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國探月踏上新徵程。
自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到現在,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努力,中國航天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成為國際航天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作為中國人,我們為祖國航天事業的不斷進步而自豪,更為中國的日益強大而驕傲。
值此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之際,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書寫的《月背徵途:中國探月國家隊記錄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全過程》一書也已付梓,為紀念嫦娥五號發射成功,首刷限量籤章版預計將在12月中旬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時面市。本書全方位回顧了我國探月工程,特別是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的全歷程,並向讀者科普了大量有關探月的航天知識。一本書搞懂「繞落回」航天知識,公開百餘張高清圖片。兩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共同審定推薦!
【專家推薦】
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孫家棟:
中國的航天事業幾十年來從無到有,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到載人航天,從月球探測到走向深空,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宇宙,開發宇宙。希望本書的讀者們熱愛科學,熱愛航天,中國的年輕一代必將為航天事業,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著
作者: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未讀|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嫦娥四號兩器互拍段規劃場景(翻拍自書中插圖)
月球車駕駛員是飛控中心一個很特別的飛控崗位,《月背徵途》一書通過「司機」視角向讀者展現了月面駕駛這一特殊的任務和完成這一任務所需的特殊技能,向廣大讀者科普了月球車的構成、遙操作中主要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月面科學探測的基本方法,以及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的軟體系統工作原理。
玉兔二號駛離著陸器抵達X點(著陸器監視相機C攝),這是人類在月球背面留下痕跡(翻拍自書中插圖)
月球背面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奧秘?月球車的「身體結構」是怎樣的?探測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運用了哪些前沿科技?如何在地球上與月球背面建立通信?「嫦娥四號」沿什麼路線飛到月球背面?著陸點該怎麼選?如何在地球上操作月球背上的月球車?「玉兔」在月背如何「睡覺」「行走」「吃飯」?月球坑中隱藏著哪些神秘物質?滿滿都是細節。本書都將為你揭開答案。包括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從月球車工作原理、地外天體遙操作技術到駕駛員的修煉過程,從「鵲橋」中繼星的發射定點到月球背面著陸點選擇,從一波三折的降落過程到「南徵北戰」一次次月面涉險探測,一項國家級的偉大工程正逐步在我們眼前展開,壯觀的月球景觀、月球車的神秘冒險之旅、震驚世界的科學發現將由近百張高清圖片一一見證。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謝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