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嫦娥一號

2020-12-04 中國網

綜述

嫦娥一號是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於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下同)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長度18米,壽命大於1年。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嫦娥一號是中國嫦娥工程的第一階段任務,自2004年1月立項,第一階段耗資十四億人民幣。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過程

2007年10月24日(發射日)

18:05:04: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18:07:嫦娥一號發射升空跟蹤正常。

18:09:嫦娥一號發射火箭二三級分離,分離物體其後落在貴州山區。

18:11:嫦娥一號發射整流罩分離,分離物體其後在廣東始興縣司前鎮細壩村的山林裡尋獲。

18:16:三級一次發動機關機,星箭結合體進入滑行段。

18:26:遠望二號測量船發現目標,雷達跟蹤正常。

18:27:三級火箭發動機二次點火成功 。

18:29:三級火箭發動機二次關機。

18:30:星箭成功分離,嫦娥一號進入圍繞地球軌道。

18:38:衛星正常入軌。

2007年10月25日

17:55:嫦娥一號變軌成功,正式進入近地點離地球600公裡的橢圓形軌道。

2007年10月26日

15:45:嫦娥一號停止自旋。

17:44:嫦娥一號第二次變軌成功。

2007年10月29日

17:56:嫦娥一號實施第三次變軌。

18:01:嫦娥一號第三次變軌成功。

2007年10月31日

17:15:嫦娥一號進行第四次變軌,即第三次近地點變軌。

17:28:嫦娥一號第四次變軌成功,順利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2007年11月2日

10:25:地面控制中心對嫦娥一號進行軌道修正。

10:33:嫦娥一號修正結束,軌道誤差由原來的570公裡減小到10公裡之內。

2007年11月5日

09:00:「嫦娥一號」衛星停止自旋,準備實施第一次近月制動。

09:45:北京飛控中心向「嫦娥一號」衛星注入姿態初值。

11:37:嫦娥一號實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動,進入環月軌道。

2007年11月6日

11:35: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近月制動,進入周期為3.5小時的環月小橢圓軌道。

2007年11月7日

08:34:嫦娥一號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動,進入月面高度212千米的工作軌道。

2007年11月19日

衛星調整為三體定向狀態,開啟有效載荷。

2007年11月26日

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

2007年11月28日

雷射高度計開機工作。

2008年1月27日

23時50分48秒,衛星點火60秒,軌道提高2公裡,以應對第一次月食。

2008月6月05日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監視和控制下,已環月飛行210天。

2008年12月6日

嫦娥一號衛星經過兩次點火制動,順利從距月面200公裡的圓軌道進入距月面100公裡的圓軌道。

2008年12月19日

當日2時開始,嫦娥一號衛星再次實施軌道機動,成功將軌道近月點降至距月面17公裡。由於月球重力場的影響,至19日12時,嫦娥一號衛星環月軌道近月點已漂移至距月面15公裡。

2008年12月20日

隨著19日相關試驗工作完成,20日上午8時,嫦娥一號衛星再次實施軌道機動,重新回到距月面100公裡的極軌圓軌道。

2009年3月1日

3月1日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控制下,撞落於月球豐富海內的撞擊點,撞擊點位置為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

(據維基百科)

