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的微笑——「藝術的奇蹟」還是「傳播學的魔法」

2020-12-05 Artalk聊藝術

」世界上最著名的,參觀最多,撰寫最多,歌唱最多和惡搞最多的藝術作品。「

」世界上唯一久負盛名的美女。」美國幽默作家威爾·羅傑斯評價。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畫作之一,擁有金氏世界紀錄,有史以來最高的已知保險估價。「......

這些是《蒙娜麗薩》得到的評價,這幅畫創作至今約有500多年,五個世紀以來,關於蒙娜麗薩的故事從未停止。圍繞這個史上」最強IP「誕生的繪畫,藝術,小說,音樂和電影源源不斷,其中有一些自己也成為經典。

今天,每年約有八百萬世界各地的遊客不遠千裡來到巴黎為了一睹蒙娜麗莎的芳容,粉絲遍布全球。她甚至擁有個人郵箱,每年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情書和鮮花。蒙娜麗莎式的微笑,蒙娜麗莎式神秘,不管你懂不懂畫,總能扯上點蒙娜麗莎。當人人都知道《蒙娜麗莎》,人人都可以聊到」蒙娜麗莎「時,就有了這樣的一個疑問:當我們在看《蒙娜麗莎》時,我們在看什麼?

01」惡搞「蒙娜麗莎

1883年,在一個名為「Incoherents」的法國藝術運動中,藝術家尤金·巴塔耶貢獻了一幅名為《勒喬孔代的菸斗》的作品,這是一部「增強型」的蒙娜麗莎抽著菸斗。緊隨其後,馬賽·杜尚在1919年創作了一幅名為《L.H.O.O.Q》的現成品藝術,就是那幅被畫上山羊鬍子的蒙娜麗莎,作品名稱「L.H.O.O.Q」是一個雙關語,在法語發音中意思為「她的屁股發燙」,這是一種庸俗的表達,暗示一個女人有性不安。這兩件作品大概是最早對蒙娜麗莎的「惡搞」了,現在網絡上隨處可見利用蒙娜麗莎PS的表情包和內涵圖片,其源頭也許可追溯到這裡。

巴耶塔和杜尚為什麼要「惡搞」蒙娜麗莎呢?如果去教科書裡尋找這個答案,你可能需要了解藝術史中現代主義的產生,到其分支「達達主義」,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美的藝術運動,反戰主義,虛無主義等等。但是,藝術史中的藝術家就像語文課本裡的魯迅,準確但是遙遠。其實縱觀整個藝術史,藝術家們實際上在重複一件事情:叛逆。每一位垂名青史的藝術家,一定都發出過這樣來自靈魂的吶喊:為什麼一定要這樣?我偏不。於是,便有偉大藝術誕生。

在巴耶塔和杜尚的作品中,《蒙娜麗莎》代表的是現代人的迂腐。500年過去了,人們還盯著過去的時髦,盯著一成不變的藝術和美,於是叛逆的藝術家用戲謔的方式嘲諷了傳統藝術所代表的一切。給偉大的藝術畫上鬍子和菸斗。

02「流量王」的誕生

被盜

1911年8月21日,羅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被盜,隨即羅浮宮閉館一周調查,法國詩人紀繞姆受到懷疑,被捕入獄,其好友立體主義大師畢卡索也因此受牽連。經過兩年,這件驚世案件終於被破解。

盜賊是羅浮宮的僱員文森佐·佩魯賈,他是一位義大利愛國者,其認為《蒙娜麗莎》應該回到義大利。據稱佩魯賈可能由一名合伙人激勵,繪畫失竊以後,原作的複製品的身價將會大大提高。這位同謀愛德華多原本想要創作六個《蒙娜麗莎》副本在美國銷售,同時隱瞞原作位置,以此一夜暴富,可惜黃粱美夢終被戳破。

破壞

破壞

1956年12月30日,玻利維亞的一位觀眾在羅浮宮觀展時,向《蒙娜麗莎》扔了一塊石頭,導致封裝畫作的玻璃盒破裂,蒙娜麗莎肘部的顏色脫落;從此以後普通玻璃換成了防彈玻璃,蒙娜麗莎有「鐵布衫」加身。

1974年4月,這幅畫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時,一名婦女用紅色油漆噴塗了這幅畫,以抗議該博物館未能為殘疾人設立通道。2009年8月2日,一名俄羅斯婦女因被剝奪了法國國籍而心煩意亂,向畫作扔了一個在羅浮宮購買的杯子。

