會戰的過程中,首創的分層測試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大慶油田全面實施分層注水、分層採油,實現「六分四清」,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闖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田開發道路。因此,他領銜研發的第一代分層測試丁藝和儀器儀表獲得了石油工業部的通報嘉獎。


此時的王德民不僅是採油工藝研究所仰仗的科研主力,由於他精通英語和俄語,潛心鑽研的視野已經擴展到整個採油工程領域。面對第一代分層注水、分層採油工藝在應用中暴露出來的諸多缺陷,開始思考分層注採工藝的革命性變革。



愈挫愈奮 換代發明


突如其來的「文化大革命」,令王德民蒙受了難以音表的屈辱,逆境中他最擔心失去從事科研的工作權利,時刻惦記著把同心的配產配注工具改變成偏心結構,突破第一代分採分注管柱至多只能分隔5段油層組的局限性,實現任意改變油水井工作制度的願景。


1970年3月,周恩來總理在給大慶油田軍管會的批示中要求「恢復起家基本功」。為儘快扭轉由於遭受破壞而出現的油田產量下降、油層壓力下降、含水量急劇上升的被動局面,被下放勞動改造的部分工程技術人員返回工作崗位,王德民列在其中。這時候他已經琢磨出了偏心式配產井下工具的基本雛形,急需迸行設計加工和組合實驗。在採油]二藝研究所革命委員和諸多同志的支持下,王德民頂著「特嫌」的帽子,冒著被指責繼續走「自專」路線的風險,拖著腰椎病嚴重的身體,日以繼夜繪出了設計圖。第一臺樣機實驗遭遇失敗,他不灰心不洩氣,愈挫愈奮,在參加野外拉練的急行軍中仍在思考解決問題方案,腳上穿的鞋不合適磨起了水泡,使他聯想到原始設計上存在的缺陷。經過一年多反覆修改設計和實驗過程的經驗積累,偏心配產器終於走出實驗室,進入了現場應用試驗。


取得初步成功之後,王德民叉按照扭轉「兩降一升」的迫切需要,把偏心技術移植到配水器上,同時還研製成功了成系列的定位投撈工具,一舉把這項劃時代的分層注水、分層採油新技術推向了世界領先的高水平。1973年在大慶南陽開始推廣應用後,不僅收穫了配水合格率由30%升到70%以上的凸顯效果,而且還能夠做到分隔油層不受級數限制.根據配產配注方案採油工人自行操作,可以隨時調整任意層段的生產參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德民的這項重大發明不僅在大慶油田扭轉「兩降一升」被動局面的過程中立竿見影,由於技術的先進性對後來的長期高產穩產也是細分層系、深度挖潛的一柄利器。縱觀全世界油田開發一百多年的歷史,偏心配產配注T具工藝的發明獨樹一幟,與國外相類似的報導相比,不僅實現偏心的原理不同,並且單體的重量減輕二分之一,長度縮短三分之二,中心通道暢通無阻,操作十分簡便,是具有百分之百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創造。


1978年王德民光榮地出席了全國科學大會,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委員頒發的獎勵。此後,偏心配產配注工藝普及到全國備油田,為中國石油產量突破一億噸大關,採油工藝總體跨入世界先進行列,贏得了一枚高科技含量足赤的金牌。




推進穩產 限流挖潛


1976年.在舉國歡慶粉碎「四人幫」、開始撥亂反正的轉折之際,王德民奉命完成了「大慶油田5000萬噸原油產量穩產十年採油工藝規劃」,1978年8月調離採油工藝研究所,任命為大慶石油管理局副總工程師。


此時,大慶長垣的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全面投入開發。5000萬噸十年穩產的前五年立足於原井網、老流程和現有的自噴開採工藝尚可支撐,但是後五年的持續穩產將面臨極大的困難。油田綜合含水卜升到60%之後,自噴開採工藝無法維繫產液量的成倍飆升。王德民審時度勢提出了轉變採油方式的宏大構想,組織領導了自噴採油轉變為機械採油的系統工程論證。這一方案的確立意味著業已威熟的與自噴採油相配套的絕大多數工藝技術將被淘汰,裝機下泵之後是否還能夠做到分層採油、分層測試,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國外的大油田多數是海相沉積,雖然大量使用機械採油,但是層系相對簡單,通過多鑽井分層系開採的辦法規避了同井多油層的矛盾。陸相沉積的大慶油田別無選擇,必須要在每一口採油井鑽遇多油層的條件下實現高水平的轉抽。從1980年開始,在工德民的組織領導下集中了一千多位採油工程師分系統聯合攻關.相繼研發成功了抽油機井10項、潛油電泵井8項配套的新技術和新工藝,為大慶浦5000萬噸連續十年穩產方案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證。


