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
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
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於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福州舉行。在此次大會上,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表示,預計今年底之前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據了解,此次月壤採樣將達到1000克以上。從1克到1000克,從首次接觸月巖到自主採集月壤,時間已過去42年。
「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模擬圖(來源:《經濟日報》)
「嫦娥五號」將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1/6,在這種環境下著陸器如何鑽孔、鏟挖,能不能順利把樣品封裝進上升器,以前沒做過,難!
·首次從月面起飛——以往都是地面固定發射,這次要在月面以著陸器為平臺發射上升器,怎麼導流、怎麼散熱、如何控制,都是新問題。
·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上升器發射到月球軌道,要與軌道器、返回器組成的組合體交會對接,把採集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分離,看過《星際穿越》的人會知道,這種太空對接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首次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帶著樣品飛向地球,在距地面幾千公裡時分離,最後返回器回到地球,以往的返回艙都是以第一宇宙速度(7.9公裡/秒)返回,這次是以第二宇宙速度(11.2公裡/秒)返回,速度更高、摩擦更大,返回器的氣動外形、防熱材料、姿態控制都是新挑戰。
「嫦娥五號」的發射,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小步的最後一步即將完成。換言之,只有解決好安全返回的問題,才能放心地讓太空人坐上載人登月飛船。中國的科學家們對此早有準備,2014年10月發射的「嫦娥五號飛行試驗器」,就為「嫦娥五號」的再入返回積累了充足經驗。
我國首顆深空探測器嫦娥一號發射升空,並將它拍到的月球傳回祖國。2007年11月26日,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第一幅月面圖像正式發布。
嫦娥二號飛至1億公裡以外,成為我國迄今為止飛得最遠的太空飛行器。此次任務中,嫦娥二號得到了國際最高的7米解析度全月圖和月球虹灣地區1.5米高解析度局部影像圖
嫦娥三號是我國第一個在地球以外的天體軟著陸的無人探測器。它拍攝的月面照片是人類時隔40多年後首獲最清晰月面照片。
嫦娥四號是世界首個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截至目前,嫦娥四號探測器工況正常,能量平衡,繼續月球背面的探索之旅。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嫦娥七號」計劃開展月球南極資源詳查,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綜合探測任務。「嫦娥八號」除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外,還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和技術利用。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中華復興五福瓶,到底貴不貴?
●中國美術史上的開派巨匠—白雪石
●從「無」到有——中華復興五福瓶誕生記
●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中華復興五福瓶》
●收藏界有句話:「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
●中國藝術品收藏圈的三大階層——你屬於哪一層
●揭秘2022冬奧特許商品—景泰藍《冬奧五環琺瑯尊》創作過程!
●作品被限制出境的近現代書畫大師都有誰?
●皇家工藝景泰藍,都被哪些名人收藏了
●央視北京衛視,紛紛報導《百年輝煌中國印》六面璽!
●一次載入史冊的「造寶」工程《故宮景泰百寶再造工程》
●吳彬|5.129億的〈十面靈璧圖卷〉到底長啥樣,一起來看看。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更多收藏資訊!