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恐龍為什麼會退化成小鳥?難道退化也是一種進化?

2020-12-05 科學美少男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恐龍並非退化成鳥,而是進化成鳥,因為恐龍的祖先並非鳥類。一些人認為恐龍進化成鳥與進化論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對進化論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一部分人認為所謂進化一會是朝好的方向進化,比如進化得更大,更裝,更快,腦容量更大。

有這個錯誤的認識源於教科書中經常利用更好的例子來舉例說明,比如長頸鹿的脖子更長,或者樹狀圖,甚至是不斷成長的梯度圖,從單細胞生物到複雜的生命。

越笨越厲害的進化

進化的根本是變異能否更好地適應當下環境,稱之為自然選擇。如果可以,變異個體就有可能從個體生存優勢擴展成物種繁衍優勢,反過來說自然選擇的本質是適者生存,而不是強者生存。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

格林蘭鯊又稱睡鯊,身體長度與大白鯊相媲美,每天昏睡,行動十分緩慢,視力接近於零,一點鯊魚的樣子都沒有。但就是這種「懶慢」使它的新陳代謝更慢,從而延長了壽命,400-500多歲屬於正常現象。

同樣「懶慢」的樹懶,面對捕食者完全沒有抵抗能力,然而它們卻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亞馬遜雨林,而且並沒有被吃絕,因為懶與慢,加上毛髮上的微生物可以形成保護色,使它們難以被捕食者察覺,同樣緩慢的新城代謝使它們只需要獲取少量的能量,因此一棵樹苟一生。

形似龍的洞螈能活100年以上,然而它們卻沒有眼睛,因為生活在陰暗的洞穴中,沒有光線,眼睛的存在,純屬浪費能量,無眼更適存。

如果更笨,更慢,更小,甚至失去掉原本有的一部分,有利於生存,那麼有的時候這種變異出現,物種就會朝著這個自然選擇的方向演變。

現在是利,或許成弊

在生物的進化中不存在絕對的好與壞,凡事都有利弊,人類更大的腦容量佔據了體重的2%,消耗卻是達到了總能量的20%,因此更大的腦容量預示著需要更多的能量支撐,需要承擔更多的風險。

哺乳動物是恆溫動物,因此可以生活在地球大多數地方,因為可以通過體溫調節來保證自己不會被熱死或者凍死,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適應技能。

然而,資源稀缺時,我們獲取不到足夠的能量來抵消大腦的消耗,或者調節體溫的巨能損耗,因此生存的風險極大。同樣是哺乳動物的樹懶刪掉了自身的調溫「技能」,因為緩慢的新陳代謝並不需要太高的溫度控制,而亞馬遜雨林的溫度更適合它更生存,最重要的是可以節約大多數能量。

越大的恐龍,去得越快

6500萬年前,隕石降落,塵埃遮天蔽日,植物沐浴不到陽光紛紛枯萎滅絕,能量稀缺。恐龍巨無霸的體型意味著需要獲取巨大的能量,在這樣的環境中,體型大反而成了生存的「累贅」,而且行動也會受限,因為承載著越大體型進行移動消耗的能量更大,通俗來說胖子走路消耗的能量更多。通常來說大規模滅絕事件中,往往體型最大的物種最先滅絕。

弱者優勢造就鳥類

末日到來,小型恐龍更容易生存,會飛的恐龍更容易尋找到食物。翼龍翅膀太大,不適合在密林與灌木叢中尋找僅剩的食物,巨大翅膀也預示著更高的能量消耗,這或許會遠遠超過它能合理找到的能量。

在這個比省勁,比小的年代,鳥類恐龍勝出了,羽毛的進化使它們可以飛行又兼具更小、更輕的翅膀,而本身體型也小,叢林中機動性較高,總之適者生存。

為何鳥類長不到原來恐龍那麼大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環境復甦了鳥兒卻沒有長大,植物充足為什麼飛行技能還在?事實上,恐龍時代,體型龐大的恐龍也未必比會飛的恐龍更適合生存,飛行技能在當下環境中利大於弊,讓所有鳥類回到地面上可能需要出現極端的、不利於飛行的環境,不過也有部分恐龍「放飛了自我」,下地、變大,比如下面這些。

圖:在非洲、南美和澳大利亞也有不會飛的大型鳥類,人類早期也消滅了一些巨型鳥類,例如恐鳥

孰強孰弱?

