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1號數據顯示月球比地球圓 月球最高海拔9840米

2020-11-23 中國網

嫦娥一號所獲數據顯示月球比地球更圓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02:18 新京報

本報訊 (記者鮑穎 )根據「嫦娥一號」獲取的數據,中國科學家首次精確地測出了月球最高點和最低點,並發現,月球比地球更圓。

昨日,「嫦娥一號」衛星測控系統VLBI分系統總體技術主任設計師平勁松表示,「月球形狀接近一個完美的圓」,其形狀扁率為1/963.7256,相較於扁率為1/298.257的地球,月球要更接近圓。

11月12日,中國發布了依據嫦娥一號衛星照相數據製作的全月面影像圖,目前專家們正在利用雷射高度計數據對照相數據進行高程標校,以獲取全月球表面三維地形圖。平勁松介紹,利用「嫦娥一號」的雷射高度計,我們得出目前最高精度的月球地形模型,首次得到了最精確的月球最高和最低點。

平勁松說,由於最低點位於極區,最高點在月球背部,因此,兩個點從地球上都看不見,由於嫦娥一號獲取的綜合數據精度更高,跟國際相比,對兩個點誤差減少了200公裡左右。「其他國家的精確度一般也就100多米,我們這個模型精確到30多米」。

相關焦點

  • 「嫦娥一號」測得月球最高點海拔9840米(組圖)
    「嫦娥一號」測得月球最高點海拔9840米(組圖) 2008年11月28日 07:00 來源:北京晨報 發表評論 這是中國科學家根據「嫦娥一號」的科學數據測量得出的結果。在「嫦娥一號」得出這一結論之前,1994年美國克萊門汀月球探測器曾得出月球最高點為8000米的結論14年來,人類的認識一直停留於此,而「嫦娥一號」打破了人類14年來的膚淺認識。
  • 月球上沒有海洋,那麼它的海拔高度是怎麼來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海拔高度是從海平面開始計算的,這非常容易理解,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海平面!但月球沒有海洋,這個海拔又從何而來呢?日本的月神1號和NASA的LRO繪製的最為驚喜的全月高程圖,可以看到全月最深的區域艾肯特盤地中央,此處已經到了表示極深的藍紫色!
  • 地球比月球大了49倍,但月球最高山卻比珠峰還高,造山只需1分鐘
    地球上有很多的山脈,它們形成的時間都長達幾百上幾千萬年,比如喜馬拉雅山,在6000多萬年前,它所在的地方還是一片汪洋大海,之後由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衝突擠壓作用,這一帶的海洋開始隆起,形成了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如今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6千米以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達到了8844.43米,然而這都是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騰訊科技 文/喬輝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成為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通過中繼衛星通信。嫦娥四號將對月球背面環境進行研究,對月球背面的表面、淺深層進行研究,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落」,實現在月球上軟著陸及月球車探測月球(嫦娥三號/玉兔號、四號/玉兔二號);第三步——「回」,發射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嫦娥一號共傳回1.37TB的有效科學探測數據,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月表部分化學元素分布等科學研究成果,圓滿實現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為我國月球探測後續工程和深空探 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在月球的豐富海區域,圓滿結束了探測使命。
  • 月球首次出現「地面生物」,歸功於嫦娥四號
    月球又稱為月亮,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 同時也是太陽系中第五大衛星,雖然月球直徑僅有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不到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但在地月系統中,月球卻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嫦娥四號登陸:而在2019年的1月3日,中國自主研究並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的背面實現軟著陸,這也是人類史上第一艘在月背實現著落的探測器。
  • 嫦娥1號月球探測衛星簡介(圖)
    嫦娥1號月球探測衛星的有效載荷,上排從左到右依次為CCD相機、雷射高度計、微波探測儀,下排從左到右依次為γ/ X射線儀、低能離子探測器、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   嫦娥1號月球探測衛星簡介(圖)  對於我國正在實施的繞月探測工程,最受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是飛往月球的使者——嫦娥1號月球探測衛星,它將直接執行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測、月表化學元素與物質探測
  • 嫦娥三號不敢公開的月球秘密,月球上有外星人基地?
    月球是人們探測的最多的一顆星球,可以說是人類最熟悉的一顆星球。隨著探月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秘密被發現,但很多秘密都被隱藏,嫦娥三號似乎也在月球上發現了一些秘密,但並不敢公開,下面探秘志小編就為大家來揭秘一下嫦娥三號不敢公開的月球秘密!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為「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進一步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間環境。
