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是這個世界上與人類關係最親近的動物,黑猩猩與人類大概在600萬年前才分道揚鑣,可是如果一個人和一隻黑猩猩並排站在一起區別就會非常明顯了,且不說身高和體重上的明顯差異,還有一個非常顯眼的不同,那就是體毛。黑猩猩渾身上下布滿了體毛只有局部地區無毛,而人類完全相反,只有局部地區有毛,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我們的祖先和現在的黑猩猩一樣幾乎全身都長滿了體毛,後來因為某種原因大部分的體毛被退去了,只留下了汗毛,鬍子,頭髮,眉毛,腋毛,陰毛,腿毛,胸毛等,這期文章來聊聊——人類為何會失去大部分體毛。
為什麼呢?
因為體毛的作用真的是太多了,在老祖先生活的非洲大部分地區太陽是如此的炙熱,一身濃厚的體毛能夠幫助我們阻擋熱烈的陽光直曬皮膚,保護柔嫩的皮膚不被曬傷,也不會產生皮膚癌,更不會被曬黑,在叢林密布的區域穿行之時,難免會被荊棘劃得傷痕累累、鮮血直流,這個時候毛髮就能夠像手機殼和屏幕貼膜保護機身一樣保護我們柔嫩的身體。
毛髮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保暖,人類在冰天雪地裡如果不穿衣服是完全無法生活的,即便身體能夠經受得住,恐怕男人兩腿中間的那個小傢伙也會被凍成冰錐,一碰就掉到地上摔成兩半了。不僅如此,毛髮還有偽裝的功能,比如說老虎的斑紋與叢林中陽光灑下的光影非常的相近,這樣能夠幫助它們更好的隱藏自己進而偷襲得手,如果一隻老虎失去了毛髮,恐怕伏擊的時候就非常容易被拆穿了。
毛髮還能夠表達情感,以我們家裡養的貓為例,它們在鏟屎官中乖巧可愛之時,毛髮也會相當的乖巧摸起來又柔又順,可一旦生了氣,可愛的小貓也會豎起體毛表示反抗,狗也是這樣,準備幹仗的兩隻狗就會它們脖子上的毛髮會突然立起來,給人以盛氣凌人不可冒犯之勢,這能夠幫助它們嚇跑對手,不戰而屈人之兵,事實上大多數動物遇到強大的敵人時,都會把體毛豎起來,從讓自己看起來體型更大,嚇跑對手。人類也會有類似的反應,比如當我們突然遇到可怕的事情或者極度的憤怒時,毛髮就會不自覺地豎起來,只不過是汗毛太過於細小了外界很難察覺,只有自己知道罷了。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體毛的作用是如此之大,90%以上的哺乳動物都有毛髮,只有不到10%的動物像人類這樣裸露著皮膚,成為少數派,既然都是少數派,我們能否從這些少數派中找到證據來尋找人類褪去體毛的原因呢?
在自然界的確還是有少部分裸體的哺乳動物不長體毛的,它們大多數生活在地下或者水裡,比如裸鼴鼠,這種長年累月生活在地洞中的小洞,那裡既不需要毛髮保暖,也不需要毛髮防曬,它們索性脫去毛髮順便免除了滿身寄生蟲的困擾,整日赤身裸體也毫無羞恥之意。另一類脫去毛髮的哺乳動物是鯨魚和海豚,這樣終年生活在水中的動物,水下的生活同樣也不需要防曬,而且整天把毛髮弄溼也不是一回事,所以它們也索性脫去了毛髮。
裸鼴鼠,鯨魚,海豚它們的生活環境和人類是千差萬別的,水中和地下的確不需要毛髮,但人類是在陸地上生活的,有沒有另外一種同樣也在陸地上生活,同樣也沒有毛髮的哺乳動物嗎?有,那就是大象,大象有一種已經滅絕了的近親叫做猛獁象,猛獁象生活在寒冷的西伯利亞,長有濃密的體毛,而大象生活在熱帶地區進而裸露了,有人說這是因為兩種動物生活在不同的地區需要毛髮保暖的程度不同造成的,可是和大象生活在同一地區的獅子和斑馬它們卻有渾身的毛髮,這又該作何解釋呢?
雖然獅子,斑馬和大象生活在同一地區,但是它們面臨的問題是不一樣的,獅子和斑馬的個頭也很大,但是還達不到與大象相提並論的程度,而個頭越大的動物它的體表面積和體積之比也就越小,相對表面積越小就意味著散熱功能就越低,個頭大的動物散熱能力反而更差,這就是大象面臨的問題,龐大的體型必然產生巨大的熱量,事實證明它們的體表溫度在哺乳動物中是最高的,常常高達50多度,其它哺乳動物根本無法在這種體溫下生存,所以為了解決散熱難題,大象的表皮長出了許多褶皺以增加散熱的面積,同時多餘的毛髮也被褪去了,否則它們就會被活活熱死,與大象相似的個頭很大的犀牛,河馬毛髮也都很少。
上述列舉了很多種不長毛的哺乳動物,比如裸鼴鼠,鯨魚和大象它們都因為各自的原因而褪去了體毛,遺憾的是解釋它們脫毛的原因無法應用於人類,人類並不生活在地下,也不生活在水裡,個頭也不像大象那麼龐大,可偏偏把一身誘人的體毛給脫掉了,這又該怎樣解釋呢?
