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月工程研製的雷射高度計
中國第一張月球三維圖片,誰來拍?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實驗室裡,「勞動節」也不閒著,一支由上海技物所與上海光機所組成的20多人科研團隊正在為即將上天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趕製「雷射眼」。這雙「雷射眼」就是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首個太空雷射高度計,明年此時,它就有望從月亮那兒傳回月面三維高程圖,為中國人未來登月計劃尋找最合適的落腳點。
記者隨同上海技物所所長王建宇等人換上淨化服,經過風淋間沐風去塵後,走進實驗室。航天儀器的研製對環境要求特別高,雷射高度計的「閨房」內裝有特殊的超淨裝置,潔淨度達到「一千級」,相當於每立方米空間內的灰塵顆粒少於一千個,比看上去「一塵不染」的標準實驗環境還要乾淨幾百倍。記者終於來到這隻「雷射眼」的身邊,它身長不足30釐米,體重也只有15公斤,由雷射發射模塊、雷射接收模塊和數據處理模塊共同組成,顯得結實精幹。
「雷射眼」怎樣描繪出月球上山脈盆地等的地表起伏呢?王建宇告訴記者,雷射高度計搭載在「嫦娥」衛星上,從高空發射的雷射束被月球表面反射回衛星,通過精確測量從發射雷射到接收雷射的時間,再乘以光在太空中的傳播速度,得出的雷射單程距離就是衛星與探測點之間的距離。這段距離越短,表明被探測點離衛星越近,海拔高度就越高。如果高密度地獲得一個又一個探測點的海拔高度數據,就能繪製出一幅較精密的立體地形圖。據介紹,美國在第二代火星探測器上也採用這種類型的雷射高度計,獲取了火星表面的地形資訊。
這臺全國產化的雷射高度計堪稱「太空勞模」,它將隨「嫦娥一號」繞月運轉,在 2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長期開機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每隔一秒發射一束雷射。雷射在月球表面留下一個約 100米直徑的「足印」後,便在千分之一秒內反射回來,由衛星實時處理並傳回測得的大量數據。而下一秒鐘,「嫦娥」的「雷射眼」已飛到 1200米外的另一點上,發射下一束雷射了。就這樣,衛星搭載著雷射高度計像繞絨線球一樣,一圈又一圈地轉,留下一個個雷射「足印」,最終把月球地表狀況掃描下來。
「嫦娥姐姐」的高科技眼睛自然也是成雙作對的。目前,科研人員已完成雷射高度計正樣產品的交付,正在製作的備份也將於近期交付,為「嫦娥探月」配上雙份保險。
記者隨同上海技物所所長王建宇等人換上淨化服,經過風淋間沐風去塵後,走進實驗室。航天儀器的研製對環境要求特別高,雷射高度計的「閨房」內裝有特殊的超淨裝置,潔淨度達到「一千級」,相當於每立方米空間內的灰塵顆粒少於一千個,比看上去「一塵不染」的標準實驗環境還要乾淨幾百倍。記者終於來到這隻「雷射眼」的身邊,它身長不足30釐米,體重也只有15公斤,由雷射發射模塊、雷射接收模塊和數據處理模塊共同組成,顯得結實精幹。
「雷射眼」怎樣描繪出月球上山脈盆地等的地表起伏呢?王建宇告訴記者,雷射高度計搭載在「嫦娥」衛星上,從高空發射的雷射束被月球表面反射回衛星,通過精確測量從發射雷射到接收雷射的時間,再乘以光在太空中的傳播速度,得出的雷射單程距離就是衛星與探測點之間的距離。這段距離越短,表明被探測點離衛星越近,海拔高度就越高。如果高密度地獲得一個又一個探測點的海拔高度數據,就能繪製出一幅較精密的立體地形圖。據介紹,美國在第二代火星探測器上也採用這種類型的雷射高度計,獲取了火星表面的地形資訊。
這臺全國產化的雷射高度計堪稱「太空勞模」,它將隨「嫦娥一號」繞月運轉,在 200公裡高度的軌道上長期開機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每隔一秒發射一束雷射。雷射在月球表面留下一個約 100米直徑的「足印」後,便在千分之一秒內反射回來,由衛星實時處理並傳回測得的大量數據。而下一秒鐘,「嫦娥」的「雷射眼」已飛到 1200米外的另一點上,發射下一束雷射了。就這樣,衛星搭載著雷射高度計像繞絨線球一樣,一圈又一圈地轉,留下一個個雷射「足印」,最終把月球地表狀況掃描下來。
「嫦娥姐姐」的高科技眼睛自然也是成雙作對的。目前,科研人員已完成雷射高度計正樣產品的交付,正在製作的備份也將於近期交付,為「嫦娥探月」配上雙份保險。(本報記者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