  • 嫦娥三號攜玉兔月球車登月意義何在?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點火推上太空。「嫦娥三號」攜帶「玉兔號」月球車首次開始了奔向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號重量約為3780公斤, 搭載的月球車重量約140公斤,比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車重量更小,功能也更加齊全。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02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號」月球探測衛星發射升空  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為「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進一步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間環境。
  • 「嫦娥四號」為何要落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著陸地點,大紅圈為南極-艾肯盆地,小紅圈為馮·卡門撞擊坑。與「嫦娥三號」著陸器相比,「嫦娥四號」著陸器增加了3根5米長的低頻射電頻譜儀天線。「嫦娥四號」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嫦娥四號」落月探測器升空後,由於準時發射、準確入軌,原計劃在近月制動前實施的3次軌道中途修正,只於2018年12月9日進行了1次,達到了預期目標。經過約110小時奔月飛行,2018年12月12日16:45,「嫦娥四號」成功實施了近月制動,順利完成「太空剎車」,被月球捕獲,進入了環月軌道。
  • 月球背面拓荒者——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一周年
    一年前的今天,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1月4日,「玉兔二號」月球車與著陸器成功分離,分別開展科學探測;1月11日,兩器完成互拍成像,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GSIS特邀論文 | 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車任務的地理空間技術
    」中國探月工程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工程,自2004年1月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五次任務。
  • 月球地下是什麼?嫦娥四號最新發現,幫助揭示月球數十億年的演化史
    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圖片來源:中國國家航天局) 2019年1月,中國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坑著陸,成為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
  • 「嫦娥」第3次變軌成功 月球照片精度120米(圖)
    在這個軌道上運行1圈後,衛星將於10月31日實施入軌後的第四次變軌,變軌成功後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始奔向月球的漫漫行程。  開創航天測控新紀錄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主任饒順和介紹說,嫦娥一號衛星在24小時軌道飛行第3圈時,遠望三號測量船在近地點順利發現目標,把相關數據傳送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時把有關指令發至嫦娥一號衛星。
  • 月球是怎麼形成的?科學家:從地球「噴出」的?靜等嫦娥5號歸來
    古人沒辦法知道月上宮闕是何年,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我國的嫦娥5號從月球成功「挖土」返回中,雖然說此次只計劃帶回2公斤樣本,但這已經足夠我們研究月球的很多歷史和秘密了,我們會離月球年代與形成真相卻越來越接近。月球起源大碰撞說說起月球的起源時就要提到,天文學界在1970年代至今普遍支持的一種「大碰撞說」的說法。
  • 月球沒有發射塔與火箭,阿波羅號與嫦娥五號如何返航?數據說話
    月球返航的質疑:1968年,土星五號帶著阿波羅號離開地球,很多人質疑運載火箭與阿波羅號脫離之後,阿波羅號是如何獨自從月球表面返航的?這個過程與馬斯克回收獵鷹9號類似。著陸後,阿波羅號下來兩人,走兩步、插旗子,撿石頭,而我們的嫦娥則是全自動化挖土、封裝。數據告訴你為什麼能返航?月球上沒有重載火箭與發射臺卻能返航,關鍵點在於引力。
  • 嫦娥四號即將去月球背面,中國離登上月球還有多遠?
    嫦娥四號月球車藝術概念圖,8月15日公布騰訊科學採訪了中國探月工程一期總設計師,「兩彈一星」元勳孫家棟,為大家解答這些有趣的話題。「兩彈一星」元勳孫家棟院士接受採訪火箭發射後,會將嫦娥四號送入近地點高度200 km、遠地點高度約42萬 km的地月轉移軌道。經過軌道修正後,嫦娥四號組合體將在近月點實施制動,進入100 公裡環月圓軌道。
  • 超地球200倍!嫦娥四號探測到月球輻射,人類還能常駐月球嗎?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衛星,因此人類首先探索的星球是月球,未來考慮建設星際基地的目的地也是月球。儘管如此,月球的自然環境並不符合人類的要求,首先它的表面既沒有流淌著的液態水,也沒有合適的溫度,而造成這一切環境條件形成的因素是月球缺乏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