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航天人親筆書寫,記錄人類首次登錄月球背面全過程新書《月背徵途》於「嫦五」凱旋日首發
2020年11月24日4點30分,我國的「嫦娥五號」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從此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而今,它終於「挖土」成功,攜帶珍貴的月壤順利返回。在「嫦五」凱旋這一中國探月裡程碑時刻,由中國航天人書寫的《月背徵途:中國探月國家隊記錄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全過程》一書也正式上市,並於北京航天城舉辦了新書發布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中心主任王赤,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李劍,北京科技出版社總編輯李金莉,北京發行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小明等重要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此次發布會。中國航天人、科普專家學者、媒體人齊聚航天城共襄盛舉,為中國航天加油。
一線航天人的原創探月科普書誕生
自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到現在,經過50年的發展、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努力,中國航天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成為國際航天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時代要求中國航天人不僅要成為航天歷史的創造者,還要成為航天歷史的書寫者。弘揚航天精神,向全民展示中國探月工程取得的豐碩成果,推廣航天科普,引發大眾對中國航天的科普熱情尤為重要。
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聯合未讀推出的《月背徵途:中國探月國家隊記錄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全過程》(以下簡稱《月背徵途》)一書的上市,正迎合了當下讀者大眾及青少年對中國航天發展及探月科普的閱讀需求。本書記錄了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全過程,回顧並梳理中國探月工程重大時間事件節點。通過詳實的一手資料,和大量首次公開的珍貴圖片,揭開月球神秘面紗,具有極高的科普價值。
玉兔「駕駛者」飛控團隊親自書寫
「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計劃「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收官之作,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擔負著我國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工程飛行控制任務,自1996年3月成立以來,先後圓滿完成了載人航天工程4次無人飛行、3次載人飛行、4次交會對接以及空間實驗室任務;探月工程嫦娥一號、二號繞月探測和嫦娥三號軟著陸巡視勘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圓滿完成了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飛行控制任務,這次的「嫦娥五號」的控制任務也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負責。《月背徵途》一書主創人員正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團隊。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從月球車工作原理、地外天體遙操作技術到駕駛員的修煉過程,從「鵲橋」中繼星的發射定點到月球背面著陸點選擇,從一波三折的降落過程到「南徵北戰」一次次月面涉險探測,一項國家級的偉大工程正逐步在我們眼前展開,讀者將身臨其境一般,壯觀的月球景觀、月球車的神秘冒險之旅、震驚世界的科學發現將由近百張高清圖片一一見證。
月背探測是中國航天的首個世界第一,它具有巨大的科學和工程意義,是人類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新書首發式現場,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李劍主任以及主創團隊為與會讀者和媒體上了一堂生動的航天科普公開課,親自講述人類登陸月球背面的精彩過程,以及操控月球車的幕後故事。月球背面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奧秘?月球車的「身體結構」是怎樣的? 「玉兔」在月背如何「睡覺」「行走」「吃飯」?月球坑中隱藏著哪些神秘物質?這些問題都將在書中找到答案。
《月背徵途》助力全民航天科普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稱讚本書「一本記錄挑戰過程的科普佳作」。他對本書給予厚望,「我由衷期盼這本書能引領讀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滋潤心中科學的幼苗,點燃胸中追夢的火焰,更希望年輕的讀者能夠沿著這一代航天人的足跡,不懼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火星、去探索木星,不斷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
活動現場,進行了《月背徵途》首發紀念版籤字贈書儀式,邀請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中心主任王赤現場籤字,並向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捐贈圖書。現場還連線了四子王旗小學的老師和同學們,向他們贈送50本圖書。內蒙古四子王旗因神舟飛船的到來而變得家喻戶曉,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航天人始終關注著四子王旗的發展,關心著四子王旗孩子們的成長。
《月背徵途》將引領讀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助力全民航天科普,用圖文並茂、親近讀者的書寫方式,做普通人也能看懂的航天科普,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航天的光榮與夢想,並讓這份光榮與夢想續寫在年輕人的心中。
(文中圖片由品牌方授權使用)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