進化論在解釋某些問題出現困難的時候,就會有許多人跳出來——進化論是偽科學,無法在實踐中得到驗證。
進化論的確面臨很大的障礙,分析其原因是與進化論所要解釋的很多事物都有太長的時間跨度相關,久遠的年代、缺乏的證據、環境的巨大轉變使很多問題都充滿了變數,解決這麼多變數最好的辦法往往就只能靠猜測,生物學家有時還必須是一個優秀的考古學家,即便如此有些事物也很難從幾十萬幾百萬年前尋找任何證據,比如毛髮,對於考古學家們來說體毛的問題就是非常棘手的,因為毛髮不留下任何化石,可以通過化石判斷人類是什麼時候直立的,什麼時候能夠快速奔跑的,什麼時候大腦變得更大了,可是化石並不會告訴我們人類何時脫去了體毛,科學家只好間接地從基因上尋找證據。
黑猩猩一身黝黑的毛髮之下其實是又白又嫩的皮膚,原因就是它們的體毛保護了它們的皮膚,可以想像在早期人類還有體毛之時,皮膚也應當是又白又嫩的,科學家推測褪去體毛之時,也必定是膚色變化之時,否則非洲毒辣的太陽是不會留情面的,基因分析表明非洲黑人幾乎都有一個相同的膚色基因突變,時間大約在120萬年前,也就是說最遲從那個時候開始起人類的膚色就開始變化了,從那以後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一點一點失去了體毛。
這個問題真的難倒了太多人,幾百年來無數科學家想出了各種怪異有趣而又異想天開的結論,其中還有一些簡直就是胡說八道,當然在科學界即便再無釐頭的理論都會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那就是假說。
這個理論錯得離譜,人類脫毛的時間和穿衣服的時間相差的太多了,人類可能在120萬年前就開始脫毛了,除非有時光機器不然那個時候的人們怎麼會製造衣服呢?
這個理論同樣也錯得離譜,原因和剛才的理論一樣都是時間問題,人類早在褪毛之前就學會用火了,有確切的證據表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早已經學會了用火,但有同樣的證據表明北京猿人仍然披著滿身的毛髮,如果褪毛的原因是害怕被燒著,那麼現在留在人類身上的頭髮和陰毛又該作何解釋呢?頭部和生殖器反而是更加需要保護的東西吧。
這個理論聽起來很有道理,它似乎能夠很好地解釋人類流線的體型和直立行走的姿態,比如在水中練習直立行走容易得多,黑猩猩只要進到深水中就無法自拔,根本浮不起來,而人類只要在水中不瞎折騰一般都淹不死,這是適應水中生活的重要表現,身體上的體毛就是為了減少在水中活動的阻力,進而降低遊泳時的能量消耗,頭部是需要經常露在地面的,所以頭髮就被保留了下來。水猿理論還能夠解釋人類奇特的寒毛走向,我們背上的寒毛與其他的猿類是完全不同的,都是斜斜地指向脊柱的,正好像遊泳時水流經過背部的路線一樣。
人類的皮下脂肪也很特別,在所有的靈長類動物中,只有人類才有較厚的皮下脂肪,猩猩和猴子都沒有,鯨魚和海豚以前也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哺乳動物,它們適應海洋以後也脫去了體毛也有皮下脂肪,所以很多科學家基於此相信人類也是出於相同的目的而失去了體毛並長出了皮下脂肪的。
水猿理論似乎能夠解釋很多問題,可是在科學界大多數科學家對此都是持懷疑態度的,水猿理論面臨很多問題,首先就是在水中沒有體毛真的就很好嗎?雖然沒有體毛能夠減少水流的阻力,但卻大大增加了體表熱量散失的速度,水比空氣更容易導熱,因而水生動物熱量散失的速度比陸地動物更快,保持體溫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水下的動物們為了應付這個保持體溫的問題可謂是各顯其能。
魚類它們本身就是冷血動物,不需要保持體溫,鯨魚靠著它們巨大的體型如同大象一般熱量損耗較小,再加上一層厚厚的皮下脂肪,基本不太用擔心體溫過低的問題。海豚雖然體型不夠大,它們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一直保持運動,為此還進化出了不睡覺的習性,大腦的左右半球輪流休息,時刻保持運動,時刻保持能量的供給。
根據上面的分析,如果我們的老祖先真的在水下生活的話,是沒有什麼生存優勢的,根據化石記錄,他們當時也不過六七十斤,這種體型如果沒有體毛的話,下了水估計就直接透心涼了,在現在的地球上有一種動物,大概也是這麼六七十斤也生活在水裡,它就是海獺,海獺就是一種有體毛的動物,它們出水以後會積極地整理毛髮,下水前還會用力向毛髮中吹氣,借於此提高毛髮的保暖性能,否則它們進了水照樣會透心涼。
