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行進在「進化」還是「退化」的路上?

2020-10-09 阿銳有機生活

想起哈姆雷特那句話:「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當前人類似乎也陷入了同樣的困惑:是在進化還是退化,這也是個問題。


也許您還未曾感知到,日漸趨同的生活環境帶給人類的恐怖,現代人的生活軌跡和思維方式已經脫離了進化的軌跡,變得來越來越不可預知;古代人對未來不可知,是因為視線沒有穿透過天空,所以颳風下雨難以預測,但古人卻擁有一個想像的世界: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媧補天,以及想像世界帶來的意境,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優美的詞句很多都來自於美好的想像;


而當現在一切都能確定,能預知明天颳風下雨,能說清事物變化的規律。比如在一個古人面前,一個現代的小孩都可能成為科學的導師,但我們卻未必知道我們現在是在「進化」還是「退化」,我們甚至對未來越來越迷茫。科學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邏輯的階梯,但順著這個階梯,我們未必能看到美好的未來。

比如最能影響我們生活的衣食住行——

缺衣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代就是最冷最熱的時候,也可以有衣禦寒或者有空調調節溫度。

少食的時代如今也只能看到背影。因為「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便捷、越來越讓人產生依賴感,從超市到生鮮店,都是如此光怪陸離,但這些東西也許都來自大棚、溫室,來自單一的品類(美國玉米的品種已由四千多個減少到十來個),來自工業製造(人造肉、人造蛋),在未來,我們的"食"可能會像漢堡一樣簡單。

我們的「居」已經超越了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意像,卻永遠寫不出杜甫那樣美妙絕倫的詩篇,這麼多年甚至沒有一首詩歌超越杜甫李白。因為「憤怒出詩人」,我們進化得連「憤怒」都已經過去。有朝一日,我們甚至寫不出詩歌,因為住在差不多一樣的水泥房、生活在差不多一樣的城市、呼吸差不多一樣的空氣或者汽車尾氣、接納差不多的化學用品汙染,沒有了顛沛流離,窩在差不多同樣溫暖的屋子裡睡懶覺看手機點外賣,我們何以可能擁有或者造就偉大的藝術?

我們的出行乘坐差不多的空調汽車或者高鐵,在景點裡也用不著舟車勞頓,不用因為迷失而尋找北鬥七星,因為導航和人流就是方向,我們的遊記記載的也可能是差不多的場景。


如此趨同的生活甚至讓我們得差不多的病,沒有陰陽寒熱虛實的差異,有朝一日可能用不著望聞問切,只需要吃同樣的藥,每個人都是差不多的身體、差不多的壽命,我們步調一致對付各種疫情,但我們同時也步調一致地退化抵抗力和免疫力。


因為沒有豐富多彩的生活,好萊塢在用盡了所有題材之後,將日漸衰落,因為就是再刺激的大片也無法打動我們,因為我們沒有真切的體驗沒法感同身受也沒法張開想像的翅膀,影視文藝有一天會只剩下愛情,如果情愛機器人成為您百依百順的伴侶,您甚至連愛情也會失去,因為情愛也會退化成千篇一律、單調無趣。我們會沉迷於遊戲,在網絡世界裡指揮千軍萬馬,徵服世界徵服宇宙,但可能出門時對一次簡單的糾紛也沒有能力解決。

不僅僅是愛情,我們甚至對生育也會失去熱情,當不孕不育成為常態、當試管嬰兒成為一種常態,當有一天試管嬰兒是誰誰誰的,也變成無所謂,我們將失去羨慕嫉妒恨,失去恩怨情仇失去友情親情,失去了家族之爭、種族之爭、國家民族之爭,這世界將會成為一種什麼世界?


到了某一天,生死情愛七情六慾都不能打動我們,人工智慧可以為我們解決一切問題,沒有困難我們就沒有鬥志,我們會無所事事,當日益逼真的三D眼鏡、虛擬實境成為我們生活的日常,是不是再豐富、再個性化的旅行都不能打動日益懶惰的我們,我們是否會失去了旅行的動力,失去對體育對勞動的熱情?


