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門AI修復技術,最近又修復了一批舊照片。有一位「普通人」單憑驚為天人的神顏就被送上了熱搜!照片的主人不是流量,也不是明星,他是石油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
在那個沒有美顏濾鏡的年代,這種純天然的帥直戳人心,網友驚呼:神似吳彥祖!來一張圖感受一下。
有人說:上帝是公平的,給了人長相,就不會給人智商,給了人智商,就不會給人長相。但王德民的簡歷輕輕鬆鬆的告訴你,這句話是騙人的!
他不僅有神仙顏值,還有神仙頭腦。相比於他作為科研人員的重大成績,顏值是他最不值一提的標籤。
2016年4月12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委員會決定把國際編號21023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王德民星」。在此之前,獲得這項榮譽的是牛頓、居裡夫人這樣的傳奇人物。事實上,王德民的一生也很傳奇,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
中瑞混血的他,從小就非常有主見
王德民的父親曾留美學醫,擔任過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母親是中國籍瑞士人,曾任教於中央對外貿易大學。
那個年代的中國,跨國婚姻比較罕見,也很難被認同,小小的王德民時常因為長相被誤認為是外國人,沒有人願意跟他玩。三歲看老,那時的王德民,骨子裡已經開始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固執起來,大人用糖果引誘也不會改變態度。
生長在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王德民,很小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到了快上學的年紀,家裡人開始想辦法教他中文,中間甚至請了兩位中文老師,都被他氣走。
等到上學的時候,因為中文差,跟老師的交流有很大的問題,覺得學習困難之後,王德民也有自己的方法,一個個背下漢字的形狀。
高考時,近乎滿分的王德文填報了五個志願,但因為年代原因,他被清華大學拒之門外,最後調到了第五志願——中國石油大學。
是石油選擇了我,不是我選擇了石油事業
王德明說:是石油選擇了我,不是我選擇了石油事業。而恰恰就是這個選擇,改變了一個時代。
彼時的石油狀況,是現有水平根本無法量產,完全依賴進口。大慶發現大型油田的消息傳遍全國,讀書時期就為國家「貧油論」憂心的王德民,感到非常的開心。
於是在畢業之後,他毅然放棄了留校的機會,不顧家人的阻攔,主動申請到大慶油田去,這一呆就是五十多年。初到大慶油田的王德民被分配到基層試井,晚上睡牛棚,白天和其他石油工人一起做體力活,100多公斤的絞車全靠人力,把千米以下的儀器搖上來。
冬天太冷,儀器無法下井,他脫了棉襖給井口保溫,硬是靠身體的溫度把原油融化,完成了任務。
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王德民的生活一直圍繞著幽深危險的勘測井打轉,但他從來沒有抱怨過。在做著基層工作的同時,他也沒有放棄過科研。
20多項科研成果,他讓外國科學家感到汗顏
當時,行業內使用國外的「赫諾法」來解釋油層的動態變化,王德民很快發現這一理論和大慶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誤差,嚴重拖慢了採油的效率。
於是,他開始獨立研究新的方法,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幾乎擠出了所有可以支配的時間投入到研究上。
不出一百天,王德民通過夜以繼日的努力,終於推導出符合大慶油田實際情況的油井壓力計算公式「松遼法」,誤差僅為「赫諾法」的五分之一,且更簡單高效。
王德民的這一成就,讓大慶油田得到了最完美的開發,也讓無數人認識了他。
1963年,周總理宣布:「中國石油基本自給了!」但王德民的腳步卻沒有停下,1970年初起,經過400多天,上千次實驗,他獲得20多項科研成果,其中許多成績更是讓國外的專家汗顏。
擇一事,終一生
同時,王德民也被一路提拔,從技術員到技術工程師再到大慶油田管理局的總工程師。大慶油田的產量,僅在1996年就增加了五六百萬噸。但王德民說:如何將地下的原油採上來更多,是我研究一生的問題。
當時,大部分的油田最多只能完成二次採油,王德民不信,他堅持自己的想法,帶領著團隊開始研究,首創將聚合物注入油井內驅油,帶動了三次採油。
十年的時間,大慶運用聚合物技術採油高達一億噸。很多西方國家想要高薪聘請王德民,但他都果斷拒絕了。
王德民有很多興趣愛好,會彈琴,也喜歡音樂和舞蹈、電影和戲劇,但這些在工作面前,通通靠邊站。
擇一事,終一生。為了科學研究,他堅持鍛鍊身體,控制自己的血脂血糖。82歲的他,看起來仍然神採奕奕。
優秀的人當如是:既有才,又有顏
因為盛世美顏被送上熱搜,很多人在微博感慨君生我未生,但王院士很早之前就有一句話:只有不正經的人才談論相貌。
其實世界上不乏有像王院士這樣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要靠才華的人,比如:
普朗克,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因發現能量量子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費曼,美國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量子電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納米技術之父。
優秀的人不管哪方面都無可挑剔,相比於他們的成就,相貌真的談不上什麼。如今,流量明星的一舉一動就能獲得無數關注,但那些正在背後付出千萬倍努力讓這個時代變得更好的人卻鮮為人知。
他們低調謙遜,對生命充滿熱情,為事業窮盡一生,為了祖國和人民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幾十年如一日,但光芒卻永遠隱匿在人後。
群眾把目光聚焦在神顏上是這個時代的遺憾,但欣慰的是這些科研事業背後的艱苦付出被更多人知曉,指引更多年輕人學習。
人生苦短,只爭朝夕,心之所向,此生輝煌。向王德民院士以及所有從事科研事業的工作者致敬。也希望在未來,有更多科研工作者們的付出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題目】
(2020年3月福建龍巖市質檢)【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
材料:
王德民,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石油開發專家。1960年以優秀成績畢業於北京石油學院鑽採系,同年主動申請赴大慶油田從事基層生產實踐、科技研究工作。1961年,剛工作幾個月就推導出了新的油井壓力計算公式,對於大慶油田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1965年首次研製了用鋼絲起下的分層測試開採工藝,滿足了油田生產發展的需要。1985年,主持完成的「大慶油田高產穩產注水開發技術」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0世紀90年代,組織完成了「化學驅」三次採油技術攻關,推廣了聚合物驅油技術的應用,整體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領先,使大慶油田年產油5000萬噸連續穩產了27年。21世紀,提出並組織開展了三元複合驅等、三次採油方法開發三類油層以及與化學驅配套的工藝技術等項研究工作。參加工作50多年來,王德民一直在大慶油田從事油田開發技術研究工作,先後多次放棄了調往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拒絕了國內外大公司的高薪聘請,現為東北石油大學的特聘教授,83歲高齡依然正常授課。
——摘編自犁痕《走進王德民》等
(1)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王德民對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貢獻。(9分)
(2)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王德民等先進人物體現的精神品質。(6分)
【參考答案】
(1)推動了大慶油田的開發,為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實現石油基本自給做出重大貢獻;培養了大量石油開發的科研技術人才,使中國的相關研究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9分)
(2)熱愛祖國;甘於奉獻;勇於創新;艱苦奮鬥;愛崗敬業等。(回答其中3點給6分其它言之有理的回答,也可參照上述內容酌情給分)
京星每天一篇人物誌,勝過喝幾碗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