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茄子、西紅柿,是生活中最經常接觸的茄科植物。我嗜辣,所以辣椒在我的飲食中是必不可少的。
至於它們的種子,我在很久的日子裡都沒有注意過,雖然這些東西離我是這樣地近。後來在我開始拍種子的時候,我試著拍了辣椒,給我的感覺只有一個字——「醜」。
去年看到一株白英的果子掛著,光正好打在果子上面,紅透透的,特別好看。我趴在地上拍了半天的果子。
回家的時候,白英種子的圖就拍了一張,實在沒興趣再拍,實在是醜得要死!
後來見到的十萼茄,龍珠,我都沒有想拍它們的種子。拍過幾種醜醜的種子,給我的印象就是——茄科的種子不好看!
在《中國植物志》上,對茄科的果實是這樣描述的:果實為多汁漿果或幹漿果,或者為蒴果。種子圓盤形或腎臟形。看這樣的描述,也是顯得種子平平無奇的樣子。
去年和朋友去廈門植物園,他幫助別人收幾個大花茄果子,我也從他那裡順了二個回來。因為對茄科種子「不好看」的印象,我並沒有準備拍種子,帶果子回來只是想拍一下果子的橫切面。
那天拍完的果子隨手就裝進了封口袋裡,被我忘記扔了。在過了近二周的時間,我發現了這幾個已經在袋子裡腐爛了的果子。那天真的是太無聊了,我用鑷子在一堆腐爛物裡挑了些種子出來,準備再拍一下茄家的醜孩子。
結果,等相片傳到電腦的時候,發現大花茄的種子居然不是辣椒那樣子的!居然表面有著蜂窩狀孔,太出乎意料了。
我沒有在植物志上翻到對種子的描述,但卻讓我開始留意茄科其他屬的種子了。
在版納植物園的時候,我帶回了二粒南青杞的果實,又是另一個樣子,似乎表面是絨毛狀。只是,我也沒有找到相關的描述。
前幾天朋友寄來幾個種子。其中牛茄子在《中國植物志》上的描述是:種子幹後扁而薄,邊緣翅狀,直徑約4毫米。看到這個描述,我迫不及待洗出種子,進行拍攝。
這種邊緣翅狀的種子,是我看到茄科種子的第四種樣子了。
那天看到這樣的種子,給了好多人看,誰都沒有猜出是哪個科的東西。可能,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想不到茄科有種子是邊緣翅狀的吧。甚至,我還在微博上和朋友們開了個玩笑,發了圖,配了「猜猜薯片是哪個科的」。被一堆朋友狂「打」。
嘮嘮叨叨扯一堆,記錄一下對茄科種子觀念改變的過程,萬一哪天自己老了,也能翻看一下。其實,也是想有哪位老師能給我更詳細的關於大花或者和南青杞種子的描述。
申明:我只是一個植物菜鳥,所發的言論只是為了自喻自樂。如有錯,歡迎指正。如不喜,請忽略。所用圖均為自己所拍,謝絕未經同意,用在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