當地球因為我們的「能力」而越縮越小,縮小為一個村,村裡差不多都是認識的人,我們是不是會淪為一個簡單的機器。但我們會死,因為體內的細胞仍在新陳代謝。直到某一天,我們在機器人面前也自慚形穢,因為我們擁有的一切未必來自於我們的勞作我們的創造。我們是否會失去真正的生活?我們活得是不是會不如機器?


縱然幻想會把我們的心思帶到宇宙,但茫茫宇宙是不是會找到我們前行的階梯;縱然幻想會把我們的心思帶到微觀世界,但除了病毒,微觀世界是不是會讓我們的感知能夠觸及?也許豐富多彩的多維世界量子世界,只是劉慈欣們的念頭而已。

順著邏輯走向的世界,是不是一個可怕的世界,就是現在,我們已經不知道我們在進化還是退化,告訴我,我們進化的動力在哪裡?

相關焦點

  • 生命的追問 | 人類到底是進化而來,還是退化而來?
    退化論認為,我們的生命本來是處於純淨的天性之中的,之所以我們現在時常處於顛倒、迷狂、偏失、愚昧、混亂之中,是因為我們的生命墮落了、退化了;進化論認為,人類是整個地球和宇宙進化的產物。基於這兩種觀點而展開的辯論已持續了數個世紀,可謂「針鋒相對」「勢同水火」。那麼,「生命退化論」和「生物進化論」這兩種觀點只能「二存其一」嗎?
  • 人類進化時淘汰掉的器官,如今失而復得,究竟是退化還是進化?
    人類進化時淘汰掉的器官,如今失而復得,究竟是退化還是進化?人類的進化路程遲緩又漫長,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人類形成屬於自己的文明。人類進化時淘汰掉的器官,如今失而復得,究竟是退化還是進化?近幾年科學家發現一種不好的徵兆,消失多年的器官再次長出來了,它的出現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到底是進化還是退化呢?它就是人類膝蓋處的法貝骨,它屬於膝蓋的一部分,當初它消失後,很少有人記起了。主要作用是為肌腱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它存在的大部分時間都沒有發揮作用,導致最後廢掉,直接消失。
  • 人類先祖能夠圍捕猛獸,為何如今不行,人類是進化還是退化了?
    ,在非洲大草原上防禦大多數猛獸的攻擊,甚至慢慢的已經能夠反過來去圍捕猛獸了,這一點放在現在來看是非常難以想像的,那麼人類先祖能夠圍捕猛獸,為何如今不行,人類是進化還是退化了?其實從身體條件上來看,人類無疑是退化了
  • 人類一直在進化嗎?人類在快速退化!抱歉讓你失望了
    人類其實一直在退化,腦容量下降是鐵證 人到底是進化還是退化? 海雲青飛:生命默認只有在環境的壓迫下才會進化,這是被動進化,生物學家還沒有發現生命主動進化自己的例子 人類的祖先在環境的壓迫下直立行走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被動地進化成了人類,現在沒有了新的環境壓迫人類繼續進化,那麼人類就只能退化了
  • 達爾文進化論出現悖論!進化還是退化,適者生存
    原標題:達爾文進化論出現悖論!進化還是退化,適者生存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著自己的規律,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生物的進化也必定有著自己所遵循的自然法則。
  • 人類的進化還是退化:上世紀80年代農村地區的人為什麼不能扛4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人認為我們是在不斷進化,但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在我國早期的農村人,可以攜帶幾百斤的物品,而現在卻很少有人能做到,那麼人類是進化還是退化?我們應該知道,即使是現在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也不多,特別是對一些在工地上的工作的人來說,他們的付出不比以前的農民少,但要搬幾百公斤重的東西也不容易,主要原因是許多人在機械設備普及之後的物理消耗不是很大即使他們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他們也很少一次承受過多的重量,自然,他們長期扛不動幾百斤的貨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類是退化的,因為隨著現代教育
