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材料科學家:助力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

2021-01-07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2019年01月08日 責任編輯:史文博  孫佳 張文清

編者按:上海交通大學是一所有著優良愛國奮鬥傳統的高等學府。在祖國的建設發展中,無數交通大學的莘莘學子,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和畢生奮鬥的事業緊密融合在一起,譜寫出了一曲曲交大特色的「愛國奮鬥之歌」。新聞網主頁特推出「愛國奮鬥」專欄,匯集交大人愛國奮鬥的事跡,弘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精神,激勵和引導交大人做新時代的奮鬥者,把個人理想融入祖國發展偉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的新年賀詞中,專門提到「嫦娥四號」衛星。「嫦娥四號」著陸後,巡視器隨即進行分離,「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類首次行走」足跡,成功開啟在月球背面的巡視探測任務。這一偉大壯舉中也有著上海交大材料技術的應用與支撐。

「嫦娥四號」準備降落

「嫦娥四號」降落

「嫦娥四號」成功軟著陸月球背面

「玉兔二號」月球車抵達月球表面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複合材料研究所、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張荻教授、歐陽求保教授團隊研製的高性能SiC增強鋁基複合材料為「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巡視探測等提供材料和部件支撐為中國邁向空間時代貢獻力量。

科學家們為「嫦娥四號」構建「金剛不壞之身」

SiC-AI複合材料的基礎研究

團隊研製的高性能SiC增強鋁基複合材料應用於「嫦娥四號」探測器中四個關鍵載荷,包括雷射測距儀、三維成像儀、紅外光譜儀等星載光學儀器中的鏡筒、光學底板、框架等12種關鍵構件。星載光學儀器的任務要求其必須具有很高的解析度和穩定的光學性能,這就要求對結構與器件進行優化設計時,所用材料必須具有足夠的尺寸穩定性和良好的剛性等優異的綜合性能。均要求具有很高的解析度和穩定的光學性能,傳統材料難以滿足它們的性能要求。

團隊研製的SiC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具備輕質、高剛性、高尺寸穩定的特點,可滿足載荷結構輕量化、不變形、尺寸穩定的需求,解決了星載儀器高解析度和高穩定性的難題,為「嫦娥四號」的運行和完成各項科學探測任務提供重要支撐。

      科學家們為「玉兔二號」打造「超級風火輪」

「玉兔二號」月球車輪子外側由SiC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製成的棘爪

月球車在月面上開展巡視工作,要面臨惡劣複雜的空間環境和複雜未知的地形地貌的考驗,面對人類從未探知的月球背面,月球車要經歷複雜未知的地形地貌、惡劣複雜的空間環境的嚴酷考驗,如「晝夜」超過300℃的溫差導致構件產生熱應力及熱變形、月球車在行走時要承受各種碰撞、擠壓、摩擦、磨損等。登陸月球背面的過程會非常曲折,任何細小的失誤都會引發一連串的問題,嚴重的甚至能導致登月失敗。用於主要與月球表面接觸的行走機構棘爪是月球車開展月球移動探測的關鍵和難題之一。團隊研製的由SiC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製成的行走棘爪,成功應用於「玉兔二號」月球車。SiC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具有重量輕、高剛度、高耐磨、耐衝擊、尺寸穩定等特點,能夠承受月球表面各種苛刻複雜的服役工況條件,為「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行走保駕護航。

團隊研製的鋁基複合材料及其產品,長期、多次成功應用於中國探月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複合材料研究所、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張荻教授、歐陽求保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對鋁基複合材料開展了長期、系統和深入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已成為我國輕質高強鋁基複合材料主要研發和製造基地。科技部官網曾這樣評價該團隊: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對鋁基複合材料開展了長期、系統和深入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已成為我國輕質高強鋁基複合材料主要研發和製造基地,為我國高科技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該研究團隊針對制約我國航天用非連續增強金屬基複合材料製備科學中複合調控難、界面匹配難、形變加工難三個難點,開展了長期的、深入的系統研究。所研製的SiC增強鋁基複合材料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並建立了國內首個航天用鋁基複合材料技術標準,以及國家標準,形成了高性能鋁基複合材料的批量、多品種研製和生產能力,並成功推廣應用,為我國高科技發展和維護國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支撐此次「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任務之前,SiC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已先後多次在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等航天重大工程中成功應用,並不斷擴大應用數量和範圍。

