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號」測得月球最高點海拔9840米(組圖)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嫦娥一號」測得月球最高點海拔9840米(組圖)


2008年11月28日 07:00 來源:北京晨報

發表評論

CLTM-S01嫦娥結果 有效點數:3214489(2個月)清晰、解析度高

CLTM2美國克萊門汀結果 有效點數:72300(2個月)模糊、解析度低

  月球最高峰的高度是9840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出近1000米!這是中國科學家根據「嫦娥一號」的科學數據測量得出的結果。在「嫦娥一號」得出這一結論之前,1994年美國克萊門汀月球探測器曾得出月球最高點為8000米的結論14年來,人類的認識一直停留於此,而「嫦娥一號」打破了人類14年來的膚淺認識。

  嫦娥一號首繪全月球地形圖

  完整度精度世界頂尖

  最高點尚無名字

  第一張全月球地形圖

  日前,由嫦娥一號衛星測控系統VLBI分系統總體技術主任設計師、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平勁松、黃倩,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唐歌實、曹建峰等人完成了全月球地形圖測繪,並在2008年第11期《中國科學G輯》上發表題為《基於嫦娥一號衛星雷射測高觀測的月球地形模型CLTM-s01》的論文,介紹利用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雷射高度計數據得到的月球地形模型。

  科研人員利用測控數據對嫦娥一號衛星獲取的321萬個雷射測高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得到了目前世界上最高精度和最佳解析度的全月球地形圖。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得到的地形圖沒有南北極,而嫦娥一號首次得到了緯度在70°以上的南北極極區的高精度月面地形,繪製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完整的月球表面地形圖。

  在空間解析度方面,1994年美國克萊門汀月球探測器的空間解析度為70公裡,而嫦娥一號的空間解析度精確到2公裡左右。克萊門汀繪製的地形圖十分模糊,在月球背面尤其突出,而嫦娥一號繪製的地形圖比它精確了10倍以上(見圖)。此外,嫦娥一號地形圖高程的精度也比美國的數據提高了4到5倍。

  月球最高點期待國人命名

  嫦娥一號得到的月球平均半徑、赤道平均半徑和極區半徑分別為1737013米、1737646米和1735843米,月球的形狀扁率為1/963.7256。月球上最深的深度為9.23公裡,位於南極艾肯盆地區域 (東經211.375°,南緯61.375°)處,月球上最高處位於科羅列夫坑以北 (東經201.375°,南緯5.375°),海拔高程約9.84公裡。

  平勁松告訴記者,此前,人類對月球最高點和最低點的認識是1994年美國的克萊門汀月球探測器給出的各8000米的數據,「無論最高點還是最低點,嫦娥一號都給出了更精確的數字,而美國的數據與我們差了足有1000多米。」

  平勁松說,不同於地球上的珠穆朗瑪峰,月球上的最高點是一座環形山外緣的最高點,並不是十分突出。而目前這個月球最高點和最低點還都沒有名字,「希望中國人能為它命名。」

  研究意義

  為著陸月球提供科學依據

  對月球地形的測量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月球探測的主要科學目標之一。月球地形為揭示月球的內部結構及其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這份首次得到的高精度全月球地形圖為進一步進行月球的地形地貌構造、內部結構和演化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據;在此基礎上獲得的高精度月面控制點,也為著陸點、月球基地等的選擇提供了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這篇發表在《中國科學》上的論文是我國嫦娥一號衛星的雷射測高數據處理後得到的月面地形的首篇論文,其結果表明,這個月面地形模型無論在精度、解析度、圖像清晰度方面,均明顯優於各國已有的月面地形模型。 晨報記者 王大鵬/文 《中國科學》雜誌/供圖

