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裡的「蔬菜醫生」

2020-12-04 中國青年報

【勞動者之歌】

清晨6點半,天剛微微亮,關慧明已經開始在實驗室裡修改文件。

「這些文字類的工作要搶在早晨做完,給白天在蔬菜地裡的工作騰出時間。」關慧明說。

今年58歲的關慧明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新技術開發服務中心科技特派員,他總是喜歡稱自己是「農民科學家」。工作35年來,除去極端天氣不能出門,每天到田間地頭查看蔬菜的生長情況是他不變的工作習慣。

上午9點,文件修改完成,關慧明快步走出實驗室,準備前往位於郊區的試驗田查看蔬菜生長情況。

車子行進中,關慧明的思緒漸漸回到35年前。他說:「那時候我剛剛從內蒙古農牧學院畢業,被分配到科技局做秘書工作,沒多久我就主動申請到農業生產一線工作,因為我學的是農業技術,不能荒廢了,只有在田間地頭才能發揮作用,農民們也需要我的技術。」

從此,關慧明再也沒有離開過農田。

上午10點,車子到達了烏蘭察布市冷涼蔬菜院士專家工作站。這是關慧明帶頭成立的一家實驗基地,主要研究北緯40度以北、海拔1000米以上冷涼生態條件下的蔬菜生產。

一進入實驗基地的溫室大棚,關慧明便立刻投入到工作中,連珠炮似的發問。

「昨天噴灑的滅蟲生態製劑效果怎麼樣?對植物生長有沒有影響?」

「加溫器的加熱效果實驗進行到哪部分?」

溫室內外20多攝氏度的溫差讓他的眼鏡片上凝結了霧氣,他顧不上擦,將眼鏡向頭頂一推,便和科技員們一起檢查前一天的實驗結果。

在實驗基地的同事們眼中,關慧明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同事蘇習平說,關慧明對工作總是充滿熱情,幾乎每天都要到田間地頭檢查實驗結果,查看蔬菜長勢。只要有農民遇到難題向他求助,他總是馬不停蹄地前去幫助解決。在科研上,他經常為了完成一個課題沒日沒夜地做實驗。

時至中午,關慧明匆匆吃了幾口飯便回到實驗室準備開始實驗,他說上午剛剛從溫室裡抓回的蟲子要馬上進行實驗,否則一會兒蟲子死了,就失去實驗價值了。

多年來,從蔬菜地裡帶回害蟲進行植物源殺蟲劑實驗是關慧明的一項重要科研工作。由他帶領的科研團隊針對世界性病蟲害防治難題「四蟲兩病」(四蟲:薊馬、蚜蟲、紅蜘蛛、小菜蛾,兩病:白粉病、灰黴病)開展技術攻關,獲得兩項國家科技成果,兩項發明專利,實現了食品級生態殺蟲劑高效、快速地防治病蟲害。

下午3點,關慧明輕輕合上培養皿的蓋子,等待實驗結果。

回到辦公室後,關慧明開始短暫的歇息。他坐在椅子上小聲嘀咕:「三根家好久沒去了,蔬菜有可能需要殺蟲了。」突然,他起身說:「走,我們去一趟三根的溫室大棚。」

三根名叫常建新,是馬蓮渠鄉霸王河村村民,和關慧明是多年的朋友。

進入常建新家的大棚,老兩口看見關慧明來了都很高興。關慧明俯下身仔細查看蔬菜長勢,邊看邊說:「秧苗上長了紅蜘蛛,得馬上處理。」

常建新說:「有關老師在我們放心多了,他經常不打招呼來我的大棚裡查看蔬菜長勢,發現了病蟲害問題,才叫我過來教我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霸王河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認識關慧明,不僅是因為他經常給村民地裡的蔬菜「治病」,更是因為多年前關慧明拯救了全村的蔬菜苗。

常建新告訴記者,2000年,全村400多棟溫室的黃瓜秧突然萎靡不振,打蔫泛黃,菜農們用盡了各種辦法都無濟於事。當時,在該村蹲點的幹部拉上關慧明奔赴現場,查找原因。在確定是「斑潛蠅」蟲害後,關慧明組織科技人員連夜加工了400份藥物製劑送到菜農手上。一周後,奄奄一息的瓜秧重獲新生。

