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首先,毛髮和禦寒有關係,但並不是進化的唯一選擇,比如生活在北極的海象,它的就沒有厚毛髮,而是靠著它的厚脂肪禦寒。
其次,50000年前原始人類從非洲擴散開來時,他們的毛髮就已經進化沒了,當他們來到像北歐這樣寒冷的地方定居時,人們已經開始穿衣服了(簡單的衣服大約在4.2-7.2萬年前出現)。而衣服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減輕環境壓力,另一方面比體毛來的高效,至少不用像其他動物一樣熱了脫毛,太浪費資源。

很明顯這個問題並不能對進化論提出質疑,而讓科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人類為什麼與自己的體毛分道揚鑣。
當人類與猿類分開時,最獨特的變化之一就是失去了體毛。大多哺乳動物需要體毛來保暖,如果不是一種特別有利於的進化原因,人類的體毛是不可能消失的。
比如我們上文提到的厚脂肪海象,它們不用體毛的原因是樣在海洋中遊泳速度可以更快。
但是,作為陸生且唯一無毛靈長類動物的人類,為什麼不要體毛呢?
失去體毛的原因
一種理論認為,原始人類經歷了半水生階段,其中證據是我們的手在泡水時會起皺,有利益水中抓住東西。但是沒有任何直接的化石證據進一步證實這一理論。
另一種理論則認為,失去體毛可以讓我們的祖先在非洲大草原奔跑狩獵而保持涼爽。但是裸露的皮膚在白天的熱量中吸收更多的能量,而在夜晚的寒冷中損失更多能量,很明顯也不是特別能站得住腳。
本世紀初的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理論是,我們失去毛髮是為了擺脫身上的寄生蟲,防止疾病傳播,比如蝨子和跳蚤等等。
現在很多愛美女性會選擇使用脫毛產品(部分男性也加入其中),如果我們分析使用脫毛產品的本質原因,你可能會想到好看,但究其本質是脫毛展示健康的皮膚。
這可能和原始失去體毛的人類發出一樣的信號:快看,我身上沒有跳蚤和蝨子,我很健康。
如果一個進化特徵發出健康的信號,那麼它立馬就會成為性選擇的對象,而這種特徵也就會被保留下來。
要解決的問題
所有關於人類失去體毛的理論,單獨拎出來講都是非常有道理,但也同樣存在漏洞,或者缺少證據。
同樣的,這個理論也需要解釋一些關於體毛的難題。
其中一個是,如果失去了體毛是為了擺脫寄生蟲,那麼為什麼要保留隱私部位的毛髮呢?
新理論的解釋是,隱私部位布滿汗腺,而這些汗腺是信息激素的發射站,需要更容易「出汗」。眾所周知,所有哺乳動物都有發達的鼻子,用來感受同伴的氣味信息。
但是到目前為止,人們沒有發現這些汗腺對人類有實際性作用,不過這個解釋還是勉強能說得通的。
另一個難題是,既然體毛少則更健康,那為什么女性的體毛比男性少?
新理論給出的解釋是,女性的性選擇壓力更大,在配偶選擇方面,長期以來男性有更大的選擇權。
最後
雖然這個理論的許多解釋都很牽強,但是確實比其他理論更有說服力,證據也更充分,因為這個理論從基因出發,研究了一些蝨子和毛髮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