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茄科植物?茄科有毒嗎?低碳能不能吃茄科?

2020-12-09 瘦龍健康

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3427,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茄科植物有毒?如果你是第一次聽說這個概念,沒關係,請聽我慢慢說來。

土豆,番茄,辣椒,茄子、枸杞和菸草,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它們卻有個共同點,都是茄科植物

這些茄科植物有輕微的毒性,生物鹼和凝集素,原始飲食朋友,應該都關注過茄科,高級別的原始飲食,是限制茄科植物的,很多朋友都問過我這個問題。

(圖片來源: Stocksy/Lumina)

有些人,一吃茄科植物,就犯噁心,想吐,頭暈,腹瀉,有人認為它們會加重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那麼,茄科植物是否還能吃呢?低碳是否能吃茄科植物呢?

茄科植物的毒性來源?

茄科植物的毒性,主要來源是生物鹼,生物鹼就像是植物為保護自己長出的「殺蟲劑」,為了保護自己,毒死害蟲和黴菌。

它的濃度越高,毒性越強,如致命的顛茄和曼陀羅,以及香菸(會導致心肺問題)。

(曼陀羅花|圖片來源:WordPress.com)

古代的毒藥,大多都由有毒生物鹼製成,犀牛角只要碰到生物鹼就會整個支離破碎,因此古代的國王會利用犀牛角來做酒杯,以避免被毒殺。

其實,茄科植物非常多,在茄科植物這個龐大的家族裡,2000多種植物,絕大部分是不能食用的。

但是,也有很多是可以吃的,我們經常吃的食物有,土豆,番茄,辣椒,茄子

(圖片來源:janeshealthykitchen.com)

→ 茄科蔬菜成熟後生物鹼濃度降低

既然有毒,為什麼我們很多人吃土豆、吃番茄和茄子都沒有問題呢?

其實,聰明的植物發現了蟲子們的利用價值——幫它們進行交叉授粉,隨著這些果實的成熟,生物鹼的濃度會越來越低,低到殺不死一隻蟲子。

所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吃成熟的西紅柿、茄子,是沒有問題的

(圖片來源:NPR)

但是,沒有烹飪過的茄科蔬菜是不建議吃的!它們已被證實會增加腸道通透性(腸漏),從而導致各種免疫系統疾病

→低劑量的生物鹼,可能有益?

事實上,如果你的消化系統很健康的話,低劑量的生物鹼可能有益。

比如,辣椒中的辣椒素,就是一種抗炎物質,它的輕微刺激會引發強烈的抗炎反應,減輕身體炎症。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雖然辣椒素作為一種生物鹼本身是不好的,但身體對它的反應卻是有利的。

之前介紹過這個「有意思」的理論——著名的毒物興奮效應,說白了,毒藥有時候也是解藥,只要控制好劑量。相關閱讀:想活100歲嗎?這5個抗衰老理論必看...

(小亞細亞皇位繼承人米特利達梯有定期服毒的習慣,這也幫他躲過了無數次毒殺)

所以,生物鹼甚至被用於治療各種疾病,最常見的是抗痙攣藥阿託品,就是提取自茄科植物。

因此,我覺得,大多數人食用茄科蔬菜,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那些本來就有消化系統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要注意

這類人,嘗試少吃茄科植物

作為植物的「殺蟲劑」,生物鹼進入腸道後,可能也會殺死腸道細胞增加腸道通透性(腸漏),可能引發一些疾病。

比如說,某些過敏性皮炎,關節炎,腸道易激症候群(IBS),字體免疫性疾病。

2002年,有一項小鼠的研究,檢測茄鹼對腸道通透性的影響。①

研究人員給患有炎症性腸病的小鼠餵食馬鈴薯皮,小鼠腸道炎症明顯增加

餵食的馬鈴薯皮中生物鹼含量越多炎症性腸病越嚴重

另外,根據國際組織關節炎基金會的報告,茄鹼也可能加重(不是導致)關節疼痛和炎症

(圖片來源:BT.com)