現今最大的動物是哺乳動物(鯨),但是現存的恐龍種類比哺乳動物種類還要多。你無法評判是獸族更成功,還是龍族更沒落,因為你不能用大小或者數量來衡量好與壞,一切都有利弊,只是時候未到。

相關焦點

  •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人類的進化和繁衍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重點,在人類的近親中,科學家發現,它們的身體裡面有人體中不存在的一塊骨頭,那就是「丁丁骨」,哺乳動物的身體內同樣也沒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人類的身體中本來就沒有,還是在進化的過程中消失了呢?
  • 現在人類還在進化嗎?在快速退化!抱歉讓你失望了
    人到底是進化還是退化?海雲青飛:生命默認只有在環境的壓迫下才會進化,這是被動進化,生物學家還沒有發現生命主動進化自己的例子人類的祖先在環境的壓迫下直立行走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被動地進化成了人類,現在沒有了新的環境壓迫人類繼續進化,那麼人類就只能退化了
  • 人類一直在進化嗎?人類在快速退化!抱歉讓你失望了
    海雲青飛:生命默認只有在環境的壓迫下才會進化,這是被動進化,生物學家還沒有發現生命主動進化自己的例子 人類的祖先在環境的壓迫下直立行走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被動地進化成了人類,現在沒有了新的環境壓迫人類繼續進化,那麼人類就只能退化了
  • 曾經被人體淘汰的器官,為什麼會再次出現?難道我們在「退化」?
    人類在&39;退化&39;?人體內早已經淘汰的器官,為何會再次出現?用進廢退是所有的生物體在自然界進化過程當中,都要遵循的一點,身體當中一些沒有用的器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退化掉,但是經常使用的器官會變得越來越強大,這也是應了達爾文的法則優勝劣汰,這適用於自然界當中所有的生物。
  • 100萬年後的人類,究竟會進化還是退化?模擬圖太真實!
    從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說起,恐龍在眾人眼中是一種龐然大物,擁有兇猛的面相和靈敏的四肢,可誰都沒有想到一直以來,人類都在猜測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最具信服的說法就是小行星的撞擊,當然也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至於具體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100萬年後的人類,究竟會進化還是退化?模擬圖太真實!
  • 蛇的祖先是有四肢的,為何後來退化掉了?
    化石顯示,四肢退化的蛇最早出現在距今9千萬年前,此時是白堊紀時期,恐龍還是地球上的霸主;根據自然選擇論的觀點,蛇主動退化掉四肢,肯定存在有利於蛇適應環境的因素。其實關於蛇退化四肢的原因,目前還是一個謎團,不過也有一些看起來比較合理的解釋:解釋一:為了適應海洋生活退化掉四肢蛇類祖先是遠古的爬行類動物,當它們再次打算返回海洋時,四肢會增大水中遊動時的阻力,從而變得多餘,於是蛇的四肢開始退化。
  • 人類行進在「進化」還是「退化」的路上?
    這是個問題」,當前人類似乎也陷入了同樣的困惑:是在進化還是退化,這也是個問題。比如在一個古人面前,一個現代的小孩都可能成為科學的導師,但我們卻未必知道我們現在是在「進化」還是「退化」,我們甚至對未來越來越迷茫。科學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邏輯的階梯,但順著這個階梯,我們未必能看到美好的未來。
  • 人類先祖能夠圍捕猛獸,為何如今不行,人類是進化還是退化了?
    和地球上曾經的霸主恐龍比起來差了太多,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1.6億年之久。當然儘管存在的時間不算久,但是人類先祖最開始在非洲大陸上生活得非常困難,畢竟大家都知道非洲大草原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猛獸,其中還有很多現在已經見不到的動物,那麼為什麼人類先祖能夠在非洲大草原上生存下來呢
  • 男人要退化,女人要進化
    但這些問題,女人一句話就懟回去了,大部分女人會說,關我P事?你是男人啊。性別優勢馬上就出來了。如果上面例子裡,男人說一句,關我什麼事,你是女人啊,估計女人當場有可能抓狂。為什麼?不為什麼,因為男人是進化派,女人是退化派。前段時間在一個群裡,看到一個女人說了一句話,她說,女人的高學歷,是為男人服務的。
  • 科學家發現男性Y染色體正退化,男性會消失嗎?
    如今人類成為了地球上當之無愧的高級文明,在數萬年的演變中,我們的祖先在殘酷的競爭中,戰勝了優勝劣汰,倖存了下來,我們也進化成了如今的姿態。目前人類所接受的說法是古猿進化,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古猿,在人類演變的過程中,基因發生了改變,誕生了男女和不同膚色的種群。