從霸王河村出來,天色漸晚,關慧明又回到了實驗室。他說,一會兒要對下午從菜地裡帶回的害蟲進行實驗,還有其他幾個實驗要在今晚進行,大概要做到凌晨2點。

夜已深,大樓內的燈光陸續熄滅,唯有實驗室的燈光依舊明亮。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9日電 記者侯維軼、張晟)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農田裡一大害草,俗稱「鵝不食」,價值卻很高,是民間鼻炎良方
    導讀:農田裡一大害草,俗稱「鵝不食」,價值卻很高,是民間鼻炎良方在很多人眼中,農村最大的特點就是野生植物多,確實如此,在農村野外有著十分多的野生植物,不管是在房前屋後,還是在田邊,亦或是山野林區,均可以見到,不過這些野生植物並非沒有價值,就說空氣,明顯農村比城市好,就是這些野生植物起到的作用
  • 高標準農田裡的「科技密碼」
    冬日的田地裡,綠油油的麥苗一望無際。透過薄霧,遠處紅色的「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幾個大字格外醒目,一排排節水灌溉噴頭整齊排列,現代化的氣象站、環境監測、農業植保防控系統等高科技設備矗立在旁,顯示出這片田地的「科技範」——這裡是河南尉氏縣張市鎮萬畝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區。
  • 為什麼農田裡的蚯蚓越來越少了,怎麼樣可以讓蚯蚓再次回歸農田?
    一方面蚯蚓能夠取食消化分解雜草、秸稈、落葉等腐殖質,並將其轉化成養分豐富的有機質,為土壤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創造條件;另一方面,蚯蚓能夠在農田中蠕動活動,起到疏鬆土壤的作用,正是由於這兩個突出的貢獻,因此,蚯蚓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生態系統工程師」。可是近年來,我們發現,農田裡的蚯蚓越來越少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又該如何才能讓蚯蚓再次回歸農田?
  • 陽臺蔬菜生病蟲 植物醫生有妙招
    陽臺蔬菜生病蟲 植物醫生有妙招 2018年01月08日 11:24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陽臺蔬菜生病蟲 植物醫生有妙招 北方冬季的供暖措施在為陽臺蔬菜生長提供適宜環境的同時,也為一些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例如,最近高發的蟲害粉蝨,病害灰黴病、菌核病等。
  • 農田裡的益蟲大盤點,看看你的農場有哪些?
    導讀:在生態平衡的農田中,存在著數以億計的生命在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站在生命的角度講,本來沒有害蟲與益蟲的區分,只有「吃」與「被吃」,「分解」與「被分解」的區別,只是我們習慣於站在人類的角度去衡量「益與害」,今天,讓我們盤點一下在農田中,哪些生命是對我們的農田有益的?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 曾是農田裡常見蟲子,今成熱門寵物,普通的能賣200元一隻
    對於蟈蟈,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小時候在農村比較常見,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農田裡很難再聽到蟈蟈美妙的叫聲了。不過在當地農村集市上,卻發現一處售賣蟈蟈的攤位,有人說,不對呀,蟈蟈不都是夏秋季節才有嗎?有沒有搞錯,冬季居然也有?
  • 3種「有毒」蔬菜,醫生建議:最好少吃少買,「癌細胞」可能喜歡
    ,或者是有毒的蔬菜,有毒的蔬菜,就不要吃,也不要買了,要不然會對我們的胃傷害很大。其實在這裡說的有毒,也不是說這些蔬菜是出現毒素,而是它們的生長環境所造就的,以下三種有毒的蔬菜醫生建議,不要吃不要買,對胃部傷害非常大,很有可能會引發癌細胞。
  • 淄博高青探索特色「五彩農業」 農田變身蒲公英花海
    農業產業調整,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一條出路  原標題:農田裡種出蒲公英花海  在淄博市高淄路高青縣高城鎮孟家村路段,放眼望去,路邊的農田裡一片金黃,6畝蒲公英競相綻放。高青縣目前正在大力推廣「五彩農業」,使傳統的「農田產值」得到了成倍增長,而孟家村的蒲公英種植,使「五彩」農業進一步向七彩、多彩拓展。
  • 我國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防治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我們對湖南某地農田的調查顯示不同鄉鎮土壤Cd背景值範圍在0.08~1.2mgkg-1,相差達15倍。我們對該地區兩個典型農業化鄉鎮Cd輸入通量進行估算,結果顯示TS鄉鎮通過灌溉水和大氣沉降輸入農田的Cd通量分別為WL鎮通過相同途徑輸入農田Cd通量的2.2倍和2.5倍。
