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火星探測加裝「透視眼」安徽「黑科技」將為火星繪製「全球地圖」
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昨天,「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包括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等一系列「黑科技」裝備也在飛赴火星途中,而這款雷達正是位於合肥的中國電科38 所研製的。在未來兩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它將「踏遍」火星的大部分角落,了解火星次表層下的物質構成。
-
安徽科技為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加裝一雙「透視眼」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7月23日12時41分,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記者了解到,來自安徽的科技成果為火星探測加裝一雙「透視眼」。
-
環繞器雷達給火星探測一雙「透視眼」
科技日報合肥7月23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電科38所獲悉,在剛剛升空的「天問一號」上,共搭載了7個火星探測設備,可環繞火星運轉並對火星次表面進行探測。中國電科38所負責研發了我國首款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是7個火星探測設備之一,相當於為「天問一號」加裝了一雙「透視眼」。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安徽科技保駕護航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技大學,中電博微16所、38所、43所及中電博微聖達科技都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之旅貢獻著安徽科技的力量。中電博微38所負責研發了我國首款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是七個火星探測設備之一,相當於為「天問一號」加裝了一雙「透視眼」。 不同於其他探測設備,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利用低頻段雷達的介質穿透特性,在高速環繞的衛星平臺上,向火星發射低頻率電磁波,穿透到次表層內部,利用回波特性分析次表層分層結構,並推算其物質組成。
-
火星火星,我是合肥
火星你好,我們來了!「合肥造」隨「天問一號」奔向蒼穹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跨越2300多年的「向天之問」,邁出關鍵一步。多項「合肥造」高科技成果隨「天問一號」升空,將在接下來的探測之旅中完成相關任務。
-
火星,我們來了!安徽這對90後夫妻為「天問一號」貢獻力量!
昨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其背後凝聚了所有工作人員的心血,而張晨曦和杜靜嫻這對小夫妻便是其中兩位。他們都是安徽人,相識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兩人追隨愛情和共同的理想,先後來到文昌發射場。昨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張晨曦、杜靜嫻夫妻倆。
-
火星改造計劃:給火星加裝人造磁氣圈.火星磁場將重現?
在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就是火星,儘管火星滿足生命生存的大部分條件,但其自身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陷那就是沒有磁場,火星要想成為人類的居住地就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磁場去地獄來自外太空的宇宙輻射以及猛烈的太陽風.所以開展移居火星的首先前提就是開展火星改造計劃,給火星的外圍軌道上人工加裝磁氣圈.
-
中國電科38所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團隊的逐夢...
今年7月23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上面一共搭載了7臺科學設備,中國電科38所研發的環繞器次表層探測雷達是其中3臺主設備之一。
-
安徽90後夫妻為「天問一號」貢獻力量 兩人均畢業於中國科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昨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其背後凝聚了所有工作人員的心血,而張晨曦和杜靜嫻這對小夫妻便是其中兩位。他們都是安徽人,相識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兩人追隨愛情和共同的理想,先後來到文昌發射場。昨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張晨曦、杜靜嫻夫妻倆。
-
嘿,火星見
,著陸巡視器奔向火星,經歷時速從18000km/h降低至0的「恐怖7分鐘」,完成一系列動作,順利著陸於火星表面環繞器為著陸過程提供中繼通信6科學探測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為期3個月的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環繞器進入使命軌道,開展火星全球遙感探測火星探測將是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
-
火星車加裝「透視眼」可「看到」地下數十米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董瑞豐)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發射升空,一系列「黑科技」裝備正在飛赴火星途中。其中,裝在火星車上的次表層探測雷達,將在抵達後對火星地表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內部結構進行「透視」。據該雷達的研發單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介紹,這是一種基於火星車平臺的高解析度次表層地質結構探測雷達,是實現火星探測工程科學探測任務的重要載荷之一。
-
火星車加裝「透視眼」!可以「看到」地下數十米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董瑞豐)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發射升空,一系列「黑科技」裝備正在飛赴火星途中。其中,裝在火星車上的次表層探測雷達,將在抵達後對火星地表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內部結構進行「透視」。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備戰中國首次火星探測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完成適應性改造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電 (郭超凱 呂炳宏 王曉學)記者17日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為滿足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需求,近日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對地面測控通信系統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目前,改造工作與各項針對性測試工作已全面完成,性能指標滿足「天問一號」任務需要。
-
中國「透視眼」
記者調研發現,具有「透視」功能的2萬多套「中國造」安檢設備已遍及世界150餘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名技術人員在國外日夜奔波、提供服務,為增進全球安全貢獻一份「中國力量」。 科技創新,是驅動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透視眼」變「世界眼」的背後,折射出一個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發展的中國。
-
火星車加裝"透視眼" 可"看到"地下數十米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董瑞豐)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發射升空,一系列「黑科技」裝備正在飛赴火星途中。其中,裝在火星車上的次表層探測雷達,將在抵達後對火星地表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內部結構進行「透視」。據該雷達的研發單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介紹,這是一種基於火星車平臺的高解析度次表層地質結構探測雷達,是實現火星探測工程科學探測任務的重要載荷之一。
-
鋰氟化碳電池組為火星探測之旅提供源源能量 | 火星探測
鋰氟化碳電池組為火星探測之旅提供源源能量 | 火星探測 2020-07-23 13: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火星探測迎來了「三國演義」
其中,約有一半的任務由於部件故障、火箭發動機故障、軟體故障等原因宣告失敗,這就包括英國的「獵兔犬」火星登陸器和歐洲的「斯基亞帕雷利」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的墜毀。2021年,人類的火星探測迎來了「三國演義」。2月份,有來自三個國家的三個探測器飛臨火星。它們分別是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
-
講述「天問一號」探測火星的故事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
近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西電傑出校友張榮橋回到母校,在西安北校區大禮堂為全校師生帶來航天金課《初戰告捷 任重道遠——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工程介紹》。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探火」正式啟程,此後「天問一號」在漫漫長途中向著目標堅定地前行,預計於2021年2月中下旬抵達火星。「籌劃10年,攻關6年,初戰告捷,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