  「嫦娥二號」探測器

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探測器,成功應用3種構件。「嫦娥二號」衛星是探月二期工程的技術先導星,其主要目的是為「嫦娥三號」任務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嫦娥二號「是我國探月計劃三部曲」繞、落、回「中的繞階段第二顆繞月探測器,在整個繞月以及後期的」再就業「探測任務中,」嫦娥二號「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並且成為中國深空探測史上走得最遠的探測器,在燃料耗盡後成為了環繞太陽軌道的人造天體。

「嫦娥三號」探測器

 「玉兔號」月球車

2013年12月發射的」嫦娥三號「探測器,共計12種構件成功應用於3種載荷,並成功應用於」玉兔號「月球車行走機構棘爪構件。作為我國探月二期工程的主任務,」嫦娥三號「探測器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在地球以外天體實現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活動,是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承前啟後的關鍵一步。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我國探月工程研製了多種高性能鋁基複合材料及構件,並成功應用於」玉兔號「月球車的移動分系統和」嫦娥三號「光學系統,為國家航天科技發展做出貢獻。    

「天宮二號」飛船

2016年10月19日發射的」天宮二號「飛船,成功應用45種200餘件SiC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構件。這是繼天宮一號後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將用於進一步驗證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進行一系列空間試驗。天宮二號主要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包括釋放伴飛小衛星,完成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的對接。

「風雲四號」衛星

「海洋一號」C衛星

2016年12月發射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和2018年9月發射的」海洋一號C「等衛星型號中均成功應用了SiC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及構件,至今已累計為航天重要工程提供關鍵構件10000餘件。」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該衛星成功突破了代表國際前沿的高精度圖像定位與配準、微振動測量與抑制等多項核心關鍵技術,顯著提升我國靜止軌道衛星研製和空間觀測應用能力,是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又一重要標誌。」海洋一號C「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顆海洋業務衛星。將為全球大洋水色水溫業務化監測,為我國近海海域與海島、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查、海洋防災減災、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生態預警與環境保護提供數據服務,也可為氣象、農業、水利等行業應用提供支持。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今後,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家們將以愛國、奉獻、創新的精神,追求真理,堅韌、執著地挺起創新型國家的脊梁。