1985年8月,王德民擔任大慶油田總工程師。在第一個十年穩產規劃即將如期實現的鼓舞下,開始制定5000萬噸再穩產十年的規劃,這時候最突出的問題是如何增加可供升採的石油地質儲量。大慶油田開發初期核定的22.6V=噸地質儲量當中未包括厚度05米以下的一批薄油層,按照當時的採油工藝技術這部分油層不具備開採條件,因此未列入儲量統計表,統稱為表外儲量。王德民把大慶油田第二個5000萬噸十年穩產的挖潛目標定在改造表外儲層上,提出了應用限流法進行壓裂改造薄油層的攻關課題,親自帶領項目組研究表外儲層的巖心力學特性,引進設計軟體,優化定位射孔和壓裂施工的水力參數,篩選殘渣少、攜砂能力強的水基壓裂液,經過室內的反覆實驗和施工現場的多次嘗試,終於突破了國外普遍放棄開採厚度0.5米以下薄油層的禁區,使80到140多個厚度大於0.2米的薄油層依次裂縫填砂得以改造,降低了原油流入井筒的滲流阻力,在表外儲層大範圍沉積的生產試驗區獲得了平均單井日產10噸以上的好效果。


限流法改造表外儲層的壓裂技術的研發成功,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封禁多年的儲量倉庫,使沉睡的6#Z多噸原油轉化為可供穩產接替的新增可採儲量,以每年5000萬噸的原油產量計算,大慶油田再穩產十年無需再為資源不足擔隴。1987年7月,中共中央邀請七位在科研事業上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年專家到北戴河海濱度假,王德民位列第三,受到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親切接見。1988年,國家科委向王德民領銜發明的「限流法壓裂工藝」項目頒發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發現機理 聚驅奪冠


世界上任何油田都無法逃脫資源越採越少的結局.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採收率,是各崮採油工程師竭力競爭的高端焦點。1991年開始擔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副局長的王德民,主管科技工作,他把三次採油當中的注聚合物驅油提高採收率研究,確立為大慶油田在高含水後持續高產穩產的主攻方向,領導全油田的科技力量未雨綢繆,展開機理研究和礦場先導性工業應用試驗。


王德民不僅是這一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的提出者和組織者,也是親自從事實驗研究的實踐者,他率領科研團隊在篩選適合大慶油田油藏特徵的聚合物過程中發現了黏彈性能夠提高微觀驅油效率的機理,並應用這一理論上的新認識成功地解開了注聚地面流程劇烈震動,井下抽油杆嚴重偏磨等一系列工程方面的難題,為注聚合物驅油轉入礦場工業化推廣開闢了降低成本、簡單易行的技術途徑。


通過連續幾年的國內外技術交流、項目弓I進和因地制宜的技術創新,在大慶油田建威了中國第一個聚合物化學助劑生產基地和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應用基地。實踐證實,聚合驅油使大慶油田的採收率在水驅基礎上平均提高了10個百分點,即每注入一噸聚合物可增產120噸原油,從而使全面進入高含水階段的大慶油田不但年產油沒有下降,反而使5000萬噸以上的穩產期延長到27年,以主力油田採收率平均高於50%的奪冠指標,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蹟。


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之始,王德民因在油田開發領域的傑出貢獻當選首批院士。1998年,他領銜研發的「聚合物驅油技術」再次獲得了國家頒發的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如今,中國工程院群英璀璨,各行各業的院士風採彰顯出國家強盛的科學技術實力。蜚聲海內外的王德民院士,耄耋之年依舊站在石油開採工程技術高端的最前沿,為我國石油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從事開拓性的新技術研究,他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在國際石油論壇上連篇引起轟動,被國際石油學會授予「終身會員」,2009年,何梁何利基金(Ho Leung Ho LeeFoundation)評審委員會把這一獎項的最高榮譽——科學與技術威就獎授予王德民院士。

