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獲新進展:已完成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解碼」

2020-11-13 光明網

中新社昆明11月12日電 (記者 胡遠航)旨在構建全球現生約10500種鳥類基因組圖譜的「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已成功發表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同時通過這一數據建立全新的無參考序列下多基因組比對和分析的新方法,並基於這一新方法闡明高密度物種取樣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性。

這是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的消息。當日,該所研究員張國捷及其團隊聯合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多家機構,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以封面形式同期發表兩篇文章,報導「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的最新研究成果。

據介紹,科研團隊從現存鳥類的各個科級別中選取代表性鳥類物種,共計獲得363種鳥類的全基因組數據,覆蓋92%的科級別。其中267個物種的基因組數據為首次發布。項目所使用的樣品主要來源於全球多個博物館所保存的鳥類組織樣品,包括一些稀有和瀕危鳥類物種。

區別於傳統的比較基因組學分析依賴於某個基因組作為參考序列建立全基因組比對,研究團隊建立全新的無參考序列下多基因組比對和分析方法。該方法極大地提高跨物種的比對效率,減少由於與參考物種遺傳距離差異引起的比對偏好和序列丟失。例如,363隻鳥類基因組構建的全基因組比對序列總長為981Mb,比之前以雞和斑胸草雀為參考基因組構建的48隻鳥類全基因組比對序列在長度上提升149%。

無參的全基因組比對數據集,為全面解析鳥類遺傳多樣性特徵的演化歷程和分子遺傳機制提供全新的切入點。研究團隊藉助這一算法的優勢,建立更加完善的同源基因集合,還開發一套鑑定任意演化分支特異獲得和丟失序列的方法,從而完整描繪出鳥類物種譜系基因組動態演化圖譜。

研究發現,這些動態變化的基因組區域往往存在一些分支特異基因或調控元件,可能與物種特異性狀的起源和演化有關。(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獲新進展:已完成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
    中新社昆明11月12日電 (記者 胡遠航)旨在構建全球現生約10500種鳥類基因組圖譜的「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已成功發表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同時通過這一數據建立全新的無參考序列下多基因組比對和分析的新方法,並基於這一新方法闡明高密度物種取樣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性。
  • 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研究結果發布
    本報訊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捷及其團隊,聯合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多家單位,在《自然》以封面形式同期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的研究結果。
  • 【中國科學報】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研究結果發布
    【中國科學報】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研究結果發布 2020-11-18 中國科學報 【字體該研究團隊發表了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同時通過這一數據建立了無參考序列下多基因組比對和分析的新方法,並基於這一新方法闡明了高密度物種取樣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性。  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旨在構建約10500種鳥類的基因組圖譜。研究團隊從現存鳥類的科階元中選取一個代表性鳥類物種,共計獲得363種鳥類的全基因組數據,覆蓋92%的科階元,其中267個物種的基因組數據為首次發布。
  • 華大等機構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登《Nature》封面
    2020年11月12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多樣性團隊、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在《自然》(Nature)上同期以封面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最新研究結果。
  • 現生鳥類「親戚」關係如何?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100多年來,科學家們對現生鳥類物種的分化過程和物種關係樹提出了眾多猜想,然而答案仍莫衷一是。近十年前,隨著一項覆蓋現生約10500種鳥類的萬種鳥基因組學計劃啟動和研究的深入,科學家有望構建起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鳥類演化的歷程。11月12日,《自然》雜誌以封面論文形式,同期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該計劃第二階段的研究結果,為深入了解基因組多樣性演化奧秘提供了契機。
  • 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研究結果發表
    11月12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捷及其團隊,聯合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多家單位,在Nature上以封面形式同期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的研究結果。該研究團隊發表了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同時通過這一數據建立了無參考序列下多基因組比對和分析的新方法,並基於這一新方法闡明高密度物種取樣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性。
  • 現生鳥類「親戚」關係如何? 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近十年前,隨著一項覆蓋現生約10500種鳥類的萬種鳥基因組學計劃啟動和研究的深入,科學家有望構建起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鳥類演化的歷程。 11月12日,《自然》雜誌以封面論文形式,同期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該計劃第二階段的研究結果,為深入了解基因組多樣性演化奧秘提供了契機。
  • 科研|現生鳥類「親戚」關係如何?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近十年前,隨著一項覆蓋現生約10500種鳥類的萬種鳥基因組學計劃啟動和研究的深入,科學家有望構建起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鳥類演化的歷程。萬種鳥基因組計劃旨在從全基因組水平構建鳥類的生命之樹,解析鳥類輻射性演化的分子動力,解碼動物遺傳變異和性狀差異之間的聯繫,揭示分子演化和生物地理學及物種多樣性格局之間的關係,評估環境氣候及人類活動對物種演化過程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並且揭示整個鳥綱物種的種群變化歷史。目前,有超過200位來自全球的科學家參與到這項宏大的計劃中。
  • 推斷系統發育關係和鳥類物種多樣化遺傳機制
    近十年前,隨著一項覆蓋現生約10500種鳥類的萬種鳥基因組學計劃啟動和研究的深入,科學家有望構建起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鳥類演化的歷程。11月12日,《自然》雜誌以封面論文形式,同期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該計劃第二階段的研究結果,為深入了解基因組多樣性演化奧秘提供了契機。
  • 華大等機構發表有關鳥類基因組數據研究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11月12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多樣性團隊、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在《自然》(Nature)上同期以封面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最新研究結果。
  • 中外科學家合作繪製萬種鳥基因組圖譜
    中外科學家合作,構建起了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了鳥類演化的歷程。11月12日,國際科學期刊《自然》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萬種鳥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的研究結果。長期以來,人類對鳥類系統發育關係的了解比其他任何脊椎動物都要少。
  • 從全基因組水平構建鳥類物種生命樹—新聞—科學網
  • ...基因組數據研究登《Nature》封面!進一步揭示基因組多樣性演化...
    2020年11月12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多樣性團隊、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在《自然》(Nature)上同期以封面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最新研究結果。
  • 水生所聯合發布「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
    該計劃由水生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 我國科學家啟動「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
    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發布 吳言攝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植物界、真菌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之一,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已描述的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難以估量。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30日,全球首個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在漢對外發布。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之一,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已描述的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更難以估量。
  • 科研院所和高校發起「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
    「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武漢啟動 馬芙蓉 攝中新網武漢12月30日電 (馬芙蓉 熊杰 孫慧)「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30日在武漢啟動。該計劃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原生生物主要是由單細胞真核生物組成的一大類群,包括單細胞真核藻類和原生動物等。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武漢啟動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生物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漢啟動12月30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武漢啟動。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繆煒介紹,目前已描述的原生生物物種數超過6萬種,未知種類更難以估量。然而,目前已公開發表基因組數據的原生生物僅400餘種。原生生物中的藻類貢獻了地球上近50%的光合行為,它們也是水產動物和人類的優良餌料和營養品;同時,原生生物中的部分甲藻和硅藻「瘋長」會造成河流和海洋的有毒藻華,帶來嚴重環境問題。
  • 【科技日報】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啟動
    近日,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 簡稱P10K)正式發布,旨在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作為我國第一本系統介紹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書籍,第一版《解碼生命》出版至今,已有20年之久。在過去的年歲裡,後續進展令人眼花繚亂,人類正在認識自我的徵程上大步前進,因此又到了對「解碼生命」進行總結和展望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