還有一個現象是水猿理論完全無法解釋的,那就是女人的乳房和男人的睪丸,這麼大的掛件到了水裡帶來的阻力完全不符合動力學。
科學家對這個問題儘管有分歧,但是大多數都支持一種叫做散熱理論的說法,說到這個理論首先還得說說馬拉松比賽,馬拉松比賽可能是奧運會上比較無聊的比賽項目了,不僅人們會覺得無聊,自然界也很少會有動物喜歡跑馬拉松,自然界不但沒有這樣的比賽,甚至沒有哪種動物能夠經得起如此不間斷地長途奔跑,即便是最擅長長跑的賽馬,都有可能跑死在這種高強度的賽事的賽場上,死亡的原因不會是因為跑的太多而餓死了,而是長途奔跑產生了過度的熱量散發不掉,體內熱量過高,大腦受熱崩潰,內臟功能紊亂,最終死掉了。
馬是動物界的長跑高手了,中國人喜歡用馬上來表示快,這是因為騎馬的確很快,古人常常騎著馬而不是騎著豬去戰鬥,相比之下其他的動物長跑能力簡直不值一提,以快速奔跑而著稱的獵豹衝刺距離一般是不會超過150米的,獅子更是連100米都懶得動,每次衝刺後都會大口地喘氣。
玩不起長時間的長距離奔跑似乎是野生動物的一大通病,在自然界如果真的有一場馬拉松比賽,人類和其他動物都是參賽者的話,那麼人類一定會是名列前茅的,人類的長跑能力在自然界絕對是頂尖的,首先我們的腿很長,雙腿邁開的步伐很大,跨度遠遠超過其它的靈長類動物,又寬又硬的膝關節和強壯的肌腱,讓其他的猿類都是望塵莫及的,這些設備沒有別的用處就是為了跑步,此外人類還有一個異常肥大的屁股,那可不是為了坐著舒服用的,黑猩猩也經常坐著,但它們的屁股卻很瘦小,又肥又大的屁股,看起來像是累贅,但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它厚重而又堅實的肌肉可以反覆拉動大腿前進,同時還是有效的重心平衡工具,防止身體前傾,不至於在奔跑中一頭栽在獵物的屁股下。
人類為何需要如此的長跑能力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打獵吃肉,在生存競爭異常激烈的大草原上,沒有哪種動物會主動把自己的肉送到人類的嘴邊,遠古時期的人們那個時候大腦的容量還不高,不會製造複雜的工具,也不懂得種植農作物,不會飼養家畜,為了養活自己,他們別無選擇除了採集野果之外,他們所能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追殺動物,追殺的方法就是一直追,直到把動物跑死了,然後就吃肉。
先說到人類的體毛大部分都褪去了,又說到人類的長跑能力很強,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換句話說,人類為什麼要裸奔呢?
答案是:裸奔能讓奔跑的時間更長,長跑過程中必然產生很多的熱量,非洲的陽光又是如此的毒辣,早期的人類面臨著跑著跑著身體過熱以至於死亡的危險,他們必須裝備精良的散熱設施,這個設施就是脫去了毛髮的裸露皮膚。
人類之所以捨棄了毛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散熱,以便和獵物賽跑耗死它們每餐一頓,這個理論可以從人類的皮膚上尋找到證據,哺乳動物大多數有3種出汗途徑即:大汗腺,小汗腺和皮脂腺,其中大汗腺和皮脂腺都與毛囊相通,出汗時含油量比較大,散熱效果一點也不好,而散熱效果最好的是小汗腺這些細細的管道密布在皮膚之上,直接開口向外主要分泌鹽和水分,同時能夠帶走大量的熱量,人類的小汗腺數量比其他哺乳動物要多得多,幾乎可以這麼說,人類的流汗能力是動物界中最強的。
現在我們沒有了毛,皮膚裸露在陽光下,人類褪去了大量的體毛,那是他們夕陽下的奔跑,那是人類老祖先逝去的青春,在那個年代對於食草動物們來說,早期的人類非常的可怕,他們不玩偷襲,不玩隱蔽,也不設陷阱,因為當時他們沒有這樣的智慧,他們也不會用什麼像樣的武器,刀槍棍棒都是後來的發明,他們只有一招那就是——一直追。這就是人類褪去體毛的主要原因。
我是【黃媂】,【科普新星培訓營】95後女學員,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精選文章獲獎者。創作有關(天體生物學領域.太空生物學領域.科學.科技.科研.科普)的文章,歡迎點讚.評論.轉發.關注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