  • 人類進化過程中丟失了「丁丁骨」,是退化還是新的繁殖策略?
    這是人類進化中的秘密,很多生物學家都追尋探討過這個問題,但都沒有得出令所有人信服的結論,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何會丟失了「丁丁骨」?那麼為什麼人類必須要擁有這根骨頭哪?難道就不能是遠古時期就不存在?其實還真的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把它給弄丟了,當然也不僅僅是人類,在靈長類大家庭中和我們同病相憐的還有蜘蛛猴,在生物學分類上是靈長目-蜘蛛猴科-蜘蛛猴屬下的成員,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共有7種蜘蛛猴,它們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
  • 現在人類還在進化嗎?在快速退化!抱歉讓你失望了
    人到底是進化還是退化?海雲青飛:生命默認只有在環境的壓迫下才會進化,這是被動進化,生物學家還沒有發現生命主動進化自己的例子人類的祖先在環境的壓迫下直立行走了數百萬年的時間才被動地進化成了人類,現在沒有了新的環境壓迫人類繼續進化,那麼人類就只能退化了
  • 科技節 | 人工智慧使人類進化還是退化?——高二年級舉行辯論賽
    我校於3月25日在報告廳舉行高二年級辯論會,雙方辯手就人工智慧使人類進化還是退化展開了激烈討論。正方代表隊反方代表隊比賽總共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雙方一辯進行條理清晰的立論陳詞。第二階段攻辯環節,雙方的論述體系逐漸清晰,現場唇槍舌戰,看點十足。
  • 人類沒有進化,反倒退化了?曾經消失的器官再次出現
    究竟人是怎麼來的,隨著學習,慢慢長大,知道了原來人的祖先是猿呢,學習了達爾文進化論,更是知道所有的生命都是經歷了數億年的進化成了如今的模樣,人類也是一直在進化才成為現在這樣。就像口腔中的智齒,於人類是可有可無的存在,而且長智齒的時候,人類將會面對非常大的疼痛,無用又疼痛的存在,如今也已經不再成為人類生長中的必須,於是就有了進化,許多人已經不長智齒了。不過,科學家們卻發現,不知何時開始,人類的膝蓋上居然出現了法貝骨。法貝骨不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在動物身上都消失不見麼?人類退化了?以後或許會進化得重新爬行?似乎這樣的猜測也不是空穴來風。
  • 人類毛髮退化的終極原因,是散熱?疾病?還是審美?
    我們人類似乎越來越喜歡光溜溜皮膚,它在進化上來說幾乎是沒有任何作用,僅僅是出於審美的原因。但在史前,人類和其他動物都是一樣,披著一重毛外衣,然而到今天它變成一層絨毛,我們還是不滿意它的美觀。像斑馬、野牛、鹿等動物多是如此,可能它們毛髮比較稀疏,可依然還是沒有發現有退化的跡象。並且根據考古的證據,史前人類多是以採集為主,狩獵為輔的生活方式,即便是狩獵,也是以小型動物為主,直到近幾萬年,史前人類才越來越多的狩獵大型動物。所以散熱可能不是最合適的解釋人類褪下毛外衣的原因。
  • 100萬年後的人類,究竟會進化還是退化?模擬圖太真實!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猜測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最具信服的說法就是小行星的撞擊,當然也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至於具體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100萬年後的人類,究竟會進化還是退化?模擬圖太真實! 除了恐龍滅絕之外,之後還經歷多次物種大滅絕,值得慶幸的是,人類最終成為地球上的主人,也是進化最成功的生物
  • 唯一不會飛的鸚鵡,放棄飛翔,選擇爬樹,鴞鸚鵡是進化還是退化?
