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三 易錯易混題(聲現象、光現象、凸透鏡成像和質量與密度)

2020-12-04 跟我一起學物理

考點說明

在物理的學習中,包含了很多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如果沒有深入透徹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就會在解題過程中出現錯誤。主要的錯誤類型有:對物理概念理解不夠透徹;對物理規律不能靈活應用;根據生活經驗得出了錯誤結論。現結合「聲現象、光現象、凸透鏡成像和質量與密度」的有關知識進行分析。

方法歸納

1.審題一定要慢,要仔細認真。特別注意把「關鍵詞」「關鍵字眼」都勾畫出來,這既可以增加審題的速度和準確度,又可以避免審題出錯。審題時一定要在草稿紙上畫出大致過程或狀態,當具體的物理情景非常清晰、分析思路非常明確時,再在試卷上下筆。此時的慢審題,反而會增加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

2.平時學習物理時得出每一個物理結論要力求做到「有根有據」,要能夠從物理公式、定理、定律來推導出你的結論。

3.養成良好的思維定勢則更為重要,良好的思維定勢就是說:看到什麼就要想到什麼,比如看到「慣性」就想到「質量」。

4.俗話說「打蛇打七寸」,抓住要害就等於抓住了命脈。而每一本書、每一單元、每一節課、每個練習都有關鍵考查點和關鍵的解決方法。

5.建立錯題本,在建立錯題本時,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縮小一次錯題的範圍,最後錯題越來越少,直至所有的「錯題」變成「熟題」!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就會觸類旁通,永不忘卻。

考例精析

題型一 對物理概念理解不夠透徹

考例1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為30°,那麼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________

【解析】錯解分析:有些學生把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當成了入射角,再根據反射角等於入射角求出兩角之和為60。有些學生把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夾角當成了入射角,根據入射角跟入射光線與鏡面夾角互餘而填60°。

正確思路:因為入射光線與平面鏡夾角為30°,則入射角與30°互餘應為60°,又因為反射角等於入射角,也為60°,所以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的夾角等於入射角與反射角之和,應為120°。

題型二 對物理規律不能靈活應用

考例2在物體由遠處沿凸透鏡的主光軸向焦點移近的過程中,像到凸透鏡的距離與實像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

A.像到透鏡的距離逐漸增大,像逐漸變大

B.像到透鏡的距離逐漸增大,像逐漸變小

C.像到透鏡的距離逐漸減小,像逐漸變大

D.像到透鏡的距離逐漸減小,像逐漸變小

【解析】錯解分析:部分學生對物距變化而引起的像的大小、像距的大小不清楚,胡猜亂填而出錯。

正確思路:當物距減小時,像距增大,像也隨著增大,本題恰好是物距減小的情形。

題型三 據生活經驗得出了錯誤結論。

考例3 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靜的水面下有一靜止的物體,如圖,如果他想用一束強光照亮物體,則應瞄準( )

A.看到的物體

B.看到的物體的下方

C.看到的物體的上方

D.看到的物體的前方

【解析】錯解分析:有些同學認為看到水中的物體實際上是物體的虛像,真實的物體在看到的物體的下方,要讓一束光照亮物體,就應瞄準看到的物體的下方,故錯選B。

正確思路:我們看到水中的物體,是物體的光經水面折射以後進入我們眼睛形成的,如果用一束光照此物體,根據光傳播路徑的可逆性,只要逆著光傳播的方向照射就可以。

考點精題特訓營

名校期末

1.(唐徠)如圖所示,畫中人出現了錯誤判斷,以下四幅光路圖中,能正確說明產生這一現象原因( )

2.(永定)下面關於聲現象的一些敘述,其中正確的是( )

A.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夠聽到聲音

B.太空中的太空人可以直接用語言交流

C.雷聲是在太空中經空氣振動發聲而傳播的

D.狗趴在地上睡覺,耳朵貼著地面,很容易發覺人走動,說明固體能傳播聲音

3.(畢節)使用冷暖空調的密閉轎車玻璃上,無論盛夏還是嚴冬,都有小水珠凝結,實際情況是( )

