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嫦娥一號是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於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下同)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長度18米,壽命大於1年。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嫦娥一號是中國嫦娥工程的第一階段任務,自2004年1月立項,第一階段耗資十四億人民幣。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過程
2007年10月24日(發射日)
18:05:04: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18:07:嫦娥一號發射升空跟蹤正常。
18:09:嫦娥一號發射火箭二三級分離,分離物體其後落在貴州山區。
18:11:嫦娥一號發射整流罩分離,分離物體其後在廣東始興縣司前鎮細壩村的山林裡尋獲。
18:16:三級一次發動機關機,星箭結合體進入滑行段。
18:26:遠望二號測量船發現目標,雷達跟蹤正常。
18:27:三級火箭發動機二次點火成功 。
18:29:三級火箭發動機二次關機。
18:30:星箭成功分離,嫦娥一號進入圍繞地球軌道。
18:38:衛星正常入軌。
2007年10月25日
17:55:嫦娥一號變軌成功,正式進入近地點離地球600公裡的橢圓形軌道。
2007年10月26日
15:45:嫦娥一號停止自旋。
17:44:嫦娥一號第二次變軌成功。
2007年10月29日
17:56:嫦娥一號實施第三次變軌。
18:01:嫦娥一號第三次變軌成功。
2007年10月31日
17:15:嫦娥一號進行第四次變軌,即第三次近地點變軌。
17:28:嫦娥一號第四次變軌成功,順利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2007年11月2日
10:25:地面控制中心對嫦娥一號進行軌道修正。
10:33:嫦娥一號修正結束,軌道誤差由原來的570公裡減小到10公裡之內。
2007年11月5日
09:00:「嫦娥一號」衛星停止自旋,準備實施第一次近月制動。
09:45:北京飛控中心向「嫦娥一號」衛星注入姿態初值。
11:37:嫦娥一號實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動,進入環月軌道。
2007年11月6日
11:35: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近月制動,進入周期為3.5小時的環月小橢圓軌道。
2007年11月7日
08:34:嫦娥一號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動,進入月面高度212千米的工作軌道。
2007年11月19日
衛星調整為三體定向狀態,開啟有效載荷。
2007年11月26日
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
2007年11月28日
雷射高度計開機工作。
2008年1月27日
23時50分48秒,衛星點火60秒,軌道提高2公裡,以應對第一次月食。
2008月6月05日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監視和控制下,已環月飛行210天。
2008年12月6日
嫦娥一號衛星經過兩次點火制動,順利從距月面200公裡的圓軌道進入距月面100公裡的圓軌道。
2008年12月19日
當日2時開始,嫦娥一號衛星再次實施軌道機動,成功將軌道近月點降至距月面17公裡。由於月球重力場的影響,至19日12時,嫦娥一號衛星環月軌道近月點已漂移至距月面15公裡。
2008年12月20日
隨著19日相關試驗工作完成,20日上午8時,嫦娥一號衛星再次實施軌道機動,重新回到距月面100公裡的極軌圓軌道。
2009年3月1日
3月1日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控制下,撞落於月球豐富海內的撞擊點,撞擊點位置為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
(據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