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也叫地龍,是一種雌雄同體的無脊椎軟體動物。一方面蚯蚓能夠取食消化分解雜草、秸稈、落葉等腐殖質,並將其轉化成養分豐富的有機質,為土壤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創造條件;另一方面,蚯蚓能夠在農田中蠕動活動,起到疏鬆土壤的作用,正是由於這兩個突出的貢獻,因此,蚯蚓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生態系統工程師」。可是近年來,我們發現,農田裡的蚯蚓越來越少了,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又該如何才能讓蚯蚓再次回歸農田?
農田裡蚯蚓越來越少的原因:
第一,大量農藥的濫施濫用
以前農村很少使用農藥,田地裡有雜草了,就人工除草,比如用手拔草或者鋤頭鋤草,莊稼有病蟲害了,就拔出病蟲害嚴重的植株,減輕感染,雖然這種原始的農耕方式產量低,但是農產品絕對綠色無汙染。那時候在幹農活的間隙,我們有時候還會在地裡捉幾條蚯蚓掛在自製的魚鉤上去河邊釣魚。但是現在人們為了追求高效快速,已經沒有人耐心地人工除草和清理病株了,幾乎都是噴打除草劑和殺蟲滅菌劑,這樣一來,雖然雜草和病蟲害被消滅了,但是生態平衡也被破壞了,因為蚯蚓被殺死了,土壤微生物也無法存活了。
第二,各種化學肥料的濫施濫用
我們知道,作為農家肥的補充,化學肥料具有快捷方便、針對性強、易被農作物吸收利用等優點在農業上廣泛使用,可是有的農民朋友對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和化肥的使用方法及原則,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不知道農作物什麼生長階段該施什麼肥,化肥的施用量多少最合適,穴施的深度多少肥效的利用率才能達到最大等等,沒有科學的指導,盲目施肥,導致化肥施撒了不少,不但沒有收到理想的補充肥素效果,還因為化肥過量使用造成土壤結板,既破壞了蚯蚓的土壤生活環境,也因為土壤結板導致蚯蚓無法呼吸而大量死亡。
第三,人們大肆進行戶外捕捉
蚯蚓是一種高蛋白動物,其營養價值較好,同時它還具有藥用效果,市場上專門有人收購。於是有的人為了追求利益,在戶外農田大肆捕捉蚯蚓,然後把這些蚯蚓賣給有需求的飯點或者商販,牟取利潤。因此,人們的大肆捕捉,也是農田裡蚯蚓的數量急劇減少的原因之一。對此我們呼籲,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立法立案,禁止戶外捕捉蚯蚓,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對於有需求的群體,可以鼓勵他們進行人工養殖蚯蚓。
讓蚯蚓再次回歸農田的建議:
1.減少農藥的濫施濫用,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
2.減少化學肥料的濫施濫用,科學種植及管理。
3.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禁止戶外捕捉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