除了消化和炎症問題,有些人還可能對某些茄科過敏,出現包括瘙癢、腫脹、蕁麻疹、胃灼熱、腹瀉,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

比如說,有些人會對辣椒過敏,大量吃辣椒後,會引發胃灼熱或胃酸反流,因為辣椒素會刺激食道和胃的內層,從而引發胃灼熱或者反流。

所以,如果你吃茄科植物後,出現了這些問題,可以儘量避免茄科植物一段時間,看看身體的反饋。

特別是那些本身就有消化系統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以及對茄科過敏的人,值得嘗試。

如果你身體吃茄科後,沒有任何反饋,不需要懼怕茄科植物,至今沒有研究證明,茄科植物會直接導致(引發)炎症和其他疾病。

(圖片來源:WDNet Studio)

實際上,正常人吃的茄科植物的量,也遠遠達不到中毒的水平

:很多人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點陌生,我簡單解釋一下。

目前已有超過100種明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見的比如1型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症、癲癇、牛皮蘚、纖維肌痛、乳糜瀉、炎症性腸病(比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表現出疲勞、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的症狀。

總之,如果你有一些上述問題,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吃茄科植物,可以嘗試戒掉一段時間。

當然,茄科植物不僅限於上面所說的幾種,還有擅於隱藏的馬鈴薯澱粉、辣椒粉,被添加在各種加工食品中,需要特別注意。

→ 減少茄科毒素的方法

其實如果你對茄科過敏,但是想吃茄科植物,也不是沒有辦法

第一個方法,就是去掉皮,西紅柿皮,土豆皮,茄子皮,能減少生物鹼含量。

(圖片來源:YouTube)

根據一項墨西哥馬鈴薯的研究,去除土豆皮可以減少65%-70%的生物鹼。

第二個方法,吃熟的,這有兩層意思,成熟和做熟。

成熟的西紅柿,番茄鹼的量會少很多。

還有,儘量做熟了再吃,10分鐘,210攝氏度的烘烤土豆,也可以將生物鹼水平降低40%

第三,要避光儲存,茄科植物暴露在光線下,會增加馬鈴薯的生物鹼含量。

第四,儘量避免吃第一茬茄科植物,比如說西紅柿。

還有些人只是對某些茄科植物過敏,如西紅柿而非土豆,而另一些人或許可以生吃一些茄科植物,但不能煮熟,反之亦然。

所以,花點功夫好好觀察下你到底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而不是一刀切的杜絕所有茄科植物,實際上,茄科植物是非常有營養的。

關鍵的瘦龍說

我現在沒有杜絕茄科植物,因為我是湖南人,讓我不吃辣椒,我受不了,油爆茄子我也愛吃。

在這個話題上,我的內心可能更加願意選擇相信,微量的毒素,可能對身體有益,不過,說不定,哪天我也不吃了,畢竟我現在偶爾也會拉肚子。

其實,除了微量的毒素,茄科蔬菜也是地球上最健康的蔬菜之一,對人類非常重要:

辣椒含有驚人的維生素C水平(大約是橙子的8倍)

西紅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鉀以及抗氧化劑番茄紅素

土豆含有大量的鉀,維生素B6和錳,當然澱粉含量也高

茄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礦物質,抗氧化劑,還有一定的抗癌成分、可以降低心臟病和認知衰退等慢性病風險

圖:(Draxe.com)

所以,我覺得,只要你吃的時候沒有發現什麼不正常的身體反饋,就不需要刻意避免茄科植物。

如果出現消化問題的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嘗試避免茄科植物,看看身體的反饋。

美國營養學會提名委員會成員克裡斯汀說:「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安全享用茄科植物,事實上,我還是挺喜歡它們。」

最後,除了土豆,西紅柿,辣椒,茄子,低碳飲食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叨叨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相關焦點

