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和猿人一樣的靈長類動物。
在原始時期人類的生活習性和自然和動物們是差不多的,而且由於我們人類沒有和動物一樣有鋒利的爪牙以及飛快的奔跑速度。
因此大多數人類都是群居生活,吃肉食也都是動物撕扯它們獵物剩下的肉,更不要說我們人類會有各種各樣遮擋身體的衣服了,而這個時候,體毛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為我們人類遮擋身體還起到保暖的作用。
既然當時的體毛有那麼多的作用,為什麼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還會退化了體毛?
相對於兇猛的動物來說,那時的人類身體比較渺小,不過人類卻不斷利用自己頭腦中的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甚至開創了新的文明。
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只保留了一小部分的毛髮,比如汗毛能夠維持人類身體的生態平衡,頭髮可以防曬,腋窩和髂窩的毛髮則利於排汗和防止細菌、昆蟲寄生,這些都有利於人類身體的健康。
關於體毛退化,曾經就有科學家們提出兩種學說。
「散熱說」和「水猿說」的假說,「散熱說」指的就是我們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和環境相適應,選擇將身上多餘的毛髮褪掉來達到散熱的作用。
「水猿說」則指的是原始時期的人類並不全是一直在陸地上生活的,他們過著水生、陸生的生活,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他們褪掉身上多餘的毛髮來達到更容易行動的目的。
還有原始時期生存條件惡劣,猿人避免不了長期暴曬,有著厚重體毛的遮擋可以很大情況下避免太陽的傷害,所以那個時候毛髮算得上是一道屏障,反觀現在,避免太陽暴曬已經不需要毛髮了,衣服已經替代了毛髮,衣服的出現可以在夏天時候遮陽,冬天時候禦寒,所以毛髮自然在長期不使用的過程中退化了。
其實人類為什麼褪去大部分的體毛,並沒有十分確切的答案,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慢慢發掘。
為什麼靈長類的動物卻保留了體毛呢呢?
地球並不到處都是四季如春的,有的地方常年寒冷,這時候動物的皮毛則是他們的保暖的「利器」。在溫度較高的時候,它們也會褪毛來達到散熱的目的,這些都是在大家在進化過程中由於自然選擇所被保留下來的。
為什麼會有進化呢?
達爾文認為,環境的某種改變極有可能會引起動物某種習性的改變,而習性的改變又會使某些器官經常使用而得到某種發展,反之,另一些其他的器官使用的不頻繁就極有可能會發生退化,並且在環境影響下還會可能發生定向變異。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後天獲得的性狀,能夠代代遺傳。總的來說,如果環境朝著一定的方向發生改變,還有某些器官的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這些微小的變異會逐漸積累,從而使得生物會發生某些變化,而我們人類從古猿到猿人再到現在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總之,進化的方向是不定向的,進化根據發展來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