A.小水珠總是凝結在窗玻璃的內表面

B.小水珠總是凝結在窗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結在窗玻璃的內表面,冬天凝結在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結在窗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凝結在內表面

4.(金沙)關於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B.物體越小,所成的像越大

C.物體離平面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平面鏡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5.(海南)下列關於聲音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口技」表演,模仿的是人的音色

B.「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響度大

C.「隔牆有耳」,說明固體能傳聲

D.「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指的是聲音音調太高,太刺耳

6.(哈爾濱)關於物體的質量和物質的密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塊冰全部熔化成水後,質量變小,密度不變

B.把銅塊碾成銅片,質量和密度均不變

C.太空人在太空處於失重狀態,故質量和密度均為零

D.把鐵球加熱,質量變大,密度變小

7.(濟寧)魯迅的《社戲》中有這樣的描寫:「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下列劃線部分的詩句與「連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選的參照物不相同的是( )

A.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B.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C.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恰似走來迎

D.不疑行船動,唯看遠樹來

8.(揚州)如圖,照鏡子時人的位置保持不變,如果不心使鏡子裂開成兩半,並分別向上下兩側平移一段距離,則人通過上、下兩半面鏡子( )

A.不能成像了

B.只能各成一半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相同位置

中考真題

1.(烏魯木齊)上課時,老師聽不清楚後排一位同學的發言,走近這位同學後就聽清楚了。這主要是因為老師走近這位同學後接收到該同學聲音的( )

A.音調變高 B.音調變低

C.響度變大 D.響度變小

2.(鎮江)小強在水中練習潛水,則能正確反映岸上教練看到水下小強的光路圖是( )

3.(湖州)如圖所示是晚上汽車在乾燥的瀝青路面和潮溼的瀝青路面上行駛時大燈部分光路簡圖,在晚上開車時( )

A.潮溼的路面更容易發生光的漫反射

B.乾燥的路面發生光的反射

C.對面無車時,駕駛員看潮溼的路面更暗

D.照射到乾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淮安)如圖甲所示,蠟燭a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MN中所成像為a'。現將該平面鏡豎直向下移動一段距離至圖乙所示位置,則蠟燭a在平面鏡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離與平面鏡下移距離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離是平面鏡下移離的兩倍

D.仍成像,且像還在原來位置

5.(揭陽)如圖所示,小夏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燭焰在光屏上成了一個清晰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可製成幻燈機

B.要使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小,只需將蠟燭靠近凸透鏡

C.實驗中,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向上移動

D.為了便於從不同方向觀察光屏上的像,光屏應選用較光滑的玻璃板

提優突破

1.坐在岸邊的小明同學看到河對岸的修橋工地上有工人用手上下揮動鐵錘,每隔1s敲打鋼軌一次。當鐵錘碰到鋼軌時,小明剛好聽到敲擊聲,當工人停止敲打以後,小明又聽到了兩次敲擊聲。如果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則河的寬度大約是( )

A.680m B.510m

C.340m D.170m

2.王勇同學在賓館飯店看到一種自動門,當有人靠近時,門會實現自動開閉。王勇同學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很想知道自動門是如何實現自動控制的。為此他反覆做了幾次實驗:當他輕輕地靠近自動門時,門自動打開;當把一個足球滾向自動門時,門自動打開;當把一面底部裝有滾珠的無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著滑向自動門時,門不打開。王勇同學根據探究實驗的結果,對自動門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你認為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 )