  • 從動物進化到人,再從人退化成直立行走的動物:對愛情是一種褻瀆
    作者:胡楊映月如果說曾經的我們從動物到今天的人是人類的一種漫長的自然的歷史生理進化,那麼現在的從一個「人」回歸到「能夠直立行走,長著很少的毛」的動物則是一種快速的返璞歸真,回到了自己祖先最初的樣子。不過,僅僅是一種生理需求的「回歸」,而不是本性淳樸善良的追溯。
  • 達爾文進化論出現悖論!進化還是退化,適者生存
    原標題:達爾文進化論出現悖論!進化還是退化,適者生存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著自己的規律,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生物的進化也必定有著自己所遵循的自然法則。
  • 人類沒有進化,反倒退化了?曾經消失的器官再次出現
    小的時候,就像是十萬個為什麼一般,總有許許多多的問題,就像人真的是泥捏的麼?究竟人是怎麼來的,隨著學習,慢慢長大,知道了原來人的祖先是猿呢,學習了達爾文進化論,更是知道所有的生命都是經歷了數億年的進化成了如今的模樣,人類也是一直在進化才成為現在這樣。
  • 進化到極致的生物,為了生存,身體早已退化,洞螈在它面前都弱爆
    在人類未誕生之前,地球上還有許多很厲害的生物,例如,海洋中的巨齒鯊、滄龍,陸地上的恐龍、恐鱷,天空上的翼手龍等等,但這些生物最終都走向滅絕,即使是和人類同屬於靈長類動物的黑猩猩、猴類動物都沒有進化成像人類這樣的高智慧生物。
  • 未來我們的小拇指、小腳趾會退化掉嗎?
    狗的每個後爪其實也有5個趾,但平時著地的是4個,另外那個退化的叫做「狼趾」。  貓的前爪實際上也有一個很小的「狼趾」,但是阿貓的每個後腿就只有4個趾,另外那個被進化吃掉了。    有人肯定不同意5趾的說法,並且會反駁,為什麼鳥只有2條腿,而且腳趾的數量一般只有2到4個,而不是5個呢?  其實鳥類的翅膀也是前腿變的,而且在某個胚胎階段小鳥們都曾有5個趾。
  • 生命的追問 | 人類到底是進化而來,還是退化而來?
    退化論認為,我們的生命本來是處於純淨的天性之中的,之所以我們現在時常處於顛倒、迷狂、偏失、愚昧、混亂之中,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墮落了、退化了;進化論認為,人類是整個地球和宇宙進化的產物。基於這兩種觀點而展開的辯論已持續了數個世紀,可謂「針鋒相對」「勢同水火」。那麼,「生命退化論」和「生物進化論」這兩種觀點只能「二存其一」嗎?
  • 選擇食用野生動物,是人類百萬年進化過程中的「退化」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在不斷的進化,為了適應自然環境,身體會先我們一步做出選擇,有些時候,生物的進化可能並不正確,無法很好地去適應自然環境,甚至是做出一些錯誤的進化,導致這種生物在歷史的長河中小時,正確進化,並且可以遺傳下來的例子少之又少。那麼,人類身上是否有一些不好的例子呢?
  • 人類進化過程中丟失了「丁丁骨」,是退化還是新的繁殖策略?
    這是人類進化中的秘密,很多生物學家都追尋探討過這個問題,但都沒有得出令所有人信服的結論,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何會丟失了「丁丁骨」?那麼為什麼人類必須要擁有這根骨頭哪?難道就不能是遠古時期就不存在?其實還真的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把它給弄丟了,當然也不僅僅是人類,在靈長類大家庭中和我們同病相憐的還有蜘蛛猴,在生物學分類上是靈長目-蜘蛛猴科-蜘蛛猴屬下的成員,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共有7種蜘蛛猴,它們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
  • 人類進化時淘汰掉的器官,如今失而復得,究竟是退化還是進化?
    人類進化時淘汰掉的器官,如今失而復得,究竟是退化還是進化?人類的進化路程遲緩又漫長,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人類形成屬於自己的文明。它們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只會給人類帶來更多的痛苦。人類身體的每個器官都有各自的作用人身上的每一個器官都有作用,大腦控制人的意識,人的行為都是通過大腦的指令作出的,心臟是最核心的一大器官,人的心臟一旦停止跳動,意味著生命的終結。
  • 科學家發現人類的「Y染色體」在不斷退化,未來男性會消失嗎?
    有趣的是,並不是所有生物的進化方向都是正確的,同時生物的進化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旦面對環境變化,就會導致族群的滅絕,如今地球現存的物種總數和地球曾經生活過的全部生物對比,或許連1%都沒有,更多的物種都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中,在未來也會有更多的生物滅絕。那麼在遙遠的未來,人類是否也會進化成為和現在完全不同的樣子呢?科技的發展在快速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