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夢之隊!中國電科38所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團隊的逐夢...

2020-11-22 騰訊網

今年7月23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上面一共搭載了7臺科學設備,中國電科38所研發的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是其中3臺主設備之一。

火箭發射

中國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模型

他叫範明意,在中國電科38所工作,是「天問一號」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的總設計師。

老範說,探測雷達是利用低頻電磁波的介質穿透特性,穿透到火星次表層,根據回波來分析它的內部結構,並推算物質組成,相當於給「天問一號」裝上了「透視眼」。雖然他們過去一直做雷達,但那都是地面上的,四年前突然接到這項深空探測任務,大家也是兩眼一抹黑。

中國電科38所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 總設計師 範明意

國內是肯定沒做過,另外就是它這個頻段非常特殊,只有10兆到50兆,比我們平常的地面雷達至少是低了一個數量級。

儘管沒做過,但這次是中國繼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之後的又一個重大空間探索項目,重要性不言而喻,範明意還是義無反顧地立下了「軍令狀」。

難度也是可想而知,首先就是時間,以往他們一個項目周期都在5年左右,而這次只有3年。另外,地球距離火星最近也有5500萬公裡,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至少140倍,信息傳遞是一個大難題。

最頭疼的也是大的數據量傳不回來,我們提出的(衛)星上實時處理,就是大幅度地壓縮回傳的數據量,這個是一個很大膽的創新的想法,我們實現了。

解決了傳輸問題,探測雷達的體重又超標了。雖然項目組已經是一壓再壓,但「瘦身」工作總是不太理想,範明意只好從頭做起,在材料選擇上去做文章。

把一克或者是幾克的東西,推到那麼一個預定軌道去,實際上花費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說它在重量上每一個元器件,包括我們的盒體,基本上就是按一克一克的來摳。

為了拿到相對準確的實驗數據,範明意帶領團隊每天凌晨出發,走進沙漠深處去做測試,深夜返回駐地後睡上一兩個小時,又要再次出發...就這樣吃住都在項目上,終於在1000多天後按照規定時間交付了合格的設備。眼下,他們的探測雷達正跟著「天問一號」飛往火星,預計明年5月份正式開展工作。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以後,我們那個甚低頻天線就展開了,然後開機接收信號了。在這個時候,更加地覺得能夠參與到國家的大科學工程裡面去,是我們這一輩人很自豪的事情。

在安徽,像範明意這樣的專業技術人才已達410多萬人、技能人才超過530萬人。他們拼搏進取、開拓創新,推動安徽製造加快邁向安徽「智造」。

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19367戶,較2011年(10865戶)增長78.2%,總量居全國位次由第11位躍升到第6位;截至2019年底,全省擁有高新技術企業6636家,穩居全國第一方陣,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的比重首次超過四成(40.1%),「芯屏器合」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十三五」前4年,安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8.6%,比全國高2.5個百分點,在排行榜上位列全國5強。