編輯:邱觀史】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嫦娥1號數據顯示月球比地球圓 月球最高海拔9840米
    嫦娥一號所獲數據顯示月球比地球更圓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02:18 新京報本報訊 (記者鮑穎 )根據「嫦娥一號」獲取的數據,中國科學家首次精確地測出了月球最高點和最低點,並發現,月球比地球更圓。
  • 嫦娥一號「雷射眼」將拍攝中國首張月球三維圖(圖)
    「雷射眼」怎樣描繪出月球上山脈盆地等的地表起伏呢?王建宇告訴記者,雷射高度計搭載在「嫦娥」衛星上,從高空發射的雷射束被月球表面反射回衛星,通過精確測量從發射雷射到接收雷射的時間,再乘以光在太空中的傳播速度,得出的雷射單程距離就是衛星與探測點之間的距離。這段距離越短,表明被探測點離衛星越近,海拔高度就越高。
  •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月球
    「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 中新社發孫自法 攝成都商報3月2日報導減速、下落、撞擊……北京時間3月1日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準確落於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月球豐富海區域。
  • 「嫦娥」第3次變軌成功 月球照片精度120米(圖)
    根據這一政策,嫦娥一號探測傳回的數據將向國內各個研究機構、研究領域提供。根據國際慣例,嫦娥一號繞月探測的有關數據1年後還將進行國際性的交流與合作共享。「萬事俱備,只等嫦娥一號探測數據傳回。」胡浩說。  月球照片精度120米  嫦娥一號衛星進入48小時周期軌道後,星上搭載的紫外敏感器將擇機開始工作。
  • "嫦娥一號"成功撞擊月球 傳回清晰圖像
    中新網3月1日電 1日16時13分,「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   據悉,經最後確認,嫦娥一號衛星對月球的撞擊點為預定點,位於南緯1.50度,東經52.36度。驗證試驗從2008年11月8日開始按預定計劃順利實施,衛星軌道由200公裡圓軌道降到100公裡圓軌道,繼而降到遠月點100公裡、近月點15公裡的橢圓軌道,再升回到100公裡圓軌道,同時,開展衛星部分系統的技術試驗和可靠性試驗,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技術試驗數據,為探月工程二期積累了技術和寶貴的工程經驗。
  • 月球上沒有海洋,那麼它的海拔高度是怎麼來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海拔高度是從海平面開始計算的,這非常容易理解,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海平面!但月球沒有海洋,這個海拔又從何而來呢?月球平均半徑當前取值是R=1738.14KM,這是NASA在2006年取得272931個月面位置精確數據後計算出了月球的平均半徑,這是迄今為止最為精確的月球海拔的基準面!
  • 光之成果|「嫦娥一號」
    尚未發射的「嫦娥五號」任務就是無人自動採樣返回。本期開始,我們將對「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進行一系列的介紹。嫦娥一號衛星繞月「嫦娥一號」是中國自主研製並發射的首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
  • 四地天線將接收「嫦娥一號」回傳月球照片(圖)
    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計劃於近期擇機發射。  嫦娥一號衛星所傳回的月球照片也將對外公布。如何在地球接收月球照片?法晚記者對負責接收嫦娥一號回傳數據和圖片的雲南天文臺進行了探訪。除雲南天文臺外,還有三家天文臺一起進行接收。
  • 背景資料:嫦娥一號
    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長度18米,壽命大於1年。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嫦娥一號是中國嫦娥工程的第一階段任務,自2004年1月立項,第一階段耗資十四億人民幣。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 假如嫦娥一號失敗了——歐陽自遠談嫦娥背後的故事
    嫦娥二號原本是一號的備份星,假如嫦娥一號發射失敗了,它就會被用來再做一次嘗試。自從嫦娥一號成功上天后,探月工程的科學家便開始討論改變嫦娥二號的使命,使之成為嫦娥三號的先導星。
  • 嫦娥二號探月解析度比嫦娥一號提高數倍
    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改進了有效載荷性能,提高了對月探測精度,完成4類科學探測,即獲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維影像,解析度由嫦娥一號的120米提高至優於10米,同時還將探測月球物質成分、月壤特性以及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
  • 「嫦娥一號」16時13分成功撞擊月球 結束使命
    北京時間2007年十月二十四日十八時零五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嫦娥一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實施繞月探測工程邁出重要一步。火箭點火升空24分鐘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星箭成功分離,「嫦娥一號」衛星進入近地點205公裡,遠地點50930公裡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3月1日電 1日16時13分,「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
  • 月球又添5個「中國地名」: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
    2019年2月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准了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和嫦娥四號高分辨月面影像數據申報的嫦娥四號著陸點及其附近5個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著陸點周圍呈三角形排列的三個環形坑,分別命名為織女、河鼓和天津;著陸點所在馮?卡門坑內的中央峰命名為泰山。這是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成果在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上的又一次重要應用。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嫦娥一號共傳回1.37TB的有效科學探測數據,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月表部分化學元素分布等科學研究成果,圓滿實現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為我國月球探測後續工程和深空探 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在月球的豐富海區域,圓滿結束了探測使命。
  • 歐陽自遠回首首席七年心路歷程:假如嫦娥一號失敗了
    CFP/圖 嫦娥二號原本是一號的備份星,假如嫦娥一號發射失敗了,它就會被用來再做一次嘗試。自從嫦娥一號成功上天后,探月工程的科學家便開始討論改變嫦娥二號的使命,使之成為嫦娥三號的先導星。 在外人看來,嫦娥二號月球探測衛星一帆風順。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嫦娥一號:實現從無到有歷史性突破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大涼山深處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吸引著世界關注的目光——嫦娥一號衛星在這裡由長徵三號甲火箭發射升空。    嫦娥一號經過18天時間飛行最終進入環月軌道。根據飛行計劃,嫦娥一號在奔月途中,應該安排3次中途修正。
  • 嫦娥五號著陸點為何是月球風暴洋 嫦娥五號幾號到月球
    北京時間 11 月 30 日凌晨 4 時 40 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嫦娥五號將擇機月面軟著陸,為什麼著陸點是月球風暴洋?據介紹,人類已獲得的月球樣品大約有 380 公斤左右,分別來自於月球東南部的靜海和豐富海。風暴洋是月球最大的月海,在此之前,沒有其他探測器曾經到達這裡。
  • 「嫦娥一號」完美「答卷」令各國科學家驚嘆
    質量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圖和月球標準基礎地圖、精度和解析度最高的全月球數字高程模型、獨特的近月空間高能粒子和太陽風離子數據……  從2007年順利升空至今,「嫦娥一號」一直是一顆舉世矚目的耀眼「明星」,而隨著各項科學探測數據和成果陸續出爐,各國科學家對「嫦娥一號」的關注程度有增無減。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16年來,中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碩果纍纍,嫦娥五號任務將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再次踏上奔月之旅。此次探月任務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有哪些看點呢?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我國探月工程的光輝歷程。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在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的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而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嫦娥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仙女,據說是神箭手后羿的妻子,獨自吃了丈夫收藏的不死藥,結果飛升到了月亮上。中國探月工程用這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奔月」這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