忍不住為蒙娜麗莎問一句,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創作

2003年美國作家的長篇小說《達文西密碼》出版,該作以750萬本的銷量打破當時美國小說的銷售紀錄,這部小說集合了偵探,驚悚和陰謀論等多種風格,講述了一群人破譯隱藏在《蒙娜麗莎》這幅畫背後的密碼,和令人震驚的古老真相。

疑團

自從蒙娜麗莎問世以來,這幅的中的女人到底源自於誰已經有多種爭議,那不勒斯伊莎貝拉公主、不知名的妓女,畫家的母親,助手卡普羅蒂甚至畫家自己?蒙娜麗莎的微笑到底代表了什麼意思,是和善還是嘲弄?種種疑惑伴隨著這幅偉大作品,學者對其的研究從未間斷,背後的故事吸引人們不斷探索。

達·文西在當時是有名的「拖延症患者」加「鴿王」,他真正完成的作品很少,很多畫拖到最後就無疾而終了。這幅《蒙娜麗莎》的完成時間一直有爭議,歷史記錄的完成時間是1503-1506年間,但是其後十幾年達文西都在一直修改這幅畫直到他逝世。這幅畫達·文西並沒有給委託者而是一直帶在身邊,包括他從義大利被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請到羅浮宮時,這幅畫也被帶到法國,死後由弗朗索瓦一世收藏。許多針對《蒙娜麗莎》的研究表明,畫中女子最開始面部的朝向和樣子都與現在不同。

至於達·文西為何對這幅畫如此念念不忘,很多人相信是因為蒙娜麗莎就是薩萊,薩萊是達·文西的年輕男徒弟,本名卡普羅蒂,薩萊是達·文西給他取的暱稱,意為:小惡魔。據達·文西的日記記錄,達·文西對這位「小惡魔」非常寵愛,不僅為其花錢購置錦衣華服,還一直包容他的惡作劇。所以,吃瓜群眾們一直對這兩位師徒的關係保持懷疑。達·文西之所以有事沒事地給蒙娜麗莎修修改改,有可能就是在腦海中想著徒弟薩萊的樣子。

在文森佐·佩魯賈和愛德華多眼中,《蒙娜麗莎》是無價之寶,能夠帶來金錢利益。

在這些破壞藝術品的觀眾眼中,《蒙娜麗莎》又是世人的目光,向偉大的藝術品搞破壞,是一種反抗社會的宣言,可以獲得社會的關注。

而對於廣大吃瓜群眾來說,《蒙娜麗莎》背後仿佛還有更多八卦可以挖掘。一萬個人眼中有一萬個《蒙娜麗莎》,不管畫中女子到底是誰,不管達文西究竟有沒有留下密碼,不論蒙娜麗莎的微笑到底神不神秘。不得不承認在名聲,財富,故事,歷史,神秘等等因素下,這幅畫成為世界頂級流量IP。

但是,大家還記得蒙娜麗莎是一幅繪畫作品嗎?

03達文西的創舉「漸隱法」

這是一幅尼德蘭畫派著名肖像畫家揚。·凡·艾克的作品——《戴紅頭巾的男子》。它開創了西方肖像畫最常用到的人物姿勢,四分之三側面。達·文西在這幅《蒙娜麗莎》中也選擇從這個角度描繪模特。但這卻是這兩幅畫唯一的共同點。對比這兩幅畫,就可以發現達·文西在畫中的「心機」。

撇開兩幅畫的名氣,就繪畫本身來看,你覺得哪一幅畫更真實呢?

揚·凡·艾克在描繪細節上極具耐心和觀察力,在這幅畫中,男子面部的肌肉線條,眼部和嘴角的皺紋刻畫的非常細緻。達·文西筆下的蒙娜麗莎卻恰恰相反,她的臉上沒有一絲皺紋,即便是微笑的嘴角和眼角,畫家也沒有使用線條而是通過陰影和暈染達到立體感,整幅畫是霧化的效果。

如果你有使用過手機拍照的聚焦和磨皮功能,就能理解這兩幅畫效果上的明顯差異。《戴紅頭巾的男子》更像是聚焦,放大人臉上的每一個細節,清晰而銳利;《蒙娜麗莎》更像是濾鏡和磨皮後的效果(主要是高斯模糊),人物皮膚上的細節被省略,畫面的空氣和光線質感給人朦朧寧靜的感覺。

在16世紀的義大利,沒有高斯模糊,但是有達·文西創造的漸隱法(sfumato)這種模糊不清的輪廓和柔和的色彩使得一個形狀融入另一個形狀之中,似有還無若隱若現的意境,總是給觀眾留下想像的餘地.