相關焦點

  • 資料|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原標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模擬圖。  11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事實上,探月工程的正式建立和開展早已開始。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並將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
  • 資料圖:嫦娥一號與運載火箭分離
    伴隨發射點火的巨大轟鳴,在長三甲「大力士」的託舉下,「嫦娥」將首先被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約5.1萬公裡、運行周期約為16小時的超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隨著星箭分離,「嫦娥」將開始孤寂的旅程。接下來,整個飛行過程都將依靠「嫦娥一號」自身的控制系統與推進系統來實現。
  • 光之成果|「嫦娥一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事實上,探月工程的正式建立和開展早已開始。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並將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了,嫦娥一號被搶註,嫦娥五號會被註冊成商標嗎?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2004年,我國正式立項繞月工程並把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
  • 嫦娥二號探月解析度比嫦娥一號提高數倍
    「嫦娥二號」衛星吊裝完畢,測試正常,等待發射。秦憲安 攝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二期先導星,嫦娥二號與她的「姐姐」嫦娥一號相比,共有以下改進和不同。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距離月球更近,攜帶相機手掌大小,只有三四百克重,獲取三維影像解析度更高。另外,紫外敏感器增加拍圖與傳圖功能,能覆蓋月面80%以上區域。
  • "嫦娥一號"成功撞擊月球 傳回清晰圖像
    中新網3月1日電 1日16時13分,「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   據悉,經最後確認,嫦娥一號衛星對月球的撞擊點為預定點,位於南緯1.50度,東經52.36度。為了充分利用嫦娥一號衛星在軌的寶貴資源,為後續任務開展有關驗證試驗,積累數據和經驗,探月工程領導小組決定按照「軌道從高到低,風險從小到大」的原則,應用嫦娥一號衛星開展了衛星平臺有關技術試驗和衛星變軌能力、軌道測定能力的10餘項驗證試驗。
  • 回顧「繞」「落」「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
    回顧「繞」 「落」 「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我們今天就來簡單回顧一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發展歷程。 2004年我國探月任務正式定項,被命名為「嫦娥工程」,月球探測器名為「嫦娥」,月球車被稱為「玉兔」,中繼星叫「鵲橋」,玉兔嫦娥著陸區叫為「廣寒宮」,從2004年開始,嫦娥就已正式向月球進發。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奔月,落月,再到返回嘗試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正式拉開了中國探測月球的序幕。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再到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明年還將發射嫦娥五號。中國探月之路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推進,屢創奇蹟。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月球。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戚鐵磊 發表於 2020-11-24 10:27:21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人民畫報 資料圖  探月工程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工程階段分為三期,  簡稱為「繞、落、回」三步走。  第一步為「繞」,即發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突破至地外天體的飛行技術,並實現首次繞月飛行。  嫦娥一號拍攝了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  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  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揭開月球背面神秘面紗……  在嫦娥五號即將發射之際,  讓我們一起回顧「嫦娥」的探月之旅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見證大國崛起!
    嫦娥探月中國探月工程也即「嫦娥工程」,正式始於2004年。2007年發射嫦娥一號,目前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正進行地如火如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都做了哪些工作,以及在科技上都有哪些重大突破與進展。嫦娥一號嫦娥一號於2007年10月24日成功發射,2009年3月1日在科技人員的精準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完成使命。嫦娥一號目的是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圖,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和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及地月空間環境等基礎研究工作。
  • 「嫦娥一號」16時13分成功撞擊月球 結束使命
    北京時間2007年十月二十四日十八時零五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嫦娥一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實施繞月探測工程邁出重要一步。火箭點火升空24分鐘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星箭成功分離,「嫦娥一號」衛星進入近地點205公裡,遠地點50930公裡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3月1日電 1日16時13分,「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
  • 「嫦娥一號」完美「答卷」令各國科學家驚嘆
    「這是利用『嫦娥一號』獲取的全月球CCD圖像數據和數字高程數據,經融合處理後製作而成的,所以它既能清晰地展現構造紋理信息,又能表達月表的地形起狀況。」李春來介紹,為了做這個月球儀,他們花了大半年時間。  「月球儀只是『嫦娥一號』部分科學數據研究成果的一個形象展示。」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中國的嫦娥飛天、日本的輝夜姬、古希臘的阿爾忒彌斯,這些都是人類關於月球的美好想像。人類1957年正式進入太空後,月球成為人類開展深空探測活動的第一站。1959年1月2日,蘇聯經歷了「月球計劃」三次任務失敗後,終於成功發射「月球一號」,拉開了人類探月的序幕。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
    原標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   我國探月工程實施近20年來,都經歷了哪些歷程?讓我們一同回顧。   嫦娥一號   樹立中國航天第三個裡程碑   1994年,我國科學家開始進行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 假如嫦娥一號失敗了——歐陽自遠談嫦娥背後的故事
    嫦娥二號原本是一號的備份星,假如嫦娥一號發射失敗了,它就會被用來再做一次嘗試。自從嫦娥一號成功上天后,探月工程的科學家便開始討論改變嫦娥二號的使命,使之成為嫦娥三號的先導星。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十一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我們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月球
    在撞擊過程中,嫦娥一號衛星攜帶的CCD相機傳回實時圖像,圖像清晰。中國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記者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看到,為了保證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受控撞月」,嫦娥一號任務飛行控制組選擇在青島和喀什兩個測控站同時能夠進行測控的時間段內進行撞月控制。15時36分,嫦娥一號衛星開始減速,16時13分10秒成功落在月球的豐富海區域。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真沒想到嫦娥一號被搶註商標!
    在2004年,嫦娥1號順利探月工程被命名為「嫦娥工程」;這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另一個裡程碑,在2007年10月24日我國嫦娥一號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就此拉開了中國探索月球的序幕,首次實現零窗口發射。,在西昌旅行社門口拉起一個橫幅:祝賀中華「嫦一」探月,期待「嫦一」商標「出嫁」,原來是蹭嫦娥一號的熱度,該男子註冊了嫦娥一號的商標。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新華社西昌11月29日電(記者李宣良、王經國、餘曉潔)即將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中國探測器首次在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從2007年到2013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實現了「三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