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哈姆雷特那句話:「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當前人類似乎也陷入了同樣的困惑:是在進化還是退化,這也是個問題。
也許您還未曾感知到,日漸趨同的生活環境帶給人類的恐怖,現代人的生活軌跡和思維方式已經脫離了進化的軌跡,變得來越來越不可預知;古代人對未來不可知,是因為視線沒有穿透過天空,所以颳風下雨難以預測,但古人卻擁有一個想像的世界: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媧補天,以及想像世界帶來的意境,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優美的詞句很多都來自於美好的想像;
而當現在一切都能確定,能預知明天颳風下雨,能說清事物變化的規律。比如在一個古人面前,一個現代的小孩都可能成為科學的導師,但我們卻未必知道我們現在是在「進化」還是「退化」,我們甚至對未來越來越迷茫。科學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邏輯的階梯,但順著這個階梯,我們未必能看到美好的未來。
比如最能影響我們生活的衣食住行——
缺衣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代就是最冷最熱的時候,也可以有衣禦寒或者有空調調節溫度。
少食的時代如今也只能看到背影。因為「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便捷、越來越讓人產生依賴感,從超市到生鮮店,都是如此光怪陸離,但這些東西也許都來自大棚、溫室,來自單一的品類(美國玉米的品種已由四千多個減少到十來個),來自工業製造(人造肉、人造蛋),在未來,我們的"食"可能會像漢堡一樣簡單。
我們的「居」已經超越了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意像,卻永遠寫不出杜甫那樣美妙絕倫的詩篇,這麼多年甚至沒有一首詩歌超越杜甫李白。因為「憤怒出詩人」,我們進化得連「憤怒」都已經過去。有朝一日,我們甚至寫不出詩歌,因為住在差不多一樣的水泥房、生活在差不多一樣的城市、呼吸差不多一樣的空氣或者汽車尾氣、接納差不多的化學用品汙染,沒有了顛沛流離,窩在差不多同樣溫暖的屋子裡睡懶覺看手機點外賣,我們何以可能擁有或者造就偉大的藝術?
我們的出行乘坐差不多的空調汽車或者高鐵,在景點裡也用不著舟車勞頓,不用因為迷失而尋找北鬥七星,因為導航和人流就是方向,我們的遊記記載的也可能是差不多的場景。
如此趨同的生活甚至讓我們得差不多的病,沒有陰陽寒熱虛實的差異,有朝一日可能用不著望聞問切,只需要吃同樣的藥,每個人都是差不多的身體、差不多的壽命,我們步調一致對付各種疫情,但我們同時也步調一致地退化抵抗力和免疫力。
因為沒有豐富多彩的生活,好萊塢在用盡了所有題材之後,將日漸衰落,因為就是再刺激的大片也無法打動我們,因為我們沒有真切的體驗沒法感同身受也沒法張開想像的翅膀,影視文藝有一天會只剩下愛情,如果情愛機器人成為您百依百順的伴侶,您甚至連愛情也會失去,因為情愛也會退化成千篇一律、單調無趣。我們會沉迷於遊戲,在網絡世界裡指揮千軍萬馬,徵服世界徵服宇宙,但可能出門時對一次簡單的糾紛也沒有能力解決。
不僅僅是愛情,我們甚至對生育也會失去熱情,當不孕不育成為常態、當試管嬰兒成為一種常態,當有一天試管嬰兒是誰誰誰的,也變成無所謂,我們將失去羨慕嫉妒恨,失去恩怨情仇失去友情親情,失去了家族之爭、種族之爭、國家民族之爭,這世界將會成為一種什麼世界?
到了某一天,生死情愛七情六慾都不能打動我們,人工智慧可以為我們解決一切問題,沒有困難我們就沒有鬥志,我們會無所事事,當日益逼真的三D眼鏡、虛擬實境成為我們生活的日常,是不是再豐富、再個性化的旅行都不能打動日益懶惰的我們,我們是否會失去了旅行的動力,失去對體育對勞動的熱情?
當地球因為我們的「能力」而越縮越小,縮小為一個村,村裡差不多都是認識的人,我們是不是會淪為一個簡單的機器。但我們會死,因為體內的細胞仍在新陳代謝。直到某一天,我們在機器人面前也自慚形穢,因為我們擁有的一切未必來自於我們的勞作我們的創造。我們是否會失去真正的生活?我們活得是不是會不如機器?
縱然幻想會把我們的心思帶到宇宙,但茫茫宇宙是不是會找到我們前行的階梯;縱然幻想會把我們的心思帶到微觀世界,但除了病毒,微觀世界是不是會讓我們的感知能夠觸及?也許豐富多彩的多維世界量子世界,只是劉慈欣們的念頭而已。
順著邏輯走向的世界,是不是一個可怕的世界,就是現在,我們已經不知道我們在進化還是退化,告訴我,我們進化的動力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