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號將繪首張中國版全月地形圖

2020-11-26 中國網

不論「嫦娥」奔月還是登月,首先要製作一張月球地圖,這是每個制訂探月計劃國家的必答題,有望於本月下旬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也不例外。記者昨天獲悉,該星搭載上海科研人員自主研製的雷射高度計,將承擔我國首位「探月攝影師」之責,為世人拍下第一幅擁有較高精度的中國版全月地形圖。

首隻太空「雷射眼」

作為「嫦娥一號」最重要的載荷之一,這臺雷射高度計的正樣產品目前已裝星。在上海可以見到其初樣產品,「身長」30釐米,「體重」15公斤,看上去像是一臺放在鐵盒子裡的攝像機,但它「拍」的東西可不是平面影像,而是三維立體的。令專家自豪的是,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以往科研基礎上,僅用兩年時間便按時交付這隻「雷射眼」,關鍵部件全部實現國產,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並即將成為我國首臺發射進入太空的雷射高度計。

雷射拍照「掐秒表」

「雷射眼」的製圖形式非同一般,不是靠成像,而是靠「秒表」。雷射高度計會向月球不斷發射和接收反射回來的雷射,並不斷精確計時。「嫦娥一號」有了它,就好似向月亮表面一個接一個派出「光速短跑隊員」,這些「運動員」一觸到月面就即刻原路返回;雷射高度計根據其「跑步」成績,就能實時計算出其所跑距離,從而分辨出月面哪高、哪低,哪是山脈、哪是盆地,最終得到各處的實際海拔,合成為一幅帶有月球高程的完整地形圖。

按計劃,在「嫦娥一號」進入環月階段後,雷射高度計便開始工作,不論月球表面是白天還是黑夜,也不論衛星處於正飛還是側飛,都將長期開機,在200公裡軌道高度上,每隔一秒發射一束雷射。就這樣,「嫦娥」像繞絨線球一樣,圍著月亮轉了一圈又一圈,留下一個個雷射「足印」,把月表狀況統統掃描下來。

為後期著陸打基礎

雷射高度計技術不僅將為後期探月工程打基礎,還將延伸至其它深空探測領域。美國科學家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火星探測器上都採用了這種雷射高度計,通過不同顏色來標定不同高度,火星地貌簡潔形象地展現出來,這也為火星探測器選定最佳著陸點提供了極有價值的依據。

據透露,我國已開始著手火星和小行星探測論證,這類「雷射眼」有望在其中發揮作用。 (記者 徐瑞哲)