    在進化論中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法則,萬物只有能夠跟隨環境的改變而去適應環境的物種才能夠生存下來,不能夠適應的物種將會被大自然淘汰而滅絕。而在人們對鳥的認識中,鳥會飛是它本能,若因體重過大,像鴕鳥的翅膀已退化,善於奔跑也是適應法則,但在紐西蘭中,有著唯一一種不會飛行的鸚鵡,鴞鸚鵡是進化還是退化?鴞鸚鵡,在人類看來,完全是一種要被「淘汰」的鳥類,體重過於龐大,體重950-4000克,是最重的鸚鵡,也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
  •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毛髮為何會退化?一些部位的毛髮為何能留下呢?
    500萬年以前,我們人類的祖先,為了擴大生存領地範圍,以獲取更多的充沛食物,逐漸從森林走出來,與此同時也開啟了直立行走的進化。關於人體祖先體毛退化的原因,科學界有幾種不同的解釋,其中以散熱說、擺脫寄生蟲說、性選擇說最有代表性。但是,擺脫寄生蟲說,不能完美地解釋為何人體大部分的體毛退化後,頭部、腋部和隱私部分還保留有毛髮;而性選擇說,不能完美解釋雌雄個體體毛退化的一致性。所以,擺脫寄生蟲說和性選擇說都帶有一定的局限性,散熱說也就成為了科學界最主流的觀點。
  • 為何只有人類進化過程中退化了體毛,其它靈長類卻保留了?
    因此大多數人類都是群居生活,吃肉食也都是動物撕扯它們獵物剩下的肉,更不要說我們人類會有各種各樣遮擋身體的衣服了,而這個時候,體毛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為我們人類遮擋身體還起到保暖的作用。既然當時的體毛有那麼多的作用,為什麼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還會退化了體毛?
  •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人類的進化和繁衍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重點,在人類的近親中,科學家發現,它們的身體裡面有人體中不存在的一塊骨頭,那就是「丁丁骨」,哺乳動物的身體內同樣也沒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人類的身體中本來就沒有,還是在進化的過程中消失了呢?
  • 人體早被淘汰掉的器官,如今開始重新出現,是進化還是退化?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作為整體存在的人類,也適用於人類身上的某些器官。用進廢退,人類的大腦在不斷的與大自然的抗爭之中飛速的進化著,而與之相對的,人類身上那些日常中用不到的器官,漸漸的退化,甚至是從人類的身上消失。這並非是魔術,而是在大自然中生存必須銘記的自然法則:優勝劣汰。
  • 人類1000年後進入進化黃金時代 萬年後退化(圖)
    人類學專家稱,人類的進化將在未來發生戲劇性變化:到3000年,人類進化達到生理結構的最頂峰,那時人類身高為6-7英尺,年齡可達到120歲。但是10000年之後,人類進化將走向退化,身材像兒童一樣矮小。
  • 選擇食用野生動物,是人類百萬年進化過程中的「退化」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在不斷的進化,為了適應自然環境,身體會先我們一步做出選擇,有些時候,生物的進化可能並不正確,無法很好地去適應自然環境,甚至是做出一些錯誤的進化,導致這種生物在歷史的長河中小時,正確進化,並且可以遺傳下來的例子少之又少。那麼,人類身上是否有一些不好的例子呢?
  • 研究表明,人類正加速進化,文明或是推動人類進化的巨大動力
    ,人類在數千年的演化過程中的確沒有特別明顯的進化特徵。比如,人類的足弓越來越扁平,出現智齒的概率越來越低等等。當然,這和人類的生活方式和食用精細加工的熟食有關,與其說是進化,不如說是退化更貼切。當然,這條動脈此前會在人出生後8周左右消失,很有可能這條動脈曾經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存在過,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退化了。就好比人類在母體中還是胎兒的時候會將人類的進化史上演一遍一樣,這條動脈不過是在人類出生後逐步完成演化過程的再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