  • 紅火蟻農田裡咬傷村民
    紅火蟻農田裡咬傷村民 事發南寧市邕寧區孟連村,城區有關部門前去處置並提醒村民做好防範措施 村民被螞蟻咬傷 3月5日上午,細雨綿綿,在蒲廟鎮孟連村的一處田地裡,邕寧區相關部門負責人正對一個個小土堆進行勘察,他們用一根棍子撥開泥土後,成群的螞蟻四處逃竄。細看這些螞蟻,它們的身體呈紅棕色。 之所以對這些螞蟻如此重視,是因為該村村民張群飛在自家地裡開機器犁田時,不小心挖到了一個蟻巢,螞蟻叮咬了他大腿內側。
  • 珠三角多地蔬菜重金屬超標
    新華網廣州6月20日電(記者張建華)廣東有關部門對珠三角土壤檢測結果顯示,由於土壤汙染,珠三角多地蔬菜重金屬超標率達10%-20%,耕地受重金屬汙染問題較突出。
  • 農田裡的「害草」,曾讓農民痛恨不已,如今26元一斤成「搖錢樹」
    生活在農村裡的朋友,對於農村野外的野草可謂是不陌生了,許多野草都是農民朋友喜愛的野草,這些野草裡,有不少都可以當做野菜來食用,也與不少可以當做草藥來治病,因此讓不少農民朋友喜愛,但是有些野草卻專門生長在農田裡,因此也讓許多農民朋友痛恨不已,下面筆者就介紹這麼一種野草,它就是專門生長在農田裡
  • 福建試點農田臨時用電「e取電」
    近日,在漳平和平鎮東坑村,村民陳廣興在當地供電所人員的指導下,在該村農田集中區域的「e取電」點順利完成掃碼取電,他家5畝大棚蔬菜的澆灌和通風用電不愁了。當前,我省秋冬季農業生產工作已陸續展開。針對農田、魚塘等流動性較強的臨時小容量用電,國網福建電力創新辦電服務,在龍巖市試點推廣「e取電」,借鑑共享充電樁模式,在臨時用電點安裝集中式表箱,由供電公司裝表立戶,表後安裝配有獨立二維碼的共享插座,將電力送到田間地頭。用戶可自行掃碼消費取電,隨掃隨用。
  • 農田裡的「雜草」,被稱為「大薊」,1斤賣到「6元」,珍貴!
    在農田裡不僅有農作物,還有一些雜草,我們一般都會將雜草除掉,這樣才不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像龍葵這種植物能夠生長到一兩米高,所以會阻擋農作物所需的陽光,所以要處理掉。不過呢,在農田裡還有一種「雜草」,它被稱為「大薊」,這種植物還挺有價值的,有花友買了1斤都花了「6元」,所以說它還是很珍貴的。
  • 春季裡推薦大家吃的一個綠葉蔬菜,幫助身體排毒養顏!
    春季裡推薦大家吃的一個綠葉蔬菜,幫助身體排毒養顏!最近我家餐桌上總會出現一道綠油油的菜,春季裡最推薦吃的綠葉蔬菜,是哪個呢?總給你暗送秋波的那個蔬菜--菠菜。菠菜,富含的營養價值真的很高,我總結了一下,給您分享,您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會愛上這綠綠的菠菜。
  • 超市冰櫃裡的速凍蔬菜,可能比菜場賣的蔬菜更好
    圖片來源:電商網站但也有人也開始懷疑了,好好的蔬菜乾嘛凍起來?「它可能是賣不掉的殘次品、加了很多防腐劑、沒營養的垃圾食品。真正好的蔬菜早就送去菜市場賣了,才不會留在冰櫃裡瑟瑟發抖……」NoNoNo......
  • 3種「有毒」蔬菜,醫生提醒:不要吃也不要買,腸胃或會受不了!
    在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生活的質量也會得到提高,平時對於一些安全的問題來說,也是開始重視,特別是飲食不注意那麼,腸胃就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腸胃疾病,所以說多數人對飲飲食也是很挑剔的,可是在平時我們經常吃的食物,雖然說看起來非常的美味,但是它們卻存在著一些對於腸胃傷害很大的物質,所以說儘量在生活中避免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在身邊有哪些蔬菜
  • 蝸牛為什麼會吃蔬菜呢,蝸牛是害蟲嗎?如何防治才好呢?漲知識!
    蝸牛為什麼會吃蔬菜呢,蝸牛是害蟲嗎?如何防治才好呢?漲知識!農村菜地、果園或農田農作物上常見的蝸牛是一種害蟲,它們會吃植物幼苗、葉子、莖幹、嫩芽、果實,甚至一些果樹的枝條皮層都會被啃掉。誘捕集中消滅如果菜地裡發現很多蝸牛而不想使用農藥防治時,可以以雜草、爛菜葉瓜皮、果皮等誘捕後集中消滅掉!也可以將這些誘捕物加入滅蝸靈等藥劑,可以讓蝸牛中毒,最後脫水死掉!
  • 領銜成立蔬菜技能大師工作室——「菜王」的現代化路線圖
    作為目前杭州市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麟海蔬菜種植面積近1400畝,何林海本人也被業內稱為杭州「菜王」。今年春節以來,受疫情影響,何林海和他的合作社剛經歷了穩市場保民生的一場「大戰」。現在又一頭扎進城市復甦保障「菜籃子」供應的工作。近日,記者來到麟海探訪。恢復了往日節奏我們直奔辦公室找何林海,沒想到撲了個空。
  • 我們農田雜草主要的種類及分布
    (一)農田雜草的主要種類據全國農田雜草考查組調查,共發現雜草種類有77科,580種。其中:稻田雜草129種,佔22%;早地雜草427種,佔74%;水田和旱地均有的雜草24種,佔4%。在這些雜草中,一年生雜草所佔比例最大,共計278種,佔48%;其次是多年生雜草,共計243種,佔雜草總數的42%;再次是越年生雜草,共計59種,佔雜草總數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