(文章來源:石油知識)


相關焦點

  • 「最帥院士」王德民,成績近乎滿分無緣清華,最後成就一名石油人
    他為我國的石油工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自己的知識和力量,促進了中國石油的基本自給,他就是「最帥院士」王德民。2016年4月12日,210231號小行星就是以他名字來命名,能為小行星命名,這在國際上是公認的至高的榮譽,這在我國能夠獲得如此殊榮的人屈指可數。「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這是對王德民院士一生最好的寫照。
  • 最帥院士王德民,為石油事業奮鬥50年,被贊現實版的「江直樹」
    最帥院士王德民,為石油事業奮鬥50年,被贊現實版的"江直樹"這位院士名叫王德民,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國石油大學,王德民高考的時候成績近滿分,但是卻因為自己是混血兒還有社會環境的影響未被清華錄取,意外進入了石油行業,家境富裕的王德民畢業後選擇奔赴大慶,
  • 創新使我年輕:訪著名石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圖)
    「石油問題」再度成為關注焦點。儘管這是一次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正常調整,但人們還是把更多目光投向了仍佔據著中國陸上石油「半壁江山」的大慶。  大慶還有多少油?怎樣才能把大慶油田的每一滴地質儲量儘可能地變成可採儲量?  而這,也正是著名石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46年來每天都在孜孜以求、不斷超越的一個夢想。
  • 「最帥院士」王德民,除了顏值在石油領域更牛,有顆行星以他命名
    今天講講被網友評為最帥院士的王德民院士。 ▲王德民 命運不公我不怕 如今王德民在北京石油大學任教,並且成為了中國的一名院士
  • 科研界「吳彥祖」,顏值與實力並存,中國最帥院士-王德民
    今天小編著重跟小夥伴們談談顏值與實力並存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油氣田開發工程專家-王德民。1937年2月9日,王德民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一個中瑞混血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 ;他的父親王世貴是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母親文安清是中央外貿學院教師。小時候的王德民高眼鼻,深眼窩,微捲髮,常常被誤認為是外國人,因此身邊沒人願意跟他玩。
  • 當年被清華拒收的才子王德民,當石油工也曾被嫌棄,現狀如何
    今天所說的就是「寧為百夫長,不為一書生」油氣田開發工程專家王民德,他作為工程隊專家的一股清流,無論是外貌還是學識,大家口中都紛紛稱讚,被稱為「國民男神科學家」。天生混血的他長相十分帥氣,面龐英俊,五官立體,但因為出身問題,成了他加入清華的阻礙,最後他只能被中國石油學院錄用。
  • 「高顏值」院士王德民:高考成績接近滿分,卻沒被清華北大錄取
    在那個年代有這樣的實力應該是妥妥能進入清華,可是現實卻給了王德民一記重擊,因混血身份等一些原因,他沒被錄取,而是被第五志願北京石油學院(今中國石油大學)錄取。很快他調整好心態,接受了這一現實並說了這樣一句話「是石油選擇了我,不是我選擇了石油。」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王德民在北京石油學院鑽採系採油專業學習,5年後他依舊是畢業生裡的尖子。
  • 「最帥院士」王德民:曾被清華北大拒絕,沒給西方「卡脖子」機會
    他就是我國石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油田分層開發和化學驅油技術的奠基人,被網友稱為「最帥院士」王德民。,某些國家「卡」中國石油的脖子,那麼將會是一個全方位的打擊,那麼普通老百姓的汽車,可能多數跑不起來;可能在工業方面,有些就要停工停產;還有可能會消弱國防的力量,各種機械成為了「廢鐵」……因王德民院士掌握了大量石油方面的相關技術,在2016年4月12日,國際編號為210231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中國能夠獲得這樣殊榮的科學家並不多見
  • 「最帥院士」王德民:曾被清華北大拒絕,沒給西方「卡脖子」機會
    在工業時代,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可以說哪個國家沒有石油相關技術,就很容易被其他擁有石油相關技術的國家「卡脖子」。 中國幸好有他,才更多更好地有了源源不斷的石油。 他就是我國石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油田分層開發和化學驅油技術的奠基人,被網友稱為「最帥院士」王德民。
  • 王德民:他被稱為「中國最帥的科學家」,他是帥過明星的院士
