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號"成功撞擊月球 傳回清晰圖像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1日電 1日16時13分,「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

  據悉,經最後確認,嫦娥一號衛星對月球的撞擊點為預定點,位於南緯1.50度,東經52.36度。

  嫦娥一號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11月7日進入200公裡的環月工作軌道,至2008年10月已成功在軌運行一年,完成預定探測任務後狀態良好。為了充分利用嫦娥一號衛星在軌的寶貴資源,為後續任務開展有關驗證試驗,積累數據和經驗,探月工程領導小組決定按照「軌道從高到低,風險從小到大」的原則,應用嫦娥一號衛星開展了衛星平臺有關技術試驗和衛星變軌能力、軌道測定能力的10餘項驗證試驗。驗證試驗從2008年11月8日開始按預定計劃順利實施,衛星軌道由200公裡圓軌道降到100公裡圓軌道,繼而降到遠月點100公裡、近月點15公裡的橢圓軌道,再升回到100公裡圓軌道,同時,開展衛星部分系統的技術試驗和可靠性試驗,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技術試驗數據,為探月工程二期積累了技術和寶貴的工程經驗。

  探月工程二期將實現軟著陸,技術跨度大,為在落月過程控制和軌道測定方面積累經驗,減少後續工程風險,決定在嫦娥一號衛星壽命末期,控制衛星撞月。

  為了保證嫦娥一號衛星「受控撞月」,嫦娥一號任務飛行控制組選擇在青島和喀什兩個測控站同時能夠進行測控的時間段內進行落月控制。今天下午15時36分,嫦娥一號衛星開始減速,37分鐘以後,於16時13分10秒成功落在月球的豐富海區域。衛星撞月過程中,CCD相機實時傳回了清晰的圖像。

  據了解,嫦娥一號衛星在軌運行一年中,共傳回1.37TB的有效科學探測數據,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月表部分化學元素分布等一批科學研究成果,圓滿實現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為中國月球探測後續工程和深空探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嫦娥一號」撞月,歐陽自遠院士曾說:「撞擊月球是國際航天領域結束月球探測器『使命』普遍採用的方式。」他還指出,「與其讓探月太空飛行器因為燃料耗盡而墜落月球,還不如選擇撞擊月球的方式,多少也能為人類了解月球增加一些資料積累。」

  南京大學天文學系蕭耐園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人類探測器選擇撞擊月球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撞擊成功後會掀起大量的月球塵埃。科學家通過分析這些月球塵埃的成分,來解釋月球的起源之謎。而月球的起源之謎目前的學說都存在比較大爭論。

  另外,探測器如果能夠做到指定時間撞擊到預定的地點,將會為下一步其他人類探測器在月球或其他星體精確著陸奠定基礎。

  視頻:中國「嫦娥一號」在控制下成功「撞月」

  "嫦娥一號"飛天長達495天 狀態良好作用巨大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月 為探月一期工程畫圓滿句號