在《蒙娜麗莎》中,達·文西人物安排了一片杳無人跡風景作為背景,畫中的蒙娜麗莎應該是坐在一個帶有立柱的敞廊裡,由於畫面曾被裁剪,旁邊的立柱被裁掉了。觀眾透過人物背後的窗子看向遠處未知的風景,才使得整個畫面沉浸在一種神秘感之中,連蒙娜麗莎的微笑仿佛都別有意味。

捉摸不透的面部表情,若隱若現的輪廓和柔和的顏色,未知的風景構成了這幅蒙娜麗莎的神秘感。畫家通過隱藏的細節留給觀眾足夠多的想像空間。於是,蒙娜麗莎變得生動起來。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當你看著一個人的照片時和閉上眼睛回憶起一個人時,這兩種感覺完全不一樣。當我們看到照片時反而會覺得眼前的人很陌生,但是當我們回憶起他的樣子時卻更加真實。我想這和漸隱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回憶裡所有的細節都被弱化,畫面是朦朧的不清晰的,但是人卻很生動仿佛就在眼前

在描繪自然方面沒有一個人能比揚·凡·艾克更有耐心;在素描和透視的正確性方面,沒有一個人能比曼泰尼亞了解更多。但是,儘管他們表現自然的作品壯觀而感人,可是他們的人物形象看起來卻像雕刻而不像真人。原因可能是當我們一根線條一根線條地,一個細部一個細部地去描摹一個人物時,描摹得越認真,我們就越不大可能想到它是活生生得人,有實際的運動和呼吸。

達·文西清楚的看到了徵服自然後一個問題已擺在藝術家面前,即這些作品的形象看起來有些僵硬。雖然其他藝術家們已經實驗過各種方法來打破這個難關。例如之前我們介紹過的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他嘗試通過突出人物形象捲曲的頭髮的飄拂的衣衫,使人物輪廓看起來不那麼生硬。然而,只有達文西找到了有效的辦法。這就是:畫家必須給觀眾留下猜想的餘地。「

——《藝術的故事》貢布裡希

04神秘的微笑 和 神奇的蒙娜麗薩效應

提起蒙娜麗莎,繞不開兩個話題:神秘的微笑和蒙娜麗莎效應——即不論觀看者從哪個角度看畫,蒙娜麗莎的目光始終跟隨著觀看者。

你覺得這微笑神秘嗎?你有沒有像我一樣曾在拿著書本舉著手機從每個方向看一遍,探究所謂的蒙娜麗莎效應?

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每天約有三萬人前去觀看這幅《蒙娜麗莎》,約佔博物館本身參觀者的80%。觀眾只能站在畫作三四米以外的位置觀看這幅高度不到一米的作品,忍受著令人絕望的排隊和擁擠混亂的人群,除了拿出手機和相機拍下珍貴的一瞬,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隊伍後面的人可能連蒙娜麗莎的臉都看不清,更別說仔細探究她的笑容,求證著名的蒙娜麗莎效應。也許正是這種趨之若鶩和無法靠近的反差讓人們深信蒙娜麗莎的」神秘「。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就在去年, 比勒費爾德大學的認知心理學研究小組已經通過科學的手段證實蒙娜麗莎效應並沒有體現在這幅畫上,即蒙娜麗莎的凝視並沒有追著觀眾跑,是人們覺得蒙娜麗莎在看他們。這實在太像你心儀的異性從你身邊經過時,你老覺得TA在看你,其實是你心理暗示希望人家看你。

CITEC /比勒費爾德大學

在寫這邊文章時,為了搞清楚蒙娜麗莎的微笑到底神不神秘,眼睛到底超哪裡瞅,我盯著手機和電腦屏幕上下左右各種姿勢觀察許久,仍然無法得到確定的答案。但是,當我用同樣的方式觀察那幅帶著紅頭巾的男子時發現,也會覺得畫中的男子的目光隨著我的位置移動。

那微笑神秘嗎?我的答案是:YES。但是此處的神秘不是被供在神壇當作聖物供大家幻想的神秘,而是相對於其他肖像畫的清晰細緻,達文西的漸隱法帶來的視覺效果,僅此而已。

05藝術是一面鏡子

你真的喜歡《蒙娜麗薩》嗎?