相關焦點

  • 登陸月球背面的背後:上海交大為「玉兔二號」打造「超級風火輪」
    「嫦娥四號」著陸後,巡視器隨即進行分離,「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類首次行走」足跡,這一切都凝聚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技術團隊的心血。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嫦娥四號」著陸後,巡視器隨即進行分離,「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類首次行走」足跡,成功開啟在月球背面的巡視探測任務。
  • 登陸月球背面的背後支撐—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供圖   ■本報記者 黃辛 「嫦娥四號」著陸後,巡視器隨即進行分離,「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人類首次行走」足跡,這一切都凝聚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技術團隊的心血。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 人類飛行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為什麼是中國?
    飛行器將攜帶著陸器和月球車一同進入月球軌道,如果一切順利,嫦娥4號將在明年年初降落在月球背面,這將是人類飛行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除了直接考察月球背面的地質信息,嫦娥4號還將幫助人類探索早期宇宙的演化,並首次測試植物在月球環境中的生長情況。
  • 人類首次!中國最新太空計劃讓世界矚目,登陸月球背面才剛開始
    近日,據媒體報導,最近中國的最新太空探索計劃讓世界矚目,原來中國航天這次直接走出地球,並在使用嫦娥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而登陸月球背面的舉動在人類歷史上還是首次,就連美國都未曾實現,看來中國最新的太空探索計劃已經開始領先世界了,而且中國登陸月球背面才只是剛剛開始,下一步中國還將更深入彈射宇宙。
  • 一線航天人親筆書寫:記錄人類首次登錄月球背面全過程 新書《月背...
    一線航天人親筆書寫,記錄人類首次登錄月球背面全過程新書《月背徵途》於「嫦五」凱旋日首發2020年11月24日4點30分,我國的「嫦娥五號」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從此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而今,它終於「挖土」成功,攜帶珍貴的月壤順利返回。
  • 「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探測」頭銜之爭,是蘇聯,美國,還是中國?
    其實不了解的人一看這標題覺得有點疑惑,「嫦娥4號」月球著陸器不是人類第一個著陸於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嗎?那有蘇聯和美國什麼事呢?先來看這張圖:從這張圖片上我們可以看出,「嫦娥4號」月球著陸器就是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
  • 嫦娥4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人類第一次的旅程!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它也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在宇宙的世界中給地球抵禦了很多的撞擊,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月球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月球本身就是一個難以解釋的存在,比如他究竟是怎麼誕生的,難道真的是在碰撞中產生的嗎?這些還需要人來進行研究探索。
  • 人類看不到月球背面,探測器在背面失靈,月球上真有外星人基地?
    據科學家推算月球已圍繞地球轉了45億年了,但詭異的是它永遠只展示出它的正面,背後從來都不讓人看到,這不禁引起科學家的思索:月球的背面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很早之前就已經開始了,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號就已經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並從月球上帶回了月球樣品,從此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嫦娥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引發美國恐慌,稱太空遊戲規則將徹底改寫
    近日,據媒體報導,最近中國的嫦娥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美國的恐慌,因為中國嫦娥探測器登陸月球背面還是全球首次,就連美國此前都沒有完成這個壯舉,而這一舉動也讓中國在月球探索方面直接超越美國。
  • 月球背面存在什麼秘密?為何人類無法直接登陸,科學家揭示真相
    隨著科學領域的逐漸進步,雖然宇宙仍然那麼神秘,但是人類對月球的越來越了解。比如說 曾經的美國阿波羅計劃,都拍攝了不少月球表面的圖片,以及一些影像資料。雖然人類已經登陸了月球表面,但月球背面至今為止,從未有人類踏入,為何人類無法直接登陸月球的背面,是有什麼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嗎?
  • 月球的背面是什麼?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月球對於人類而言,一直都充滿著神秘感,而所謂的月球就是我們肉眼看到的月亮,在漆黑的夜晚非常的皎潔明亮,給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但他又有一種威嚴在讓人們十分的敬畏!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騰訊科技 文/喬輝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成為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通過中繼衛星通信。嫦娥四號將對月球背面環境進行研究,對月球背面的表面、淺深層進行研究,進行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等。
  • 月球的背面是什麼?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月球對於人類而言,一直都充滿著神秘感,而所謂的月球就是我們肉眼看到的月亮,在漆黑的夜晚非常的皎潔明亮,給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但他又有一種威嚴在讓人們十分的敬畏!月球也是第1個人類曾經登陸過的地外天體,在1958年的時候,美國和前蘇聯也曾經發射過月球探測器,只不過最後也失敗而告終,而在1959年的時候美國成功發射了月球探測器,而在1969年的時候,美國就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計劃,一共有12名美國太空人成功地登陸上了月球,並採集到了月球的樣本,這也見證了人類對太空探索的奇蹟,並增長了人類對月球的認知。
  • 人類首次!首張月球背面圖片來啦!(附視頻和圖片)
    中國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經過幾十年的人類探月曆程,嫦娥四號成為首個登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了!以後它面對的,會是無限的星空了!
  • 「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發現2100萬億噸金屬,哪裡來的?
    由於技術局限性,當時的國人只能以神話的方式來表達對月球的嚮往之心。隨著時代發展,航天科技逐漸成熟,探測月球已經不是一個無法企及的願望。只是一段時間以來,人類僅僅是對月球正面進行探測,沒有深入到月球背面。
  • 中國為什麼登陸月球背面?
    中國對月球背面探測的史無前例的成功,在很多方面「意外」受益匪淺。對月球背面的地質勘查,對我們了解太陽系有極重要意義。月球背面可以考察隕石對地球的撞擊情況。月球在後面地形與月球正面完全不同,月球上的地質活動沒有地球活躍,甚至有一些巖石比地球的年齡還要大,我們可以通過對月面的礦物質進行研究,或許能幫我們揭開一些地球上的地質之謎!月球有豐富的礦藏。月球有很大儲量的氦3,地球中全部元素都能在月球找到,在月球的所有60種礦物中,有6種礦物是月球特有的。
  • 月球背面隱藏著什麼秘密?為什麼人類對月球背面這麼執著?
    阿波羅16號登月艙飛行員查理·杜克(Charlie Duke)說:「月球表面的每一個地方都會經歷兩周的白天和兩周的夜晚,當初阿波羅16號(Apollo 16)的著陸地點在笛卡爾環形山,我們著陸的時候還是清晨。我們是第五次登陸月球的任務,那裡真的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地方。」
  • 嫦娥四號創造歷史 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賈陽說:「這是人類智慧的一次優美揮灑。」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研人員在緊張工作。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首次月球軟著陸後,中國國家航天局認為作為備份的嫦娥四號應開展更有挑戰的任務。
  • 人類首次 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成功
    1月3日上午10點26分,經過26天長途跋涉,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著陸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具體位置是月背的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嫦娥四號著陸器拍攝的著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圖片來自微博)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採用探測器自主降落在月球背面
  • 人類第一張月球背面照片,中國製造!
    中國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經過幾十年的人類探月曆程,嫦娥四號成為首個登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了!以後它面對的,會是無限的星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