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科技陷期權風波 準院士王健遭誠信拷問

2020-11-30 搜狐網

  4月15日,聚光科技登陸深市創業板,首日收盤價21.44元,出生於1971年的王健在一夜之間身價逾20億元,成為浙江新富。

  5月25日,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在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上榜上有名。但在院士候選的公示期內,公司離職高管熊志才卻斜刺裡殺出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向

上市公司

提出正面交涉,要求拿回應屬於自己的股票期權,並認為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未能如實公開股權變更的完整信息,甚至隱瞞全部的期權授予計劃,屬於誠信問題。

  在採訪中,聚光科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承認聚光科技的確有對熊志才等高管和技術人才的期權授予計劃確有其事,但認為不在信息披露的範圍內。同時,該高管還表示,熊志才的股權糾紛,系與董事長王健的「私人問題」,不屬於上市公司的問題。

  京衡律師事務所的施海寅律師認為,「往重裡說,聚光科技涉嫌欺詐上市。」

  「消失」的期權

  聚光科技的前身為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簡稱:聚光有限),始創於2002年1月,系外商獨資企業,由美國的FPI公司斥資40萬美元設立。該美國公司由聚光科技現任董事長王健在美留學期間設立,歷經多次股權變更後,王健依然為第一大股東。2005年時,FPI的註冊地變更至「免稅天堂」開曼群島。

  2007年12月20日,美國FPI將其持有的公司100%的股權轉讓與香港富盈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富盈控股),王健仍為後者的第一大股東。爾後,富盈控股又將其80%以上的股權轉讓予一攬子公司。截至2009年改制為股份公司前,FPI已不再是聚光科技的股東。

  記者從聚光科技官方證實,該公司一度擬於美國、香港上市,直至最終決定登陸A股市場後,才進行了一系列的後續股權轉讓。而最先擬於美國上市的公司主體,便是美國FPI公司,而非聚光科技。

  據熊志才提供的三份《期權授予承諾書》顯示,FPI於2004年6月15日、2005年10月9日和2006年1月1日向其授予期權6000股、4000股和5000股,累計15000股。這三份材料的真實性,記者在聚光科技得以證實。

  據相關材料,「被授予人通過在公司一定時間的服務來獲得授予期權,該時間從上述授予時間開始計算。在公司服務4年後獲得全部期權,工作滿一年可獲得授予期權總數的四分之一,其餘按每服務滿一個季度獲得授予期權總數的十六分之一計算。」

  承諾書還表述稱,如果員工未履行勞動合同中規定的時間,則員工只能獲得按上述方法計算獲得期權數額的一半。「被授予人可憑此承諾書在公司轉移到開曼後要求獲得公司正式的期權協議書。」承諾書上美國FPI公司的掌印和王健的本人籤名。

  「王健騙了我,至少是對我有隱瞞,FPI的註冊地變更至開曼後,他並沒有及時告訴我。」2004年4月,熊志才在聚光科技的創業期時,以技術人才的身份被公司引進,2008年1月15日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據此計算,其應被FPI授予的期權,若兌現則累計有8150股左右。

  不過,在招股說明書中,聚光科技對FPI曾經對高管層和核心技術人才的期權授予計劃隻字未提。

  熊志才表示,存在上述情形的不止他一人,還有於志偉、唐懷武、孟曉、楊宏、宛立君、餘文科、邵樂驥等離職的技術人才,而2005年至2007年,公司共計有75名部門以上的管理人員離職。「他們和我一樣,都是搞技術的,對資本市場不懂,若不是聚光科技上市,我們都不知道應有的股權已經可以兌現了。」

  期權風波與誠信拷問

  熊志才堅持認為,即使FPI公司不再是上市公司的主體,其股權也分拆轉讓予若干個杭州的持股公司,但他依然享受期權兌現的權利,「當時與我平級的技術人才張某,也在FPI期權授予計劃之列,目前,他就通過另外的公司間接持有上市股權。」

  據熊志才自述,他的離職是因為和王健不和,而他又另有下家所致。不過,記者在聚光科技採訪時,卻聽到了另外一個版本。上市公司一位在職高管告訴記者,當時熊志才在公司任職研發部機械結構總經理,在採購上出現一些個人品德問題,王健派來一個親信,削弱了他在採購上的話語權,熊志才心生不滿致使出走。

