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肉強食」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只要軟弱,就會被欺負。茫茫海洋中,就有這樣一種生物,生地龐大,卻一無是處,生存技能比其他海洋生物差,所以一生註定被欺負,它就是翻車魚。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之一,生得奇特,身體又扁又圓,像個大盤子,皮膚強韌,嘴巴小,沒有尾鰭,只有魚身和魚腹上有長而尖的鰭,看上去像後半部的身子被削掉一塊似的。體側呈灰褐色、腹側則呈銀灰色。因為只有頭,沒有身子,還有更接地氣的名稱「頭魚。」
翻車魚遍布世界各個熱帶海域,在熱帶地區以外的海洋中,你是見不到它的,主食水母,與其它魚類不盡相同的是,翻車魚不善於遊泳,這如同人類殘疾無法走路是一個道理,為此它們常常浮現在海面上,也順便曬曬太陽,儘管身形笨拙,但一時興起時,也會像鯨魚一樣躍出海面,沉出水花,這大概也是它們為數不多的樂趣。
因生存能力差,翻車魚的一生都很悲慘,身上幾乎毫無任何「利器」可以攻擊其它生物,不會遊泳,更是沒有「自保」的能力,每次都逃不了要被其它海獸追擊,吃幹抹淨的命運。
遇上海獅,翻車魚還死得「毫無尊嚴」若是海獅因撕不下它那層強韌的皮,吃不到想吃的肉,就會惱羞成怒的將翻車魚叼起,再像飛盤一樣甩向半空中,任由飛來的海鷗啄它。
那麼屢遭傷害,又無反擊能力的翻車魚到底是怎樣做到不被滅絕的呢?原因在於它有一個強大的繁殖系統,雖然容易被吃掉,但它生得多,每條雌魚能產下約3億枚的卵。在雌魚生產前,雄魚會在海底找一個合適的場地,挖一個泥沙坑,讓雌魚能夠舒服安全的生產,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雌魚在生產完後會直接離去,之後「孩子」的一切就交由雄魚來照顧。
一次生3億個娃,這個數字看起來太過龐大,對於別的物種來說,那是要泛濫成災的,不過於翻車魚而言,3億多的幼魚並不多,因為它們基本活不了。幼魚會被其他海洋生物毫不留情地吃掉,若是再遇上一場自然因素帶來的海底風暴,幼魚的存活率就更加低了,一般能活到最後的翻車魚大概也只有30多條。
而營養價值高,似乎又成了翻車魚不幸的點。雖然翻車魚的肉少骨頭還大,吃起來不夠勁,但營養卻多過其它魚類,魚皮能熬製成魚油的原料、魚肝可做成魚肝油抑或食用氫化油、魚腸子則還被做成了臺灣名菜「妙龍湯。」
翻車魚行動笨拙,任由其它海底生物欺負,但靠著強大的繁殖力也能繁衍至今,不過人類的參與讓這一物種快速消失。如果再過度捕撈,這種長相憨憨的生物可能會永無論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