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會通過改變自身的結構來更好的適應環境的變化,從而獲得更強大的生存能力,這就是進化論的核心內容。
當今世界所有的物種都是通過這種方式進化而來的,我們可以通過任何一種動物和其祖先樣貌的對比,在結合自然環境的變化來驗證這一理論。
雖然進化論是一種猜想性質的科學理論,但其無疑是迄今為止最權威的關於物種演化的理論。我們可以在任何一種動物身上看到進化論的影子,比如生活在炎熱地帶的動物通常毛髮較短,而生活在高維度地區的動物則通常有著厚重的毛髮。特別是同一類動物的對比,會讓這顯得更加明顯。
比如東北虎的毛髮長度就要遠遠超過孟加拉虎,在比如常見的灰狼,在熱帶地區,灰狼看起來呈現灰棕色,其毛髮短禿。而生活在高維度地區的灰狼則偏向灰白色,且毛髮厚重,這就是生物根據自然環境而進化的結果。
所有動物皆是如此,只有一個例外,這個例外就是人。人為什麼會褪去體毛?生活在高維度地區的人類為什麼沒有再次進化出體毛呢?是相對論存在錯誤,還是另有原因?關於人類褪去體毛的原因,有許多種說法,而最被認可的說法就是「奔跑說」了。你知道世界上最善於奔跑的動物是什麼嗎?是人。
你可能會覺得驚奇,獵豹、羚羊以及諸多的動物都比人類跑得快得多,畢竟人家是四條腿,為什麼說人類是最善於奔跑的呢?
說人類善於並不是在於速度,而是耐力,沒有任何一種動物能夠像人類這樣長時間奔跑。
在遠古時期,人類經常會利用自己長途奔襲的能力讓動物體力耗竭而完成捕殺,現而今這種特有的能力只能在馬拉松賽場上見到了。長時間奔跑就需要排汗,而體毛嚴重阻礙了排汗,於是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步將體毛褪去。這也不奇怪,畢竟人類的祖先是起源於非洲的。不過,後來人類開始了遷徙,很多人類來到了高維度地區,並定居下來。
高維度地區的寒冷,我們是可以想像的,只要看一看那些冰天雪地之中的動物就知道了,它們無一不進化出了一身厚重的皮毛來抵禦嚴寒,可為什麼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人類依舊光禿禿的呢?難道真是進化論出了錯?
不然,人類之所以沒有進化出厚重的體毛,可能與兩個因素有關。其一是時間。進化並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漫長的演化,從無毛到進化出一身厚重的皮毛,至少需要數萬年,有些動物甚至需要數十萬年才可以完成。其二則是因為智慧,人類與其它動物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智慧,智慧讓人類不再受自然的擺布。
人類不需要去一味的適應自然,而是可以藉助智慧來抵禦惡劣的自然環境。
動物沒有辦法製造熱量,所以就必須要進化出皮毛來保存熱量,而人類不同,人類可以生火,可以製造並汲取熱量,而且人類可以通過製作衣服來讓身體的熱量得以保存,就這樣,人類憑藉自身的智慧在高維度地區生存了下來,而且生存得足夠舒適,如此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進化出厚重的皮毛了。
現而今的人類在科學力量的助力下不僅能夠抵禦惡劣的自然環境,甚至可以影響或改變自然,所以人類很可能已經跳出了被動進化,在未來,人類甚至可能實現主動進化。也就是通過科學來提高自身的某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