  「熊志才出走後,立即和其他人在杭州蕭山組建了一家公司,與我們生產同類型的產品,但我們不想撕破臉,也沒有追究。」當記者問及熊志才此舉是否涉嫌「侵犯公司商業機密」時,該高管拒絕定性,只是表示,「A和B都在期權授予的計劃之列,A就這麼走了,B卻留在公司勤懇工作,A有什麼資格要求和B享受一樣的待遇呢?」

  該高管還回憶稱,熊志才在公司掛牌的前三日,便「威脅」公司要給其350萬元的補償,以「息事寧人」。後來,還將相關問題舉報至交易所。「我們可以給其一定的經濟補償,但他不能獅子大開口。」

  據了解,王健曾經願意和熊志才私下和解,甚至找了一位在杭州市「江湖地位」頗高的退休政府官員作為中間人出面協調,但定好了日子,熊志才卻臨陣變卦,「他自己不願坐下來談。」

  在問及為何招股書對上述期權授予計劃隻字不提時,上述高管表示:「我們認為,沒有必要披露。」但至於為何沒有必要披露,該高管未做進一步解釋,只是強調稱,「就算是和熊志才談,也不該由上市公司和他談,而是美國FPI公司和他談,就算最終王健或FPI給予其一定的經濟補償,不影響上市公司的正常運營。」

  京衡律師事務所的施海寅律師認為,股權歷次變更,是招股說明書必須詳盡披露的內容,往輕裡說,是王健和聚光科技涉嫌隱瞞信息,往重裡說,則是聚光科技涉嫌欺詐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份PDF文本長達42頁的《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設立以來股本演變情況的說明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確認意見》中,王健等公司高管籤名承諾:「有關本公司設立以來股本演變情況的說明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並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律責任。」

  截至記者發稿,美國FPI公司的律師已經出面,將於熊志才進行和解談判。本網將予以跟蹤報導。

(責任編輯:孟先亮)

 

 