相關焦點

  • 嫦娥一號「雷射眼」將拍攝中國首張月球三維圖(圖)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實驗室裡,「勞動節」也不閒著,一支由上海技物所與上海光機所組成的20多人科研團隊正在為即將上天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趕製「雷射眼」。這雙「雷射眼」就是我國獨立自主研發的首個太空雷射高度計,明年此時,它就有望從月亮那兒傳回月面三維高程圖,為中國人未來登月計劃尋找最合適的落腳點。記者隨同上海技物所所長王建宇等人換上淨化服,經過風淋間沐風去塵後,走進實驗室。
  • 「嫦娥一號」測得月球最高點海拔9840米(組圖)
    這是中國科學家根據「嫦娥一號」的科學數據測量得出的結果。在「嫦娥一號」得出這一結論之前,1994年美國克萊門汀月球探測器曾得出月球最高點為8000米的結論14年來,人類的認識一直停留於此,而「嫦娥一號」打破了人類14年來的膚淺認識。
  • 中國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科研成果發布
    中國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科研成果發布
  • 中國正式發布"嫦娥一號"拍攝全月球影像圖(圖)
    中國正式發布"嫦娥一號"拍攝全月球影像圖(圖) 2008年11月12日 16: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11月12日下午,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正式發布「嫦娥一號」拍攝月球全圖。
  • 嫦娥一號拍攝數據製作我國首幅全月球影像圖公布
    新華社快訊:  依據嫦娥一號衛星拍攝數據製作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12日15時05分正式公布。同時,衛星獲得的第一批科學探測數據,也按照有關規定向科研單位移交。  探月工程領導小組的領導為我國首幅全月球影像圖揭幕(航天局網站)  新華社快訊:  我國此次公布的全月球影像圖,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圖中最完整的一張。
  • 重慶發現13張民國渝中半島地形圖 手工繪製
    前天,重慶市勘測院在對歷史檔案資料進行數據化處理時,在一個圖紙保密箱中意外發現13張民國十八年(1929年)、民國十九年(1930年)的渝中半島(當時尚屬巴縣管轄)手繪地形圖。81年前地圖驚現保密箱  這批地形圖繪在厚厚的牛皮紙上,顏色已泛黃,充滿歷史滄桑感。13張圖每張大小為長46釐米、寬36釐米,有等高線和地形地貌描述,圖紙的比例尺為1:2500。所繪內容包括通遠門、上清寺、菜園壩、大溪溝,以及商業設施等。每張圖代表的面積大約為1.035平方公裡。
  • 重慶發現13張民國時期渝中半島地形圖(組圖)
    81年前地圖驚現保密箱這批地形圖繪在厚厚的牛皮紙上,顏色已泛黃,充滿歷史滄桑感。13張圖每張大小為長46釐米、寬36釐米,有等高線和地形地貌描述,圖紙的比例尺為1:2500。所繪內容包括通遠門、上清寺、菜園壩、大溪溝,以及商業設施等。每張圖代表的面積大約為1.035平方公裡。
  • 首幅全月球三維立體圖研製成功 展示全月球實景
    2008年11月12日,依據嫦娥一號衛星拍攝數據製作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正式公布。新華社發   太空美術——我國首顆月球探測器 [圖集]新華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孫彥新)想知道月球任何一個角落是什麼模樣,只要輕點滑鼠就能實現。「『嫦娥一號』全月球三維立體圖自動構建技術」項目,9日上午通過了解放軍總裝備部組織的成果鑑定。
  • 嫦娥一號已完成全月面拍攝 八月份接受月食考驗
    「嫦娥一號」完成全月面拍攝  本報訊截至昨天,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嚴密監視和精確控制下,已安全環月飛行210天,飛行2374圈,目前衛星處於環月正飛狀態,各系統設備工況正常穩定。
  • 中國首張月球圖片將在探月工程官方網站首發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六日電(記者 劉長忠)記者今天獲悉,中國首張月球圖片將在探月工程官方網站首發,屆時,廣大網民還可以通過「嫦娥探月.CN」登錄官方網站,一睹月球真容。
  • 揭秘:中國首張3D地形圖誕生記
    (原標題:3D地形圖誕生記)從古至今,感知戰場環境,掌握地理地形,始終是兵家擺兵布陣的基礎。特別是在現代戰爭中,地圖更被視作對敵實施精確作戰的「眼睛」。日前,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成功研發出3D地形圖並投入使用,將戰場環境完全「搬進」作戰指揮室。那麼,首張3D地形圖是如何誕生的?這支曾榮獲「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的創新團隊在執行保障任務過程中常常感覺到,傳統的軍事地形圖有著難以克服的弊端:計算機地形顯示雖然逼真,但範圍受到影響,野戰條件下更是受到諸多局限;而地形沙盤對局部戰場環境的顯示不夠精細。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新華社西昌11月29日電(記者李宣良、王經國、餘曉潔)即將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中國探測器首次在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從2007年到2013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實現了「三級跳」。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探月國家隊書寫《月背徵途》揭秘我國探月工程全...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國探月踏上新徵程。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嫦娥一號拍攝了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  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  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揭開月球背面神秘面紗……  在嫦娥五號即將發射之際,  讓我們一起回顧「嫦娥」的探月之旅
  • 距離「嫦娥1號」發射已整整13年了,今年底「嫦娥5號」將發射
    2007年的今天,也就是10月24日18時05分,「長徵三號」甲型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將我國第一枚月球探測器「嫦娥1號」發射升空。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號衛星進行了第三次近月制動,成功進入月球極月軌道。
  • 光之成果|「嫦娥一號」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事實上,探月工程的正式建立和開展早已開始。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並將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
  • 「嫦娥一號」完成使命 探月數據正在被秘密分析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月球 探月劃上句號嫦娥一號拍攝的第一幅月面圖像局部區域的假彩色地形圖  本報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曹南燕)昨日,中國地質大學教授黃定華趕赴北京,接受探月工程新任務。此前一天,「嫦娥一號」剛剛完成撞月壯舉。  黃定華是中國地質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他的團隊目前正在承擔探月數據處理工作,依據「嫦娥一號」發回的信息,分析月球地形、地貌、物理成分等,還原月球真容。  他說,全部的探月數據都在不起眼的幾間房內,有關方面嚴格看守,一直處於保密狀態。
  •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月球
    日18時0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 中新社發孫自法 攝成都商報3月2日報導減速、下落、撞擊……北京時間3月1日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準確落於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月球豐富海區域。
  • 中國嫦娥二號全月圖拍到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遺蹟
    昨天,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正式公布了中國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傳回的解析度達7米、100%覆蓋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圖。這也是目前國際上已發布的解析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圖。  元宵賞銀月,「嫦娥」捧圖來。全月球影像圖是何模樣?7米解析度有多「牛」?我國探月工程的下一步將是什麼?記者昨天採訪了北京上海多位專家,一一解析全月圖的奧秘。
  •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啟用 直接投入天問一號、嫦娥四號任務
    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正式啟用記者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經過歷時近兩年的建設,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已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正式建成並完成各項調試測試工作,於近日正式啟用,直接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任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