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正在對其他歐洲國家展開無休無止的狂轟濫炸之時,一位德國病理學家卻在認真思考人體進化的問題。可能希特勒對進化論比較感興趣,上有好焉,下必附焉,這位病理學家貿然提出了「水猿理論」,但他的專業實在與人體進化相差太遠,而且那時戰火連天,很多學者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哪有興趣考慮人類的皮膚問題,所以這個理論當時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時間到了1960年,英國海洋生物學家哈迪再次對人類體毛脫落問題進行考察,並重新翻出水猿理論。
哈迪是頗有成就的正統學者,曾被英王封為爵士,他提出的理論應該值得了解一下。
水猿理論的要點是:很久以前,大約在800萬年前到400萬年前,非洲東北部由於海平面升高,大片土地被淹沒,劇烈的環境變化產生了強大的進化壓力,那裡的古猿為了生存,在相對短暫的時期內適應了海中生活。當然,這批水猿並沒有永遠生活在水裡,否則它們將會進化成別的水生動物。約在400萬年前,海平面下降,被淹沒的土地重新顯露,水猿得以回到陸地生活,並逐漸演化為真正的人類。
正是這段水中生活的經歷,導致水猿體毛脫落,並用一層厚厚的皮下脂肪保存熱量。
這一理論乍聽起來非常有道理,它似乎很好地解釋了人類流線型的身體和直立行走的姿態,在水中練習直立行走肯定容易得多。黑猩猩只要進到深水中就「無法自拔」,根本浮不起來;人類卻可以浮起來,只要不瞎折騰,一般淹不死,這應該是適應水中生活的重要表現。至於身體無毛,則是為了減少在水中活動的阻力,從而降低遊泳時的能量消耗。
由於頭部需要時常露出水面換氣,所以保住了頭髮。
水猿理論還解釋了人類奇特的汗毛走向。我們背上的汗毛與其他猿類完全不同,都是一順水斜斜地指向脊柱,正好像遊泳時水流經過背部的路線。
人類的皮下脂肪也很獨特,在所有靈長類動物中,只有人類才有較厚的皮下脂肪,猩猩和猴子都沒有,摸起來乾巴巴的,一點兒也不柔軟。而鯨魚、海豹等海洋哺乳動物都有皮下脂肪,主要是出於在水下保持體溫的需要,因此有理由相信人類也是出於相同目的進化出了皮下脂肪。
要是慢慢收集,還可以找到很多符合水猿理論的人體特徵,相關專著連篇累牘,讓人想不相信都難。
哈迪提出這一理論時頗為認真,但仍然被主流科學界視為胡說八道。
在很多學者眼裡,這個理論更像充滿離奇想像的探險小說。
水猿理論真正走進大眾視野廣為人知,得益於另一位英國女人,奇怪的是她並不是科學家,而是一位作家。她喜歡讀書,1967年讀到了英國著名動物學家莫裡斯的名著《裸猿》,書中回顧體毛研究史時提到了水猿理論。
女作家大受啟發,立即決定深入了解這個問題。她的科學水平姑且不論,但她的如花文筆卻讓水猿理論廣為人知。
這位作家名叫摩爾根,她本是一位女權主義者,對當時很多人類學家貶低女人的進化地位非常不滿,為此她決定改造水猿理論,以此證明女人與男人在起源上完全平等,甚至是男人為了適應女人而改變了自己。在此基礎上,她把這一理論不斷放大,不只用於解釋體毛問題,還涉及人體進化的諸多領域,比如生殖器官的形成等。
但只要是對人體性狀略作了解的人,就會明白,試圖用單一理論解釋人體的複雜性狀是狂妄的想法,身體上有關生殖的附件明顯突出於身體之外,遊泳時肯定會額外增加水流阻力,是不適應水下生活的直接證據。
沒有任何一隻海豚拖著巨大的生殖器在海面玩衝浪遊戲,否則翻湧的海浪會很快將它們的生殖器拍成海鮮肉丸。
但摩爾根不考慮這麼多,她依然勤奮不懈,為了發展水猿理論而鑽研人類學十餘年,然後出版專著總結自己的觀點,並利用作家的宣傳能力到處演講,很多讀者因此而知道了這個錯誤的理論。但在科學面前,宣傳並不能起到顛倒黑白的作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