你真的覺得蒙娜麗薩的微笑神秘嗎?

你懷疑過這幅畫的偉大嗎?

馬塞爾·杜尚說:」作品的著名程度取決於被談論的次數「。

在陳丹青老師的節目《局部》中,他說:」作品有名,作品無名,取決於被印刷的次數。名作被話語權決定,傳播是話語的力量「。

《蒙娜麗莎》到底是藝術的奇蹟還是傳播學的魔法呢?大家心裡已有答案。

20世紀以來,《蒙娜麗莎》已經成為反藝術的黑洞,許多藝術家們都以」惡搞「的方式表達了抗議。

去年六月紐約時報發布了一篇名為《It’s Time to Take Down the Mona Lisa》(是時候把蒙娜麗薩取下了)的文章,文章中諷刺了人們對蒙娜麗莎的狂熱,批評蒙娜麗莎是安全隱患,教育的阻礙,是羅浮宮的大問題。

也許,再過些年,蒙娜麗莎會被人們淡忘,甚至去羅浮宮觀看她的行為被人們鄙夷。蒙娜麗莎也許會走下神壇,那麼下一幅被推上神壇的會是哪件作品呢?

作品不會講話。500年來,蒙娜麗莎什麼也不說只是微笑,站在畫前的人們來來回回一代又一代。是她被人們觀賞嗎?還是人們去接受《蒙娜麗莎》的審視呢?

我不同意紐約時報說羅浮宮沒有問題,而蒙娜麗莎是一個問題。有問題的恐怕不會是一個不會講話的畫。我也不覺得當媒體和輿論開始呼籲大家不要觀看《蒙娜麗莎》就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我們看不看《蒙娜麗莎》的決定權在新聞媒體手裡,那看或者不看都是一樣的,看了人多是安全隱患,不看人少是文化缺失。

藝術是一面鏡子,站在作品面前就像照鏡子,人類時常忘記自己真實的樣子,所以需要在藝術面前照照鏡子。

查資料的時候,我否定了《蒙娜麗莎》的偉大,但寫到這裡,我突然覺得,她確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還有哪件作品能夠像蒙娜麗莎那樣看清我們呢?