相關焦點

  • 聚光科技關於董事長、總工程師王健辭職的公告
    聚光科技關於董事長、總工程師王健辭職的公告北極星環保網訊: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董事長、總工程師辭職的公告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 聚光科技創始人王健:「生命科學是聚光的下一個風口」
    近日,在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300203.SZ,下稱「聚光科技」),該公司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CTO)王健博士向記者坦言中國高端分析儀器產業面臨的「卡脖子」困境。科學儀器被稱作科學家的「眼睛」和高端製造業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是現代工業的重要支撐,王健把儀器產業形容為國家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的「急先鋒」。
  • 聚光科技王健:專注本業 雄心十年
    從北京到杭州,1200公裡的飛行裡程,記者風塵僕僕地趕到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坐在會議室裡等待著此次採訪的主人公——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
  • 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及其一致行動人辭職
    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及其一致行動人辭職北極星環保網訊:聚光科技6月29日晚間公告,公司董事長、總工程師王健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關職務及公司總工程師職務。王健仍將繼續履行公司董事、董事長職責至新任董事、董事長產生。
  • 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當選杭州市科協副主席
    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當選杭州市科協副主席北極星環保網訊:12月9日上午,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代表大會在杭州開幕。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龔正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鴻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金財,市政協主席葉明及市四套班子其它有關領導同志出席大會。
  • ...市場——訪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王健博士
    聚光科技為什麼選擇吉天作為收購對象?其在實驗室領域有哪些規劃與目標?其又憑藉什麼在實驗室儀器市場立足?帶著這些疑問,儀器信息網編輯近日採訪了聚光科技董事長兼總工程師王健博士,陪同接受採訪的還有聚光科技實驗室業務發展部總監兼總裁助理馬放均先生、實驗室儀器業務部總經理韓雙來先生。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姚納新辭職的公告
    北極星環保網訊: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董事、總經理辭職的公告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2015年6月29日,公司董事會收到董事、總經理姚納新先生遞交的辭職報告。姚納新先生因個人原因,特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關職務及本公司總經理職務。
  • 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入選國家「千人計劃」
    杭州高新區(濱江)6名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  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博士  英飛特電子(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長華桂潮博士  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楊立友博士  杭州天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建統博士  杭州矽力傑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總裁陳偉博士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趙福全博士
  • 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在近紅外香山會議作大會報告
    來自國內20多個單位的40餘名專家學者應邀出席了會議  近紅外光譜儀器製造關鍵技術作為會議第一個中心議題,大會邀請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先生作為我國近紅外儀器產業化的唯一一個企業代表參與,並做關於我國近紅外儀器產業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展望的大會報告。
  • 打破跨國公司壟斷 "聚光科技"成功超越國際巨頭
    在全國科技大會召開前夕,我們特開闢「自主創新榜」欄目,介紹各地和企業在創新方面的新做法、新經驗,敬請垂注。  2005年底,西門子分析儀器全球總裁來到杭州,專門造訪濱江區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表達了與聚光科技開展全方位合作的意向。  聚光科技是一家正式投產僅2年的企業,作為世界500強之一的西門子為何會拋來「繡球」?
  • 聚光科技收購吉天 戰略進駐實驗室儀器設備市場
    收購吉天,聚光科技拓展實驗室儀器市場的重要一步  在對外發布的收購公告中,聚光科技明確表示了收購吉天的初衷:「本公司擬通過收購北京吉天所持有的100%股權,戰略布局實驗室儀器市場,加速拓展公司在實驗室分析儀器和樣品前處理儀器的業務,提升公司在分析儀器行業綜合競爭實力。」王健博士亦表示:「這是我們進入實驗室儀器市場的重要一步。」
  • 航旅縱橫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通報 曾多次因信息安全陷輿論風波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航旅縱橫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遭通報 曾多次因信息安全問題陷輿論風波中國網科技11月19日訊(記者 李婷)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近日通報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航旅縱橫在列。
  • 住建部"城鎮水體汙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落戶聚光科技
    北極星環保網訊: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正式批覆,同意以聚光科技為依託聯合有關單位,組建城鎮水體汙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以下簡稱「水中心」)。據了解,「水中心」將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技術的成果轉化為目標,梳理、研究、組織參與城鎮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的共性關鍵技術、集成優化技術、推廣示範相關技術產品與項目。
  • 我們的價值觀:聚創新之光——記聚光科技CEO姚納新
    當初,我們的項目很多的投資人看不懂,找銀行貸款又被拒之門外,整個公司只是靠最初的天使資金支撐,我和另一創始人王健三年沒拿過一分錢工資。最艱難的時候,我需要跟朋友借錢來發工資。」  如今的聚光科技被業界稱為「海歸」創業成功典範,姚納新坦言,創業之初,有許多咬著牙堅持的時刻。
  • 聚光科技:堅定地走自己的發展之路
    網絡媒體在聚光科技採訪    杭州網訊 8年前,兩位來自美國斯坦福的高材生回到了家鄉浙江,這樣的組合,在8年後的高新(濱江)區被證明是成功的,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的銷售規模8年時間翻了50倍,成為了國內環保和安全監測領域的翹楚。    這對聚光科技的黃金搭檔就是公司CEO姚納新和首席技術官王健,兩位海歸曾在接受採訪時回憶起剛來杭州創業的日子,「想要光,便有了光。」
  • [收購]聚光科技:關於《上海安譜實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報告書...
    《上海安譜實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報告書》之 法律意見書 致: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通力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本所」)接受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光科技」或「收購人」)的委託, 就聚光科技收購上海安譜實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次收購」)而編制《上海安譜實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報告書
  • 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RADE SINO LIMITED、凱洲科技、凱健科技、天津和光、天津和君、江蘇新業科技、杭州恆贏投資、浙江甌信創業投資、青島泰屹投資,實際控制人王健、姚納新承諾:「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個月內,不轉讓或者委託他人管理本公司直接或間接持有的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也不由聚光科技回購其直接或間接持有的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
  • 聚光科技捐贈「北京大學唐孝炎環境科學創新獎學金」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光科技」)創始人姚納新先生,董事長葉華俊先生以及聚光科技下屬子公司無錫中科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萬學平先生應邀出席頒獎典禮。聚光科技姚納新先生、葉華俊先生與萬學平先生與唐孝炎院士合影留念  頒獎典禮首先由張遠航院士致辭,張院士從我國環境科學的整體規劃入題,高屋建瓴地總結了該領域目前的發展脈絡
  • 聚光科技收購武漢中紅檢測公司65%股權
    9月,聚光科技根據公司整體發展需要,以自有資金收購了熊梓言等人所持武漢中紅檢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紅檢測)65%的股權,根據協議約定,該65%股權轉讓基準價協商確定為500萬元,最終價格將根據中紅檢測2015年至2017年的考核淨利潤完成情況進行調整,但無論如何調整,交易價格總額不超過690萬元
  • 丁建萍空降聚光科技任董事長
    聚光科技昨日發布公告宣布新任董事長人選:丁建萍先生  丁建萍先生任期三年,今日起至第三屆董事會屆滿之日止。丁建萍先生簡歷:  丁建萍先生,漢族,1965 年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碩士研究生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