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人科動物,你會想到什麼?在地球上,人科動物只有現代人這一種,分布於世界各大洲,經過漫長的進化後,最終成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人科動物可是曾經有17種的,他們都去哪了呢?
已經滅絕的16種人科動物
最早的人類是何時出現的呢?看到這裡,可能大家都會想到是200萬年前的能人,不過伴隨著考古發掘,有觀點認為,大約280萬年前,最早的人類就已經出現了。
在衣索比亞,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人科動物的化石,它不僅具有南方古猿的特徵,同時,也具有現代直立人的特徵。
研究者將這種人科動物稱作LD350-1,認為他屬於人類,雖然他具有太多的原始特徵,但是科學家們仍然普遍認為,LD350-1就是地球上最早的人類。這個發現也讓人類出現的時間,一下子提前了80萬年。
除了LD350-1之外,按照出現時間來排列,其餘15種人科動物分別是:能人、魯道夫人、喬治亞人、匠人、樹居人、直立人、先驅人、西布蘭諾人、羅德西亞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佛羅勒斯人、澎湖原人、丹尼索瓦人、馬鹿洞人。
在人類演化的不同階段,他們出現後又消失,最終,只有出現於25萬年前的智人,成功進化成為了現代人類,那麼,智人成功的因素是什麼呢?
為何只有智人進化成人類?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類學家重點研究的課題,在過去的20年時間裡,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人類學家理察·蘭厄姆,與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的心理學家麥可·託馬塞洛,一直在進行相關領域的研究,最終發現,智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懂得「自我馴化」。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智人會創造自己的文化,而且每個人都會受到周圍文化的影響,並且出現類似的身體特徵。
比方說,生活在同一個大陸上的古人類,雖然他們距離很遠,但是他們的體毛長短、身體各部位比例、皮膚的顏色等,基本上都是一樣的。
舉個例子來說,提到歐美,大家就會想到白種人,提到亞洲,就是黃種人,而非洲則是黑種人,這就是人類的「自我馴化」。
智人為何要「自我馴化」呢?這是因為智人演化的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和智人同期的人科動物有很多,其中最強大的對手,就是曾經統治歐洲的尼安德特人,為了生存下去,智人就需要和其他人科動物做鬥爭,說白了就是搶資源、搶地盤。
種種研究顯示,智人雖然不是最強大的,但是智人卻是最團結的,而且智人懂得社會交往,並且在「自我馴化」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己,最終成為了唯一的人科物種,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