相關焦點

  • 「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價值或不只為其藝術價值
    「蒙娜麗莎的微笑」畫像被放置在防彈且溫度受控的盒內。當鄧肯排隊買到票去觀看「蒙娜麗莎的微笑」畫像時,他邊走心裡邊迷惑:為什麼人們認為「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價值超越同屋內的其他三部達文西作品,而不去「施捨」給它們一點關注?當沃茨研究「歷史上最偉大的畫作」時,他發現「蒙娜麗莎的微笑」自創作以來因其晦澀難懂而未被大眾接受。
  • 畫雞蛋的「孩子」去世500年,蒙娜麗莎是微笑還是流眼淚?
    其實,提起達文西,所有人都會想起他著名的畫作《蒙娜麗莎》,這幅畫作可是巴黎的羅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世人提起《蒙娜麗莎》更多的是蒙娜麗莎謎之般的微笑。達文西博學多聞,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達文西可是一位「徹頭徹尾」的全能型「選手」。
  • 《蒙娜麗莎》微笑之謎
    《蒙娜麗莎》後來流落到英格蘭,本世紀初被一家博物館館長、藝術鑑賞家威廉·布萊克買下,後來又為瑞士一財團收購,普利茲便是其中的成員。  本世紀初,曾經有許多人大規模地複製、偽造藝術名作,有理由懷疑倫敦的那幅是贗品。但是,普利茲博士對他的這幅畫的真實性深信不疑。
  • 達文西為何能畫出蒙娜麗莎的微笑?
    文藝復興時期是人類最偉大的時代之一,這個時期人類的科學、藝術、思想等領域都得到了根本性的發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巨匠輩出,而最能代表文藝復興時期時代風貌的大師,則無疑是李奧納多·達文西。
  • 世界未解之謎:蒙娜麗莎的微笑,隱藏幾百年的秘密還是被發現!
    世界未解之謎:蒙娜麗莎的微笑,隱藏幾百年的秘密還是被發現!它,就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的傳世名作《蒙娜麗莎》。《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達文西的絕世名作吸引著不計其數的人去研究,一說到蒙娜麗莎,最讓人感到神奇的就是她的微笑了,無論你在哪個角度都能夠看到她在對你微笑。但是很多人只能夠看到她在微笑,卻並不理解笑容背後隱含的秘密。
  • 存世第二幅《蒙娜麗莎》,遺世傑作還是藝術贗品?
    還有另一幅,名為《艾爾沃斯島的蒙娜麗莎》。在去年12月,《艾爾沃斯島的蒙娜麗莎》在新加坡展出,今年三月將在香港展出,之後在中國大陸以及亞洲其它國家展出,這幅作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每日郵報》的藝評家Alastair Sooke決定一探究竟,看看這第二幅蒙娜麗莎是藝術雙姝還是贗品。第一眼看上去,這幅作品與羅浮宮中的蒙娜麗莎無比相似。
  • 蒙娜麗莎的微笑原來是視覺假象
    《蒙娜麗莎》並不大,高77釐米,寬僅53釐米,作於木板之上。按照通常的理解,作品描述的是佛羅倫斯商人佐貢多妻子的半身胸像。達·文西創作此畫時,在藝術上可謂孜孜以求,他把自己對人像典型的審美理想全部傾注於此。她姿態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可以說是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他那奇特的煙霧狀筆法。
  • 蒙娜麗莎的微笑之謎,到底是什麼呢?
    達文西是歐洲的天才人物,500年前作出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北現代人類譽為經典,這幅畫仿佛被達文西賦予了靈魂,可以說是古今500年之內的頂級畫作,甚至圍繞著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花還產生了許多的謎團,一幅畫竟然能夠達到遠古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的高度,太偉大。
  • 為何蒙娜麗莎一直在微笑?專家:如果倒過來看,你就不這樣認為了
    這個詞不僅可以用在生活中,實際上也可以用在對藝術的欣賞上,比如對一幅名畫,蒙娜麗莎的理解,就必須看得遠,遠,高。對於這幅著名的畫作,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因為它是我們年輕時聽過的最偉大的傳奇,也是至今仍不可理解的至高藝術。更重要的是,不會畫畫的背後還有更多傳奇人物,達文西。
  • 科學家聲稱揭開蒙娜麗莎微笑之謎
    左圖是《蒙娜麗莎》,右圖是《美麗公主》,最新研究顯示,這兩幅作品中都存在神秘微笑,達-芬奇採用「暈塗法」畫法描繪的人物嘴部具有視錯覺效應。
  • 蒙娜麗莎的微笑,達·文西因為什麼賦予它神秘莫測的微笑?
    站在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前,我們都會被畫中女子的微笑深深吸引。畫中蒙娜麗莎嘴角微皺,臉部的微笑似乎剎那而過,卻又能恰好被捕捉到。那麼為什麼這幅畫會有這樣的藝術魅力?是因為出自大畫家達·文西?還是跟這幅畫的模特有關?自從這幅畫問世以來,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世人爭論不休,很可惜並不能解開這個塵封已久的謎團。1、從審美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謊言麼?
    根據一些有影響力的情緒神經心理學理論,我們在這裡把蒙娜麗莎不對稱的微笑解釋為不真誠的微笑,這種微笑也被認為發生在說謊的時候。」盧卡·馬西裡說到(Luca Marsili)。馬西裡和他的同事讓42個人判斷蒙娜麗莎微笑左右兩邊的兩幅嵌合圖像所表達的六種基本情感中的哪一種。嵌合圖像是一個鏡像,僅能展示微笑的一面。39人(佔92.8%)表示,左邊的微笑代表快樂。在評估右側微笑時,35人表示微笑是中性的,5人表示厭惡,2人表示悲傷,沒有人表示右邊的微笑代表快樂。
