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靈長類生物,人類身上沒有那麼多的毛髮,黑猩猩卻渾身長滿了體毛。以我們的審美來看,自然是不好看的。愛美的女孩子,如果發現長了腿毛,都會選擇將其剃掉。或者用別的方法,抑制腿毛的生長。普通人會覺得這是擁有愛美之心的表現,科學家會想得更遠,人類為什麼褪去了濃密的體毛,只保留了頭髮和隱私部位的毛髮?

覆蓋在人類皮膚上的毛髮,大多都是汗毛,其他靈長類動物的毛髮,又長又濃密。達爾文認為,生物所表現出來的性狀是由環境決定的,濃密的毛髮有什麼用?動物在野外生存時,濃密的毛髮可以保暖,捕獵時還有防禦的功能。600萬年前的非洲大陸,人類的祖先古猿生活在森林裡。

為了躲避猛獸的襲擊,它們生活在樹上,高大的樹木遮擋住了陽光,森林裡的環境容易變得潮溼。此時,擁有一身濃密的毛髮是有好處的。這樣的生活大概持續了兩百多萬年,隨著東非大裂谷進一步分裂和氣候變化,非洲大陸的環境發生了巨變。我們的祖先不得不來到另一個環境生活,一個沒有森林的環境。
在地面上生活,危險性無疑加大了,體毛的存在不利於散熱。與此同時,古猿還面臨著食物短缺的風險,來到地面生活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原本在森林裡能找到的食物可能沒有了。它們就得捕獵那些小型動物,走路的時間增加,濃密的體毛不適合長時間活動。

褪去毛髮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事情,科學家猜測,有一定數量的古猿,它們身上出現了基因突變,毛髮稀疏。它們的後代遺傳了這種性狀,毛髮同樣稀疏。褪去了濃密的毛髮,有利於散熱,幫助古猿延長捕獵的時間。隨著基因交流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古猿褪去了毛髮,這個過程持續了幾十萬年。
基因突變完全是隨機的,也沒有固定的方向,所以人類的進化路線是獨有的,別的動物都學不來,包括靈長類動物。除了用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科學家還提出了另一種猜想。

人類的祖先可能在海洋裡生活過一段時間,在海洋裡褪去了毛髮。海洋動物基本都是沒有毛髮的,這點和人類十分接近。海洋裡的環境也不需要保暖,只要保留頭髮就好了,它能夠保護我們的頭部,以免被陽光曬傷。支持這一理論的科學家,還拿出了一個證據,別的靈長類動物的幼崽都怕水,唯獨嬰兒不怕,他還能在水裡遊泳。

至於為何保留隱私部位的毛髮,人類的祖先不是一直在海洋裡生活的,來到地面生活,就有必要保留一些部位的毛髮了。腋毛的存在,可以幫助我們減少摩擦,人類的祖先在捕獵時,會揮動雙臂,長時間這麼做,會磨損皮膚。保留腋毛,就可以保護我們的腋下皮膚。
還有眼睫毛,起風的時候,空氣中會有細小的顆粒物,進入眼睛會引發不適。眼睫毛可以阻擋這些顆粒物,保護眼睛。減少毛髮有個優勢,那就是寄生蟲問題。大部分野生動物身上都有寄生蟲存在,寄生蟲一般就在它們的毛髮裡。以往人們身上還有蝨子,把頭髮剪短後,注意衛生,身上便沒有寄生蟲了。

總而言之,褪去毛髮是自然選擇和基因突變的結果,沒有什麼不好。至於保暖問題,人類進化出了脂肪層,代替了毛髮。人類的進化道路獨一無二,我們還有許多細節問題不清楚,希望科學家早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