  「嫦娥一號」大事記:探月為中國圓夢 終吻月球

相關焦點

  •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月球
    「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 中新社發孫自法 攝成都商報3月2日報導減速、下落、撞擊……北京時間3月1日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準確落於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月球豐富海區域。
  • 「嫦娥一號」16時13分成功撞擊月球 結束使命
    北京時間2007年十月二十四日十八時零五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實施繞月探測工程邁出重要一步。火箭點火升空24分鐘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星箭成功分離,「嫦娥一號」衛星進入近地點205公裡,遠地點50930公裡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3月1日電 1日16時13分,「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
  • 嫦娥五號傳回月球圖像啦
    嫦娥五號【嫦娥五號傳回月球圖像啦!】圖一: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圖二:嫦娥五號探測器月球背面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 AI幫月球數「麻子」:從嫦娥圖像中新發現10萬多個撞擊坑
    嫦娥五號攜著月壤凱旋,她的前輩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留下的數據同樣是座富礦,不斷被科學家們挖掘出新的價值。撞擊坑,成功從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數據中識別出之前未識別的逾10萬個撞擊坑。嫦娥前輩採集的圖像作為「嫦娥」系列的前鋒,嫦娥一號是中國探月計劃中的第一顆繞月人造衛星,於2007年10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獲取了包含兩極的精細「全月球三維影像」。完成使命後,它於2009年3月1日撞擊月球表面預定地點。
  • 背景資料:嫦娥一號
    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嫦娥一號是中國嫦娥工程的第一階段任務,自2004年1月立項,第一階段耗資十四億人民幣。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 祝賀嫦娥五號成功登陸月球!第一時間傳回著陸影像圖,清晰可見
    經過幾天的長途跋涉,嫦娥五號成功登陸月球,祝賀中國航天,恭喜恭喜!晚上的時候我一直在看著陸的直播畫面,不過臨近落地的時刻沒有了信號,可能是出於對我國航天的保護,不過幾分鐘以後,就收到了成功著陸的好消息了。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見證大國崛起!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都做了哪些工作,以及在科技上都有哪些重大突破與進展。嫦娥一號嫦娥一號於2007年10月24日成功發射,2009年3月1日在科技人員的精準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完成使命。嫦娥一號目的是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圖,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和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及地月空間環境等基礎研究工作。
  •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傳回世界首張月背近照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1月03日 20:01 A-A+ 」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這是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 月球背面的「秘密」被揭開?衛星傳回圖像,難怪霍金多次警告
    月球是怎麼來的,月球的年齡又有多大,類似這種月球未解之謎的問題,於是人類現在將月球作為首個太空探索目標,20世紀的美國阿波羅號計劃,21世紀的中國嫦娥工程,都想解開月球的秘密。而如今月球背面的「秘密」被揭開,衛星傳回的圖像,難怪霍金多次警告。
  • 月球背面的「秘密」被揭開?中國衛星傳回圖像,原來霍金沒說錯
    而當人類將目光投到了月球的背面之後,便將其「秘密」揭開了,下面我們便從月球背面開始,來說說中國衛星傳回的圖像所揭開的秘密吧! 於是,在蘇聯的整個行動計劃之中,Zond 3一共拍攝並帶給了蘇聯多達二十三張月球背面的照片,由於這些照片相對比較清晰,並且內容也非常的豐富,因此蘇聯依靠著這些照片,成功的構建了出了首張完整的月球背面地圖
  • 月球背面的「秘密」被揭開?衛星傳回圖像,難怪霍金多次警告!
    月球是怎麼來的,月球的年齡又有多大,類似這種月球未解之謎的問題,於是人類現在將月球作為首個太空探索目標,20世紀的美國阿波羅號計劃,21世紀的中國嫦娥工程,都想解開月球的秘密。而如今月球背面的「秘密」被揭開,衛星傳回的圖像,難怪霍金多次警告。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然而,由於衛星軌道控制「非常精準」,嫦娥一號只實施了一次中途修正。    進入環月軌道後,嫦娥一號拍攝的月球照片源源不斷地傳回地球。2008年11月12日15時05分,由嫦娥一號拍攝數據製作完成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公布。這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圖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 嫦娥三號拍出迄今最清晰月球照片(圖)
    原標題:嫦娥三號出品:迄今最清晰月面照片展現真實月球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記者吳晶晶、餘曉潔)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
  • 「嫦娥」第3次變軌成功 月球照片精度120米(圖)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施第三次變軌  10月29日18時01分,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施第三次變軌,這也是衛星入軌後的第二次近地點變軌。嫦娥一號衛星進入48小時周期軌道後,將先後開啟太陽風離子探測器和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進行數據採集和環境探測。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倒計時
    、嫦娥二號嫦娥一號於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發射升空,11月7日正式進入距月200千米的工作軌道,26日公布了第一幅月面圖像,同時完成了三維影像的製作。嫦娥一號共傳回1.37TB的有效科學探測數據,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月表部分化學元素分布等科學研究成果,圓滿實現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為我國月球探測後續工程和深空探 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在月球的豐富海區域,圓滿結束了探測使命。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器由長徵三號甲火箭送入太空,並於2007年11月20日傳回所拍攝的第1幅月面圖像。傳回的第1幅月面圖像。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受控撞擊了月球豐富海區域, 成功完成硬著陸。嫦娥二號原來是嫦娥一號的替補,由於嫦娥一號表現出色,所以就將嫦娥二號改作我國探月二期工程的技術先導星。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今天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在經過6天的飛行之後,12月12日就來到了月球附近,並且實施了近月點「太空剎車「,並成功被月球的引力捕獲,進入距月面平均高度約100公裡的環月軌道。2018年12月30日,在地面工作人員的遙控下,嫦娥四號又實施「太空剎車」,由距月面平均高度約100公裡的環月軌道,成功進入近月點高度約15公裡、遠月點高度約100公裡的橢圓環月軌道,為擇機著陸做準備。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第三步為採樣返回探測, 即在2013—2020年研製和發射採樣返回器到月球表面特定區域進行分析採樣, 然後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進行詳細研究。 「繞」 2007年10月24日,我國第1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器由長徵三號甲火箭送入太空,並於2007年11月20日傳回所拍攝的第1幅月面圖像。
  • 回顧「繞」「落」「回」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我國的偉大壯舉!
    嫦娥一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在長徵三號甲遙十四火箭的幫助下成功進入預訂月球軌道,從此刻起正式拉開了我國探索月球的彈幕,實現了零窗口發射。2020年11月20日嫦娥一號探測器傳回了所拍攝的第一幅月面圖像。這也是繼我國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和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之後,第三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成就。
  • 中國首次探月工程第一幅月面圖像發布(圖)
    11月26日,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新華社發中國網直播:中國首次探月工程第一幅月面圖像發布儀式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陳二厚 黃全權)26日9時40分許,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號衛星傳回並製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圖像。在第一時間,「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第一幅月面圖像」通過新華社傳到了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