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害蟲生物防治國際工作組成立—新聞—科學網

2021-02-08 科學網

 

 IOBC-BiCoSol工作組標識

1月11日,國際生物防治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IOBC)正式批准成立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害蟲生物防治國際工作組(IOBC-BiCoSol)。該學術工作組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研究員高玉林、浙江大學昆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文武、荷蘭瓦赫寧根大學Joop Van Lenteren院士,秘魯拉莫林國立農業大學教授Norma Mujica牽頭組建,並擔任共同召集人。

該工作組是首個由我國科學家領銜召集的IOBC直屬國際工作組,首批成員包括來自中國、荷蘭、秘魯、紐西蘭、美國、德國、瑞典、比利時、肯亞、巴基斯坦、南非等國20餘位專家和學者。

高玉林告訴《中國科學報》,該工作組旨在通過國際學術交流和多邊科技合作,服務於馬鈴薯等其他茄科作物害蟲綠色防控事業。工作組將通過面向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保護、綠色發展、食品安全等重大問題,聯合開展害蟲生物防治研究,促進馬鈴薯和其他茄科作物生物防治及害蟲綜合治理的新理論、新方法與新技術的發展,以及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

茄科作物是人類最廣泛利用的一類作物,尤以馬鈴薯為主。馬鈴薯是繼水稻、玉米和小麥之後的世界第四大主糧作物,對穩定世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國際上馬鈴薯等茄科作物的生產面臨著馬鈴薯塊莖蛾、馬鈴薯甲蟲、馬鈴薯木蝨等眾多害蟲的極大威脅。