  • 蒜芥茄,茄科有毒植物
    關於蒜芥茄的資料,在文獻和植物志中都沒能找到過多的關於他的介紹。基於他是茄科植物,若要猜測他可能的毒性和用途,也得先了解茄科。茄科是一個有意思的科,既有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辣椒土豆茄子,也有毒性很大的曼陀羅,天仙子。當然也有做藥的枸杞,那麼蒜芥茄會屬於哪一種呢?我現在沒法知道,就先了解茄科大概。
  • 茄科植物有毒嗎?吃土豆、茄子一定要去皮...
    為什麼瘦龍GG建議少吃茄科植物,以免害蟲、病菌、動物來侵害自己,這是植物的化學武器。,會感覺頭有點暈暈的,有點犯困,因為有些茄科植物,毒性更高一些。、茄子時一定要去皮吃。,那你就可以適量吃一點,如果你吃完感覺很不好,那一定要少吃,儘量少吃。
  • 科普|番茄、馬鈴薯、辣椒都屬於茄科?一起來認識這些常見的茄科蔬果
    提到茄科,很多人的腦海中可能就會浮現出茄子的模樣,其實茄子只是茄科中最常見的一種。在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番茄、馬鈴薯、辣椒等都屬於茄科。    茄科主要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美洲熱帶種類繁多。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茄科形成了不同的種類及品種,但它們都有共同的特徵:花冠多為合瓣,多數花冠裂片是5個,雄蕊與裂片數相同且互生,雌蕊1枚。
  • 「茄科蔬菜」對身體真的有害處嗎?
    2019年2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經常瀏覽一些健康博主的文章,那麼你可能會得到這樣的信息:「茄屬植物蔬菜」的蔬菜對身體不利。該理論認為,茄科植物科的成員,包括番茄,辣椒,辣椒,茄子和土豆等,均含有毒素,這些毒素不僅阻止我們吃它們,而且對我們的健康有害。
  • 第十屆國際茄科植物生物學大會預告
    第十屆國際茄科植物生物學大會邀請函茄科植物是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作為茄科植物的代表,番茄是日常生活的重要蔬菜,也是植物學研究的經典模式系統。2012年,國際茄科基因組計劃(The International Solanaceae Genome Project, SOL)歷經8年多的艱苦努力,完成了對栽培番茄全基因組的精細序列分析,這項成果於2012年5月31日以封面文章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中國科學家高質量地完成了番茄基因組測序總任務的1/6,標誌著我國是番茄基因組學研究的強國之一。
  • 目前我只記錄到茄科植物18種.
    茄科 (Solanaceae)約30屬3000種,廣泛分布於全世界溫帶及熱帶地區,美洲熱帶種類最為豐富。我國產24屬105種,35變種。 目前我只記錄到18種。1、茄(茄科,茄屬)Solanum melongena L.
  • 第十屆國際茄科植物生物學大會在京召開
    第十屆國際茄科植物生物學大會(The 10th Solanaceae Conference (SOL 2013): Genome versus Phenome)於10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此次大會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主辦,中國農科院菸草研究所協辦。
  • 西媒:阿根廷發現最古老茄科植物化石 距今5200萬年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 西媒稱,在阿根廷出土的最古老的墨西哥酸漿化石距今已有約5200萬年的歷史,專家們由此重新思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茄科植物的演進史。據埃菲社1月5日報導,除了墨西哥酸漿,人們常吃的番茄、土豆和辣椒都屬於茄科。
  • 阿根廷發現最古老茄科植物化石 距今五千萬年—新聞—科學網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 西媒稱,在阿根廷出土的最古老的墨西哥酸漿化石距今已有約5200萬年的歷史,專家們由此重新思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茄科植物的演進史
