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BC-BiCoSol工作組標識
1月11日,國際生物防治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IOBC)正式批准成立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害蟲生物防治國際工作組(IOBC-BiCoSol)。該學術工作組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研究員高玉林、浙江大學昆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文武、荷蘭瓦赫寧根大學Joop Van Lenteren院士,秘魯拉莫林國立農業大學教授Norma Mujica牽頭組建,並擔任共同召集人。
該工作組是首個由我國科學家領銜召集的IOBC直屬國際工作組,首批成員包括來自中國、荷蘭、秘魯、紐西蘭、美國、德國、瑞典、比利時、肯亞、巴基斯坦、南非等國20餘位專家和學者。
高玉林告訴《中國科學報》,該工作組旨在通過國際學術交流和多邊科技合作,服務於馬鈴薯等其他茄科作物害蟲綠色防控事業。工作組將通過面向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保護、綠色發展、食品安全等重大問題,聯合開展害蟲生物防治研究,促進馬鈴薯和其他茄科作物生物防治及害蟲綜合治理的新理論、新方法與新技術的發展,以及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
茄科作物是人類最廣泛利用的一類作物,尤以馬鈴薯為主。馬鈴薯是繼水稻、玉米和小麥之後的世界第四大主糧作物,對穩定世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國際上馬鈴薯等茄科作物的生產面臨著馬鈴薯塊莖蛾、馬鈴薯甲蟲、馬鈴薯木蝨等眾多害蟲的極大威脅。
高玉林說,為了給這類害蟲的可持續治理提供更多有效方案,促進世界茄科作物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有必要通過構建相關國際合作平臺,通過該領域內科研工作者的國際大協作,深入揭示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害蟲發生危害規律與災變機制理論研究,並推動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國際生物防治組織成立於1956年,是世界性的生物防治領域學術組織。其通過聯合全球從事生物防治的科技工作者,針對國際上植物保護工作中的重大難點、熱點與焦點問題,深入開展國際學術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生物防治及害蟲綜合治理事業。目前,該組織設立了11個全球工作組,主要由歐美科學家擔任召集人。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