高玉林說,為了給這類害蟲的可持續治理提供更多有效方案,促進世界茄科作物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有必要通過構建相關國際合作平臺,通過該領域內科研工作者的國際大協作,深入揭示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害蟲發生危害規律與災變機制理論研究,並推動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國際生物防治組織成立於1956年,是世界性的生物防治領域學術組織。其通過聯合全球從事生物防治的科技工作者,針對國際上植物保護工作中的重大難點、熱點與焦點問題,深入開展國際學術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生物防治及害蟲綜合治理事業。目前,該組織設立了11個全球工作組,主要由歐美科學家擔任召集人。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蔬菜常見害蟲高清圖片、防治方法都在這裡,建議收藏
    近年來,蔬菜市場回報率越來越好,農民也更專注於精細化栽培,但對很多病蟲害的診斷和防治上往往還是束手無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常見蔬菜的害蟲高清圖,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蔬菜常見害蟲高清圖片、防治方法都在這裡,建議收藏!
    地老虎:多食性,為害茄科、豆科、葫蘆科、十字花科、百合科、以及菠菜、萵苣、茴香等多種蔬菜。  防治方法:3齡前可噴藥防治,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高氯·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噴灑。蟲齡較大時,可用25%高氯·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灌根。  地蛆:為害韭菜、大蔥、大蒜、萵苣、芹菜、甘藍等蔬菜。
  • 蚜蟲的生物防治方法
    蚜蟲是繁殖最快的昆蟲,俗稱膩蟲、蜜蟲等,隸屬於半翅目,包括球蚜總科和蚜總科,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溫帶地區和亞熱帶地區,熱帶地區分布很少,世界已知約4700餘種,中國分布約1100種,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蚜蟲的生物防治方法吧!
  • 史上最全蔬菜害蟲高清圖譜,防治方法,全在這裡啦,拿走不謝
    01 — 地下害蟲 防治方法:可用73%炔蟎特乳油2000倍液、5%甲維鹽微乳劑8000倍液或25%高氯·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澆灌根部。 02 — 苗期害蟲 黑絨鰓金龜:危害各種作物。
  • 第十屆國際茄科植物生物學大會預告
    第十屆國際茄科植物生物學大會邀請函茄科植物是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作為茄科植物的代表,番茄是日常生活的重要蔬菜,也是植物學研究的經典模式系統。2012年,國際茄科基因組計劃(The International Solanaceae Genome Project, SOL)歷經8年多的艱苦努力,完成了對栽培番茄全基因組的精細序列分析,這項成果於2012年5月31日以封面文章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中國科學家高質量地完成了番茄基因組測序總任務的1/6,標誌著我國是番茄基因組學研究的強國之一。
  • 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為害性狀及防治方法
    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地區,食性較雜,寄主種類很多,主要為害馬鈴薯。在山西省北部1年發生兩代,成蟲於5月中旬開始活動,先在農田附近的草坡、田埂雜草中棲息,待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出苗後便陸續遷移到幼苗上為害,以散居為主,嚴重時每株有成蟲3頭,田間為害率達80%。6月下旬為產卵盛期,多產於葉背面。
  • 這種害蟲危害大!綜合防治看這裡
    另外還為害除玉米外的15種種作物,分別為甘蔗、高粱、薏苡、穀子、花生、水稻、生薑、香蕉、竹芋、莪朮、馬鈴薯、油菜、辣椒、小麥和大麥,發生面積23.6萬畝。2019年5月8日,草地貪夜蛾在我省仙桃市首次發現。到7月中旬,全省17個市(州、區)89個縣(市、區)均有發生,主要為害玉米,發生面積已達到150萬畝。
  • 所有人,最全蔬菜害蟲高清圖譜,值得收藏
    黑絨鰓金龜:為害各種作物。(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茄二十八星瓢蟲]:為害馬鈴薯等茄科蔬菜、豆類、瓜類、白菜等蔬菜。 葉蟬類[大青葉蟬、棉葉蟬、小綠葉蟬]:為害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菠菜、芹菜、萵苣、胡蘿蔔等多種蔬菜。
  • 植保《地下害蟲系列(一):我國常見金龜子(蠐螬)的識別和防治》
    麗金龜主要危害楊、柳、蘋果等樹木和豆科、茄科、十字花科等蔬菜和其他作物。以氣候比較溼潤且多果樹、林木的地區發生重,是我國黃淮海平原棉區的重要地下害蟲。 絹金龜是北方主要的林業害蟲,尤其對苗木危害嚴重。
  • 馬鈴薯綠色高效生產技術
    一、技術概述 馬鈴薯是一種糧菜兼用作物重慶是全國馬鈴薯主產區之一,常年種植面積550萬畝。結合重慶地區氣候特性,在種植過程中採取「脫毒種薯+起壟栽培+覆膜+晚疫病預警與綜防+適時採收」綠色高效種植技術,可有效提高馬鈴薯單產,在脫貧攻堅、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栽培要點 1、種薯選擇:選用脫毒種薯。
  • 轉基因作物進入「成熟秋天」?—新聞—科學網
    轉基因作物進入「成熟秋天」?據英國PG Economics公司(專門研究新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農業經濟學家Graham Brookes分享的一組數據,1996年以來,轉基因棉花在我國減少1.39億公斤殺蟲劑用量(減少31%),顯著降低了環境汙染。 除了棉花之外,目前我國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還有番木瓜,尚未批准任何主糧轉基因作物。
  • 科普|番茄、馬鈴薯、辣椒都屬於茄科?一起來認識這些常見的茄科蔬果
    提到茄科,很多人的腦海中可能就會浮現出茄子的模樣,其實茄子只是茄科中最常見的一種。在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番茄、馬鈴薯、辣椒等都屬於茄科。    茄科主要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美洲熱帶種類繁多。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茄科形成了不同的種類及品種,但它們都有共同的特徵:花冠多為合瓣,多數花冠裂片是5個,雄蕊與裂片數相同且互生,雌蕊1枚。
  • 吡蟲啉這幾種用法,防治害蟲都比噴霧效果還好
    吡蟲啉除了能用於葉面噴霧以外,還有許多中使用方法,在防治害蟲方面,效果更好。具有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害蟲不易產生抗性等諸多優點,是防治蚜蟲、飛蝨、薊馬等刺吸害蟲的首選藥劑。吡蟲啉的使用方法(1)種衣劑拌種:在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馬鈴薯、大蒜等作物播種前,可用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按照藥種比1:200~400比例進行拌種,可有效防治蠐螬、螻蛄、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通過內吸傳導作用,將藥劑傳輸到地上部分,還可兼治蚜蟲、薊馬、飛蝨等地上害蟲
  • 什麼是茄科植物?茄科有毒嗎?低碳能不能吃茄科?
    那麼,茄科植物是否還能吃呢?低碳是否能吃茄科植物呢?茄科植物的毒性來源?茄科植物的毒性,主要來源是生物鹼,生物鹼就像是植物為保護自己長出的「殺蟲劑」,為了保護自己,毒死害蟲和黴菌。①研究人員給患有炎症性腸病的小鼠餵食馬鈴薯皮,小鼠腸道炎症明顯增加;餵食的馬鈴薯皮中生物鹼含量越多,炎症性腸病越嚴重。
  • 【作物病害】茄科植物青枯病 你真的了解嗎?
    點藍字關注我們 ↑↑關注蔬菜種植病蟲害管理 微信公眾平臺號,第一時間獲取蔬菜市場動態,請點擊標題下南方蔬菜或直接添加帳號:nanfangshucai(←長按複製) 關 注病害介紹:病原(病原菌學名):茄科勞爾氏菌
  • 對於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小常識,一起來看看
    文/農業種植技術【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病蟲害防治:病蟲害是生態系統必然和必要的組成部分,想要杜絕是不可能的。幸運的是,主要病蟲害完全可以事先預測,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及早發現,努力將病蟲害的數量和損害降到最低。
  • 秋季白粉蝨防治有沒有絕招?
    免費查農藥化肥真假、看農資報價、作物病蟲害防治,經銷商農戶必備;實用的植保文章分享平臺!投稿/廣告合作請加QQ:5414402 白粉蝨又名小白蛾子,同翅目粉蝨科,是一種世界性害蟲,於七十年代傳入我國。 白粉蝨對蔬菜、果樹、藥材、牧草、菸草等多種植物都有危害。
  • 利用物聯網防治害蟲
    我們也可以更廣泛地應用這種思維來防治農場裡的所有害蟲。  傳統害蟲防治辦法  ▲化學農藥是大多數農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農藥確實減少了老鼠、昆蟲和其他害蟲的損失,但是使用農藥並不是沒有代價的。消費者越來越擔心這些化學農藥對自身健康的影響。此外,隨著時間推移,害蟲會產生抗藥性,需要採用使用更多新的、更昂貴的農藥。
  • 農業部公布17種一類作物病蟲害!怎樣危害?如何防治?
    由於這類害蟲食量大,尤其是到高齡期具有暴發性,吃光一地塊還可成群結隊遷移到周圍作物田繼續危害,危害特別嚴重。  防治方法  因為草地貪夜蛾屬於入侵物種,所以現在我國暫時還沒有有效的農藥可進行防治。不過自然草地貪夜蛾病情爆發後,我國各地都進入了緊急的防治工作內。
  • 種植業人,作物病害老是治不好?原因是沒搞清楚這種關係
    ,氣孔擴大,就會導致病毒病的快速侵染,再加上白粉蝨、蚜蟲等害蟲是各種作物上病毒病的傳播介體,如果沒有防治好它們,病毒病你很大可能治不好。 比如,桃蚜能夠傳播多種作物的花葉病,馬鈴薯長管蚜會傳播番茄和馬鈴薯花葉病毒…… 當然,引起病毒病的蟲害和原因還有很多,但刺吸式害蟲是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