A.自動門「聽」到來者的聲音時,通過聲控裝置實現自動開閉

B.自動門探測到靠近的物體發射出的紅外線通過光控裝置實現自動開閉

C.自動門本身能發射出一種紅外線信號,當此種信號被靠近的物體反射時,就會實現自動開閉

D.靠近門的物體通過空氣能產生一種壓力傳給自動門,實現自動開閉

相關焦點

  • 2021年中考物理易錯點:聲與光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易錯點:聲與光,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氣體。   3.樂音三要素:①音調(聲音的高低)②響度(聲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別不同的發聲體)。
  • 2020年中考總複習物理,聲現象光現象透鏡及其應用(含考試要求)
    根據江西省 2020 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試物理學科說明,聲現象、光現象、透鏡及其應用這部分內容的考試要求如下: 括號內是考試要求,考試要求從低到高依次為:了解→認識→理解→會。「會」指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應用這部分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或實驗中的物理問題,考查的是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和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應該重點關注這部分知識。
  • 物理壓軸題竟然是凸透鏡成像規律題
    說起物理中考壓軸題,參加過中考的同學第一印象就是電學題,並且是歐姆定律電功率等電學綜合題,再就是力學題,機械效率功率壓強浮力等力學糅合題,或者是電學力學混合題。至於其他知識點佔據中考壓軸的位置,確實罕見。今年江西中考物理壓軸題,竟然藉助生活中的智慧型手機,以凸透鏡成像規律為重點進行知識考查,非常貼近生活,另闢蹊徑,也算是獨一無二了。
  • 物理老師:《透鏡成像》考前必做21道易錯題,好好練習!
    物理在初中階段學習的還是比較基礎和簡單的內容,但是不少家長和同學表示學好這門科目卻不容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光學的重點之一,而學生們對其成像規律及其應用往往是掌握不準,記得不牢而導致用地混淆。儘管同學們都通過實驗操作探究過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但難學易忘,規律難記的問題還比較突出。
  • 考點分析 |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應用
    放大鏡就是凸透鏡,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虛像。現象:同一個凸透鏡能成不同的像。問題:凸透鏡成的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跟物距 有什麼關係?實驗實驗目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器材:蠟燭、凸透鏡、光屏、光具座等
  • 2021年鄭州中考集訓班物理專題課程設置
    、功和功率、簡單機械;聲光熱:聲現象、光學專題;熱學專題;【具體設置】:電學分析(4次課、8個課時)第一次課:電流和電路。2.聲音的特性:音調、音色和響度的決定因素、出題方向,及對應波形光學專題(3次課、6個課時)第一次課:光現象1.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生活中的光現象對應的光學原理,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對應的光現象,光的反射定律。
  • 【物理】5.3 凸透鏡成像規律五幅圖(輔導)
    凸透鏡成像規律屬於幾何光學,要學好幾何光學我們就得畫好光路圖。我們來畫一畫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光路圖。
  • 只要看一眼,就能立刻知道凸透鏡成像特點,中考物理必考送分題!
    此類經典題就是「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相關應用!可以說,這類物理題所涉及的實驗是所有初中生最感興趣,也最愛做的實驗!可是,說實話,真正做過此實驗的同學卻未必能做對相關習題,何況很多同學都沒有真正動手操作過!比如說下面這兩道物理題:本圖已經標識得特別清晰,物體在二倍焦距之外,像在一二倍焦距之間,物距大於像距!
  • 光的折射和透鏡考點分類解析第8課時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答:蠟燭的焰心,透鏡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光屏的作用是用來確定實像的位置或判斷像的虛實·3· 寫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成像情況4· 實驗中發現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都接收不到像,可能是什麼原因?
  • 凸透鏡成像規律總結
    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八上物理學的一個難點和重點。它包括以下內容:透鏡的分類和三光線、凸透鏡成像規律、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1.透鏡的分類。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凸透鏡與凹透鏡。2.光心、主光軸、焦點、焦距。
  • 中考物理「常客」:凸透鏡成像規律是重點 實驗疑難考點十問十答