  • 茄科的種子,並不都是我以為的樣子.
    辣椒、茄子、西紅柿,是生活中最經常接觸的茄科植物。我嗜辣,所以辣椒在我的飲食中是必不可少的。至於它們的種子,我在很久的日子裡都沒有注意過,雖然這些東西離我是這樣地近。後來在我開始拍種子的時候,我試著拍了辣椒,給我的感覺只有一個字——「醜」。去年看到一株白英的果子掛著,光正好打在果子上面,紅透透的,特別好看。我趴在地上拍了半天的果子。
  • 茄科植物——錦燈籠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藥用植物圖鑑,ID:yaoyongzhiwutuji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錦燈籠JindenglongPHYSALISCALYXSEUFRUCTUS【來源】本品來源為茄科植物酸漿Physalis
  • 為培育抗病作物 法科學家完成茄科青枯菌基因測序
    南方網訊 法國科學家最近測定了一種危害農作物生長的細菌——茄科青枯菌的基因序列,這一研究成果為培育抗病能力強的品種提供了幫助。   茄科青枯菌是一種有害的細菌,它能使包括土豆、香蕉和桑樹在內的至少200種植物枯萎死亡,對農業的危害很大。
  • 茄科植物改良策略對草莓產量和品質改良的啟發
    近日,Trends in Plant 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Applying the Solanaceae Strategies to Strawberry Crop Improvement」的觀點性文章,闡述了如何借鑑茄科植物(馬鈴薯和番茄)的研究來推動草莓的品質和產量的改良工作。
  • 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害蟲生物防治國際工作組成立—新聞—科學網
    IOBC-BiCoSol工作組標識 1月11日,國際生物防治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IOBC)正式批准成立馬鈴薯等茄科作物害蟲生物防治國際工作組
  • PNAS | 只需改變這個基因,即可實現茄科植物的單性結實
    在大多數開花植物中,果實發育發生在授粉和受精之後,但是如果花量過多會影響結果進而降低產量。
  • 【作物病害】茄科植物青枯病 你真的了解嗎?
    點藍字關注我們 ↑↑關注蔬菜種植病蟲害管理 微信公眾平臺號,第一時間獲取蔬菜市場動態,請點擊標題下南方蔬菜或直接添加帳號:nanfangshucai(←長按複製) 關 注病害介紹:病原(病原菌學名):茄科勞爾氏菌
  • 這些植物有毒,好看但不能吃,家裡有小孩更要注意
    它屬於茄科植物,全株含有茄鹼、玉珊瑚鹼等生物鹼,誤食後會讓人噁心嘔吐、心跳減慢……總之相當危險,千萬不要亂吃。曼陀羅是茄科曼陀羅屬植物,花朵大而美麗,具有觀賞價值,可種植於花園、庭院中,美化環境。曼陀羅在醫學上可用於製作麻醉劑,但它全草有毒,以果實特別是種子毒性最大,嫩葉次之,幹葉的毒性比鮮葉小,主要有毒成分為莨菪鹼、阿託品及東莨菪鹼等生物鹼,中毒後發生抽搐和痙攣。
  • 吃貨有文化——常見的有毒植物
    也許是無數年進化留下的本能,大部分人對看見的動植物都會想知道能不能吃?好不好吃?然而,在野外吃一些植物確實是需要慎重的事情, 有一些植物具有毒性,而認識這些植物需要接受非常系統的學習。這邊整理了一些有毒的植物及其辨別方式,歡迎指正。1.
  • 今日份的送命題:調配魔藥用的顛茄,能吃嗎?
    廣義上的nightshade就是茄科植物的統稱。嚴格來說,nightshade是一大類植物。在卡爾·林奈的生物分類法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古歐洲人對植物種類的判斷在於初步的外觀印象上,nightshade主要就是指有紅色或黑色漿果的茄科植物。
  • 辣椒、番茄茄科類生長環境及仟金方營養方案!
    但是強光容易灼傷果實,特別是成熟果實弱光容易落花果,但是辣椒是短日照植物,對光不是太敏感。 初花期植株開花授粉的適宜溫度為20℃ ~25℃,低於15℃時難以授粉受精,易引起落花落果;高於35℃,則花器官發育不全或柱頭乾枯不能受精而落花。不同品種對溫度的要求也有很大差異,大果型品種往往比小果型品種更不耐高溫。 3、水分 辣椒根系較弱,怕旱又怕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