—THE END—

信息來源:安徽新聞聯播、中國電科38所

運營支持:安徽生活網政務新媒體中心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

相關焦點

  • 環繞器雷達給火星探測一雙「透視眼」
    科技日報合肥7月23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電科38所獲悉,在剛剛升空的「天問一號」上,共搭載了7個火星探測設備,可環繞火星運轉並對火星次表面進行探測。中國電科38所負責研發了我國首款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是7個火星探測設備之一,相當於為「天問一號」加裝了一雙「透視眼」。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安徽科技保駕護航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中電博微16所、38所、43所及中電博微聖達科技都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之旅貢獻著安徽科技的力量。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其中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由中國科技大學研製,其主要功能是獲取火星空間磁場環境高精度數據,全面準確地測量火星空間邊界層,探測火星南部局地巖層的剩磁及火星感應磁層,研究近火空間處的行星際等離子體和行星際磁場等,同時還會結合其他載荷儀器對火星大氣中的粒子逃逸等問題開展研究。
  • 「天問一號」上13臺科學載荷詳解
    7月23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使中國躋身於國際深空探測第一梯隊。「天問一號」主要由一個火星環繞器和一個火星著陸巡視器構成,共配置13臺有效載荷。環繞器上的有效光電載荷環繞器上配置了7臺有效載荷,包括中解析度相機、高解析度相機、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火星磁強計、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
  • 飛向火星的「天問一號」有這幾個「神器」
    火星,作為全球最熱門的行星「旅行地」,全世界都未曾停止過對它的探索,中國也不例外。7月23日,我國在文昌發射基地,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中國電科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軍親臨文昌發射場,檢查集團公司參研設備運行情況,看望慰問中國電科現場科技工作人員,指導並見證發射。
  • 飛向火星的「天問一號」有這幾個「神器」……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火星,作為全球最熱門的行星「旅行地」,全世界都未曾停止過對它的探索,中國也不例外。 7月23日,我國在文昌發射基地,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中國電科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楊軍親臨文昌發射場,檢查集團公司參研設備運行情況,看望慰問中國電科現場科技工作人員,指導並見證發射。
  • 為火星探測加裝「透視眼」安徽「黑科技」將為火星繪製「全球地圖」
    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昨天,「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包括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等一系列「黑科技」裝備也在飛赴火星途中,而這款雷達正是位於合肥的中國電科38 所研製的。在未來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它將「踏遍」火星的大部分角落,了解火星次表層下的物質構成。
  • 「合肥造」隨「天問一號」奔向蒼穹
    合肥日報訊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問」,邁出關鍵一步。多項「合肥造」高科技成果隨「天問一號」升空,將在接下來的探測之旅中完成相關任務。
  • 安徽科技為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加裝一雙「透視眼」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7月23日12時41分,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記者了解到,來自安徽的科技成果為火星探測加裝一雙「透視眼」。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藍色科技」!
    (一) 我國首款環繞器雷達:精準探測的「X眼」。探測火星表層和次表層結構分層信息,尋找火星地下冰水存在的痕跡與證據,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用到火星探測設備。中國電科研製的我國首款環繞器雷達作為7個火星環繞器探測設備之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安徽力量為火星探測加裝「透視眼」
    合肥晚報訊 位於合肥市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下稱38所)研發的我國首款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作為此次火星探測設備之一,為「天問一號」配備了隔空探測的「透視眼」。  在天問一號衛星平臺上共有7個火星探測設備,可環繞火星運轉並對火星次表進行探測,而其中之一的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則是38所負責研發的雷達設備。記者從38所了解到,該探測設備利用低頻段雷達的介質穿透特性,在高速環繞的衛星平臺上,向火星發射低頻率電磁波,穿透到次表層內部,利用回波特性分析次表層分層結構,並推算其物質組成。
  • 天問一號將要著陸在哪裡?
    不過,具體的著陸區還要等到環繞器實際打探過一番才會最終確定,還要再等等啦~02天問一號,要探測什麼?這些探測目標都需要通過天問一號攜帶的科學儀器來實現。環繞器攜帶7種科學儀器:高解析度相機中解析度相機次表層雷達火星礦物光譜儀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行距離最遠4億公裡,於明年2月左右抵達火星附近探測器重量接近5噸,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環繞器上攜帶了7臺科學探測儀器,火星車上攜帶了6臺科學探測儀器國家航天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的環繞器上攜帶了7臺科學探測儀器,火星車上攜帶了6臺科學探測儀器,將對火星表面形貌、磁場還有氣候進行初步的探測。
  • 「天問一號」啟程,探測火星它帶上了哪些「神器」?
    剛剛,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火箭,開始了奔赴火星的徵途。作為我國繼「嫦娥系列」月球探測任務後的又一大航天探測工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在明年成功著陸火星後,「天問一號」將開展為期兩年的科學探測,對火星的空間環境、形貌特徵、表層結構、大氣環境等重要數據進行探測。
  • 聰明能幹的「太空多面手」——專家揭秘「天問一號」上的火星環繞器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趙穎全攝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張建松、胡喆、周琳)7月24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聰明能幹的「太空多面手」——專家揭秘「天問一號」上的火星環繞器》的報導。「天問一號」由環繞器、著陸巡視器組成。其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承擔了火星環繞器的研製重任。
  •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 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
    資料圖:「天問一號」探測器「乘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奔太空,計劃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探測器重約5噸,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 籌備多年,23日,中國終於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當天,「天問一號」探測器「乘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奔向太空,計劃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大「旅行目標」。  中國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的論證工作從2010年開始,至今10年。最終成行的這趟「火星旅行」裡,團隊各個成員都練就一身本事,其中,「太空多面手」環繞器更是「一器分飾多角」,計劃完成「太空剎車」等高難度動作。
  • 「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載荷控制器:全面服務7臺科學載荷
    中新網北京8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日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正按計劃飛往火星。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作為「天問一號」科學探測的數據管理者,由該中心負責研製的火星環繞器載荷控制器也一路相伴同行。
  • 火箭助推器、「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來自上海!離開地球表面,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帶你靠近火星探秘
    2020年7月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兼環繞器總指揮張玉花介紹,根據任務分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承擔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在研製過程中攻克火星制動捕獲、長期自主管理等關鍵技術難點,將實現地火間的超遠距離測控通信,並將通過環繞探測實現火星全球性、綜合性探測,完成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高精度、高解析度精細詳查。
  • 為你解讀「天問一號」任務有什麼意義
    「天問一號」很快就要發射了,「天問一號」任務有什麼意義自然也是我們的關注點。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天問一號」有什麼意義。「天問一號」,計劃在一次任務中完成環繞、著陸和巡視3個目標。其重約5噸(含燃料),由一個環繞器和一個著陸器巡視器組合體組成。
  •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
    中新網上海7月23日電 題: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旅行」 解構「太空多面手」環繞器作者 鄭瑩瑩 郭超凱說走就走的「火星旅行」?沒那麼簡單。籌備多年,23日,中國終於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當天,「天問一號」探測器「乘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奔向太空,計劃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大「旅行目標」。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有哪些感官?
    一詞取材於《楚辭》裡,由屈原所創作的長詩《天問》,以此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表達了對真理執著的追求。這是天問1號組合體,它在從地球飛往火星時,會一直保持這樣一種組合狀態。它由軌道器,著落器,巡視器3部分構成。巡視器也叫火星車,在降落前,他被保護在著陸器中先看看軌道器,軌道器也叫環繞器,到達火星後,會環繞火星,成為火星的一顆人造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