    二問:實驗前為何要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答:使蠟燭成像能夠落在光屏中心。三問:實驗器材中,若用發光二極體代替蠟燭有什麼優缺點?四問:實驗過程中,蠟燭越燒越短,像在光屏上出現什麼現象?該如何調整?答:隨著蠟燭越燒越短,像在光習屏的位置會越來越往上,需要向上移動蠟燭,或者向下調節凸透鏡。原因是光在通過凸透鏡時,向主光軸發生匯聚。具體可參見課本上「通過凸透鏡三條特殊光線在主光軸上的匯聚圖」。
  • 凸透鏡、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提分考點專題講解
    【知識拓展】利用三條特殊光線確定像的位置和性質。例如,位於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物體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如圖所示,由圖示可以看出:此時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像位於凸透鏡的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示範題1】如圖所示,已知一條入射光線過凸透鏡的光心O,一條經過凸透鏡折射後的光線與主光軸平行,請分別畫出它們對應的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 簡單的物理之:凸透鏡成像作圖
    凸透鏡成像作圖微課:本節微課涉及的例題:       1、 請在下圖中做出物體AB經凸透鏡成像的光路圖。       2、 圖中L為凸透鏡,MN為其主光軸,D為光心,若物體AB經凸透鏡成的實像為A『B』,試用作圖的方法確定凸透鏡的一個焦點F,並在圖中標出F的位置。
  • 這道中考物理題,徹底解決凸透鏡成像規律!
    那就需要先複習一下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基本知識,然後結合凸透鏡成像光路圖、成像實驗、動畫加深印象,四位一體,全方位解決基本規律。在此基礎上,多做各種類型題,然後歸納總結,很快就能掌握住。初中物理光學知識點主要有「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規律、光的折射規律、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 凸透鏡成像原理
    這可以用初中物理學中的凸透鏡成像規律來解釋 我們 知道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  當一束平行光沿凸透鏡主光軸照射過來時  通過透鏡之後 會在另一側被會聚於一點   這一點  叫做該透鏡的焦點(F)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 叫焦距(f)
  • 一道有關凸透鏡實驗的中考題
    相關知識掃描:(1)凸透鏡成像規律是一種光學定律。在光學中,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稱為實像;由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稱為虛像。講述實像和虛像的區別時,往往會提到這樣一種方法:「實像都是倒立的,而虛像都是正立的。」
  • 八年級物理:凸透鏡成像規律超全梳理!
    放大鏡就是凸透鏡,能成放大的、正立的虛像。現象:同一個凸透鏡能成不同的像。實驗目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器材:蠟燭、凸透鏡、光屏、光具座等 1、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3、分析歸納:1、u=f是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2、u=2f是像大小的分界點。3、凸透鏡成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4、物體離焦點越近,像離焦點越遠,且像越大。1.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凸透鏡焦距為10 cm(1)若燭焰放在距凸透鏡24cm處,經透鏡可得到一個      像。
  • 這樣理解凸透鏡成像
    凸透鏡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如果所成像是實像,則是從物體來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後,折射光線匯聚得到的,因為是實際光線相交,所以是實像,可以用光屏來承接,若將透鏡擋上一部分,光屏上仍成完整的像,因為折射光線變少,所以變暗,作圖時要用實線畫像;如果所成像是虛像,則是從物體來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後,折射光線反向延長得到的,因為是虛線相交,不是實際光線相交,所以是虛像,虛像只能看到
  • 10張圖揭開凸透鏡成像的所有秘密!解答中考物理必考難題和規律...
    中考物理每年都會考查光學現象,其中最重要最難的就是凸透鏡成像規律。這部分內容,最好的方法是通過實驗探究,以及觀察動畫演示,然後通過畫光路圖,深刻理解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相比較電學和力學而言,這部分內容相當簡單。但是簡單並不意味著一定能滿分。
  • 中考物理易錯題之聲現象與光學,反覆記憶衝刺高分
    關於物理的聲現象和光學,各位同學都應該碰到過關於它們的題目,同時或多或少在它們的題目當中,都出現過一些錯誤讓同學們為難,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同學們在聲現象和光學的這一板塊的學習,沒有掌握透徹,導致被易錯題給抓了個「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