    說起王德民院士,有些人可能還比較陌生。但是大慶油田大家應該都知道,王德民院士當年帶領團隊讓大慶油田平均採油率高出世界水平40%。 王德民院士可是顏值與智慧並存,話不多說,先來看看他的幾張老照片。
  • 「最帥院士」王德民,高考成績近乎滿分,卻被清華北大拒收
    有人回答:王德民。王德民不是明星,卻有秒殺一切男明星的顏值,是一個可以靠臉蛋吃飯的人,卻偏偏要靠才華。王德民被稱為"最帥院士",對於自己的外貌,他表示"只有不正經的人才說容貌"。被譽為"最帥院士"的王德民就是出生一個中瑞混血家庭,從小他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可謂是比同齡人領先一步了。
  • 他高考成績滿分卻因顏值被清華拒收,最帥院士王德民,現狀如何
    但的確發生過學生被高校拒絕錄取的事情,而被拒絕的那位學子,就是王德民院士。王德民院士,1937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石油專家,我國油田分層開採和化學驅油技術的奠基人。2016年4月12日,有一顆行星被名為「王德民星」。也是在這一天,王德民院士年輕時候的照片在網上傳播開來,被網友稱之為學霸版的吳彥祖。
  •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年輕時候照片走紅 酷似吳彥祖(圖)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年輕時候的照片在網上走紅,還被稱為石油大學史上最帥校友,「王老師年輕的時候秒殺一切電影明星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年輕時候照片走紅 酷似吳彥祖(圖)  王德民1960年在北京石油學院鑽採系採油專業畢業。
  • 王德民的顏值
    而王德民無疑是最亮的一顆星。        王德民,中國工程院院士,搞了大半輩子石油,80歲了。        在茫茫太空中有一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王德民星」,這顆小行星的國際編號為210231。
  • 【科學向日葵】中國最帥科學家——王德民
    他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石油工業著名專家」、「油氣田開發工程專家」,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一項、國家創造發明二等獎兩項、省部級發明創造和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共 24 項……是中國油田分層開採和化學驅油技術的奠基人。
  • 知識鐵人王德民,中國最帥的科學家,從內在到外在優秀
    「王德民,何許人也?「「他是和王鐵人同時戰鬥在大慶的一位知識分子,功績卓著,卻鮮為人知」這是王德民18歲時,在北京石油學院的學生註冊卡。年輕時候的他面龐英俊,眼神深邃,融合了東西方長相的所有優點,被人們稱為「中國石油大學最帥校友」。
  • 中國最帥院士王德民,高考成績近乎全滿分,卻未被清華北大錄取!
    作為我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從黑龍江大慶流出來的石油灌溉了我國貧瘠落後的工業,為我國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最新鮮的血液。但是,大慶油田被發現以後,採油卻成為了一大難題,這是由我國當時落後的採油設施和大慶複雜的地理環境所造成的。
  • 人物誌丨王德民:最帥科學家「撞臉吳彥祖」,為石油終一生
    照片的主人不是流量,也不是明星,他是石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在那個沒有美顏濾鏡的年代,這種純天然的帥直戳人心,網友驚呼:神似吳彥祖!來一張圖感受一下。有人說:上帝是公平的,給了人長相,就不會給人智商,給了人智商,就不會給人長相。但王德民的簡歷輕輕鬆鬆的告訴你,這句話是騙人的!
  • 「最帥院士」王德民:高考成績近乎滿分,卻未被清華、北大錄取
    或許正因為如此,他被譽為「最帥院士」。然而,這位「最帥院士」,從小的成長卻充滿了艱辛,因為他從小被誤認為是「外國人」。他就是最帥院士王德民。如今,王德民已是中國院士, 東北石油大學博導,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是國際石油界名人,已獲得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的發明專利,其中很多採油技術遠超國外水平,因此成為很多西方大公司想要得到的科學家。
  • 王德民院士18歲照片曝光,引起網友們熱議,被稱為中國最帥科學家
    最近,北京石油學院。一個64年前的學籍照引無數網友們熱議。照片中的他可是為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他就是王德民院士!這張照片中的他才18歲,顏值也太高了吧。更是有網友感慨道:「王德民院士年代的時候,秒殺一切男明星啊」!他也被成為中國最帥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