  • 蒙娜麗莎的微笑,讓人失望的景點
    被不斷複製的「神秘人物」法國「觀念藝術之父」馬塞爾·杜尚在1930年創製了《帶鬍鬚的蒙娜麗莎》,他只是按原樣複製了蒙娜麗莎,然後俏皮地用鉛筆為她增加了兩撇八字鬍及一小撮山羊鬍。結果這幅畫在2017年巴黎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出63.25萬歐元高價。
  • 蒙娜麗莎的微笑,暗藏著一個「秘密」,不信在鏡中旋轉90度再看!
    雍容華貴的中世紀婦人,雙手交疊,淡淡一笑,眼眸清澈,笑容微妙,任何一個直面蒙娜麗莎的人,都會被她的微笑打動,而為之傾倒,這就是達文西高超的藝術魅力。但是人們很快就發現,即使嘗試調轉很大角度再去看蒙娜麗莎,她依舊是面帶微笑,嫵媚如夢。自從《蒙娜麗莎的微笑》問世,越來越多的人都嘗試著去研究她微笑背後的秘密,而直到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依舊在努力解開達文西驚世之作的秘密。
  • 蒙娜麗莎的微笑被外科醫生破解,她不是在微笑,而是另有隱情
    我們都知道李奧納多·達文西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其中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是達文西創作的,關於這幅《蒙娜麗莎的微笑》許多人有著很多的見解,一幅神奇的油畫,足以體現了達文西是位天才的畫家。《蒙娜麗莎的微笑》現如今收藏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是三件鎮館之寶之一,據說每年來參觀的人數竟然達到了600多萬人,同時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展現出了女性的深邃和高尚的思想,反應了人們對女性美的審美理念跟追求,每年來參觀的人就是為了一睹蒙娜麗莎的神秘,很多人對於蒙娜麗莎都有著不同的看法,可能我們在看的時候真的只是覺得她是在笑,但是這幅畫能夠成為鎮店之寶之一
  • 蒙娜麗莎的微笑畫像放大後,發現了不解之謎
    十四世紀是一個古典文化復興的年代,為了衝破統治者腐朽沉重的牢籠,但丁、莎士比亞以及達文西等富有思想的學者成為了文藝復興的倡導者和鼻祖,也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其中達文西還與拉斐爾以及米開朗基羅三人被後世讚譽,思想巨匠和以及在藝術領域作出的巨大貢獻使得他們三個被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
  •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謊言嗎?
    研究人員發現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不真實的,因為它不對稱自16世紀初著名藝術家李奧納多·達·文西畫出這幅畫像以來,蒙娜麗莎的微笑就一直吸引著人們。包括辛辛那提大學神經學家在內的一個研究小組現在表示,她的微笑是不真實的,因為它不對稱。研究結果表明幸福只在左邊表達。根據一些有影響力的情緒神經心理學理論,把蒙娜麗莎不對稱的微笑解釋為一種不真實的微笑,也被認為是在受試者說謊時發生的。
  • 達文西畫了一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你知道嗎?
    達文西自畫像不微笑的蒙娜麗莎你見過嗎?幾百年以來,不少收藏家各自聲稱他們藏有真正的《蒙娜麗莎》,數量竟達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國緬因州伯特蘭美術館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經測定,此畫確實是當年達·文西的手筆,畫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餘都酷似蒙娜麗莎本人。專家由此推測,這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可能是作者同時畫的一幅底稿,一幅蒙娜麗莎怎麼會變成兩幅?
  • 達文西還畫了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你可能從未見過!
    說到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畫作,達文西《蒙娜麗莎》絕對忝列其中。《蒙娜麗莎》原畫收藏於法國巴黎的羅浮宮,1911年被盜,兩年後奇蹟般失而復得,但世界各國有不少收藏家聲稱那找回來的不是真品,而是被人複製了的膺品,他們各自收藏的才是達·文西的真跡。
  • 《蒙娜麗莎》微笑為什麼如此迷人?放大30倍後,終於發現原因
    《蒙娜麗莎》微笑為什麼如此迷人?放大30倍後,終於發現原因文|娜菲解說享譽全球的著名藝術家達文西,在科學發明、藝術創作領域均有所涉獵,且取得一定的成就,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閃亮的一顆新星。但是他最大的成就是在藝術上,尤其是繪畫。他所創作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作品不僅畫工精湛,技巧卓絕,其中還蘊含著他本人對繪畫思考,是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蒙娜麗莎的原件現藏於羅浮宮,很多人去欣賞它。為什麼蒙娜麗莎的微笑如此吸引人呢?放大30倍後,終於發現原因。那麼,就讓小編在下文中為大家述說這微笑背後的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